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乌桕叶红,银杏叶黄,又到五彩斑斓的深秋。前几年,西安观音禅寺一树明黄的千年古银杏被网友刷屏;这两天,陕西宝鸡凤县苇子坪的两棵千年银杏树也穿上了金缕衣,还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发到了网上。有网友评价说,从银杏明黄的叶子上可以想象大唐的气象。事实上,银杏树在大唐的秋天只是个“没名没姓”的配角。
清·恽寿平
千年古银杏并不少见
据媒体近日报道,陕西宝鸡的这两棵银杏树是一对“夫妻树”,雄树1300多岁,雌树1400多岁。一到秋天,满树璀璨明黄的树叶,吸引众多游客,为此当地为专门搭建了观景平台。
关于这对银杏树,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唐代宰相李泌久患顽疾,来此寻白子医治未得,在树下小憩,醒来后看到遍地白色果实,捡拾食用,病竟痊愈。
自古以来,陕西就是银杏生长的主要地区。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写的是位于陕西的上林苑中的动植物,其中有句“沙棠栎槠,华枫枰栌”,这里的“枰”便是银杏的古称。
前两年走红的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也来自陕西。在陕西留坝境内,目前登记在册的古银杏树上千年的有11棵,武关驿镇有4棵,江口镇5棵,马道镇1棵,玉皇庙镇1棵,最小的1050年,最大的已过4000年。
不光是西安,江苏大地,也有银杏生长。西晋左思《吴都赋》,写得是晋代南京的情况,其中有句“平仲桾梃,松梓古度”,这里的“平仲”,也是唐代之前银杏的古称。这篇赋作于太康年间,换句话说,1700年前,南京就有了银杏树的身影。
1960年4月,在南京西善桥出土了一件大型的模印拼嵌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这幅画创作于东晋中期或末期,砖上一共有10棵树,其中5棵是银杏,占据半壁江山。
从南京再往北,徐州出土过一批汉画像石,270余幅汉画像石被收录进《徐州汉画像石》一书,其中22幅画有树木,有银杏树的多达16幅。
徐州市邳州曹楼村有一棵银杏,高20余米,胸围近5米。树龄已2000年。传说三国时,曹操东伐乌桓获胜归来,因官兵多患湿疹,便在此休整,后取这棵白果树的树叶煮水治疗方才治愈。
清光绪年间,有邳州庠生写有《中秋既望观园》一诗,说“出门无所见,满目白果园。屈指对尽数,何止株万千!”可见邳州栽种银杏之盛。
在扬州,有一棵唐代银杏现在仍然生长得很旺盛。它原植于唐代寺庙木兰院内,千余年间,曾遭遇过严重雷击,树干被劈掉一半。那截被雷劈掉的银杏树干,加以设计,便成了瘦西湖的景点“枯木逢春”中的“枯木”。
在无锡宜兴周铁村,有株1800年的银杏树,据当地文献记载,这棵树是孙权母亲在195年亲手所栽。
另外,江苏的泰兴、甪直等地,江苏之外的江西、四川、河南、安徽、上海等地,都有唐代银杏存活至今。
南宋·马世昌
他将银杏移栽到开封
历史上,银杏多生于南方,明代著名园艺学家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一书中写道:银杏“园圃中植之,虽所出不足充用,然新绿时,叶最可爱。吴中诸刹多有合抱者,扶苏乔挺,最称佳树。”它也一直被当作南方特产看待。北人对银杏似乎所知了了。三国时,魏帝还曾派人向吴国索取银杏。宋人将此写进诗里:“魏帝昧远图,于吴求鸭脚。”讥讽魏帝昏聩,没有远大理想,所要不过尔尔。
诗里的“鸭脚”是银杏的另一个名字。李时珍认为这是因为银杏的叶子“似鸭掌,因名鸭脚”。也有人认为,银杏果实味道很臭,堪比鸭脚。
一直到宋初,银杏果实都是南方的贡品。当它进入都城开封后,“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鸭脚”这个名字又着实不雅致,宋人便为它取名为“银杏”。
安徽人阮阅撰写《诗话总龟》,说:“京师旧无鸭脚,李和文自南方来,移植于私第,因而着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复以南方者为贵。”若此说为真,开封有银杏,是自李和文始。
“李和文”即李遵勖,好骑射,善文词,是宋太宗的女婿,和文是其谥号。李遵勖娶的是万寿公主,后与公主乳母私通,电视剧《清平乐》中提到过这段故事。李遵勖还喜欢佛法,他的一个远孙就是后来的济公。
银杏树又称公孙树,“爷爷种树孙子摘果”。李遵勖家的这棵银杏活了很久。在他去世后,仍然年年结果。欧阳修也得到一点。因为太稀罕,他还分了一点作为礼物送给了梅尧臣。他知道梅尧臣的老家是宣州,那是产银杏的地方。梅尧臣12岁就离家读书,能在都城见到银杏,不由得感慨万分,写了首《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永叔是欧阳修的字,李太博即李遵勖。诗中,他描述了银杏树的形态和“鸭脚”之名的来由:“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欧阳修读到后,写了一首和诗《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圣俞为梅尧臣字,李侯也是李遵勖。在诗中,他写到,“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公卿不及识,天子百金酬”。由此可见,银杏在宋初京师的名贵程度。
皇祐、至和年间,梅尧臣两次回宣州居丧。他采摘自家银杏,寄给欧阳修,并附了一首诗,其中写到:“后园有佳果,远赠当鲤鱼,中间闻尺素,加餐意如何”;欧阳修回了一首:“……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问予得之谁,诗老远且贫。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封包虽甚微,採掇皆躬亲……”
