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称谓,如何真诚又不失优雅、含蓄又恰如其分地道歉,是一门“艺术”。让我们一起瞧瞧古人们如何表达歉意,探一探道歉的学问。
写诗、拱手、哄一哄
古人们道歉也分轻重。若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最好的方式便是摆弄点诗文,既显得通情达理,又不会伤害彼此的关系,令双方陷入尴尬之地。
比如,你可能遇到过类似的烦恼:又有不喜欢的人向我表白了,怎么办?这时候,发张好人卡,显得太虚伪,若直接拒绝,又怕落个无情的名声。其实,最好的方式,古人们早已告知我们了。
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可以说将“婉拒”的艺术发挥至了极致: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这首诗原是“寄东平李司空”,李司空是当时藩镇的节度使,因听闻张籍的才名,有意拉拢他作幕僚。
然而张籍不满藩镇割据,又不敢公然得罪李司空,便借以这首诗表明自己的立场。虽说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但用在男女关系上,也是巧妙得当。
女子是有夫之妇,却收到了一串“双明珠”,意为“双宿双飞”。女子一看便知其意,但她并没有立即严厉地拒绝,或斥责男子的逾越,而是小心地将礼物收下,系在红罗襦上,表示对这份情意的珍重。
接着,她化缠绵为郑重,坚定表明自己的立场:我身处闺阁,丈夫正在沙场的刀光剑影杀敌,虽然我知道您的情谊有如日月般光明正大,但我早已与夫君立下同生共死的盟约。言外之意,便是我不能答应你的表白。
一方面,女子如诉衷肠,尽力地安慰男子,表达自己的歉意,希望得到谅解。另一方面,女子又在字字句句中透露出她身份的尊贵以向男子施压:丈夫是天子护卫,住在高楼别苑,二人感情甚好……
此番话一说完,女子再次柔肠四起,含着泪将那一对亮莹莹的明珠交还于男子,以示自己“事夫誓拟同生死”的决心。
万般的歉意之中,她以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斩断情思。无情之中,饱含深情,深情之中,又充满决绝。
老夫老妻之间,拌个嘴,吵个架是常有的。不过,吵完之后怎么和好,真是难煞人。无论哪一方先低头认错,都拉不下这个脸。这时该怎么办呢?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室,史料中记载她无子,一直将另一位早逝的刘夫人的儿子曹昂视如己出。
建安二年,曹昂随父出征,讨伐张绣。原本张绣已经投降,但曹操竟勾搭了叔叔张济的妻子,导致张绣复叛,对曹军突然袭击。曹操被打得措手不及,撤退时曹昂不幸战死。
丁夫人闻讯后,悲痛欲绝,每日哭闹不止。曹操一气之下,将丁夫人遣回娘家。
可是没过多久,曹操就后悔了。于是,曹操来到了丁夫人的娘家。
刚到丁夫人处,就有人通报。丁夫人假装没有听到,继续若无其事地织布。曹操看丁夫人没有回应,七尺男儿只得放下脸面,用手抚摸着丁夫人的背,哀求着:“跟我回去好不好?”
然而,无论曹操怎么哄,丁夫人就是无动于衷。无奈,曹操挥手离去。但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望了丁夫人一眼,丁夫人还是没有抬头。两人最后以离婚收场。
也许丧子之痛对于丁夫人来说,是无法愈合的一道伤口。两人无法冰释前嫌。但无论如何,一向在世人眼里龙骧虎步的曹操,为我们演绎了一回铁血汉子式的柔情。
曹操“抚背”这一动作,带有“致歉”的意味。当语言不足以传递心意时,配合一些肢体动作,也能锦上添花。
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拱手”一般作为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但是,“拱手”也有表达歉意的意思。
易宗夔《新世说·轻诋》中有一段话:“越日,续又谒胡,胡一见即拱手道歉。”
这里的“拱手道歉”,就是一个例子。
免冠、徒跣、肉袒
面对生活中的小摩擦,古人们的致歉方式相对柔和。但一旦牵扯到社稷、君王,那么,代价便更大,甚至会连累“皮肉受苦”。
《战国策·齐策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国有个叫貂勃的人,喜欢在背后诋毁国相田单。田单得知,不但没有生气,还觉得对方是个正直之人,将他推荐给了齐襄王。一日,齐襄王派貂勃出使楚国,有人借机挑拨,说貂勃在楚国受到楚王高规格的接待,是仗着田单撑腰,并污蔑田单笼络百姓,勾结诸侯,心怀不轨。
齐襄王听了,心中不快,便命田单立即进宫。田单知道自己触犯了天威,必须以最大诚意向君王道歉请罪。于是他“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
田单摘下帽子、脱下鞋子、袒露着上身,诚惶诚恐地觐见齐襄王,听候他的处置。
在古代,“免冠、徒跣、肉袒”是大臣向皇帝请罪的仪式。古人讲究衣冠整齐,方为得体、自尊。而免冠、徒跣、肉袒,则是衣衫不整,表示自贬,降低自己的身份,祈求对方开恩和原谅。
