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北溪管道,断中欧班列,支持乌克兰打回去,美国的战略已形成逻辑闭环

今天的话题有点大,文章很长,请耐心阅读或收听。

标题里的三件事,是从众多事件中抽出的典型事件,极具代表性。所谓极具代表性,指的是通过这三件事足以读懂美国的战略与当前的形势,尤其能从中读懂美国的战略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逻辑闭环。

说事之前,先界定几个概念,以免无的放矢。所谓美国的战略未必是川普的战略,而是那个真正能代表美国的深层政府的战略。所谓当前的形势,也是指那个深层政府操控下形成的国际形势。所谓美国战略的逻辑闭环,是指美国的战略到底是什么,怎么实施,结果如何,已经通过事实验证,形成了逻辑闭环。所谓深层政府,则是指川普的智库盟友法雷尔所说的“跨大西洋深层政府”。

01

炸毁北溪管道与中断中欧班列背后的战略目标一致性

尽管德国对北溪管道被炸事件调查的初步结果指向了7名乌克兰人,但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依然没有结论,或者有结论也不敢公布。北溪管道被炸造成了谁的巨大损失不言自明,要不德国也不会在瑞典、丹麦相继放弃调查的情况下始终坚持要调查到底。

除了德国,俄罗斯显然也是最受伤害的一方。尽管德国拒绝俄罗斯参与调查,但俄罗斯公开对德国目前的调查结果表示满意,多少显示了俄德双方对事件的真相心知肚明,存在相当程度的默契。

但是,这并不代表北溪管道的事情就此了结。就在德国宣布案件“真相大白”的时候,联合国却启动了对北溪管道的国际联合调查行动,目的在于给全世界提供一个“全面,公正,透明”的调查结果。联合国此举,显然是代表全世界对德国调查结果表达不认同的态度。

2023年2月8日,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西摩·赫什发表了长篇调查报告,披露了北溪管道被炸毁的许多细节,并下结论说这起事件是由白宫下令,中情局执行的秘密行动。这个调查报告当时得到了包括德国情报专家在内的许多专家认同,如今德国的官方调查结果却说是乌克兰干的,这显然并不服众。俄罗斯对德国的调查结果虽然口头上表示满意,但联合国接着就启动了新的调查,这背后恐怕免不了有俄罗斯的推动。

要搞清楚到底谁炸的,其意义未必在于追究责任,而是要通过这件事情揭露俄乌战争的真相与本质:到底是谁在发动战争,战争的目标又是什么。

俄乌战争最受伤害的,除了战争双方,就是德国,再次是整个欧洲。对德国和欧洲造成伤害的,其实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昔日廉价能源变成了高价能源,增加了德国和欧洲的经济成本,削弱了竞争力。

说炸毁北溪管道的是乌克兰人,这看起来貌似合乎情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乌克兰想通过打击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来削弱其战争供给能力,这是站得住脚的。但是,乌克兰不可能不知道俄罗斯能源有中印两个超级消费市场和超强购买力支撑,压根就实现不了打击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目的。事实也刚好印证了这一点。

既然打击俄罗斯能源出口无法实现,就必然只剩下打击北溪管道的另一受益方,德国和欧洲。可是,德国和欧洲是乌克兰的支持者,乌克兰打击支持自己的盟友这难道不是脑子有病么?即使乌克兰是真傻,只想打击俄罗斯,也断不可能不考虑对欧洲盟友的伤害。

事实上,尽管北溪管道在2022年就被炸,但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一直持续到2025年1月1日才由俄罗斯方面主动关闭,而且这条输气管道还是过境乌克兰通往欧洲的。这显然说明,无论是俄罗斯、乌克兰还是欧洲,都不可能是炸毁北溪管道的真凶。即使执行者是被训练出的乌克兰人,其背后也一定不是乌克兰、俄罗斯和欧洲国家。

川普在2025年7月14日到8月14日期间,多次提出要对购买俄罗斯油气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并要求欧洲一起行动。这看起来主要为阻止中印两国购买俄罗斯油气,可有趣的是,中印两国压根就没怎么给予理会,反倒是欧盟不干了。

