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非说我们暗中支持大毛,被耿鸿胪怼的哑口无言。说实话,我们如果真的军事支持大毛,俄乌战争就不是如今的局面。
那么,为啥这3年,我们就是不下场?难道我们不懂“唇亡齿寒”?
有些人,不知道是智慧不够,还是多得溢出来了,总觉得自己是曹刿,比高层看得透,看得远。
要知道,我们对外做出的任何重大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学而优则仕”这话,可不是白说的,连你的眼光都不如,恐怕村长都胜任不了。
回顾历史,光辉用几页就写完了,因为那都是常规操作。可屈辱,那得好几本账,不仅要写进书里,更要刻在心里。
近代100多年来,欺负我们最狠的,除了倭国就要数毛熊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那是因为这100多年来,毛熊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手里,总共掠夺了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毛熊把这些土地划入到自己版图还不甘心,之后通过扶持外蒙古独立,又让我们损失150万平方公里领土。
也就是说,短短百年,毛熊总共从咱家,抢走了3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很多人对300多万平方公里没啥概念,这么说吧,印度面积也就298万平方公里,比毛熊划分抢走的,还少2万平方公里。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作为牺牲最大的战胜国,中国按理来说,本该可以成为新世界格局中的超级玩家,一起瓜分战后成果。
但没想到,我们不但没享受应得的成果,还成为了被瓜分的对象。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私下和美英勾结,利用强权把外蒙古从我们手中切了出去,变成自己的傀儡和缓冲区。
哪怕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同时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兄弟关系非常亲密,面对伟人让外蒙回归中国的提议,斯大林也坚决不松口。
不久之后,斯大林更是背着我们,密谋发动了朝鲜战争。这本来是一个一石二鸟之计,如果老金打胜,苏联就控制朝鲜半岛。
如果老金战败,退到我国东北,那苏联就以帮助朝鲜之名,出兵占领我国东北工业区。
但斯大林万万没想到,志愿军战力如此强大,把17国联军,打到了谈判桌前。
至于后来的工业援助,那也是看到了我们的价值,是苏联战略调整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发善心。
因为只要帮我们建立工业,我们就可以顶住东方的威胁,而苏联就可以专心争夺欧洲。
想让我们顶,光凭老大哥的名头可不行,总得给我们实惠,这才是苏联工业援助我们的本质。
这一点,伟人在开战之前就已经看到,所以他老人家说:“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当然,这句话不仅仅是指工业援助。
所以说,新中国的工业援助是志愿军打出来的,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是志愿军打出来的。
我们从建国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随着对我们的援助深入,苏联总觉得内心不安,总想着控制我们。
于是,苏联说要跟我们搞联合舰队,建长波电台,为此,赫鲁晓夫专门跑到中国,向伟人解释。
伟人当场质问:“你告诉我什么是联合舰队?”
赫鲁晓夫支支吾吾,不肯正面回答。在这之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1960年7月16日,苏联单方面撤回专家,并要求我们偿还抗美援朝产生的债务,试图逼迫我们让步。
但伟人哪是能被威胁的?
专家撤走我们就自己搞,勒紧裤腰带也要还债。
1964年10月,被视为软弱的赫鲁晓夫下台,更为强硬的勃列日涅夫上台,中苏双方边界摩擦不断。
1969年3月2日,苏联军队入侵珍宝岛,我们毫不示弱,开火反击,在长达半个多月的战斗中痛击苏军,炸沉的坦克都被拉回国展览。
随后,苏联在外东北、外西北和外蒙古地区驻军超过100万,外蒙古地区的驻军相当致命,因为苏联的坦克,是完全有可能开到北京的。
而苏联的另外一个计划,是要用300枚核弹,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要不是伟人的布局和化解,那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什么事了。
所以,说实在的,咱跟毛熊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老铁,翻翻历史,100多年来,双方博弈的次数,远比握手多。
现在的毛熊,看起来和我们穿一条裤子,实际上,是因为已经被美西方孤立,没办法才向我们靠拢。
实际上,毛熊曾经四次敲门北约,想做美国小弟,但老美就是瞧不上斯拉夫人,每次都是一番玩弄后被抛弃。
换个角度想,毛熊本来是想跟咱对着干,和美国一起围猎我们,但无奈老美不带他组队,这才转过身来,跟我们虚与委蛇。
其实也是蛮惊险的,如果老美带毛熊一起组队,那睡不着觉的就是咱了,而且大帝本人刚上台那会,也是相当亲美的,恨不得跟小布什穿一条裤子。
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之后,毛熊本来和北约都断交了,但是2000年大帝刚一上任,就触发了一系列讨好美元的连招。
主动邀请当时的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访问,见面之后,大帝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毛熊应该成为北约的一部分,这才是未来。
为了哄老美开心,还主动关闭了越南和古巴的两个军事基地,911之后,更是开放领空,开放军事基地,协调中亚五国帮助老美打击塔利班。
然而,老美并不领情,反倒变本加厉的欺负大毛。
柏林墙倒塌时,老美曾经承诺,北约不会东扩。可结果,目前已经准备东扩到二毛了。
大毛自己想加入北约而不能,却不让二毛加入,二毛看不惯大毛的作风,加上老美拱火,就开始各种反抗。
其实,北约即便嘴上说要跟二毛好,也是为了对付大毛。可即便大毛一直吃亏,二毛也没长智慧,还是美西方说什么信什么。
也许,斯拉夫人就是这么耿直,总想着融入欧洲,这可能跟天生出身苦寒之地,因文明发展缓慢,带来的自卑感有关吧!
