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39

“革命总算成功了,但来之也不易。它是用亿万人民的血汗换来的,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经常回顾往事,就是为了不忘过去,把新中国建设得更好。”

话说1952年10月28日上午8点30分,毛泽东吃过早饭,罗瑞卿问:

“主席,是否再看几个地方?”

毛泽东说:

“不看了,我们走。”

许世友说:

“主席,到山东不看孔庙不好。”

毛泽东在1920年4月从北京去上海途中,曾在曲阜下车,参观了孔庙,至今已经32年了。他听许世友如此一说,便不假思索地说:

“对,应当再拜访一下孔老夫子。”

毛泽东一行在许世友的陪同下,乘专列离开济南,行至泰安火车站,他们下了车,在车站旁的小饭铺里,吃了一顿白水煮豆腐和白菜汤。

中午,专列到了兖州火车站,滕县县委书记王吉德应召上了专列。由于事先缺少准备,王吉德见了毛泽东,似乎不知道从何讲起。罗瑞卿看着王吉德十分窘迫,就对毛泽东说:

“主席,车备好了,我们去曲阜吧。”

毛泽东大手一挥,说:

“好,我们到曲阜看孔夫子去,出发。”

说罢,他率先下了专列,换乘汽车出发了。他对陪同的许世友等人说:

“你们知道曲阜是怎么来的吗?据东汉应劭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屈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城东有一座土山名叫防山,如‘原’,高出于地面,《释名》这部书上说:‘土山曰阜’。应劭的解释和《释名》的说法近似。大概这就是‘曲阜’二字的由来。

曲阜的历史很悠久,曾是6个国都所在地。据说,最早来到曲阜的是神农。神农都陈,后徙曲阜。这位神农就是炎帝,他是黄帝的兄长,我们常说的炎黄就是指这二人,相传炎帝继伏羲为帝,在位60多年,后让位给黄帝。他住的地方叫‘犁铧店’,不知现在是否还有这个地方了。

据说少昊是黄帝的儿子,为嫘祖所生,初降居青阳。黄帝逝世后,公推他继位,迁到曲阜,帝于穷桑,就是现在的寿丘。少昊继黄帝之志,使这个地方发展很快。于是曲阜成了‘少昊文化’的中心,有‘少昊之墟’之称,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后来曲阜出现了‘奄国故都’的称号。奄在商代长期为王都,到周初,因支持武庚的叛乱,被灭,史书上称为‘灭徐践奄’。商朝到盘庚时,都城由奄迁到殷,即今安阳。

‘灭徐践奄’后,为了征服东夷的战略需要,在曲阜筑鲁城,与‘成周’即洛阳成犄角之势。周王朝封周公于鲁,因当时中央离不开他,就命周公的儿子伯禽在这里建国,他就是鲁国第一位国君了。

曲阜作为王都前后有700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影响更大,一直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过一会儿,你们看看孔林、孔庙、孔府就知道了。”

如今的曲阜与32年前大不相同,今非昔比的毛泽东故地重游,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前,毛泽东驻足片刻,尔后边走边对身边的人说:

“‘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这里,孟子把孔子和几位先圣先贤进行比较,找出了‘圣’之所在。伯夷,因反对周武王消灭商王朝,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孟子谓其清者;伊尹是商初大臣,辅助商王太甲,因这位王破坏法治,被他放逐,代理其政,3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孟子谓其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学习讲究贵族礼节而著称,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劝说退兵,孟子说他是和者;只有孔子集先圣先贤之大成,是圣人中最适合于时代的人。他把孔子推到了最高境界。

由于孔子的思想比较符合统治阶级的胃口,历代统治阶级给孔子戴了很多高帽子,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孔子同代人鲁哀公就尊称孔子为‘尼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学取得统治地位。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唐高宗称孔子为‘文宣王’。宋朝加号孔子为‘先圣文宣王’。元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朝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讲到此处,他不无幽默地说:

“孔子年年有进步,代代都加封啊!”

