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福报,是要悟透这3句话
繁体古语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这一生,总以为金山银山才是靠山,儿孙满堂方为圆满。
到了年纪才懂得,真正的福气不在外头,而在心头。
钱财再多带不走分毫,儿女再孝也有各自的生活。
活得通透,心里亮堂,比什么都强。
世间最珍贵的财富,不过就是下面这三句老话。
01
知足常乐,不贪多求全
《格言联璧》有言:“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人若贪心不足,纵有金山银海,也难逃愁苦缠身。
想要的越多,心就越累;求而不得,怨气便生。
生活本无缺憾,缺的是一颗知足的心。
少些计较,多些感恩,粗茶淡饭也香甜。
眼里只盯着没有的,便看不见已拥有的珍贵。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富商坐拥万贯家财,却总嫌金银不足,整日愁眉不展。
一日路过街角,见个乞丐斜倚墙根晒太阳,拍着肚皮哼着小曲,神情惬意。
富商不解上前:“你连饭都吃不饱,何来欢喜?”
乞丐笑答:“今日太阳暖,肚里还有半块馍,够乐了。”
富商又问:“给你十两银子呢?”
“买肉买酒,吃饱接着晒。”
“百两?”
“买间小屋存着,天天吃肉喝酒晒太阳。”
“千两万两?”
乞丐突然皱眉:“整日盘算守财,防偷防骗,哪还有空晒太阳?”
富商愣在原地,忽然想起自家院里久未留意的春光。
此后他常搬张竹椅晒太阳,看着妻儿笑语,才懂真正的富足。
老子有言:“知足者富。”
乞丐晒太阳的快乐,富商在金库里翻遍了也找不着。
人这一生,求财求名永无止境。
知足者,懂得为所当为,不为欲望所驱。
贪多求全,反而容易失去已有福分。
少些妄念,多些感恩,日子才能过得踏实。
02
宽容待人,不揪对错
苏轼有言:“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凡是总要争个对错,就算争赢了道理,也容易丢了情分。
越是较真,烦恼越多;越是宽容,心也就越宽。
放过别人的错,其实是解脱自己的心。
容人三分过,留得七分暖。
1930 年代,鲁迅家中雇有一位不识字的老女工。
一次,她误将鲁迅刚写完的文稿当作废纸清扫,导致重要稿件被丢弃。
家人翻遍垃圾箱找回文稿后,女工惶恐请罪。
鲁迅却摆摆手:“我明知你不识字,事前没交代清楚,怎能怪你?”
当时,还有一位小学教师周初仁冒名“鲁迅” ,多处交友、发文。
鲁迅得知后,请朋友了解实情,最后却只在报刊上幽默回应:
让我非常欣慰的是,中国另一个姓周,名鲁迅的先生和我不期相遇了,应该值得庆贺。
这种宽和态度,被郁达夫称为“文人雅量”。
老话说:“让人非我弱,容人是自强。”
生活中太多烦恼,都源于对对错的执念。
但人心本就不完美,谁都有疏忽,谁都会有过失。
若揪着不放,自己也会被困在怨怼里。
而体谅却能化开矛盾,让相处少些尖锐,多些温情。
少些计较,多些宽容,让心在宽和中收获安宁,让日子在谅解中盛满福气。
03
活在当下,不慌不忙
俗话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总想着明天的事,今天就过不好;总惦记过去的遗憾,此刻便不得安宁。
日子要一天天过,饭要一口口吃。
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留不住。
专注当下事,珍惜眼前人。
作家汪曾祺下放张家口劳动时,被分配去画马铃薯图谱。
这事儿放在旁人身上,定要抱怨大材小用,但他却每日悠然走到薯窖。
拣出紫的、白的、带泥的马铃薯,对光细细描摹。
画完剖开继续画剖面,画完便扔进火堆烤熟。
焦香弥漫时,他敲开滚烫的薯皮,蘸盐吃得满口生香。
有人问:“天天画土豆不烦么?”
他并不抱怨,也不多言语,只是笑着摇摇头。
多年后他在作品里写道:“那四年我认清了马铃薯的家族,尝遍了它们的滋味。”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未来不可知,过去不可追。
把眼前事做好,就是最好的修行。
慌,解决不了问题;忙,容易出错。
日子再难,心不能乱。
专注当下,方能不乱方寸。
人这一生,活的就是此时此刻。
▽
有诗云:“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福报从不是向外求来的馈赠,而是向内修来的心境。
当内心装着知足、宽容与专注,便不惧世事纷扰,不怕岁月变迁。
真正的福气,不过是心能安住当下,人能被温暖环绕,日子能在通透中慢慢舒展,活出幸福的模样。
来源:国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