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前这一坐
诗|法净
心凝甘露可浴佛
我欲浴佛佛浴我
惶恐不知何所浴
我佛佛我佛我佛
佛清我浊无奈何
凡圣之间无沟壑
我知我佛遥万里
终汇坐上无佛我
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吉辰。佛陀降世时九龙吐水、步步生莲的传说,化作千年不息的浴佛传统。香汤沐佛,实为涤心,《浴佛偈》云:“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此日非仅追慕圣迹,更是唤醒众生本具佛性的契机。
01
浴佛即浴心
佛陀诞生时“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宣言,直指众生皆具佛性。禅门有联:“一勺水涵沧海味,半瓢汤洗芥子尘”,道破仪式真谛——借香汤灌沐佛像,洗去心中无明。如《华严经》所言:“心如净明镜,万象悉皆现”,浴佛实是以水为镜,照见本心澄澈。盛行于宋朝以后。
02
禅意与修行
浴佛仪轨暗合禅宗“平常心是道”的智慧。宋代高僧慈受怀深曾作禅诗:“佛身充满于法界,清净湛然常不动;众生垢净佛皆现,恰如云散月当空。”修行者以净水沐佛时,当观烦恼如浮云散去,自性如皓月清明。佛经中“八功德水”之喻(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善根),恰似佛法对心灵的滋养。
03
古今圆融的慈悲行
禅门古德有联:“洗佛即是洗心尘,供花无非供己灵”,点明浴佛节的精神外延。古时“舍豆结缘”化作今日公益慈善,泼水祈福转为生态保护实践。《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当代浴佛节更倡导内外兼修:以清净心善待众生,以慈悲行守护自然。
浴佛节的深意,正在这“有相”与“无相”之间——借有形之水,证无形之性。正如寒山诗偈:“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愿众生于此日,皆得心月孤圆,光吞万象。
来源:生活禅时代网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