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文|明憨法师

佛陀告诉我们的大秘密

每个众生本具佛性,这是佛陀告诉我们的一个大秘密。这个真相,如果佛陀不为我们揭示出来,我们自己永远也无法了知。我们要感激佛陀的深恩大德。

《大般涅槃经》云:“虽处五道,受别异身。而是佛性,常一无变。”佛告诉我们,五道里面的众生虽然身体各各不同,但佛性是没有变化的。即使罪业深重的人,即使最低劣的众生,佛性都是没有变化的。

憨师说(31)

锦呈|绘

我们的佛性与佛无二无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佛与众生是平等的。佛是断证功德圆满、已经觉悟了的众生,是我们成佛的导师。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诚信,有实信。信得诚,就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看轻别人,就容易生起平等心,平常心。信得实,修行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心无旁骛,勇猛精进。

为什么我们有佛性,还会痛苦?

既然我们都有佛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痛苦?为什么佛的清净、光明显示不出来呢?

其实,说众生是佛,是从实相上、从究竟意义上说的,不是从现相上、从事相上说的。

从事相上说,佛是佛,菩萨是菩萨,凡夫是凡夫。

犹如镜面被厚厚的尘垢覆盖了,各种景象无法显示;

犹如乌云遮障,太阳的光芒无法照耀大地;

犹如自家地下有大宝藏,没有发现或者没有开采出来,依然会感受贫穷;

犹如美味的果实,被坚硬的外壳包裹着,没有剥去外壳之前,无法享用到果实的鲜美;

犹如掉进大粪里很长时间的黄金,已经被染上了很厚的污垢,需要反复冲刷,真金才能露出本来面目;

犹如种子,没有合适的阳光、水土等条件,不会发芽、开花、结果……我们的真心、佛性被生生世世积累的种种的无明、烦恼、业障遮蔽了,佛性的光辉需要不断修行才能展露出来。

如何显现佛性

佛向自心求,不向心外觅。既然佛性本自具足,我们接近佛性、挖掘佛性、展露佛性也要从自心上来下功夫。

具体如何来投入呢?就是要修戒定慧。戒就是规范自己的身心。有了戒,我们狂躁的心能安静下来,这就是定。定可以生慧,生清净的智慧。

戒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应该做的就不去做,诸恶莫作,也叫止恶;另一方面是应该做的就必须去做,众善奉行,也叫修善。

定,就是禅定,也叫静虑,就是要把内心的妄想、杂念清除掉。我们通过禅修、诵经、念佛等来训练我们这颗心,让躁动不宁的心归于平静、清明、专注。

慧,是般若智慧,不是世间的聪明,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抉择力、判断力、洞察力。有了智慧,我们的自我执著就会减轻,眼界就会打开,就能洞悉人生与世界的真相,断除烦恼,趋向觉悟和解脱。智慧包括闻慧、思慧、修慧。我们平时多学习佛法,勤于思考,并在生活中落实修行,都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

说实话,真正的开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我们通过修学戒定慧,就能将遮障佛性的业障、无明、贪嗔痴一层一层剥掉。当身口意三业变得清净、内心变得安定、自我慢慢放低、烦恼渐渐减轻、待人更加友善,就是我们一点一点接近佛性、一分一分展现清净、光明、慈悲、智慧的时候。

(2020年4月明憨大和尚随缘开示)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小李飞刀
小李飞刀
古龙
立即阅读
毛泽东文集(六)
毛泽东文集(六)
毛泽东
立即阅读
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时代
(美国)傅高义
立即阅读
中篇小说精选
中篇小说精选
刘醒龙等
立即阅读
飘(英)
飘(英)
玛格丽特·米切尔特
立即阅读
飞狐外传
飞狐外传
金庸
立即阅读
研读学习
研读学习
研读毛主席
立即阅读
毛泽东传(上)
毛泽东传(上)
中央文献研究室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