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毛泽东一行来到孔府,孔府服务人员介绍说:

“宋仁宗时,把‘文宣公’改为‘衍圣公’。‘衍圣公’是我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最大贵族。五代时相当于五品官;元朝时提升为三品;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其地位升得更快:明初为一品文官,地位仅次于丞相。到了清代,‘衍圣公’不但班列阁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的御道上行走。随着孔家社会地位的提高,宅地也不断扩大,而且是在历代王朝支持下扩建的。孔府3路布局:东路为‘东学’,有一贯堂等;西路为‘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等;中府在中路,前为衙署,后为内宅,最后为花园。”

毛泽东身后的一位工作人员感叹道:

“孔家不愧为全国一号地主,一号贵族。”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毛泽东一行来到孔林,当地负责人介绍说: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把他葬在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就是高土堆。到了秦汉时期,坟增高了,但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的地位提高,孔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毛泽东说:

“这个孔林确有特点。”

负责人继续介绍说:

“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埋葬从未间断。这里有春秋之葬,秦汉之葬,每个朝代的墓葬都有。”

毛泽东说:

这个古墓群,不仅中国独此一家,大概全世界也找不到啊。研究中国的墓葬文化,不用到别的地方,这一处就够了。

毛泽东来到孔子墓前,认真看了墓前的巨碑篆刻,只见上边刻的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当地负责人介绍说:

“这是明正统八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进行了扩大。”

毛泽东在返回的路上说:

“孔夫子有一位后人,他叫孔尚任。孔尚任在写《桃花扇》时,书桌上常放一把扇面上有桃花的曲阜‘鲁缟’扇,每当揣摩剧中人物,他总爱抖开桃花扇边扇边思考。有一天,孔尚任族里的孔尚镁前来拜访,见他在大风雪天,还摇着那把扇子沉思冥想,就赞叹道:尚任真是如痴如醉啊!据说,孔尚任为了写这部名剧,三易其稿,呕心沥血17年。”

毛泽东一行回到专列上,天已经黑了。吃过晚饭,毛泽东说下一站是徐州。许世友要继续陪同毛泽东前往。毛泽东说:

“许司令太辛苦了,我过意不去啊。”

许世友一再坚持,毛泽东只好同意了。专列在鲁西和苏北大地上飞驰。毛泽东毫无倦意,便与罗瑞卿、滕代远、许世友谈起了战争年代。他笑着对许世友说:

“许司令,济南战役之后,我们应该组织淮海战役了。”

许世友说:

“主席,1948年秋季以后,我们在军事上真是遍地开花,全国一片进军号声。特别是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我军与国民党军比较,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优势,而且在数量上有了优势。我们前线各部队领导和战士们非常兴奋,大家都希望接着打,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一直把国民党消灭干净。”

毛泽东说:

“当时,我和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我和恩来等同志也是夜以继日啊,很高兴啊。同时,还要随时掌握战争的全局,以决定下步工作。辽沈战役和济南战役之后,国民党军统帅部为避免徐州地区部队重蹈东北全军覆没的命运,决定以白崇禧部23万人,防御平汉铁路南段和长江中游地区,钳制我中原野战军主力;以刘峙部及白崇禧的几个兵团共70万人,加入徐州方向作战,改由国防部直接指挥,拱卫南京、上海,不得已时放弃徐州,依托淮河抗击华中野战军的进攻。国民党总兵力有80万人,他们自以为强大,企图在徐州地区与我决战。

再看我军情况,华东野战军及中原野战军部分38万人,集结在徐州、济南间休整。中原野战军13万人,大部集结在平汉铁路以西。此外,还有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共21万人可参战。我军总兵力60多万,士气高昂。华东、中原、华北3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后方力量大为增强。

纵观淮海战役战区,两军相比,我军数量尚不如敌人,战略上亦各有优劣。在这种情况下,统帅部如何下决心,也是很费脑筋的啊!”

