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我家岷山更西住,正见岷江发源处。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眼前也不过一幅普普通通的山水长卷罢了,但他由 “长江万里”画题,一下子就想到了故乡山水,也真可谓视通万里了。杨基本人生于吴县,但其故乡在嘉州 (四川乐山),和苏东坡攀得上同乡。施补华《岘佣说诗》道: “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如海’,确是东坡游金山寺发端,他人抄袭不得,盖东坡家眉州,近岷江,故曰江初发源。” “我家岷山更西住,正见岷江发源处”,与坡诗比较,并非抄袭,却十分神似。紧接二句“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华阳国志》: “建安六年,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庞羲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诗中 “三巴”泛指蜀中。岷江之水发源于川西雪山,入长江,以后“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再东注大海。尽管流程中有百折千回,终将归于大海。这种自然的趋势,不正和人生一样,和杨基本人经历一样吗?本来是岷山的儿子,却不会终老于江源,在人生道途中不断转徙,其间也有不由自主的原因。“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便是抒发着如此感喟。印度诗哲泰戈尔有诗云:“河流唱着歌奔向远方,而山崖却站在原地,满怀依依之情。”杨基在自譬江流的同时,不也对自己的发源地——岷山,满怀依依神往之情么?这就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人情,游子之情。以上六句也可说将诗人万里程、半生事一气道尽了。

以上都是因观画而生所感。如果没有最末两句回到画面上来,那真是借题发挥,而并非题画了。所以这里虽然只有两句,却是诗中很重要的一笔: “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长江风光,以三峡为绝胜。可以推测,这“长江万里图” 的取景,是以长江三峡为蓝本的。所以画上有“烟波草色”,同时又使诗人联想到《水经注》所载的三峡渔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时牵恨”、“欲断肠”,又自然地和前文的故乡之思、漂泊之感挽合。画面与观感融为一体。

唐人羊士谔《台中寓直览壁画山水》云: “虫思庭莎白露天,微风吹竹晓凄然。今来始悟朝回客,暗写归心向石泉。”沈德潜谓其“随所感触,无非归兴,不必作画者果有此心”。(《唐诗别裁集》)也可以移为《长江万里图》评语。由此我们可以悟到题咏的诀窍,即须写出个人特殊的感受; 若题画必此画,“作诗必此诗”,便不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
立即阅读
毛与中国抗战
毛与中国抗战
夏燕月
立即阅读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曹雪芹等
立即阅读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立即阅读
古籍序跋集
古籍序跋集
立即阅读
集外集拾遗补编
集外集拾遗补编
立即阅读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
水浒传
水浒传
施耐庵
四大经典名著之一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