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不少新闻媒体都报道了一则消息:中国国安部门破获了一起重大间谍案,涉及英国情报部门MI6对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策反。
【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
MI6就是军情六处,也就是著名的詹姆斯·邦德所属的情报部门,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情报单位之一。
这一消息的公布不禁让人想到2024年5月16日-17日普京总统访华,俄罗斯国家杜马向中国提供的问题人员名单。
【普京访华期间留照】
那么中方此次破获重大间谍案,真的是多亏了俄方交给中方的情报材料吗?
中俄情报合作
据目前曝出的消息,涉案的前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王某某和妻子周某已经被拘捕,他们和英国情报人员联系的情报链条也被拔除。
据王某某自己交代,他被策反的历史要追溯到2015年。
当时他去英国参加一个中英交流项目,由于他在国内的岗位涉及一些秘密信息,在申请英国签证的时候,英国情报人员就已经盯上他了。
王某某到达英国后,军情六处就安排人员照顾他在英国的工作,在了解到王某某有意获得额外收入的时候,英国情报人员以校友身份告诉王某某,有一份高薪顾问工作可以介绍给他,并且提供了难以拒绝的高价。
【军情六处总部】
一开始英方要求王某某提供的信息还不怎么敏感,但随着了解的深入,英国方面用高额奖金诱惑王某某出卖国家机密信息,并安排王某某回到国内后持续搜集关于中国政府核心的关键情报。
遭到策反的不止王某某一个人,在得知他的妻子周某也在国际机关工作后,在王某某的协助下,周某也决定出卖国家机密换取个人利益。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国安部门在掌握了相关证据和线索后,直接抓捕了这对卖国求荣的夫妇,并铲除了英国情报部门在华的一条情报链条。
考虑到此事件距离俄罗斯国家杜马转交中国国内涉外问题人员名单不到3周时间,而且当时俄方明确表示这份名单里包括了西方情报组织针对中国的破坏行动情报,国安部门的确有可能得到了俄罗斯同行的帮助。
瓦西里·皮斯卡利列夫是俄罗斯国家议会专门负责调查内政干涉的委员会负责人。
他表示西方正在加紧对中俄内部颠覆和破坏,俄罗斯有必要和中国展开高质量的情报合作,以共同防御西方的颜色革命和和平演变。
俄罗斯强大的情报能力
有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西方对华情报活动的相关机密俄罗斯能得到,中国自己却得不到?难道中国的情报搜集能力不如俄罗斯?
其实并不是这样,而是俄罗斯在针对西方的情报工作上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先天优势。
首先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情报体系,虽然苏联解体后,克格勃也被解散,但俄罗斯自己的情报机构还是保留了一些骨干网络,尤其是欧洲方向的情报获取能力。
这可是苏联耗费数十年时间深入打造的情报网,是一笔价值难以估量的情报资产,中国和欧美打交道的时间可远不如苏俄长。
而且俄罗斯总统普京本来也是情报部门出身,他对于情报建设是相当看重的,俄罗斯依然拥有顶尖的西方情报搜集能力,当年克格勃连渗透铁幕都能做到,更别说今天四分五裂的西方世界。
【在克格勃工作的普京】
另一点则是人种优势,这也是中国对西方的情报搜集活动中最大的阻碍,作为黄种人,中国情报人员很难真正深入白人世界的核心,西方人对于人种的固有偏见程度超乎想象。
而俄罗斯情报人员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障碍,一个得到完善潜伏训练的俄罗斯情报员,可以毫无破绽的融入西方社会,这便于他们从上层获得各种各样的情报。
所以对中国来说,和俄罗斯加深情报工作上的信息共享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能借此获得国际事务和战略对抗上更大的主动权。
【俄罗斯情报局】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种族差异太大,西方要想真正渗透中国社会也变得相当困难。
利用金钱利益策反人员的模式其实是情报工作中非常低级的伎俩,原因很简单,对方能为了利益出卖祖国和民族,同样能为了利益反噬策反他们的情报组织,这些人并非可靠的情报资产。
西方情报组织这些年一直试图在中国社会中推动颜色革命和和平演变,但却屡屡闹出笑话,因为当地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根本不是自己人。
西方势力尝试煽动群众最后却成为了笑柄,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过大,且以西方浅薄的历史难以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所致。
【必须严打间谍行动】
当前国际对抗这么激烈,我国必须要重视起潜伏在国内的间谍破坏实力,对其卖国贼、汉奸、叛徒进行毫不手软的打击,并继续同俄罗斯这样的伙伴国家合作,保证国内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资料来源:
【1】习近平主持国安委首次会议 阐述国家安全观.新华网.2014年4月16日 [引用日期2014-04-17]
【2】Служба внешней развед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svr.gov.ru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官网 [引用日期2022-02-24]
来源:百度,大国将领视频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大文豪苏轼在王朝云去世后写下挽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苏轼写这副挽联的原因就是“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
-
春秋战国时代君主的悲哀,齐桓公和赵武灵王被饿死,晋文公或被活埋?
当禹把权力的接力棒直接霸气地递给儿子夏启的那一刻,中国古代的“家天下”社会就形成了。自此不论是商汤代夏,还是姬周代商,还是春秋战国... - 本故事译自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这一形象最初出现在唐人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小说言及: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
-
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珍贵照片,当年战况有多残酷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始于1942年7月17日,终于1943年2月2日,被认为是二战的转折点,同时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之一。对德军而言,攻占这... -
在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1年2月20日) 王沪宁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华国...
- 秋季,随着季节变冷,人们纷纷开始添秋衣、穿秋裤。那么,古人穿什么御寒保暖呢?最早的“秋衣秋裤”是什么样的?除了衣物防寒之外,古人保暖还有哪些妙招?其实,在气温下降...
-
来源:灯塔小居
-
“吃肥皂”走红的董事长:公司销售额翻了20倍,坦然接受所有质疑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 沈外、见习记者 李迎约访“红卫”董事长奇德喜“并不容易”。因“吃肥皂”走红后,奇德喜的包头市红卫日用化工有限公司迎来重大转折,公司每天的销售... -
如果不是因为巩汉林的一句话,把他们拉上了热搜,还真的不想做这一期的视频。(同名主页有相应的视频,请查看)早在春节期间就出过一期关于...
- 作者|[英]奥兰多·费吉斯译者|毛俊杰选自|《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苏维埃出现新专业阶层二战后,苏维埃出现了技术和管理专业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