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宝山案纪实

白宝山案纪实

孤僻者的沉沦——从北京少年到新疆重犯

1958年的北京深秋,石景山区的筒子楼里,白宝山的出生没能驱散家中的阴霾。三年后,身为首钢职工的父亲骤然病逝,母亲在生存压力下改嫁,将3岁的白宝山送往河北徐水的农村亲戚家寄养。黄土坡上的岁月里,他穿着不合身的粗布衣裳,看着别家孩子承欢膝下,沉默成了他对抗世界的第一道屏障。

1971年,13岁的白宝山被接回北京。站在陌生的家门口,他攥着磨破的衣角,看着母亲和继父的新家庭,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外人。文化程度的断层让他只能从小学一年级读起,课堂上比同学高出一头的身影,成了同学们窃笑的对象。他极少说话,课间总是独自蹲在墙角看蚂蚁搬家,这种孤僻像藤蔓般缠绕着他,最终在小学三年级时,他扔下书包永远离开了学校。

辍学后的白宝山在街办酱菜厂当临时工,后来又进了石景山区第一电碳厂当装卸工。沉重的体力活没能磨平他内心的棱角,却让他对物质有了极度的渴望。1981年,23岁的他娶了邻厂女工何美凤,次年龙凤胎的降生给这个拮据的家庭带来喜悦,更带来了压垮生活的重担。为了给孩子买奶粉,他开始顺手牵羊——先是晾晒的衣物,再是工厂的边角料,直到1982年底,他伙同他人撬锁盗窃170条手推车外胎,涉案金额达3150元。

1983年严打风暴席卷全国,白宝山的罪行被彻底揭露。北京石景山法院以盗窃罪判处他4年有期徒刑,1985年同案犯的检举又让他新增11年刑期,两罪合并执行14年。消息传到家中,妻子何美凤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哭了三天三夜,最终带着孩子改嫁他人。监狱的广播里播报减刑名单时,白宝山攥紧拳头盯着铁窗,心中的委屈渐渐发酵成怨恨。

1991年,白宝山被转至新疆石河子新安监狱服刑。这片戈壁滩上的监狱以管理严格著称,他却靠着沉默寡言赢得了狱警的信任,获得了外宿犯的资格,可以在监狱周边从事农牧劳动。这份自由成了他滋生恶念的温床。1993年9月13日,他因琐事与狱友李宝玉结怨,提前在猪舍旁挖好土坑,以"帮忙取钱"为诱饵将李宝玉骗至牛棚,趁其弯腰时用铁锤猛击头部,直至对方气绝后拖入坑中掩埋。狱方搜寻无果,最终以李宝玉脱逃定案。

第一次杀人的恐惧过后,白宝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1994年3月20日,他故技重施,趁狱友傅克军熟睡时用铁榔头将其砸死,同样掩埋在隐蔽处。尽管狱方将嫌疑锁定在他身上,但始终找不到尸体和凶器,只能将他单独羁押数月后不了了之。这段时间里,他利用外宿机会,从牧民手中秘密购得75发步枪子弹和50发手枪子弹,用塑料布包裹后埋在水渠边的沙地里——他知道,这些子弹未来将成为他"讨回公道"的武器。

1996年3月7日,白宝山刑满释放。走出监狱大门时,他回头望了一眼戈壁滩上的铁丝网,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他从水渠边挖出藏匿的子弹,藏在行李底层,登上了返回北京的火车。此时的他,已经不是那个偷轮胎的窃贼,而是怀揣着复仇计划的恶魔。

白宝山案纪实

心胸狭隘——从北京劫枪到边疆喋血

1996年3月12日,白宝山回到北京石景山区的母亲家。老母亲看着风尘仆仆的儿子泪流满面,连夜给他收拾出一间小屋。第二天一早,他揣着释放证明去派出所办理户口,接待民警头也不抬地告诉他"最少等半年"。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跑了八次派出所,每次都遭遇冷遇。4月的一天,民警不耐烦的一句"刑满释放人员哪那么多事儿",彻底击碎了他回归社会的最后希望。