梅尧臣又随即和诗两首,其中有句:“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人将比羽毛,贵多不贵珍……”
现在,如果选一份礼物寄给北方的友人,还有人会寄银杏吗?我想应该不会了吧。
明·仇英
大唐的秋天什么样
陕西宝鸡的千年银杏的确漂亮。有网友评价说,从中能看到“大唐气象”。这也的确夸张得过头了。事实上,在唐代,银杏树在秋天是比较“冷门”的植物。
如果你穿越去大唐,到了首都长安,见得最多的也不是银杏,而是槐树。作为国际大都市,大唐都城的行道树便是槐树。当时百姓有歌谣:“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承天门至朱雀门的天街因两旁植有很多槐树而名“槐街”或“槐衙”。即便是去唐代乡村,也是“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的景象。到了秋天,“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都是那个时代秋景的真实写照。
在正史中,我们很难见到大唐秋天的植物描写,但好在,唐代诗文中保留不少那时候的景象。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石润宏曾做过一项统计:唐代秋季诗有1900余首,其中描写了植物的有580余首,涉及到的植物有近5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竹、松、梧桐、柳、桂、槐、枫、橘橙等。而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据石润宏的统计,大概出现192种植物,松、竹、槐、柏、桃、柳、梧桐等出现最多。这里并没有银杏的身影。事实上,在全唐诗中仅有沈佺期提到过银杏,“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写的还不是秋天的银杏。
在唐人的文字中,代表秋天气象的不是银杏的明黄,而是“秋色老梧桐”的“梧桐”,是“风干柳意衰”的“杨柳”,也是“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的“枫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来源:地球知识局公元前1世纪,佛教自克什米尔传入新疆于阗,并在随后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传播,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城市均皈依了佛教,不久后佛教跨过天山山脉,传入了北疆。佛...
-
来源:网易号刘白惜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正处于苦难之中,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败、战后对他们的惩罚性限制,以及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都令德国人感到无比窒息。正是...
-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20多万解放军入越作战。其中有很多高干子弟到了前线作战,很多甚至直接就是一线部队高级指挥官自己的子女。爸爸是高级军官,儿子在自己手...
-
编者按:之前发了古籍的版本形式和装帧样式,有书友后台私信希望能详细介绍古籍的版式结构等基本内容,故本文以雕版印刷古籍为例,整理下古籍的基本知识,老鸟请略过,不足之...
-
大货车湖北襄阳宜城市南营下高速时被收过路费900元,官方:紫薯不是红薯要收费
10月16日,河南南阳大货车司机李先生投诉称,其驾驶大货车从江西南昌和湖北鄂州下高速时,收费员认定车上装的紫薯属鲜活农产品,不收过路费;但从湖北襄阳宜城市南营下高速时... - 古今多少事,多付笑谈中,曾经的王朝兴衰已经离我们远去,要想了解古代的生活,普通人只有通过看电视剧,或者是纪录片。但你有没有发现,中国24个朝代中,有关于元朝的电视剧...
-
众所周知,我国省制划分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而行省则是“行中书省”的简称。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朝,兴于唐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三省六部制...
- 编者按: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使跻身于新民主革命时间不长的中国共产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创伤。陈独秀作为党的第一任最高领导人,不管其所奉行的路线政策是自觉...
-
不少人看待林冲的遭遇时,都有这样的观点:林冲太窝囊,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林冲太怂,高俅都要杀他了,他也不敢反抗。特别是对比了快意恩仇的武松后,许多人更看不起林...
-
编者按: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了党中央。同年4月,王明中央派出的中央代表张国焘、陈昌浩从上海来到鄂豫皖苏区中心——河南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