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繁体当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41种专用武器装备对西北工业大学实施长期网络攻击,当境外黑客通过默认密码控制家用摄像头窥探沿海港口,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件无不警示:网络空间的攻防战已悄然渗透到国家安全与民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民众薄弱的网络安全意识,正成为这场无声较量中最危险的"软肋"。
境外网络攻击:从未停歇的"数字入侵"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网络攻击呈现常态化、精准化态势,其手段隐蔽且具有明确战略意图。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美情报机构利用微软Exchange邮件系统漏洞,对我国某大型军工企业实施了近1年的持续攻击,通过德、芬等多国跳板IP发起40余次入侵,窃取包括军工产品设计方案在内的敏感邮件。
2024年,类似的攻击更是密集发生:从入侵通信和卫星互联网领域军工企业、控制300余台设备检索"核心网"数据,到攻击商用密码提供商窃取950MB客户信息,仅该年度境外国家级APT组织对我国重要单位的攻击就超600起,国防军工领域成为首要目标。
这些攻击并非遥不可及的"高精尖"操作,很多时候依赖基础漏洞实现突破。黑客常用的手法包括利用软件未公开的零日漏洞潜入系统,通过钓鱼邮件伪装成合同、发票诱骗用户点击恶意附件,或是操控大量被入侵设备发起DDoS攻击瘫痪目标网络。而这些攻击能成功渗透的关键一环,往往是民用设备的安全防线形同虚设。
民用设备:被忽视的"安全后门"
路由器、家用电脑等民用设备的薄弱设置,正成为黑客攻击的"突破口"和构建僵尸网络的"素材库"。调查显示,约75%的家庭路由器仍在使用"admin/admin"这类出厂默认密码,仅30%的用户会定期更新设备固件,导致已知漏洞长期暴露。东南沿海某商铺的摄像头因默认密码未改,被境外黑客控制后夜间自动转向港口传输监控数据,成为潜在的"窃密工具",这类案例正是民用设备安全隐患的典型写照。
简单密码的危害远不止隐私泄露。黑客通过自动化工具暴力破解默认密码或"123456""888888"等弱密码后,可轻松控制设备成为"肉鸡",进而窃取用户聊天记录、支付信息,甚至利用这些设备发起大规模网络攻击。2022年就曾有跨国公司因员工家庭路由器使用默认密码被入侵,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权限泄露,造成数百万美元损失。民用设备的安全短板,已成为威胁个人权益与国家网络安全的"共同软肋"。
“肉鸡”分布广泛:广东(含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长期是民用网络设备被入侵形成“肉鸡”的高发区域
“肉鸡”(Bot或Zombie)是指被黑客通过恶意软件(如木马、蠕虫)感染并控制的设备,这些设备就像黑客手中的“傀儡”,可以在设备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黑客指令。由大量肉鸡组成的网络被称为僵尸网络(Botnet)。
由于bot机器人的分布情况较为隐蔽且动态变化,很难确切统计出中国近年来被控制的民用网络设备中bot机器人最多的区域。
不过,结合历史数据,从网络安全的整体情况来看,一些经济发达、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由于联网设备数量众多,面临着相对较多的bot机器人威胁。例如,广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和科技强省,拥有大量的企业和民用网络设备,其中深圳、广州等城市的网络设备数量庞大,且部分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配置不当、密码强度不足等问题,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进而可能产生较多的bot机器人。
此外,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因其重要的经济和科技地位,网络活动频繁,也可能是bot机器人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其他地区存在bot机器人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国各地都可能面临bot机器人的威胁。
这与设备密度、应用场景密切相关:
1. 设备基数庞大且类型复杂:作为制造业与科技创新重镇,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IoT设备(路由器、摄像头、智能终端等)普及度极高,仅深圳就聚集了全国近30%的智能硬件生产企业 。大量商铺、家庭、中小企业的设备因未修改默认密码(如“admin/admin”)、未更新固件,成为黑客批量破解的目标。2018年腾讯安全报告就明确指出,广东与江苏是国内IoT攻击受害最严重的两个省份,核心原因便是设备密集且安全防护薄弱 。
2. 黑产活动与攻击目标叠加:珠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外贸企业、科技公司密集,既是网络攻击的高价值目标,也吸引黑产势力聚集。黑客控制当地“肉鸡”后,可就近发起针对企业的钓鱼攻击、数据窃取,或利用海量设备组建僵尸网络发起DDoS攻击,攻击成本更低、隐蔽性更强。
安全设置:三步筑牢民用网络防线
网络安全机构的监测显示,超80%的“肉鸡”是因弱口令或未修复漏洞被控制。只要做好基础防护,就能大幅降低设备被入侵的风险,这也是抵御境外网络攻击、守护个人与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无需复杂操作,针对路由器等核心设备的简单设置,就能有效抵御多数基础攻击。
1. 更换默认账户与密码:登录路由器管理后台(通常为192.168.1.1或设备底部标注地址),立即修改默认管理员账户名,将密码设置为字母、数字、特殊字符的组合(如"Xy123!@#"),避免使用生日、手机号等易猜测内容。
2. 升级加密与更新固件:在无线设置中,将加密方式升级至更安全的WPA3或WPA2-PSK协议,关闭过时的WEP加密。同时开启固件自动更新功能,或定期手动检查更新,修复设备已知安全漏洞。
3. 关闭冗余功能与管理权限:禁用路由器的WPS功能(易被暴力破解)和远程管理功能,避免外部网络直接访问管理后台。家中设备连接网络后,及时隐藏WiFi名称(SSID),减少被扫描探测的风险。
网络安全没有"旁观者",每个民用设备都是网络安全防线的重要节点。当境外攻击的"黑手"不断伸来,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筑牢设备防护屏障,既是保护个人信息财产的迫切需要,更是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必然要求。从修改一个默认密码开始,每个人都应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
来源:禅生活网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