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在偏安一隅近百年之后,被大将刘裕夺了权,司马氏所建立的王朝彻底宣告灭亡。而刘裕在建立政权前后,曾对司马懿的后人大开杀戒,不仅将东晋最后两个皇帝杀死,并且还大肆扑杀司马家族人。
那么,刘裕是如何夺得司马氏的政权了呢?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不仅要杀司马氏的皇帝,还要灭掉司马懿的后人呢?
刘裕的出身低微,虽然在史料记载中,刘裕的先祖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后裔。但经过西汉与东汉数百年的风云变幻后,到了东晋时,刘家已经沦为为寒族。到了刘裕的父亲刘翘这一代的时候,只不过是当地一个小小的功曹,不仅官小言轻,并且薪水极低,养活一家人都成问题。因此,在刘裕出生后,刘翘曾几度想将刘裕丢掉,不为别的,实在是家里没钱,就连乳母都请不起,最终还是邻人伸出援手,将刘裕接到家里养育,这才没能让刘裕被遗弃。
但贫苦的生活,反而让刘裕受到了磨炼。在他长大后,不仅在外貌上极为伟岸,并且因为自小家贫,因此胸怀大志,常常想着如何改变现状,更重要的是,他以孝顺继母而闻名乡里。
但有志向归有志向,能不能实现是另一回事,在门阀制度森严的东晋,一个出身寒门的年轻人,若是想出人头地,基本上是难于登天。像刘裕这种身份的人,如果想有所作为,参军是唯一的选择。因此在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刘裕义无反顾地选择投戎,成为了当时前将军刘牢之部下。
在军中效力期间,刘裕作战极为勇猛,多次身先士卒,同时,他本人也擅长谋略,靠着这两点,刘裕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了当时东晋的一名大将。
在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东晋著名的权臣桓玄按捺不住,发动了叛乱,东晋政权暂时易主,朝廷被桓玄掌控。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刘裕以打猎为由,暗中召集了1000多北府兵,于京口举兵起义。起义军人数虽少,但在刘裕的带领下,势如破竹,很快就击败了当地守军。
刘裕起义的消息传开后,天下为之震动,一方面赞叹刘裕的勇猛,另一方面也为刘裕的勇气所折服。因此,响应者不计其数,很快就聚集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而刘裕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起义军的首领。短短数月,刘裕就击败了桓玄的大军,彻底结束了桓玄短暂的统治。此时的刘裕,不管是在军中还是朝堂上,地位和声望达到了极点。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志得意满,反而启用武陵王司马遵,总领百官行事,并在一年后,迎晋安帝返回建康,自己安心当了一个东晋的臣子。
那么说,此时的刘裕真的没有取代晋朝的心思吗?当然不是。只不过在赶走桓玄后,政局混乱,百业废弛,并且外敌虎视眈眈,他需要时间,将这一切隐患都料理完毕后,才是称帝的时机。
所以,在刘裕掌权后,对内以身示范,以威严约束宫廷内外,让大小官员都认真供职。对外则持续用兵,先后攻灭南燕,荡平荆江,把东晋周边的敌对势力一个个清除。到了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经过刘裕先后两次的北伐,关中的部分区域,以及整个中原,几乎都在刘裕的掌控之下,巨大的军功,让刘裕的地位已经高到无以复加。
次年,朝廷封刘裕为宋公,并赐九锡殊礼,还赏赐了十个郡作为刘裕的封地。在刘裕被封为宋公的第二年,他就派人杀了晋安帝,然后拥立了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
刘裕之所以他没有马上登基,是因为当时出了一个让他不得不忌惮的图谶。这个图谶上,说“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东晋孝武帝的字,在孝武帝死后,晋安帝接班,如今晋安帝死了,按照图谶的说法,后面应该还有一个皇帝才对。别看刘裕在战场上杀伐决断,但对于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刘裕还是十分相信的。为了稳妥起见,他不得不把司马德文推上位,算是应了图谶的说法。
司马德文上位不久,刘裕就迫不及待地让部下写好禅位诏书,逼迫司马德文禅位。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刘裕接受了司马德文的禅位,代晋称帝,建立了刘宋政权。同时他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并表示会好好善待他。
但真的如此吗?刘裕会放任司马家族的后人繁衍生息,成为自己的隐患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在司马德文奔赴封地后,刘裕手下的大将刘遵考就带着重兵来到他的封地,名为保护,实际上是来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在司马德文到达封地后不久,生了一个儿子,但刚出生没多久,就被刘裕派人杀掉,但他是敢怒不敢言。为了不遭受刘裕的毒手,司马德文平常极为谨慎,就连饭菜都由其妻子亲自动手烧煮,生怕刘裕派人在其中下毒。司马德文的谨慎,让刘裕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下手。最终,刘裕直接派人用被子捂死了司马德文,并下令诛杀全国范围内的司马家族成员。司马家族的成员极大多数人因此被诛杀,只有少部分人靠着隐姓埋名逃出生天。
那么,刘裕为什么会在已经称帝的情况下,仍旧不放过司马懿的后人呢?
其实说起原因,并不是特别复杂,刘裕这么做,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后辈儿孙,更是为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
其一,是刘裕当时的年龄迫使他不得不下此毒手
刘裕是在公元420年登基称帝,而根据史料记载,刘裕出生在公元363年,也就是说,在他当上皇帝的那一年,刘裕已经57岁,经是一个过了知天命之年的老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考虑,假如在自己死后,刚刚建立的刘宋政权该怎么办?