8月14日,欧盟正式向美国提出抗议,认为所谓“次级关税”是美俄两国之间达成的“私下交易”,欧盟绝不从命。

9月5日,欧盟还派代表团赴美就“次级关税”展开会谈,但没有公布任何会谈结果。

9月9日,川普再次提出欧盟必须“对中国和印度加征100%次级关税”,并于第二天即9月10日正式电话通告欧盟。

欧盟会不会,敢不敢这么做,川普似乎也没作太大的指望。但是,请注意但是,就在川普通告欧盟必须加征100%次级关税的同一天,发生了引发中欧班列被迫中断的重大事件。

9月9日夜间,波兰宣布有19架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部分被波兰击落。接下来被一通猛操作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总之是中欧班列在此后第三天就被迫中断了。

川普要阻止中印购买俄罗斯能源显然是极其认真的。为此目的,他不惜与印度彻底闹翻,与欧盟也闹得不可开交。欧盟不听就升级对欧洲的制裁,干脆中断中欧班列,在切断对欧洲廉价能源供给之外,再升级为切断对欧洲的廉价工业制造品和消费品供给。不要讲这中间是否存在逻辑关系,事实逻辑就是最客观的逻辑。

当地时间9月7日,基辅,乌克兰政府大楼在夜间袭击后起火。图/视觉中国

美国或其背后的深层政府才是炸毁北溪管道唯一的真凶,这是毫无疑问的。炸北溪管道的目标是对欧洲和俄罗斯进行双重打击,这与策划和推动俄乌战争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

当炸毁北溪管道升级为中断中欧班列,体现的显然不只是俄乌战争那点格局,而是全球战略格局。打击俄、欧以及中、印等主要经济体,重点是首先摧毁欧洲经济,这就是美国及其背后深层政府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拜登也好,川普也罢,其实都是提线木偶,背后真正下大棋的那个深层政府是一定存在的,否则就不能解释美国战略目标能够存在如此严密的内在逻辑一致性,也不能解释美国的总统为什么一定要是痴呆或者痴疯。

02

“无人机入侵”是借口,关闭边境是假旗,切断中欧班列才是目的

分析任何事情的真相何在,我们一定要先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并从中找到内在的因果逻辑。

中美马德里会谈的时间是9月14日,这是事先已经确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即将到来之前,一系列的事情都莫名其妙地发生了。

9月3日,中国大阅兵的日子,川普总统特意邀请波兰新任总统在这一天访美。双方谈了什么,媒体报道甚少,只看到波兰总统在川普面前大骂乌克兰“阴毒”,早就想把北约拖入战争云云,或者是波兰请求美国增加在波兰驻军,得到了川普认可云云,还有就是波兰成功扮演了美国与欧盟之间的桥梁,如此等等。总之是压根就没有提到中国。

炸北溪管道,断中欧班列,支持乌克兰打回去,美国的战略已形成逻辑闭环

9月9日川普正式通告欧盟必须对中印加征100%次级关税的当天夜晚,突然就出现了19架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领空的事件。尽管波兰承认那些无人机并非武装无人机,没有携带任何武器,但波兰依然要大肆炒作这一事件,迅速上升为“对波兰国防安全的严重威胁”。

要知道,2023年12月29日,俄罗斯可是真有导弹打到了波兰境内,并发生爆炸,这可比“未携带武器的无人机入侵”严重太多了,可当时的波兰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反应强烈。为啥?

9月12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启动早在7月份就已经公布的“西方-2025”军演。

同一天,借口“无人机入侵”事件,北约突然宣布启动“东方哨兵”行动,宣称向波兰增加北约驻军,增加防空和各种作战装备。说是突然宣布,实际上是当天就启动了各种调兵遣将的大规模行动,显然是早已经预谋好的。

与此同时,波兰宣布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导致中欧班列被迫中断,波兰的理由居然是“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这一切都发生在同一天,看起来是事先设计好要针对俄白两国的“西方-2025”军演大做文章,可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大,就会发现这种事先的设计显然不只是针对这场演习,而是精心设计好的组合拳,一箭多雕的组合拳。

同样是在9月12日这一天,美国驻台协会(AIT)发表了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

同样是在9月12日这一天,美国还宣布将23家中国科技企业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这众多发生在同一天的事件,有没有内在联系?

