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东海前的最后一天,我特地去了一趟朱自清文化园,赏游园区人文风貌的同时,拜谒了朱先生的塑像,藉以沾点先生身上的文人气节,时刻谨勉自己,能做个像朱自清一样的人。

东海一直以盛产水晶和以朱自清是当地人为骄傲,证明着自己的家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水晶的闻名遐迩自不必多说,而朱自清诞生于东海平明则较少有人知晓。就像这个用他名字命名的文化园,我也是后来才有耳闻。作为新时期的自诩文人,很有必要来这里一下,不仅缅怀朱先生对现代文学的历史贡献,更重要的是传承先生身上的精神力量,尤其在当下泥沙俱下、乏善可陈的文化洪流里。

朱自清祖父原本姓余,籍贯浙江绍兴,曾过继给朱氏,遂改名为朱。只因他家先祖在东海做小官,所以从绍兴迁到了东海。朱自清就诞生在东海的平明镇,至今平明还有“朱自清小学”。其父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为他起名“自华”。“自清”是他本人后来考入北京大学改的名,取“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之意,即希望自己在逆境中保持个人的信念和操守。

朱自清文化园位于东海县水晶公园的南部,占地约150亩,其展馆面积达500平方米,分为金石园、怀清廊、清气堂、清友轩和清风书屋;馆里四周的墙上,列挂着先生一生的重要图片与文字资料,有“出生东海”“成长扬州”“投身五四”“我的南方”等九部分。流连其中,分享先生的生平风节,感受先生的家国情怀,追思先生的民族大义,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敬佩不已。

行走在文化园,顿觉阵阵清正之风拂面而来。最先吸引眼睛的是朱自清先生的一尊铜像,先生端坐一隅的石凳上,清秀的脸庞戴着黑框眼镜,仿佛像在沉思着什么,又像似注视前方的荷塘,显得几分孤独与怅惘。此时正是夏日,午后的阳光穿透树叶投下斑驳的图案;这方偌大的莲池,层层叠叠的叶子恰像亭亭舞女的裙,适如先生所描写的那样:“叶子中间,正零星点缀着些白花(或粉红),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突然,我的脑海想起一件事来,听说先生的这句经典比喻,却受到时下一些人的指责与评判,说是“涉黄”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健康,怕孩子们有非非之想。这简直是愚妄至极、可笑而可悲,是在颠倒文学的审美观和侮辱先生的高洁品格,错把美好当着丑!

朱自清塑像背影的不远处,坐落着一组历史上几位备受百姓爱戴的铁面清官,有包拯、海瑞、狄仁杰、徐有功等人的简介。伴随时光的脚步,那些曾经名垂史册的清廉人物,已渐行渐远,恐不再为后来人所铭记;但“尔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的铮铮诗句则永远留在这文化园的草地上。

在一块栏框里,我再一次读到朱自清的《背影》,他对父亲的感情,就像是清水洗过的那样纯净而朴实,于娓娓叙述中情透纸背。这篇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不禁使我想起我的父亲,每每这时,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他严格管教的举止和慈祥善导的教诲,将陪伴且影响我的一生。

学生时期,我们大多阅读朱自清的一些“千字”散文,文笔清丽、隽秀沉郁、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深入心坎;而现在,我越发对朱自清的其他作品爱不释手,那一篇篇反抗和斗争的檄文,犹如投枪匕首,又如深泓澄澈,折射出朱自清先生崇高的文人品质,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刚正不阿,“不为五斗米折腰”和不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有着强烈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羊群》一诗中,写道:“狼们悄悄地从山上下来\羊儿在梦中惊醒\瑟瑟地浑身乱颤\腿软了不能立起\只得跪着了\眼里含着满眶亮晶晶的泪\口中不住地咩咩哀鸣。”看似写动物世界里弱肉强食的场景,实际却是对现实社会人吃人的声讨;底层百姓的血泪人生的惨状,就在恶狼扑羊的图景中被揭露无余,控诉着罪恶社会人与人的残忍关系。

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里,朱自清构述了一位5岁女孩价值只有七毛钱的悲惨命运。先生在文中尖锐指出,这种罪恶现象之所以发生,原因就在于金钱世界存在着“生命市场”,只要这个世道存在一天,就有太多的孩子有“危险”。朱自清写道:“生命本来就不应该有价格,而竟有了价格,让人触目惊心!”有力地鞭挞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文字里迸发出震撼灵魂的力量。

相比之下,朱自清的《赠A.S.》更具战斗精神,他勇敢地对黑暗现实发起猛烈抨击,“地上的荆棘呀\地上的狐兔呀\地上的行尸呀……”戳穿了旧中国统治阶级腐朽、奸诈、伪善的真相。而A.S.就是那摧旧立新的革命力量,他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塑造出心目中的英雄:“你的手像火把\你的眼睛像波涛\你的言语像石头\怎能使我忘记呢?”以新颖的比喻,刻画了一个刚强无比、顶天立地的革命者形象,给今天的我们依然留下“怎能忘记”的深刻印记。

朱自清以他一生的操守和行动,证实了生命的价值。用文学照亮黑暗、用思想探索真理。先生从为生计走向为人民,从专注文学教育到为百姓生存斗争,从一介“狷者”变为民主斗士,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和宁死不屈的精神,给人们树立了不朽的文人榜样。先生甘愿“闭门拼自守穷铿,车马街头任往还。”也不接受高官厚禄的收买;即使到了生命垂危时候,还用手中的笔努力地为人民利益鼓与呼。毛泽东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文章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我一边走着看着一边这么想着,竟“心里颇不宁静”起来;于是,便又返回身去,再次来到朱自清的铜像旁。我恭敬地蹲下身体,依伏在先生的肩膀上,想以此汲取些先生的文化养料和沾染些先生的刚正气节,而不至于做个被人称之“软骨头”的文者。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也许是朱自清出生在东海的缘故,才有着水晶般的文学作品与水晶般的人格光芒!

作者简介

张冬成,江苏淮安人,大专学历,高级职称,业余爱好写作连云港市海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连云港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作品多见于报纸杂志、文学期刊和网络媒体。

来源:阿拉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