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任的语气

能点亮孩子的自信之光

生活中,有些人觉得只要内心爱孩子就够了,表达方式不重要,总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父母对孩子的说话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当孩子怀揣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与热情,向父母表达想要尝试的意愿时,父母那充满信任的语气,会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比如,孩子兴高采烈地对你说:“妈妈,我想学打羽毛球!”此时,你用信任的语气回应:“你主动想学习一项新运动,这太棒了!只要努力,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

这种信任的语气,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尝试和探索。

反之,倘若你用挖苦的语气说:“就你这样三分钟热度,能坚持几天啊?” 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上蒙上一层阴影,让他们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进而放弃尝试。

如果总是用挖苦、怀疑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会让孩子在面对新事物时,产生畏惧和退缩的心理。如果总是用信任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会让孩子慢慢建立起自信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是孩子未来一笔宝贵的财富。

2

尊重的语气

帮孩子树立责任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自我意识会慢慢萌芽,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面对孩子的不同看法与要求,父母切忌粗暴地反对,而应以尊重的语气与之沟通。

当你要孩子做什么事情时,不妨用商量的语气,让孩子感到被尊重。

比如,你想让孩子收拾地上乱丢的玩具,与其用命令的语气说:“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爸爸平时怎么要求你的?快点去收拾好!”不如换成商量的口吻:“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爸爸比赛,看谁先收拾好自己面前的玩具,怎么样?”这样,孩子不仅会更开心地去做,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责任感。

孩子们有自尊心,他们会希望自己被平等对待。用商量的语气与孩子沟通,实际上是在向他们传递一个信息:你和我是平等的,你的意见和感受同样重要。

当孩子更大一点,还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些家庭的事务,让他安排一次家庭活动等等。这种平等的沟通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当孩子们感到自己被尊重,他们会更愿意积极参与家庭事务,主动承担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未来也会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3

鼓励的语气

让孩子内核强大、情绪稳定

孩子们各有各的长处,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往往也渴望着来自父母的肯定与夸奖。

比如,当孩子完成一幅画,哪怕画得并不完美,但那份投入的热情与认真却是最宝贵的。如果父母说:“画得一般,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得奖了,你还得练练!” 孩子可能会瞬间失去对绘画的热情与信心。

而如果父母用赞赏的语气说:“想不到你画得这么好!我们太为你骄傲了,继续努力,爸爸妈妈支持你!” 孩子会带着快乐的情绪,更加努力地学习绘画,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常用鼓励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积极的心态,将伴随他们一生。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些错误。面对孩子的一些小过失,父母不应一味批评责备,可以用鼓励的语气,帮助孩子从错误中积累经验。

比如,孩子不慎失手打碎了碗。此时如果父母责备道:“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 孩子可能会因为怕犯错,更不敢去主动做事。

而如果父母用鼓励的语气说:“没关系,收拾干净就好了。下次小心些就好。” 孩子就会明白,有失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吸取教训,勇敢地继续前行。

好好说话的父母,不仅能带给孩子温暖和支持,还能让他们明白,好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内核强大、情绪稳定的人。

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为孩子营造一个高质量的成长环境。

来源:人民日报夜读,综合洞见、知子花教育等等

原标题:你和孩子说话的语气,会影响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