9月14日,中美贸易谈判如期举行。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美方在谈判中拿中欧班列中断做筹码,这似乎表明这一切并非川普所为。“无人机入侵”事件发生时,川普也只是淡淡地说,这应该是误入领空,没有表现出任何评论的兴趣。按川普的性格,如果真是他的杰作,他不大吹特吹才怪。

不是川普所为,又会是谁呢?

结论显然只能是那个背后的“跨大西洋深层政府”。他们先斩后奏,事后才会告诉川普为何以及如何做了这种事。

说“无人机入侵”是借口,因为前面有“布卡事件”在做榜样。说关闭边境是假旗,因为关闭边境显然不能真的保障波兰的安全,俄罗斯真想入侵,关闭边境有个卵用。说中断中欧班列才是真实目的,因为关闭边境真正的作用,甚至是唯一的作用在于中断了一切过境交通,导致中欧班列被瞬间切断,300多列中欧班列列车只能滞留在白俄罗斯境内,无法驶往欧洲。

03

为什么首先被搞死的一定是欧洲

这里所谓“搞死”是指经济上打垮对方,尤其是摧毁对方的独立自主性,使其像过去一样必须依赖美国生存,接受美国经济和金融霸权的无限度剥削。

他们最想搞死的首要目标当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自奥巴马主导构建TPP到川普第一任期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再到拜登的围堵和制裁,显然都未能如愿。于是就转向欧洲,想通过开启欧洲战场来消耗俄欧,让美国有机会大发战争财,在壮大自己之后再图首要目标的实现。

拜登时期的俄乌战争,美国做了冤大头。美国出钱出力最多是事实,但不这样做,欧洲怎么可能上当呢?

拜登之后再换川普上来,以“停战促和”的姿态成功退出了做冤大头的角色。可这时的欧洲已经爬到了杆子顶端,下不来了。于是就顺水推舟,说既然你们要打下去,那就打吧,我支持你们永远打下去,美国可以提供武器,你们花钱买就是了。至此,美国成功从战争中脱身,摇身一变成了大发战争财的角色,与两次大战时一模一样。

为什么说美国的首要目标不是欧洲,但一定是首先搞死欧洲?

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中美博弈,他们显然知道了搞死中俄是痴心妄想。

中欧班列是欧亚大陆最大的经济动脉,这条动脉受阻,固然会影响到中国,但更致命的显然是欧洲。

没有了昔日的廉价能源供给,再没有了廉价的一般工业制造品和消费品供给,整个欧洲的制造业无疑会遭受进一步的沉重打击,欧洲人的基本生活也将深受影响。

欧洲已经水深火热了,否则也不至于天天处处都在骚乱,在抗议。法国闹完德国闹,德国闹完英国闹,英国闹完意大利闹,欧洲几个大国动乱不止,已经民不聊生,国不聊生。

可笑更可怕的是,在上述一系列事件相续发生并产生后果之后,川普突然态度大变,再一次表演了华丽转身。

刚刚,川普公开说,他支持乌克兰打回去,支持收回失去的全部领土。川普不是简单表演这个华丽转身,而是进行了长篇大论的逻辑表述:在充分分析并理解了俄乌双方的军事和经济形势之后,我认为俄罗斯已经陷入经济困境,乌克兰完全可以在欧盟的支持下战胜俄罗斯,让乌克兰恢复原有的面貌。......俄罗斯看起来像只纸老虎......而乌克兰拥有伟大的精神,只会越来越好......乌克兰不仅能夺回他们的国家,甚至可以走得更远。普京和俄罗斯正面临巨大的经济困境,现在是乌克兰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我这里没有完全引述川普的长篇表述,只抽出了重点内容。读一读这段文字,你是不是觉得川普真的是太特么坏了?成功把欧洲送上杆子,然后就果断抽掉了梯子。前面说俄乌战争每天死上千人是罪过,乌克兰手里没牌打不赢,现在却说俄罗斯不行了,乌克兰必胜。美国的目标只有一个,既然欧洲已经答应购买美国武器,那就应该是鼓动你们大打出手的时候了。

