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除了商人,还有很多人也长年生活在异国他乡。比如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去赵国当质子的时候,还带走了他的奴仆和亲信。

此外,还有许多人处在颠沛流离之中。早在春秋时期,重耳(晋文公)曾在异国漂泊了十九年,才终于回国当上国君。重耳在各国流浪期间,有人重视他,也有人漠视他。郑文公就曾对重耳冷淡敷衍道:“流落在外的公子那么多,我哪有闲工夫一个一个搭理啊!”

当时每个国家都有内乱。一人掌权之后,反对他或是忌惮他的人,以及留在国内随时可能没命的人都会逃到异国去。重耳便是这样,除他以外还有曾经逃到齐国的陈国太子田完。这些逃亡的人形成了一支人数可观的队伍,漫无目的地到处流浪。

被交换的质子在各国辗转,逃亡的人在各国流浪。在我看来,这也是为天下统一所做的准备。

此外,据《史记》记载,春秋时代有十二个诸侯国,到了战国时代就只剩七个了。“战国七雄”是经过淘汰后留下的强者。这七个国家激烈角逐,为了战胜对手而拼尽全力,这份努力甚至跨越了国境。

前文提过秦国重用异国人才,积极吸收来自外部的养分,但事实上并不只是秦国这样,其他国家同样任人唯贤,不会歧视来自异国的人。

为了在战国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笑到最后,每个国家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富国强兵需要人才,而人才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

位于山东半岛的齐国,曾将众多学者以及身怀一技之长的人聚集在都城临淄的稷门,让他们住进大宅院,并给他们卿大夫级别的待遇。哲学家也好,画家也罢,但凡是有识之士,统统来者不拒。

这些“稷下学士”并不用为齐国办事,他们平时都在自由地研究、讨论,举办类似研讨会的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百家争鸣”。“百”即“多”,“百家争鸣”也就是各个学派的人在一起唇枪舌剑。

当时,黄河东西两侧过从甚密,南北两岸却疏于往来。春秋末期,南方的越国在吴越争霸中取胜,而后又为楚国所吞并。关于南方为数不多的记载显示,长江中下游西侧的楚国不知在何时与东侧的越国合并成了一个国家。此后,楚国一直对北方的土地虎视眈眈。

如此一来,整个天下的东西南北、四面八方都有了交流,为天下统一奠定了基础。每个人都期盼天下统一,但问题是天下由谁来统一。


【陈说】

临淄城有十三座城门,西门之一的“稷门”十分有名。齐国在稷门附近建造了一批宅邸,网罗天下学者。这些学者并没有在齐国任职,只是在此研究思想学问,便可以受到上大夫的待遇。上大夫的地位仅次于卿,相较于今天大概是“副部级”的待遇。这些学者的人数据说有数百,甚至上千。

由于没有实际职务,他们的言论或有信口开河之处,但与此同时,正因为不在职能部门,才能够保持思想独立。

人们以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名称呼这些学者和思想家,称他们为“稷下学士”。

齐国寄希望于通过这些学士的自由讨论,能够提出具有实用性的富国强兵政策,同时也希望通过对学者们的恩惠政策,齐国能够形成尊重学问的风气,从而使人才辈出。不过如果用有色眼镜看待的话,也许会认为齐国企图垄断天下的所有学者和思想家,不使人才外流。

战国时代的竞争十分残酷,关系到生死存亡,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寻找富国强兵的方略,同时认识到最重要的是集结人才。

——陈舜臣《中国的历史·第二卷·百家争鸣》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毛泽东年谱(三)
毛泽东年谱(三)
立即阅读
平平录
平平录
(清)杨芳
立即阅读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等
立即阅读
百年孤独(英\汉)
百年孤独(英\汉)
加西亚·马尔克斯
立即阅读
葬礼之后
葬礼之后
阿加莎·克里斯蒂
立即阅读
鸳鸯刀
鸳鸯刀
金庸
立即阅读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 宋碧云译
华人必读苏东坡
立即阅读
红楼梦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
四大经典名著之一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