“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雄安”。

2017年4月1日,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建设者说雄安——给您讲述一个真实的雄安

雄安新区设立八年多来,在保定容城、雄县、安新这片普通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塔吊林立,车水马龙,热火朝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汇集到这里,加入到建设雄安新区的洪流。短短八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2020年底,在雄安新区成立三年多的时候,我来到这片热土工作,参与新区项目建设。五年来,我和我的团队,建成交付了两百多栋建筑,总建筑面积超过230余万平方米,建设总量约占新区当前所有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五。2023年,我把户口迁到了雄安新区,正式成为一名雄安人。

雄安新区自设立之日起,就备受世人瞩目,随着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日新月异,很多外地的朋友经常问我新区的建设情况和相关政策。作为雄安建设的亲历者,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新区各方面广泛接触,对新区的政策和建设、疏解进度情况稍有了解。

为了增进大家对雄安新区的了解,接下来,我会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在不违法国家保密政策的情况下,把雄安新区的情况陆续介绍给大家,给您讲述一个真实的雄安,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增进您对雄安——这个国家级新区的了解。

目前新区很多政策还未完全公开,我能获得的官方公开信息资料有限,因个人水平有限,可能对有些政策理解还不够全面准确,不妥之处还请纠正商榷。

计划先介绍以下十个方面内容,后续根据大家需要再陆续增加。

一、雄安新区的设立

二、雄安新区的规划

三、雄安新区成立八年来的建设成就

四、雄安新区交通设施建设情况

五、雄安新区的公园和水系

六、雄安新区疏解进展情况

七、雄安新区当前落户和购房等相关政策

八、新区行政架构和发展预测

九、新区建设亮点和不足

十、未来之城必将妙不可言,惊艳世界

第一章:横空出世——河北雄安新区设立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建设者说雄安——给您讲述一个真实的雄安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中央电视台在西方愚人节这天播出这个爆炸式的新闻,举世震惊,瞬间成为当时的热点,昔日冷冷清清名不见经传的雄县、安新、容城马上沸腾起来,四面八方的人涌向雄安抢房创业,无数单位竞相到雄安设立分公司,容城的奥威路成了央企一条街,狭窄的街道车水马龙,容城的房屋出租价一再攀升,涨了数倍,最高的甚至涨了10倍。

服装产业是容城支柱产业,容城的街道甚至都是以服装品牌命名——如罗萨大街,奥森大街、津海大街、豪丹路等。荣乌高速容城出口一下来有一个标志性建筑——容和塔,外形像一个织布的梭子,好多人说像个“大面筋”,隐喻了容城辉煌的服装产业。如今这座昔日无人关注的雕塑,和雄安一样,一夜成名,成了雄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藏在深山人未识,一朝成名天下知。

雄安建设者说雄安——给您讲述一个真实的雄安

一、为什么设立雄安新区

官方报道:“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是继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由此得知,设立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历史使命:

1、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

2、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新的两翼,共同承担起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责任。

3、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二、雄安新区设立的决策历程

雄安新区的设立,从谋划选址代规划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北京、天津、河北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习近平明确表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调发展工作汇报时做了重要指示,京津冀协调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时明确提出“多点一城、老城重组”的思路,“一城”就是要研究思考在北京之外建设新城问题。

——2016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的汇报,确定了新城的规划选址,同意命名为“雄安新区”。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正式设立雄安新区。

设立雄安新区这一历史性选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选择集中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区,这个地方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近了容易连成一片,达不到疏解的目的;太远了则难以接受北京的辐射和带动,不能更好的承接和转移非首都功能。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地、水资源和能源保障、环境能力、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经过多轮对比,反复论证新区的选址,习近平总书记对设立新区的战略思考不断深入,构想逐渐变成了现实。

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当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习近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聚集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

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

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发展定位是要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四、雄安新区区域位置和规划范围

雄安建设者说雄安——给您讲述一个真实的雄安

这张图向您展示的是雄安新区的区位交通,它地处北京、天 津、保定腹地,距北京、天津均为 105 公里,距石家庄 155 公里,距保定 30 公里,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5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

雄安建设者说雄安——给您讲述一个真实的雄安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行政辖区(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镇、苟各庄镇、七间房乡个高阳县龙化乡,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