欧洲的能源供给中断了,欧洲的基础工业品和消费品供给也中断了,欧洲制造基础可以断定会死翘翘。在此前提下,欧洲向美国购买武器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死战到底就是到了火候,这就是川普讲话的底层逻辑。

都说川普善变,但这善变的背后其实存在严密的底层逻辑支撑,不是川普有多聪明,是其背后的深层政府够聪明。

你有没有注意到,此次波兰配合美国的一通骚操作,欧盟压根就说不上话,而是北约在主导?

现在的欧洲,尤其是欧盟,已经被架在杆子上,上不去也下不来,怎么办?

对中欧班列的被迫中断,欧洲至今没讲一句狠话。9月20日,欧盟表示注意到了波白边境关闭引发的连锁反应,强调会与中国沟通保持供应链的稳定。德国则批评波兰未与欧盟沟通单独行动,导致欧洲企业要承担巨额的额外成本。这就完了?

欧洲不觉醒,就必然首先倒下。

04

我们读懂之后,如何应对

美国的战略闭环显然被已经发生的事情所验证,哪怕只是本文列举的几个主要事件也足以验证了。我写这么长的文章去阐释,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美国要重返两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做一个拱火战争又不参与战争,只发战争财的“局外人”。

有这个研判的人当然不只有我,凭中国人的智慧,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读懂了。问题在于,读懂之后,如何应对,存在分歧。最大的分歧在于,我们的选择应该是主动上当,成为参战一方,还是绝不上当,坚守营垒,誓不参战?

其实,我们迄今所做的一切,在战略上的意义就是通过不断亮剑,让美国看清楚轻易对华开启战端是危险的,美国也是打不赢的。这一点已经做到了,美国也至少是暂时放弃了对华开战的幻想。

现在的美国,还没有放弃的幻想是,既然中国如此厉害,你咋就不参战呢,统一台湾,或教训菲猴,你开打呀!

许多人说,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上当,要保持战略定力,等美国先卷入战争。只是如何让美国卷入战争,是一个难题。

有人说,美国的亲爹以色列不是正在中东飞扬跋扈么?支持中东各国联合起来打他,打痛了以色列,美国就下水了。然后我们也可以扮演美国想扮演的角色,支持中东抗击美帝。

这当然不无道理,而且这种趋势也已经有了苗头。但是,这里忽视了一个逻辑陷阱:让美国卷入战争是目标,路径依赖居然是让中东先团结起来,你难道不认为美国参战其实比中东团结更容易么?美国轰炸胡塞和伊朗难道不是已经参战了,又如何呢?

中东要团结是有前提条件的,至少要让中东看到获得支持后有必胜的把握。沙特与巴铁能签订军事同盟协议,是因为巴铁有了对印作战的辉煌战绩。这还只是一点点进步的苗头,距离中东大团结或者结成真正的军事联盟还早着呢。

孤战案例的说服力是有限的,还得有更具说服力的战绩,才可能促使中东彻底放弃犹豫,真正行动起来,形成全面的中东军事同盟,与美国和以色列决一死战。

开启一场有限战争,充分展示真实的实力,打出当年美国在海湾战争那种气势和划时代的战争范式,才可能出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局面。

哪里是有限战争的最佳选择?

当然是对台统一战争最合适。一者,这是我们自己的内战,是解放战争的延续,这就是战争有限性最好的体现。二者,祖国统一是核心利益,久拖不决,让局外势力无休止地染指和操弄,严重伤害民族自尊心。三者,美国已经深陷台湾事务,打台湾就是打美国。美国参战就是直接拖其下水,美国不参战就是事实上的投降,其霸权地位就自然被消解,中东也自然会真的团结起来对抗美以。

我们既要有战略定力,也要有战术机动。相机抉择,推动全球局势转变才是应对之上上策。写到这里,在我昨天文章后面骂我是盲目鼓动战争,不懂战略战术的朋友们,还骂不?

来源:肖仲华开讲

本文初摘录于:2025-09-25,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