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中秋节。
一封噩耗传至北京——土木堡一战输了,五十万明军全军覆没,皇上成了俘虏……
大明朝上下,举国悲痛。
痛定思痛过后,八月二十三日,满朝文武满怀悲愤,集结午门,对蒙古瓦剌提出严厉的谴责和抗议。
跪请朱祁钰以监国身份下诏,把太监王振这个罪魁祸首,满门抄斩。
朱祁钰有点犹豫,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先商议如何跟瓦剌谈判,救回圣驾,而不是急于诛杀王振家人,以泄国愤。
自己只是皇太弟监国,还不是正牌皇帝,上来就磨刀杀人,清洗先帝旧臣,总是有点不合适。况且王振本人身死土木堡,已经遭到该有的报应,问罪的事应该先放一放。
文武百官见朱祁钰迟迟不肯开口,躁动的内心,转化成了躁动的言语和行为。
他们一个个、一条条、一沓沓、一摞摞弹劾王振的罪恶。
唾沫星子都快喷到五十步以外的朱祁钰脸上。有口吐芬芳谩骂的,有伏地嚎啕痛哭的,有手舞足蹈叽叽喳喳的。
朱祁钰看到这场面,头都大了一倍。
这可是奉天殿,帝国的政治核心,怎么一点庄严神圣的感觉没有。
这帮堂堂帝国肱骨支柱,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怎么跟那西南菜市口叫卖的商贩,一样一样的。
有的官员急了,站出来说:郕王您倒是表个态啊,你坐在那里不说话,这算监什么国。
朱祁钰一下缓过神来。
呦,原来不说话也是一种罪过。说话容易挨骂,不说话有不说话的不是。
朱祁钰说,事发突然,宜从长计议,请百官暂且回吧。
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听到这话,不干了。
陈御史一把鼻涕,一把泪,控诉太监王振说: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
朱祁钰还是不表态,一边安抚百官,一边缓步退后,准备撤退。
可是,大臣不打算放过朱祁钰,他们上前围住朱祁钰,死活不让走。
这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
殿下若不速断,何以安慰人心?
——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一
这话已经说的很明显,郕王殿下,你哥被太监王振怂恿,如今成了俘虏。你这都不诛杀王振全家替哥哥报仇,你还是人吗?
朱祁钰一看,今天不下命令,是很难离开这奉天殿。于是,只得乖乖照做。
下令让锦衣卫指挥马顺带人去把王振家人收监处置。
众人一听,什么玩意儿?让马顺去抄王振家,顿时又炸了。
顺,振党也。宜遣都御史陈镒。
马顺是王振的党羽,应该让御史陈镒带人去抄王振家。
司礼监太监金英看不下去,站出来替朱祁钰出头。大声传旨,百官退下。
百官一听是太监金英传旨让大家退下,顿时更火了。
上一位皇帝就是被你们这帮阉党给坑惨了。你还有脸在这里传旨让我们退下。
倒霉的金英被百官围住,劈头盖脸一顿暴揍。金英趴在地上,从百官的腿缝里爬出来,侥幸躲过一劫。
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众欲捽殴英,英脱身入。
——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三
此时的奉天殿彻底失控了。
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马顺,实在被激怒了,他站出来与百官理论。
“说谁是王振的党羽”
“说你呢”
“你再说一个试试”
“说你咋滴”
双方越吵越激烈……
给事中王竑,擦枪走火,挽起官服宽袖,抡起胳膊,揪住马顺的头发,直接把马顺按在地上,动嘴咬了马顺的左脸。
啮其肉曰,顺,倚振肆强,今犹若此,诚奸党也。
一边打,一边骂。你马顺平时仗着有王振给你撑腰,整天耀武扬威、吆五喝六,现在王振活该死了,你这个阉党的走狗,还敢在此放肆。
众人一看,呦,有人带头了,根本不顾士大夫身份和监国的朱祁钰在场,一窝蜂涌上去,一顿拳打脚踢把马顺给打死了。
朱祁钰想,罚抄王振的命令下了,你们认为的王振党羽马顺也被你们打死了,这回是不是可以退朝了。
但百官不打算就此罢休。打死马顺后,还感觉不解气。他们继续向朱祁钰要人,要求“皇上”立刻交出王振的左膀右臂毛贵和王长随。
此时,已经不是商议的口吻,而是直接管“新皇”要人了。
金英躲过一阵暴揍后,躲在朱祁钰身后,听说百官向毛贵和王长随索命,正好这二人与自己向来不和。
趁毛贵和王长随不注意,金英绕到身后,两脚把他俩踹出去了。
毛贵和王长随一人一个“狗吃屎”趴到百官面前,还没反应过来,就死在了百官的拳打脚踢中。
后来,在于谦的调节下,此事的处理结果是:
王振祸国,党羽其罪当诛,朝廷依法处理是一个死,被百官打死也是一个死。干脆,法不责众,此事不再追究。
有人评价说,从“午门血案”中,看到了大明王朝满朝文武的忠心,看到了于谦驾驭场面的能力。
为啥,我看到的是“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信号,是大明王朝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所谓的正义和道德,可以代替法律,不经审判,直接定人生死。
来源:二楼象女士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胡锡进:被打的草根网红夫妇要离开郑州回老家,让人伤感胡锡进2023-11-24 14:08:38发布于北京资深媒体人+关注视频信息1.29.6亮亮丽君夫妇在郑州讨生活,买房后向开放商索要所...
- 一位安徽的朋友,翻看了之前的推文,问我:你或多或少地写了那么多晚清的“坏蛋”,为什么不写最大的“坏蛋”——李鸿章?你看,这就是我不写的原因——李鸿章,坏吗?的确,...
-
盛恩颐:民国“头号败家子”,一夜输100多幢房子,家产败光伸手找儿子讨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这话虽不尽然,但也蕴含着一番道理。自古以来,创业容易守业难,要想守好祖宗打下的基业,有时候需要有更高的眼光。而... - 劁(qiao)劁匠□王绍诚“劁(qiao)劁匠”,即骟匠;就是专司骟割猪仔、鸡仔,使其长肥增重的匠人。农耕时代,“劁劁匠”是一个受人尊重的...
-
墨家西迁造就西方文明考证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大潮中,墨家作为一股独特的学术力量,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学术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战国末年,学术界涌现出众多流...
- 2001年3月16日凌晨4时16分左右,石家庄长安区育才街的居民们都还在香甜的睡梦中,突然,一阵巨响传来,育才街棉纺三厂宿舍15号楼的西墙轰然倒塌,所幸并无人员伤亡,然而就在...
-
多年前,笔者收集了一张“有效期至1969年底止”的絮棉票。这张手心大小的票证,来自江苏省高邮。上面使用了1985年遭废除的“二简字”之一:“贰”字。引人注目的除了最高指示...
-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数次全球化浪潮皆因海而起。西方海洋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迅速发展起来,但内陆国家却长期被剥削、被掠夺,一直深陷贫穷的恶性循环。For centuries globali...
-
究竟是什么样的军队?才能被西藏百姓叫做“救苦救难的菩萨兵”?
一、旧西藏所谓的"昌荣",本质上是化了妆的苦难究竟是什么样的军队,才能被西藏百姓称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兵"?这个问题的答案,蕴含在西藏的历史长河中,藏在雪域高原的每一寸... -
1973年一位美国公民访华,一生昂首挺胸的毛主席为何破格弯腰相待
1973年8月,也就是自尼克松总统访华一年半以后,一位美国公民远渡重洋,来到了北京中南海,并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二人见面的历史瞬间被照片记录了下来,如果我们仔细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