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鉴赏】

题中的张纬文,名纬,字纬文,号愚斋。早年曾从元好问读书。金亡后仕蒙古。这首诗是元好问后期闲居故乡,某年人日有怀张纬而作。“书来聊得慰怀思”,说对方来信,使自己“聊得”宽慰。话说得很有分寸,不再有早先《得纬文兄书》那种“鹊语喜复喜”,“千里故人书”的气氛。所以如此,一是作为遗民的元好问心境消沉,难以热得起来;再则张纬此时仕于蒙古,元张之间情谊想必也减于往日。“清镜平明见白髭”,张纬的书信,大概使他感触颇多,特别是那种今昔之感、老大之叹一定比平日更加强烈。所以次句特地点出早晨揽镜自照,见到髭须花白,容颜衰老。张纬在燕京,书信中可能提到燕京的生活。“明月高楼燕市酒”,显然是针对张纬而言。但除此一层意思外,元好问曾于蒙古乃马真后二年(1234)赴燕京,与张纬有过聚会,因之“燕市酒”也有追忆那次聚会的意思。“梅花人日草堂诗”,则落到自己,用杜甫曾在元日追和高适寄诗的事,来指今日自己有怀张纬而作诗。这两句有张纬与自己不同生活处境的对照,也有昔日聚会与今日独处的对照。而由这种对照再推进一步,则是对于时世变迁的感慨。“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节候推移,风光变化,送走了旧年,转眼又是新春人日(正月初七),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花样何其之多,人间男男女女,像随时节而呈现的春芳秋艳,黛青脂红地又点缀着一时风光。两句用流水对,写时节流转,世间青红变化,写得热热闹闹,极其富有动态感。但作者在对这种风光流转打量一番之后,却把目光移向另一面去了:“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在时序更迭,百草千花不断变化的同时,世间还有不追随这种变化的孤松。它生在涧底,但高过千尺,它不与春芳秋艳争时,但岁寒而不凋。诗人对孤松怀着敬意。要殷勤地看它那战风霜,斗严寒的苍劲枝条。赞美青松,对风光流转,儿女青红的不以为然,便意在不言之中。这最后一联,固然给人以陡起壁立、悬岩万仞的感觉,但细细寻绎上面的诗句,不难发现:“梅花人日草堂诗”和它气息相通,古人以梅花和松竹为岁寒三友,无论是次联的梅花和末联的孤松,都有自况的意味,用以比喻他作为金朝遗民的气节。

这首诗由怀朋友而作,但不是一般的抒写友情。针对张纬这样一位特殊的对象,“怀”的内容是复杂的。诗人对新朝和旧朝交替时的人情世态,所谓“儿女青红又一时”,在态度上有保留,甚至是有讽刺的。末联赞美孤松,对于张纬,也显然有劝勉的意思。与此同时,诗人似乎更多地抒发一种阅世的深沉感慨。就诗的内在精神而言,是凝重的,但就意象和词采看,却显得丰缛华美。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彷徨
彷徨
鲁迅
立即阅读
飘(英)
飘(英)
玛格丽特·米切尔特
立即阅读
帝国飘摇
帝国飘摇
当年明月
立即阅读
尔雅
尔雅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
聂济峰等
立即阅读
华人必备知识
华人必备知识
立即阅读
易经
易经
立即阅读
鸳鸯刀
鸳鸯刀
金庸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