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在漫长的岁月中,为了更好地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人们发明了姓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
一般而言,同一个姓氏的人,他们的祖先都是有一定相同渊源的。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姓氏都可以流传下来,也有很多姓氏消失在了历史的浪潮中,比如古代许多的复姓,如今已然不见踪影。
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与两个人脱不开关系,一个是拓跋宏,一个是朱元璋。
公元48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开始亲政。拓跋宏的祖母是文明皇太后,一个冯姓的汉族女人。拓跋宏在祖母的影响下,知道了汉族文化的先进性,并且非常向往汉族文化,于是便有了推行汉化政策的想法。
亲政之后,拓跋宏开始禁鲜卑服饰,禁鲜卑语,学习汉族文化,史称“孝文汉化”。为了更好地推行汉化政策,拓跋宏甚至还杀了太子。
在孝文帝的强力推行下,北魏的“汉化政策”执行得比较顺利,但是拓跋宏总觉得哪里还不对。后来他发现,原来自己的姓氏有问题,于是便将自己的复姓“拓跋”改为“元”。
皇帝都以身作则了,谁敢不追风,于是乎,改姓专家组立即成立,政策很快获得了执行,很多复姓也都改为了汉人常见的单姓。
而第二个影响复姓个数的人,则为朱元璋。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统治王朝是元朝,这是个由蒙古人领导的王朝,因此很多人的名字都比较奇怪,就连朱元璋的部队中,都出现过一些蒙古名字的人。这样的称呼,自然是不方便交往的,于是朱元璋便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便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他下令将来源于异族的复姓都改为单姓。比如一些本来姓氏为公孙、士孙、叔孙的人,后来就都姓孙了,而司寇则改姓司,完颜改姓颜、王等姓。
由于元朝的愚民统治,很多人都没有文化,因此执行过程中,甚至将一些古老的汉族复姓也给改掉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中国的复姓已经很少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坚持的人,比如司马的后代便是如此。
由此不难看出,其实复姓的改革,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方便,也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当然,这样的举动需要建立在人民愿意去做的基础上,否则便容易引发动荡。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齐纪八》、《明史》
来源:趣观历史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定价能力从何而来1/4不起眼的大生意我的一位高中同学,身体有一点残疾,这几十年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有一年,我回乡遇到他,了解了近况。知道他在县城公园门口摆摊算命,主要...
-
从1994到2016,我们终于不需要再以命相搏。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拼尽全力,把黑暗挡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世界冷战后最大的一场海战稍微带点深度的政治、军事、...
- 无论古希腊史专家们如何努力地从“学术”高度去拯救,曾经横行一时的“古希腊史”、“苏格拉底”“柏拉图”之类,都无可收拾地变成了童话、神话或者是茶余饭后的笑话。当然,...
-
来源:百度号华夏历史新知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7 世纪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藏族在这里建立过强盛一时的吐蕃政权,安史之乱后吐蕃一度乘机攻破唐都长安,还长期控制...
-
钱财外露,惹来觊觎1998年,距离俞敏洪开办新东方学校已经5年多了,这时候的新东方已经初具规模,每年报名的学生都在增加,暑假时间更是学生补习的高峰期,这样一来,教室就不...
-
晚清文学家姚燮曾用“大某山民”的署名来评论《红楼梦》,其中一条指出了闲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差轻人多,则人浮于事矣。”大意是被差...
-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社会的治理结构与官员行为模式呈现出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每个朝代在建立之初,都会对官员提出造福百姓、为百姓谋福祉的要求,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 闰十一月一般指闰冬月。是一种很罕见的闰月。下一个“闰冬月”要等到2033年。上一个“闰冬月”,还要追回到1642年。明崇祯帝在位l7年(1628年—1644年)里,就出现了2个“闰冬...
- 这是个17岁高考不爽的女高中生面对拐卖,急中生智,反把人贩子卖掉,却被法院判3年有期徒刑,最后迫于社会压力改判无罪的当代华人极限生存故事。人贩子反倒让小姑娘给拐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