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随着季节变冷,人们纷纷开始添秋衣、穿秋裤。那么,古人穿什么御寒保暖呢?最早的“秋衣秋裤”是什么样的?除了衣物防寒之外,古人保暖还有哪些妙招?
其实,在气温下降的时候,古人会穿一种两层的衣物,这种衣服一层里子,一层面子,且不多做垫絮,统称为“裌衣”。当时,裌衣的地位类似今天的“秋衣”。等到更冷的时候,人们便在两层麻衣之间塞入各种保暖的东西,如麻絮、鸭毛、芦苇等。
魏晋时期,出现了另一种保暖衣物——“纸裘”。人们以楮树皮为原料,蒸煮、调制、压实后制成衣服,用它做出来的衣物柔韧、厚实,且穿旧、穿破后稍作修补还能继续使用。
唐宋时期,“纸裘”开始在民间流行,除了普通百姓,文人也加入了“穿纸衣”的行列。
唐朝时,因为棉花稀有,但材质舒适,成为专供达官贵人使用的衣料。到了明初,全国强制推广棉花种植,棉纺织技术迅速发展,棉袄广泛流行。
在古代,除了穿衣保暖,还有许多其他的保温、取暖的妙招。
生火取暖是主要方法之一。我国最早的取暖炉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燎炉”,这是一种烧炭取暖的用具,相当于今天的“火盆”。后来,便于携带的手炉出现了,也被称为“袖炉”或“捧炉”。将手炉拢入宽袖大袍中就如“暖手宝”一样温暖。还有一种盛热水后放在被中取暖的用具,叫脚婆,又称汤婆子。
除此之外,古人在建筑保暖方面也很有讲究。
秦朝的火墙是现代“地暖”的雏形。将房屋墙壁砌成空心夹墙,而墙下有通道与炉灶相连,尽头有气孔可排出烟气。炉火在炉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顺着夹墙对墙体加热,利用墙体升温,使整间房屋变得暖和,而宫廷的取暖设施则更加精细。西汉曾有一座温室殿,殿内设有各种保暖设施,室内则用花椒和泥的混合物刷涂墙壁,不仅可以保温,还有似有若无的香气。
参考资料:《深秋,古人如何保暖》解放日报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作者|[英]奥兰多·费吉斯译者|毛俊杰选自|《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苏维埃出现新专业阶层二战后,苏维埃出现了技术和管理专业的新...
-
25年四次入狱,次次惊心动魄,妻子与他没婚约,分离11年始终不离弃他是文化界的骄傲,却自称是“大时代里的小角色”,活过92年漫长岁月,将近25年在牢里度过。他与妻子任敏连...
- 自古滥官,何以不绝,体制性腐败是不治之症朱元璋哀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史学家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社会制度所决定的,朱元璋尽管是最有威权的皇帝,...
- 万达王健林——首富太有名了。 几乎所有人都对万达不陌生,无论首富、思聪、商场、足球、电影、并购,甚至大马、演讲,都蕴含着群众们的好奇与演绎。 他也...
-
“年轻人!事情别干得太绝了,”何万春忿忿地说。“何老财,明明是你们站在老百姓的头上拉屎,变成了吸血鬼,压榨劳动人民,还觉得天经地义...
- 这段时间加沙战争的持续让以色列在国际上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而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和平一边,或者说是巴勒斯坦人民一边,这也引发了以色列的不满。以色列外交部对中国没有...
-
上《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有段话:“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地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可真当你走过他的路时,你连路过都觉得难过。”1999年...
- 金浪娇海旷美于柔只纵横交错间,随风翩翩,妆出五月晴川丰畴,卓笔藏花,景际处处同奏星曲,抹端韵浓!九队队长田阔祥,今天格外起的早,凌晨三点多独自向队部赶来。影焯焯发...
- · 海兰泡惨案中遭到处决的中国人1910年,俄罗斯境内的大乌里火车站发生肺鼠疫,疫情很快沿铁路线传入中国境内,在东三省大爆发,数月内夺取六万人命。面对疫情,俄国政府第...
-
“大猪蹄子”乾隆皇帝,不仅是盖章狂魔、知名Coser,还是北京皇城冬奥会的狂热爱好者。咋回事儿?来看看。乾隆皇帝朝服像轴在清朝北京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