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一旦失去敬畏| 何兰生

互联网就是名人“翻车”事故现场,也是人性检验场和人的局限确认场。最近“翻车”的蔡国强、贾国龙等,就栽在互联网的汹汹舆情上。如果没有互联网,今日二人肯定还人五人六得很。于此,我就想起有人曾经讽刺一个商业大佬:只见那大佬肩膀一抖,披着的大衣就自然落到马仔的双手上;一只手微微抬起,就有一根雪茄丝滑地夹到两指之间;再一抬手,指间的雪茄又会被默契地拿走。当此之时,那大佬不动声色,自然而然,俨然万物皆归,一切皆可搞定。但,一旦遇到针,再大的气球,瞬间就是一小块皮囊。

就说蔡国强吧,国际有名的烟花大家,曾经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大放异彩,他创作的烟花“大脚印”,成为北京奥运会一大盛景,蔡国强也名声大噪,一时风光无两。但这次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放“升龙”烟花秀,不出意外地激起了众怒。烟花上天,声名落地。还有那个西贝的贾国龙,大学退学做生意,几十年风雨坎坷终于做起了一家餐饮集团,门店遍及全国多个城市,也算一个商业奇才。可面对顾客质疑其菜品,竟然恼羞成怒,荒腔走板,与顾客公开叫阵,等到舆情不可收拾后,又腆着脸说什么“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笑话。

大佬一旦失去敬畏| 何兰生

为什么这些大佬、大咖、大腕,会做这些连普通人都觉得蠢的事呢?是其智商一时短路、瞬间昏了头?还是他真的以为自己通了神、如同神、做任何事都是正义?事后,有很多评论指责他们这个不应该那个不应该,动机不对、程序有问题、决策疏漏等等,总之是把他们批得体无完肤,还顺带戏谑个遍。这些批评都是对的,也都指出了他们的问题所在。但我总感觉这都还是在事情表面上分析,没有从根本上找原因。如果只是在具体事上复盘推演,那说不定以后还会在另一个场景重演类似事故,其他的人也不会真正汲取教训,互联网还会继续成为大佬、大咖、大腕“翻车”“塌房”的事故现场。

其实,根子在失去了敬畏。那些成功人士,或者说大佬、大咖、大腕,有今日之显耀成就,固然是其个人拼出来的,与其个人各方面禀赋密切相关。但一个人的成功,最终还要看时代的大势,有人搭上了大势的快车,就跑到大马路上了;有人落下了,就还在田埂路上行走。作家贾平凹就说,把他放在今天,他也出不了名。这是谦辞也是实话。很多成功人士,如果不是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不是搭上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大势,又怎么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呢?看看互联网的那些大佬、商界的那些大咖,知识界的那些大腕,各行各业的那些名流显要,哪个不是时代造就出来的?如果没有时代的馈赠,张维迎估计还在西北锄地,最多间或吼几嗓子信天游;俞敏洪估计还在乡下当农民,在墙角晒太阳也未可知;李彦宏即使上了北大,哼再多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没有互联网的出现,他也创不了“百度”;马云在西湖边蹭外国游客学英语后,估计会进入外贸行当,也不会有后来“阿里巴巴”在农民日报《现代农业》论坛上蹭信息化课。历史上这些事情也很多。泗水小亭长刘季,凤阳和尚朱重八,如果不是在鼎革时代抓住了机遇,还不是在下层浮沉?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把不把得住变革时机、抓不抓得住变革机遇。你的成功,并不是天命所归,说实话,侥幸而已!并不值得自己大吹大擂。反而应该在成功后戒慎恐惧,知水满则溢之理。蔡国强如果不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生态极度脆弱区“升龙”,至今不还是令人尊敬的烟花艺术家?贾国龙如果不与人硬拗,老老实实接受批评,何至于声名扫地还连带企业受损?事实证明,失去敬畏之后,蔡国并不强,贾国亦非龙,都打回了原形。

这些事故警示那些拥有权力、财富、名望的人,你的一切并不是你与生俱来的,并不全是你个人的能耐,实际上主要是时代的幸运撞到你的怀里。虽然我们不应该忽视你们的个人努力,但作为你们自己,你们还是要对此有清醒认知,不要太高看自己,只有平视和俯视,人才能看到自己,而仰视只能看到天,看不到自己。

历史历历在目,成功人士最难的时候是成功以后。创业艰难,守成更难。

要勇于自卑。在自然、人心、规律面前,要勇敢承认自己的卑小,岳麓书院有个“自卑亭”,就是强调君子之道如登高,须从卑者起。自卑并不是缺点,惟有大智慧者才始终觉得自己卑小,反而是一知半解者觉得自己满满当当。与浩瀚自然、与茫茫人心、与天道世理相比,个人血肉之躯,不过是分子原子的一时聚合,说什么圣明?谈什么傲慢?自卑是我们与世界相处的该有之道。

要乐于承认局限。我们都是肉眼凡胎,承认局限是自然不过的事,我们不仅与先贤比,与同侪比,与后学比,都是有很多不足。这不足,并不是我们不努力,这是生命固有的局限,也是生命不断繁衍演化的本义,如果我们没有了局限,那文明还怎么演化?人类又如何进化?世界不会停止,历史不会终结,局限是前进的动力。承认局限不是证明自己无能,而是认知睿智的表现。

要敢于退出。为什么自古以来有那么多功成身退的成功案例,也有不知进退的失败教训?那都是古人持盈保泰之学的活教材。承认并接受自己的卑小和局限,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敢于退出、乐于退出,才是智者当为。古人讲老者戒之在得,其实也是对成功人士所讲,在功成名就之后,不要不知足,不要想再进一步,要及时知止。蔡国强、贾国龙等人,如果推让自己的名望天下、财富江湖,把机会、把世界让给年轻人,自己悠游岁月,不亦快哉!真以为天下、江湖离不开你?真以为自己是大佬、大咖、大腕?即使“真以为”是事实,也不是真的,因为你对这个世界真没有那么重要。离了你,说不定更好也未可知。所以,大佬、大咖、大腕们,要知足、要知不足,要有所进,更要有所止、有所退。

想想那个肩膀一抖,大衣就有人接过去的故事吧,曾经的喧嚣,如今何在?沙土上垒起的商业帝国,垮塌就在瞬间。李斯临刑前与儿子感叹说,想与你一起牵黄狗出上蔡东门,再也没那个机会了!那个垮塌的商业大佬会不会想起,当年在钢铁厂当技术员时的样子?

人有病,天知否?人不敬畏,人厌之,天厌之。

来源:农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