许多史书中都有相关的记载。《汉书·霍光传》中,西汉大将军霍光被燕王等诬陷,霍光进宫向汉武帝请罪,一见到汉武帝便立即“免冠顿首谢”。
唐代韩愈的《毛颖传》中“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毛颖因谒见时皇上拂拭擦弄了他一下,立即脱帽谢罪。
以及清代陈梦雷的《绝交书》中的“免冠引咎,积诚动天”等。
最著名的要数“负荆请罪”。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蔺相如因在渑池之会上凭三寸不烂之舌与秦王巧辩,使赵王免受屈辱,而被封为上卿,这引起了赵国大将廉颇极大的不满。
蔺相如面廉颇的挑衅,谦虚退让,还说道:“我是因为顾及到国家的安危,才把个人的恩怨放到一边。”
廉颇听后,惭愧不已,一日,他“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不仅褪去了上衣,还背负上荆条。荆棘刺进肉里流出鲜血,表现出廉颇至歉的诚心以及深刻的悔过之意。
一旦犯了比较严重的罪,古人们不惜肉体受苦,卑躬屈膝地道歉,也要尽量使德行不有所亏损。
现代人当然不必用如此“血腥”的方式,但是,古人们在面对错误时的谦卑,知错就改的品德,以及道歉时的用心良苦,却仍是值得学习的。
中华网文化:《古人道歉的时候,都怎么说?》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老美非说我们暗中支持大毛,被耿鸿胪怼的哑口无言。说实话,我们如果真的军事支持大毛,俄乌战争就不是如今的局面。那么,为啥这3年,我们就是不下场?难道我们不懂“唇亡齿寒...
-
李勣(徐懋功)的“皇家家事论”影响深远, 后世被范祖禹、王夫之等大加批判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又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单名勣,在唐代的统一战争及之后对边疆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开国元老。历史上的李勣是一个武将,而... -
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这一次可能要让自己窒息了。日前,贾跃亭努力多年要造的法拉利未来汽车发布了三季度财报,几个简单的数字直接让无数投资人脑溢血。▲ 图源:FaradayFutu...
- 因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离世,随之而来农夫山泉就开始不断陷入争议之中。从香港上市公司农夫山泉公司是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的外国离岸公司,相比注册地在中国的...
- 中秋是阵阵稻香中的丰年愿景,是千里婵娟下的人月两圆。9月11日,央视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借文物之形,带领观众赴了一场中秋盛宴...
-
特征、性质与规律,剖析传统丧葬礼俗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挖掘并弘扬传统丧葬礼俗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优秀的殡葬文化精华。通过对传统“丧葬礼俗”产生...
-
以Chat 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工具,依靠其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早已经无可避免地渗入到了学术论文写作领域。当人们还在惊叹于AI论文的流畅结构、精准表达之时,AI工具们又“向...
-
泰国悬崖杀妻案主角5年后返泰感谢救命恩人,深情拥抱百感交集流下热泪
2019年在泰国被丈夫推下悬崖的中国女子,5年后返泰与救援人员团聚,拥抱着四名救命恩人之一,流下心情复杂的泪水。视频信息1.30.10还记得2019年轰动一时的“泰国悬崖杀妻案吗... -
倚天立:地中海的海市蜃楼 ——对胡夫金字塔、亚历山大港和罗塞塔石碑的质疑
【何新先生的推荐按语】倚天立先生的这一组论文,理性、科学、透彻,从实证的角度,深刻地剖析了所谓辉煌的地中海史前文明的不可信与荒诞无稽,非常值得一读,特予以鼎力推荐。此文原发于天涯论坛,鄙人读后深以为赞,可圈可点。特予略作整理,以连载形式陆续介绍,请朋友们给予关注。 -
日前,一张网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引发外界关注:唐山男子秦某某因动了嫖娼心思被承德警方罚款500元。据网传截图显示,这张“行政处罚决定书”由承德市公安局鹰手营子分局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