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四大徒弟都是栋梁之材,为何仅孙膑一人得到善终?

繁体

鬼谷子的四大弟子是苏秦、张仪、庞涓、孙膑。可以说,除了孙膑以外,没有一个人最后得到善终。其中苏秦在齐国被人刺死,死后还被车裂;张仪在晚年的时候东躲西藏,最终逃到魏国,死在魏国;庞涓虽然掌控着魏国大军,但是最终被孙膑杀死。这三人的结局,显然都不是很好。

而且就算是孙膑,其实他的命运也没好到哪里去。他被庞涓剜去膝盖骨,只能拖着一个伤残的身体。最终还是他自己及早归隐,因此勉勉强强算得上善终。

总之,鬼谷子四个徒弟,命运都不怎么好。

那么,为何鬼谷子四个徒弟的命运都不怎么好呢?我认为,这与他们所秉持的学说,纵横学说(纵横家和兵家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有莫大的关系,因为纵横学说有三个并不值得肯定的特点。

鬼谷子的四大徒弟都是栋梁之材,为何仅孙膑一人得到善终?

一、欺骗

纵横学说在特定群体中其实是很有市场的,很多在职场或者是商场打拼的人,都在学习类似于纵横学说的东西。因为纵横学说有一项本事,就是教人要学会说话。当你学会说话以后,你在职场或者商场里,就可以混得很开。

操持纵横学说的人,在古代当然也都是很会说话的。苏秦一生能够担任六国宰相,这些都是依靠苏秦巧舌如簧得来的。张仪多次把楚王等一些国君玩弄于股掌之间,也是因为张仪很会说话。张仪刚出道的时候,曾被污蔑为盗贼,遭到了一顿痛打。家里人劝他不要再出去混了,还是安安心心在家里面干农活,才能保住平安。可是他却伸出舌头,问人家,我的舌头是否还在?只要舌头还在,我就可以继续做事了。这里的舌头,代表的就是说话能力。

不过,操持纵横学说的人,会说话,其实并不是核心,而只是表象。

纵横学说的核心,是藏在说话者心中的一种谋略。这个“谋略”,说得好听一点,叫做“智谋”;说得不好听一点,叫做“阴谋”。

其实,谋略本身是以欺骗为前提的。当一个纵横家(或者兵家)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他说出的那个话,并不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是通过语言组织,以及熟练地掌握别人的心理变化,因此才让别人上当的。

总之,整个纵横学说,都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这种欺骗术,在张仪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他曾允诺楚王,用给楚国六百里土地的方式换来楚国与齐国的断交,结果楚国与齐国断交后,他又告诉楚王当时他说的不是六百里,是六里,这就明显是欺骗了。

苏秦看起来好一点,但是苏秦在齐国的时候,他事实上是在给燕国当奸细。对于齐国来说,这当然就是一种欺骗。

庞涓和孙膑主要是兵家,也是以欺骗为前提。兵法直截了当就说“上兵伐谋”,可见其存在基础。事实上,庞涓为了让魏王不重用孙膑,便在魏王面前说孙膑的坏话;孙膑也是采用“减灶”的办法,才让庞涓上当,庞涓才对其紧追不舍。总之,两人的行动基础都是欺骗。

鬼谷子的四大徒弟都是栋梁之材,为何仅孙膑一人得到善终?

二、欲望

纵横学说是直接张扬欲望、张扬对权力的攫取的。

如果庞涓不是害怕孙膑夺了他的权力,他也不用那样害孙膑。他不那样害孙膑,他最终也不会落得被孙膑杀死的结局。

如果苏秦不是想出人头地,他也不用一定要挂六国相印。事实上,挂六国相印,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毕竟作为宰相,本身需要对国君忠诚。但是一个人挂六国相印,怎么可能对六国都忠诚呢?苏秦无非是想要那种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感觉而已。

三、报复

鬼谷子的弟子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喜欢报复。

鬼谷子的四大徒弟都是栋梁之材,为何仅孙膑一人得到善终?