大毛一看二毛,就想起曾经的自己,于是先断兄弟手足,从克里米亚到乌东,然后就有了俄乌战争。
老美一看,这不是巧了吗?刚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本来看着俄欧眉来眼去,气就不打一处来。虽然炸了北溪管道,但火候明显不够。
既然大毛露出破绽,那就趁机再玩离岸平衡,让欧洲和毛熊互掐,在削弱大毛的同时,顺便加强对欧洲的控制,防止二者勾结,图谋自己的帝位。
老美虽然害怕我们崛起,但更害怕俄欧眉来眼去。这与我们这些年,努力打造的人设不无关系,我们一直说,只想做生意赚钱,不谋求霸权,也无意对抗。
所以,老拜头说我们是对手,而大毛是敌人。对手是竞争关系,而敌人是你死我活。
我们和大毛的关系,彼此都心知肚明,所以大毛找金将军借兵,因为大帝知道,即便跟我们开口也没用,因为我们历来主张,政治谈判解决争端。
说起谈判,大毛就抓耳挠腮,他们以前只知道战斗,如今连战斗都快忘了,还谈个球呀!
实话实说,我们能顶着老美的压力,跟大毛做生意,让他们不至于经济崩溃,已经算支持了。当然,这也符合我们的利益。
可以说,这是一种相互需要,与当初苏联的工业援助类似。所以,我们也不期望大毛投桃报李。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大毛的民间对我们的态度,你就会感到顺畅多了。
大毛一直认为自己是欧洲人,只要一有机会,就想着融入欧洲。所以,他们的远东宁可荒着,也还是荒着。
不过,我们也不用纠结远东的事,金政委说了,毛熊迟早连本带利还给我们。这里的还可不是强要,而是吸引。因为向富有和强大靠拢,从来都是人类的天性。
未来的事自有后人操办,就目前而言,说什么“唇亡齿寒”都是杞人忧天,毛熊不是唇,我们也不是齿。
毛熊自己的事自己决定,无论出现什么结果,我们都有应对之道。
那个谁不是说:瘦弱的毛熊才是好毛熊!这话不无道理。
不过,我们可不是吃瓜群众只顾着乐呵,而是紧盯形势,苦练内功,只等时机到来,一击必胜!
来源:李茗传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一、世界曾经拥有这样的中国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无论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岛屿...
-
蔡英文家族历史令人咂舌,她为何冒死搞“台独”?原来是汉奸家族
长期以来,蔡英文的后台——蔡家,这个大家族的发迹史始终是一个谜,蔡家人自称“白手起家”的清白商人,但岛内对此却不屑一顾,知情者只唾一句“汉奸窝”。进军政坛下的豪门... -
八里桥战役:3万清军惨败,为何僧格林沁要在开阔地同英军开战?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徒有其表的“天朝上国”光环被列强撕得粉碎。自此之后,各国轮番在中华大地上肆虐,无人能制,无人敢... -
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打得那么艰苦,朝鲜军队在干嘛?战斗力怎样
1950年发起的抗美援朝战争被誉为我国的立国之战,同时这场战争也是我们帮助朝鲜人民获取解放的战争。这场战争历经三年,最终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将敌人赶回了三八线,成功地... -
何为十字军,为何要前后发动八次东征?一文彻底搞清十字军东征的来龙去脉
无论是否熟悉欧洲历史,你可能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算得上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一个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了,甚至是没有之一。欧美的影视剧中也不乏关于这段历... -
无声的死亡事情不太妙。6月2日,黄中原的妻子在凌晨惊醒,发现另一个房间正在直播的丈夫躺在地上,身体已经发凉,地上满是烟头和瓜子皮,墙角堆着啤酒瓶。1个小时前,黄中原还...
-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能控制世界。基辛格今天大家都非常关注芯片问题,对粮食的关注热度恐怕远不及芯片。芯片和粮食,前者是高新技术的代表,后者是国计民生的基础,都深具战略...
-
游族创始人林奇被同事毒杀,骇人细节流出: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一个上海男人,超有钱。39岁就身家百亿。他上过央视,登过福布斯富豪榜,还是热播剧《三体》的出品人。结果,谁也没想到。他一个下属,处心积虑想害死他。买了100多份毒药,长... -
你以为古代没有的10样东西,不仅有且普遍存在,看看古人有多先进
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代的生活应该是落后又不方便的,现在的这些文明利器在那时候统统不存在。然而事实上,古人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你... -
来源:帅真商业视界148亿不要了!为跑路潘石屹究竟有多拼命?请问从中国把资产转移到美国总共分几步?潘石屹用教科书式的操作告诉我们:只需三步。前段时间,有消息称,潘石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