毛泽东说着用手敲敲自己的脑袋,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起身双手掐腰,踱了几步,接着说:

“虽然难下决心,还得下决心。我们决定在淮海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再进行一次决战。10月11日,电告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华东局和中原局。我们把整个战役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等地;第二阶段,以大约5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整个战役大约用1个半月到2个月时间。”

许世友插话说:

“战役的发展完全证实毛主席的作战方针是非常英明的,战役基本上是按着主席设计的方案进行的。”

毛泽东点上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接着说:

“淮海战役的成功,与总前委正确指挥也分不开的。淮海战役后期,在我们部署好平津战役,确保傅作义部已无法南逃之时,于1月6日,我华野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这时的杜聿明集团已不堪一击。杜聿明企图突围不成,10日下午,我军全歼杜聿明集团,击毙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俘虏徐州‘剿总’司令部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歼敌55万人,最后以敌败我胜而告终。”

许世友见毛泽东说起淮海战役如数家珍,尽管自己是亲历者,也听得入了迷,他说:

“主席,淮海战役是大决战3大战役中,唯一一场在总兵力以少对多的情况下进行的战役,是60万对80万啊,听说斯大林都称赞这是奇迹!”

毛泽东朝许世友点点头,又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似乎自言自语地说道:

“革命总算成功了,但来之也不易。它是用亿万人民的血汗换来的,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经常回顾往事,就是为了不忘过去,把新中国建设得更好。”

专列在徐州火车站停了下来,因为时间比较晚了,毛泽东没有会见当地领导人,就在专列上休息了。

10月29日上午10点,毛泽东用过早饭,让罗瑞卿通知江苏省委负责人江渭清和徐州市领导人到专列上见面。

江渭清和徐州市委书记华诚一、市长张光中早已等候在外,听说毛泽东要接见,立即上车,向毛泽东问好。落座后,毛泽东说要听听徐州的工作情况。华诚一说:

“事先没有准备。”

毛泽东说:

“我就愿意听没准备的汇报。”

华诚一、张光中二人简单汇报了徐州市“三反”、“五反”、生产和生活情况,毛泽东说:

“这样汇报好,情况真实。我这次来徐州主要是休息,随便看看,听听,搞点调查,不想多打扰你们的工作。徐州是个好地方,这是我第2次来了。记得30年前,我从北京到上海,途经徐州,专门看了徐州古迹、市容、城墙,很开眼界。这次来就算旅游吧。”

华诚一插话说:

“我们徐州可是很有看头,很有听头。”

毛泽东说: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4000年以前,大禹把全国9片陆地命名为九州,你们徐州即为一州。”

江渭清插话说:

“另外,我们徐州应是养生学的发祥地。尧时有位叫篯铿(jian keng——笔者注)的,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养生学家。尧封他到大彭,也就是徐州市区周围这块地方,建立了大彭国。这位篯铿就是彭祖,这块土地的开山人物。”

毛泽东说:

“你们徐州的这位篯铿可不是简单的人物,据说他是黄帝的后裔,颛顼(zhuan xu——笔者注)的玄孙,祝融吴回的孙子,陆终氏的第三子。他的母亲嬇(kui——笔者注)氏是鬼方人。这鬼方是华夏民族西部、北部的强梁外族,也就是犬戎、玁狁(xian yun——笔者注)、匈奴的前身。陆终氏和女嬇氏的结合,也许是民族和解的结果。传说这位女嬇氏分娩时难产,打开两肋,生下六子。大概因为剖腹产的创伤太重,不久这位母亲就去世了。后来发生了犬戎之乱,篯铿流离西域,受尽磨难,并学会养生之道。据说他在尧帝生命垂危之际,曾进献雉羹,也就是野鸡汤,治好了尧帝的病,因此给尧帝留下很好的印象。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话古今
网摘版
话古今
立即阅读
家庭职场
网摘版
家庭职场
立即阅读
二心集
网摘版
二心集
鲁迅
立即阅读
抗美援朝记
网摘版
抗美援朝记
郭志刚,齐德学
立即阅读
抗美援朝纪实
网摘版
抗美援朝纪实
亚丘
立即阅读
尔雅
网摘版
尔雅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
卷一:木兰歌
网摘版
卷一:木兰歌
熊召政
立即阅读
神秘岛(英/汉)
网摘版
神秘岛(英/汉)
儒勒·凡尔纳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