"既然法律不给我公道,我就自己拿回来。"白宝山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随即开始实施计划的第一步——抢夺枪支。他骑着旧自行车在北京城西的部队驻地踩点,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石景山高井热电厂的哨兵。1996年3月31日深夜,他穿着黑色夹克潜伏在岗亭附近的树林里,看着哨兵范龙泽因胃病蹲在地上呕吐,趁机从背后用粗铁棍猛击其头部,抢走一支未装子弹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长枪携带不便,白宝山迫切需要一支短枪。4月7日晚23时15分,他带着抢来的步枪潜伏在石景山装甲兵司令部附近的松林里,向值勤哨兵余启明连开两枪。子弹擦着哨兵的耳边飞过,余启明连滚带爬逃回营房呼救,白宝山见状迅速撤离。次日凌晨,他搭乘面包车逃窜时,遭遇石景山公安分局防暴大队的巡逻车堵截。车刚停下,他突然拉开车门,对着上前盘查的三名巡警连射四枪,孟彬、肖远、王建庆当场倒地,驾驶座上的姜书启也被流弹击中。趁着混乱,他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满车的血迹和震惊的目击者。

这起公然袭警案震动了北京警方,全市范围内展开大规模搜捕。白宝山将步枪拆解后埋在丰台的一片玉米地里,暂时蛰伏起来。4月21日深夜,他路过丰台区八一射击场,发现哨兵佩戴短枪,又起歹念。他潜伏在围墙外,等哨兵赵长文巡逻经过时,突然冲出连开三枪,击中对方头部、胸部和腰部。可当他抢走枪套时才发现,里面根本没有手枪。气急败坏的他将枪套扔在第三根电线杆的空洞里,连夜逃离现场。

为了躲避风头,白宝山回到河北徐水老家。在这里,他得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炮团弹药库的哨兵配备武器,随即展开踩点。1996年7月26日晚,他带着从玉米地挖出的步枪,潜伏在弹药库附近的壕沟里。次日凌晨3时,他对准执勤的三名哨兵扣动扳机,蒋鹏程当场死亡,霍建军受伤倒地,他趁机抢走霍建军的枪支,消失在晨雾中。

北京、河北接连发生持枪杀人案,公安部将此案列为1996年"1号案件"。警方通过弹道鉴定发现,多起案件使用的是同一支步枪,但凶手如同人间蒸发,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此时的白宝山已经带着抢来的武器,再次踏上了前往新疆的火车——他知道,那里的戈壁滩既是他的服刑地,也是最好的藏身之处。

1997年2月,白宝山在新疆石河子认识了四川女子谢宗芬,两人很快同居。谢宗芬知道他"手上有人命",却在金钱诱惑下选择沉默。随后,他又结识了狱友吴子明,两人一拍即合,策划实施更大规模的抢劫。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乌鲁木齐边疆宾馆——这里是中亚客商的聚集地,现金交易频繁,安保相对薄弱。

白宝山案纪实

影视剧照

8月的乌鲁木齐酷暑难耐,白宝山和吴子明在边疆宾馆商贸城踩点多日,摸清了现金交易的高峰时段和逃跑路线。8月19日上午10时,白宝山穿着黑色上衣,背着装有"八一"式自动步枪的编织袋,走进商贸城。吴子明则在门口望风。当看到一名商人正在清点巨款时,白宝山迅速从编织袋中取出步枪,对准人群疯狂扫射。

枪声瞬间打破了市场的喧嚣,人们尖叫着四处逃窜,现场血肉模糊。白宝山有条不紊地走到钱箱旁,将140余万元现金装进编织袋,期间又回头补射数枪,确保没有目击者。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他打死7人,打伤5人,与吴子明汇合后迅速逃离现场。这起案件被国际刑警组织列为1997年世界第三要案,乌鲁木齐市陷入恐慌。