当时的司马家族虽说被刘裕取而代之,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隐藏在司马家族其中的还有不小的势力,而这些势力,正是刘裕的心头大患。他活着还能压制住司马家族,但是他如果死了,恐怕司马家族会第一个跳出来造反。
而且当时刘裕的几个儿子,手段以及胆识,比刘裕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如果司马家族作乱,怕是很难将其扑灭。因此,在考虑到这些后,刘裕才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既然司马家族在未来是一个隐患,那么就将其全部绞杀,这样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了。
其二,刘裕继位的时间太短,根基不深,此时不杀日后更不好杀
我们都知道,司马家篡位,是从司马懿开始,中间经历了司马师、司马昭,直到司马炎才总算成功,取代了曹魏。
而刘裕呢?他靠着武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诛杀晋安帝,紧接着又迫使司马德文禅位,自个儿当了皇帝。
时间短,并且极为仓促,是刘裕上位的特征。
虽说中间刘裕也做了部分安排,比如在杀了晋安帝之后,没有马上登基,反而让司马德文上位,但任谁都能看出,这只不过是刘裕为了图个好名声,所做的手段而已。
因此,不管是根基,还是在当时士族门阀的口碑,刘裕都不尽如人意。这就为他将来的统治,埋下了一个隐患。而曾经的皇族司马家,更会利于门阀的不满,在暗中推波助澜。
而刘裕选择在刚登基就诛杀司马家族,恰恰是最好的时机,此时他的地位和声望达到了极点,哪怕是杀司马家族的人,由于他掌握着独一无二的实力,因此也就没人会说什么,也没人敢说什么。
并且,他也已经杀了晋安帝和司马德文,既然恶名已经抹不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他个干干净净,不然日后等到司马家族稳住神后,杀起来反而麻烦。
其三,杀鸡给猴看,是刘裕杀司马家族的根本原因
前文讲过,刘裕出身贫寒,所以在门阀把持朝政的东晋,是没有机会出头的。
但即便是他当了皇帝,全国上下依旧是门阀林立。刘裕深知门阀把持的恶果,这对他建立的政权完全没有什么好处,如果想长治久安,那么只能改变现状。
怎么改变呢?自然是破除门阀林立的局面。而破除的最直接办法,那就是把这些门阀清除掉。作为曾经的皇族,司马家肯定是最大的门阀,那么拿他们开刀,显然最为合适。
而且如果不杀司马家族,那么其他的门阀,很肯就会逐渐团结在司马家族身边,形成一股能与朝廷抗争的势力,这些都是刘裕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司马家族也就成为了被杀的首要对象。此举,虽然无法彻底打破门阀林立的状态,但为更多寒门子弟争取了晋升的计划。因此刘宋政权成为了南北朝时期南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政权,其本人也被后人称赞为“定乱代兴之君”。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上周六,一位芜湖的朋友与我聊天,聊起了清朝的腐朽与灭亡。可能,今年写贪官写得有点多,他就一味地往贪官身上泼脏水,呵呵……其实,在我看来,大清的没落,贪官、慵官、酷...
-
漕运清帮与太湖枭党作者 | 竟陵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清帮的“摇篮”,清帮是罗教和漕运水手相结合的产物。然而清帮产生的地理位置是大运河的南端,即苏浙地区、杭州一带。为什...
-
司马平邦——爱泼斯坦“萝莉岛”事件:美国的耻点,要找到犹太资本威胁世界的根源
欢迎收看《司马平邦说》。刚看了一档视频节目《刘智侃财经》,是关于爱泼斯坦“萝莉岛”事件的评论,刘智从犹太人的角度一刀横切下去,然后数着这宗事件血淋淋的横切面,发表... -
1959年,中国的好邻居,苏联的领袖赫鲁晓夫跑到美国去,对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达着这样一个诉求。就是不能让他旁边的“兔子”造出原子弹,不然他们就失去了威吓兔子的能力了...
-
源起:宋庄镇位于通州区北部,距离CBD中央商务区30公里。1994年开始,这里形成艺术家群落,那个时候的“画家”在城市间游荡的多是脱离体制的,有流民的嫌疑,并不是很受待见。...
-
以下文章来源于今视点 ,作者十月蛐蛐原文标题为:除了金句“纸老虎”,毛选对生活还有哪些帮助?这两年中国内外压力不小,不过越是生活不...
-
俄罗斯把最机密的情报,送给了中国一份后,又给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备好了一份重礼。俄国家杜马议员尼古拉耶娃日前又表示,俄罗斯愿与金砖国家分享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
-
蔡英文家族历史令人咂舌,她为何冒死搞“台独”?原来是汉奸家族
长期以来,蔡英文的后台——蔡家,这个大家族的发迹史始终是一个谜,蔡家人自称“白手起家”的清白商人,但岛内对此却不屑一顾,知情者只唾一句“汉奸窝”。进军政坛下的豪门... -
临近岁末,我本能地回首过去,准备着手准备一份年终总结。偶尔我会打电话问候生活在陕西农村老家的父母,他们终于从数九寒天才开始享受真正意义的农闲时光,早早关心起我们何...
-
报复社会的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防不胜防。这些“个人恐怖分子”,社会中的“独狼”,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极端方式?这些人的行为逻辑有什么共性?本文选了2015-2019年间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