第二章 不同凡响—雄安新区的整体规划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2017年2月23日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做出重要指示,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集全球顶尖人才,集思广益、深入论证,构建了雄安新区“1+4+26”的规划体系。新区规划编制先后有60多位院士、国内外200多个团队、3500多名专家参与其中,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城市规划编制之最。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同年1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雄安建设者说雄安——给您讲述一个真实的雄安

一、城市方案征集

城市规划始于方案征集。以徐匡迪院士为代表搭建专家评委团队,对雄安新区起步区和启动区城市设计进行了多次方案征集与评定。

第一次征集在2017年的6月26日,是19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城市设计方案,从全球183个联合咨询团队中,精选出12家国际一流团队参与设计咨询工作,最终评选出三家优胜团队的方案。

第二次征集在2018年的7月2日,是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城市设计方案,吸引了全球131家联合体应征,评选出的12家联合设计团队,通过三个月的深化最终选出三家优胜团队。

二、完善规划体系

雄安新区设立后,2017年-2018年年底主要是构建新区规划体系。雄安新区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建设。在谋划设立雄安新区的数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遗憾”。

我们说一张蓝图干到底,那么雄安新区这张蓝图就主要体现在1+4+26规划体系上:

“1”是指《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4”是指4个综合性规划。包括《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规划纲要是全面的纲领式文件,总体规划是纲要的深化和细化。

“26”是指10项重点专项规划和16项系列实施规划。10项重点专项规划包含《智能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等;16项系列专项规划,包含生态环境、电力、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是前十项重点专项规划的配套实施方案。26个细项规划支撑起了4项规划,形成了有专有具有分。

三、雄安新区规划摘要

——发展定位: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现代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具体就是要建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建设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

“一主、五辅、多节点”城乡空间布局:

结合考虑新区定位、发展目标和现状条件,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宜居宜业,规划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新区城乡空间布局。

“一主”即起步区,选择位于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是新区的主城区,面积约19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100万,按组团式布局,起步区自西向东划分为五个组团,各组团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组团之间由绿廊、水系和湿地隔离。

“五辅”即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及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与起步区之间建设生态隔离带。承担特色功能协同:

雄县组团(含雄东片区),规划人口29.8万,聚焦科技创新;

昝岗组团(含高铁站枢纽片区)规划人口30万,发展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容城、安新组团分别规划人口约37.5万和23万,优化县城功能。

“多节点”即规划22个特色小城镇(如朱各庄、晾马台等)和100个美丽乡村,实行分类特色发展。

起步区空间布局:

顺应自然、随形就势。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科学布局城市建设组团,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

“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势较高的北部区域,集中布局5个疏密有度的城市组团,各组团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组团之间由绿廊、水系和湿地隔离;

“中苑”即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营造湿地与城市和谐共融的特色景观;

“南淀”即南部临淀区域,通过对安新县城和淀边村镇改造提升和减量发展,严控临淀建设,利用白洋淀生态资源和燕南长城遗址文化资源,塑造传承文化特色,展现生态景观,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淀滨水岸线。

雄安建设者说雄安——给您讲述一个真实的雄安

先行规划建设启动区

在起步区第四组团和第五组团一部分(约38平方公里区域)先行开发建设,称为启动区。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央企总部区,金融岛,互联网产业园等均落地于此。

启动区设计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以淀泊景观,形成城淀相望的格局,通过轴带空间设计,实现启动区核心功能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

三、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

深化“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结构设计,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像。传承中华营城理念,构建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中心方城;塑造体现中华文明、凝聚城市精神、承载中心功能的城市轴线;布局五个尺度适宜、功能混合、职住平衡的紧凑组团。

规划设计城市轴线。南北中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突出中轴对称、疏密有致、灵动均衡;东西轴线利用交通廊道串联城市组团,聚集创新要素、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

塑造城市天际线。严控建筑高度,广泛吸取借鉴全球优秀的城市设计成果,塑造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

历史文化保护。保护与发展历史古镇、传统村镇,将标志性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城市共空间的建设有机结合,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到360平方公里左右,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使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消除内源污染,实现水质达标,目前白洋淀水质已稳定在Ⅲ类(良好湖泊标准)。

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

由于篇幅所限,其他方面的专项规划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新区规划馆了解。

蓝图绘就,建设的冲锋号吹响,下一章介绍一下雄安设立八年来的建设成就。

来源:卧虫先生

本文初摘录于:2025-07-23,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