案发后第三天,警方在石河子火车站附近抓获了形迹可疑的谢宗芬。面对审讯,这个四川女子心理防线很快崩溃,交代了与"老白"合作作案的经过,提供了白宝山的体貌特征和社会关系。与此同时,公安部刑侦专家崔道植正连夜对现场弹壳进行鉴定。这位退休的痕迹检验专家用放大镜逐一比对北京、新疆多地案发现场的弹头,最终得出关键结论:所有案件均由同一支八一式步枪发射[__LINK_ICON]。这个结论将分散在两地的案件串联起来,警方据此推断,凶手很可能是有北京户籍、在新疆服过刑的人员。

白宝山对此一无所知,他正为分赃问题与吴子明产生矛盾。按照他的计划,赃款需藏匿一个月再取用,但吴子明天天催着分钱。9月26日,白宝山以"查看藏钱地点"为由,将吴子明骗至戈壁滩,趁其弯腰查看土坑时开枪将其杀害。他对外谎称吴子明"回老家了",随后带着谢宗芬取出赃款,分给她11万元让其返回四川,自己则带着剩余钱款回到北京。他不知道,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向他张开。

法网恢恢——从京城抓捕到末日审判

1997年9月,北京的秋意渐浓。根据谢宗芬提供的线索,警方查到白宝山的母亲住在石景山区的老居民楼里,随即对该区域实施秘密监控。侦查员发现,白宝山每天清晨都会去早市买早点,其余时间大多待在家里,偶尔会去附近的公园散步,行为看似平常,却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他走路时总会留意身后是否有人跟踪,买东西从不使用大额钞票。

专案组制定了周密的抓捕计划,考虑到白宝山手中可能持有武器,特意调派了特警队支援。9月5日清晨,侦查员发现白宝山背着一个黑色背包走出家门,似乎准备外出。指挥部立即下达抓捕命令,埋伏在楼道里的特警迅速冲出,将其团团围住。"不许动!警察!"的喝声中,白宝山下意识地伸手摸向背包,特警队员见状果断上前,死死按住他的手腕,从背包里搜出一把上膛的"五四"式手枪和20发子弹。整个抓捕过程干净利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白宝山案纪实

在北京市公安局的审讯室里,白宝山起初表现得异常镇定。面对预审专家殷顺光的讯问,他一言不发,只是盯着天花板。僵持半小时后,他突然提出要换一副手铐,理由是"太紧了"。殷顺光当即安排人员为他更换,可他接连两次都说不合适。直到第三次更换后,他才缓缓开口:"你们抓我,是因为边疆宾馆的事吧?"

接下来的审讯中,白宝山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条理清晰地供述了自己的全部罪行。从1993年监狱内杀害两名狱友,到1996年北京、河北系列劫枪案,再到1997年新疆边疆宾馆抢劫案,总计12起案件,杀害15人,打伤15人,抢劫金额140余万元。其中5起案件是警方此前尚未掌握的,包括他杀害吴子明的细节。当被问及作案动机时,他平静地说:"我就是想拿回属于我的东西,他们不给,我就自己抢。"

为了核实供词,警方组织警力前往新疆石河子,根据白宝山的供述挖出了李宝玉、傅克军和吴子明的尸体,找到了作案用的铁锤和铁榔头。在北京丰台的玉米地里,侦查员起获了他藏匿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枪身的磨损痕迹与案发现场的弹痕完全吻合。所有物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彻底锁定了白宝山的犯罪事实。

1998年3月,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庭上,当公诉人宣读被害者名单时,旁听席上响起此起彼伏的啜泣声。白宝山穿着囚服坐在被告席上,面无表情地听着判决。4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白宝山犯抢劫罪、故意杀人罪、盗窃枪支弹药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当庭表示不上诉。

1998年4月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白宝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这个从孤僻少年沦为世纪悍匪的男人,最终在法律的威严下伏法。他的案件成为中国刑侦史上的标志性案例,推动了全国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的建立,也让弹道鉴定等刑事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如今,石景山区的老居民楼早已盖成高楼,边疆宾馆的商贸城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但白宝山案留下的警示从未消失——它深刻地揭示了家庭关爱缺失对人格塑造的影响,也印证了无论犯罪手段多么隐蔽,正义终将到来。那些在案件中逝去的生命,成为了法治建设进程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来源:海阔天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