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与旧友李衍久别重逢时写下的。原诗共两首,这里选录的是第一首,第二首是这样的:“最忆东家水调声,花前檀板杂流莺。此时我醉君独醒,舞到梧桐白露生。”

从两首诗中所述看来,李衍是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知交,善饮能舞,性格豪爽,倜傥不羁,与才情遒拔、幽默善谑的袁凯,正是莫逆之交。

前两句是对往事的追忆,诗人与李衍相识时,彼此都正当风华正茂的少年。他们志趣相投,豪爽洒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东吴城郭的酒肆自然也成了他们的足迹频到之地。“酒如川”,状其酒量之大、酒兴之豪,有如鲸吸长川。杜甫《饮中八仙歌》称:“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这两句手法洗炼,寥寥数语,活画出一对英俊少年洒脱倜傥、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描绘出他们青年时代极富浪漫色彩的生活场景。

后两句笔锋一转,直逼今情。一别多年,当初的英俊少年再度重逢时,已垂垂老矣!而世事沧桑,在风雨飘摇的夜晚,他们抵足而眠,共话别情。“白发”与“少年”,“共被眠”与“酒如川”,对照鲜明,感慨深至。这里的“风雨”,既即景书事,也暗示了世事的艰辛。这首诗写作的时间虽已不可详考,而袁凯由元入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不喜,与袁凯先后同时的文人如刘基、高启等均惨遭杀害,袁凯的处境一直是危殆的。因而在与旧友久别重逢之时,对往事的追忆、对已逝青春的伤悼、对世事的忧虑、对个人身世的感伤,千头万绪一齐涌上心头,可以想象,在风雨扬州的深夜长谈中,他们所倾吐的也不是一般的别情,而是对人生意义的体味探索、一种抚今追昔的无限沧桑之感。他们的生活轨迹,和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治乱息息相关。

这首诗写与故人久别重逢,浑厚深沉,真挚含蓄,自然流畅,不事雕琢,短短二十八字中,包含着相当大的时间跨度和生活容量。诗篇从篇名到章法都学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但袁凯、李衍与杜甫、李龟年的身世遭遇都完全不同,所处时代的大背景也迥然相异。袁凯既学杜,又“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有自己独到之处,他被一些诗家推为明初诗人之冠,是有一定道理的。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彷徨
彷徨
鲁迅
立即阅读
飘(英)
飘(英)
玛格丽特·米切尔特
立即阅读
帝国飘摇
帝国飘摇
当年明月
立即阅读
尔雅
尔雅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
聂济峰等
立即阅读
华人必备知识
华人必备知识
立即阅读
易经
易经
立即阅读
鸳鸯刀
鸳鸯刀
金庸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