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时期,官至克格勃(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驻伦敦情报站站长的戈尔季耶夫斯基实际是一名为英国军情五处效力的双面间谍。

他提供的情报资讯曾避免了一场箭在弦上的核战争。

他是英国情报机构有史以来发展的最优秀的特工之一。

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必然,戈尔季耶夫斯基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帮西方了解苏联领导人的想法,模拟谈判心态,看穿克格勃外强中干的本质。

在刚当上伦敦站长不久后,戈尔季耶夫斯基被美国中情局一名为了金钱出卖消息给前苏联的特工暴露了。

克格勃开始怀疑他,但没有特定指向的证据,出于自大的心理,克格勃安排人跟踪他,想达到人赃并获,以此来羞辱英国情报机构。

看看他教科书般的行动路线是怎么摆脱跟踪的:

在公园里视线遮挡处,从慢跑开始逐渐加快速度,穿过公路沿原路返回,从相反的方向进入一家商店,从后门离开。

在车门即将关闭时,跳上一辆地铁。

坐两站后下车,等下一班地铁到达,等站台上的所有乘客在车门关闭前全部上车后,才搭乘反方向的那班车。

接着他悄悄地穿过一条街,再沿另一条街原路返回,从一个入口进入一家商店,然后从后门出来。

最后他成功脱逃,被英国外交人员塞后备箱里开车离开边境线。现在隐身定居在英国,生活在高墙之后。

更多精彩的细节来自于《间谍与叛徒:改变历史的英苏谍战》。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吐真剂这种“魔法药剂”真的有,跟喝断片效果差不多。

跟顶级特工学怎么摆脱跟踪,以及什么人才会被发展当间谍?

特工会给被监视人员的衣物、鞋底撒上放射性灰尘,像显影剂一样,拿着监测辐射的盖革计数器就可以一路追踪;浸在水里才会显现字迹的玻璃纸等等。

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是对从事间谍活动的人进行心理活动的披露。

除了搜集和分析情报外,克格勃还组织策划政治战、操纵媒体、发布虚假信息、伪造证物,并进行恐吓、绑架和谋杀等活动。

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执行这些工作。

克格勃一直使用首字母缩略语MICE来指代间谍活动的四种主要动力,即金钱(Money)、意识形态(Ideology)、胁迫(Coercion)及自我价值感(Ego)。

也有人被间谍工作的传奇色彩所吸引,想要过第二种不为人知的生活。一些间谍就是幻想家。

前军情六处官员、记者马尔科姆·马格里奇写到:

“以我的经验看,情报特工是比新闻记者更大的骗子。”

间谍活动吸引了很多受过伤害、孤独或怪异的人。

但所有的间谍都渴望秘密感带来的那种不易察觉的影响力:

他们可以无情地施展私人权力。

大多数间谍都或多或少带有一种知识分子的势利姿态,享受那种知晓寻常路人所不知道的重要信息的神秘感。

斯大林手下负责间谍事务的苏多普拉托夫曾对在西方国家发展间谍的部下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寻找那些被命运和天性所伤害的人——那些深受自卑心态困扰,渴望权势但屡遭不利境遇打击的丑陋之人。

通过与我们合作,他们都会得到一种特殊的补偿。加入一个显赫组织的归属意识,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凌驾于身边那些英俊和成功的人之上的优越感。”

所有的间谍都需要感受到爱。间谍和情报工作最强大的力量之一就是间谍和上级、特工与负责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利用并控制好对爱与肯定的渴望,是一名特工管理者应具备的最重要技能之一。

成功发展特工的关键不在于准确评估人性的弱点,并引诱和利用这个弱点。维护信任、提供一个更崇高的效忠对象,才是管理间谍的关键。

间谍这项工作充满了欺诈与不信任,摧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会让人精神分裂。

即使出于捍卫意识形态,以希望苏联人民获得更多自由与权力获得巨大成功的戈尔季耶夫斯基也因为对家人的隐瞒和欺骗失去了婚姻和家庭。

长期在这样的巨大的压力之下工作,确实特别渴望爱和肯定。

整本书看完对特工电影里帅气的黑衣人也祛魅了。反正我是干不了这种时时刻刻欺骗别人、伪装并且演戏的工作的。撒谎太消耗心力了。

来源:珍宝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