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很容易学偏,也许他们就在你身边!
如果你信佛,或是在学佛,就有必要看一看,自己是否真的在信佛,或是在学佛。我相信,你的身边也会有这样一类学佛者,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学佛者,而是学魔者。要想知道,自己......

普俊法师:20多年前,我误打误撞闯了祥符禅寺丈室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印度那烂陀寺的僧房,宽皆方丈许。维摩禅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说。《传灯录》云: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题记......

玄奘晚年遭弟子质疑,跌倒数日后圆寂,留下2字遗言激励世人千年
【玄奘执意西行取经】玄奘俗姓陈,是洛州缑氏人,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偃师市陈河村附近。由于他从小就热衷于佛经,这才抛弃红尘世俗,执意皈依了佛门,之后也便有了这玄奘的称号......
墨家传人:教员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转自百度百家号温乎一、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子百家并起。墨子是宋国贵族的后裔,年轻时拜在儒家门下学习礼乐之术,但是越学越觉得不对劲——孔门儒学的终极目标是复古......

诸子百家精华56句,每一句都值得背诵
转自诗词散文世界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浅谈宗教文化:藏传、汉传、显宗、密宗等到底有何区别?
许多去藏区旅游的游客对西藏的宗教信仰等文化内容都非常感兴趣。关于佛教信仰,我们常会遇到净土宗、禅宗、显宗、密宗、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各种名词。......

禅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画欣赏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子时,一个体重稍轻但还健康的男孩在夏卢村降生了。第二天早晨,有两位僧人登门说,你家昨生贵子,贫僧专门为他取名“惠能”而来,其父问:......
弘一法师的言传身教
律己莫律人有一次,弘一法师应邀讲戒律,他讲得标题是“律己”,他说:“学戒律的须要律己,不是律人;有些人学了戒律,便拿来律人,这就错了。记得我在年少时生长在北方的天......
了凡四训(文字版)
第一篇 立命之学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
星云大师《金刚经》白话文浅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

心学大家王阳明: 知进退, 人生最难的修行
转自大道知行王阳明说:“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当一个......
中正平和、合理和谐:《中庸》与“中庸之道”
作者:金满楼说起“中庸之道”,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一味地做“老好人”、简单机械的“折中主义”。尤其近代以来,儒学被认为阻碍了中国的进步,所谓“中庸......
南山律祖道宣律师
我国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阐《四分律》为本,并在终南山创立戒坛,制订议规,名之为“南山律宗”,又称“南山宗”,通称......
中国各地佛寺对联
北京潭柘寺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开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杭州灵隐寺上联:人生哪有多如意;下联:万事只求半称心。乐山凌云寺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2、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佛家的 “大雄宝殿”有什么含义?
为什么叫大雄宝殿?寺院里都有大雄宝殿,是供奉佛的大殿,也是寺院的核心建筑。为什么叫大雄宝殿呢?我们形容佛、赞叹佛是大雄大力大慈悲。......

惜福 · 养德 · 崇俭戒奢 | 虚云老和尚节俭事迹
转自生活禅时代公众号...
法显-佛国记
游天竺事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二年岁在己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初发迹长安。度陇至干归国夏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