孙膑如果不是想报复庞涓,他也不会那样设计战争。张仪被人痛打,不是想要报复,他也不会一定要出人头地。苏秦贫困的时候,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吃,这刺激了他,让他决心要取得一番成就。

苏秦最终可以说把报复心理用到了极致。他在齐国遇刺,受了重伤,他甚至对齐王说,希望把他的遗体车裂了,这样就可以找到杀人凶手。就算是死,他也不饶过和自己有仇恨的人,这就是报复心理极为严重的表现。

喜欢报复的人,一般都没有大的格局。没有大的格局,就不能宽厚待人。不能够宽厚待人,别人也不可能宽厚对待他。他对别人有多狠,别人就会对他有多狠,所以其结局,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总之,鬼谷子的学说,虽然在历朝历代都被很多人运用,但是除了说话技巧,以及兵法在战场上的运用这两点被提倡以外,其他的都是不被提倡的。因为缺乏诚信、宽容等正能量的品格,短时间内或许能从他人身上取利,但长久来看却是自取灭亡。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鬼谷子》等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汉武帝——中国财政史上一大狠角

    汉武帝——中国财政史上一大狠角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大军南下,侵略上谷、渔阳,杀边境吏民千余人。卫青率领汉军出击,将匈奴人痛揍一顿,俘虏数千人,尽收河南(此处指河套以南)之地,随后控制了河套...
  • 中国终将统一!1996年台海受辱,2016年南海对峙,2026年正好30年

    三十年,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并非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道隐形的门槛,象征着时光的巨变和命运的跌宕。它承载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沧桑智慧,暗示着盛衰荣枯的循环...
  • 辱毛的高氏兄弟高兟被捕,清算河殇派任重道远

    据“重庆晨报”视频号报道,高氏兄弟高兟,涉嫌侮辱英烈罪被捕。高兟及其兄弟靠丑化、侮辱伟人的所谓“作品”长期被西方政治需求所用,并被西方捧为当代“艺术家”。2008年12...
  • 课本里引以为傲的3个名人,其实都坏到了骨子里

    课本里引以为傲的3个名人,其实都坏到了骨子里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小时候,我们学到许多名人故事,这些人物形象正直、聪明、忠义,他们的故事影响了我...
  •  翟玉忠:“伪史论”批判——信息时代的蒙昧主义

    翟玉忠:“伪史论”批判——信息时代的蒙昧主义

    内容提要:“信息时代蒙昧主义”产生的原因不是信息稀缺,而是信息泛滥、信息源权威性缺失导致的荒唐见解流传。伪史论者主要通过巧妙、模棱两可地编排从各种渠道、特别是网上...
  • 巨富盛宣怀算计如狼,有多狠?骗惨张謇,整垮徐润,猎杀胡雪岩

    如果用红与黑两种基调来描绘晚清时期最为显赫的红顶官商盛宣怀,红与黑的占比究竟该如何分配?这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复杂议题。我倾向于以五五分账,一半红,象征着...
  • 佛法在中国早已有之

    历来史学界传统观点一般认为佛教是从印度西传而来,经中国发扬光大,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印度诞生的佛教是释迦牟尼当年为了破斥印度的迷信而产生的,并不是他们本土的文化,...
  • 胡适离开大陆之前,做了这两件事,最终让毛主席对他彻底失望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无疑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提倡科学、民主,曾引领一时风气之先。然而,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胡适的选择却让他与曾经的...
  • 中国历史上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1842年,清政府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
  • 日本,天崩地裂!

    日本,天崩地裂!

    土豆说:很遗憾,今天的我们,还没有资格同情日本。100年前,日本爆发大地震,中国人民节衣缩食的支持日本,而收到这一笔捐款之后,第2天,日本就发动了对中国人的大屠杀,史...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