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灵刻文史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黄帝时代至汉朝共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作。
其中有无数经典的对话和问答,值得人仔细品读。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这一段对话出自《史记·苏秦列传》。
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的时候,父母听闻此消息,赶忙收拾房屋,打扫街道,备置酒席,亲自到三十里外的郊野去迎接他。
他的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只恭敬地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
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
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且有钱呀。”
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想知道苏秦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还要说说他以前的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谋略家。
他家里以务农为生。早年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
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穷困潦倒,狼狈而回。家人都私下讥笑他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
苏秦先后游说周显王、秦惠王,皆没有成果,失意的苏秦此时是 “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而家人们面对灰头土脸的苏秦,是怎样的反应呢?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见到苏秦归家,妻子不为所动,仍在不停地纺织,嫂子也不去做饭,为他洗去风尘,连父母都神色冷淡,不与他多说一句话。
面对家人们冷淡的反应,叫人如何不感到心寒?
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苏秦甚感惭愧,于是闭门不出,遍观所藏之书,努力钻研《周书阴符》。
一年后学成,遂游说列国,合纵诸侯抗秦,佩六国相印,名震天下。
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
一朝富贵,衣锦还乡。
如今再看开头家人们对苏秦的反应,毕恭毕敬的妻子、再三谢罪的嫂子,是不是特别讽刺呢?
也难怪苏秦会道出:“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这样的感叹。
人活在世上,虽说金银财宝、权利地位是过眼云烟,都道那荣华富贵不足一提,但偏偏有的时候却很现实。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世风日下、人心诡诈,人情往来都以现实的功名利禄为标准,所谓“笑贫不笑娼”正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世态人情的颠覆,总叫人心寒。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今日,无论是官方、民间,都称中国人为“中华民族”,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尽管近年来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猛然升温,一部分不明真相、对真实历史一知半解的人被某些自媒体带偏,对...
-
我家场院的北屋就是所谓的牲口圈。我经常看着父亲喂我自家养的小黄牛,还和父亲在这牲口圈里作伴睡觉过夜,看着牛和场院。这小黄牛特别老实,我还敢摸它的犄角呢。平常小黄牛...
-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今年二月的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说了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国家,要么在餐桌上,要么在菜单里。”对于很多人而言,布林肯的这句话无疑就是暴论,但...
-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镶嵌在石块中,揭开一个史前的巅峰时代
考古学家最怕什么,最怕挖到看似不属于该时代的文物,比如三星堆的文物,长得跟穿越过来的一样。对此古生物学家表示,早已经习惯了,只要见识过史前海洋生物化石的,再看见什... - 近些年来,研究中国史的专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把中国史纳入全球史的框架内观察,这样一来,中国历史独特的一面即突现了出来,例如:它古老及无与伦比的连续性,它广阔的疆城与庞...
- 转自昆仑策网今天,当我们谈到文化自信的时候,会有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在鸦片战争之后的那些年,我们的文化优势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甚至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一些激进的人...
-
张学良为何背上了痛失东北,无能抗敌的骂名?而蒋介石在其中又充当着什么角色呢?
张学良先是“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之后又在中原大战中挫败反蒋联军,对于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而言,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蒋介石也因此任命他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 -
说起周厉王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他的孙子大名鼎鼎,那就是西周的掘墓者,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但是西周在周厉王身上已埋下了覆灭的种子,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与民争利和...
-
通古今之变 ——怎么看新中国的前三十年01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写《史记》,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司马迁有三句著名的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确实是伟...
-
“长安城门西去路,细霭斜阳芳草暮。”从长安西城门望去,虽然草木芬芳,可是斜阳也已经快要下山了,苏轼笔下的长安城外充斥着满腹惆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