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年,纪登奎与我的交谈,主要在出差路上、茶余饭后,或者去他家送取文件时。绝大多数情况是,他在说,我在听。
闲谈中,我偶尔会提点问题,他也偶尔停顿一下,问我什么看法。
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他常常忽略不理,该怎样讲还怎样讲。但是,对于我提出的看法,不论多么幼稚可笑,他都神态很专注地听。
有些内容我知道也许重要,所以我在谈话后有所记录。在四分之一世纪后的今天,这些闲话如果琢磨起来,也许可以理解出某种深意。
一、谈周恩来
纪登奎在闲谈中经常说到周恩来,就话题频率而言,也许仅次于毛泽东。
关于周恩来,纪登奎讲述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林彪事件以后,周恩来掩面而泣,以至于抽泣得肩头都在抖动。
当时,纪登奎和周恩来在一起,但是,周恩来似乎已经情难自已。
纪登奎说,他当时非常吃惊,试图劝慰周恩来,并说,林彪问题已经暴露,应该感到高兴之类的话语。
但是,周恩来并没有理会纪登奎的安慰,也没有对纪登奎解释什么。
纪登奎讲这个情景时,我曾急切地问:“周总理为什么哭?”
纪登奎并不回答,只是继续他的话题。
据我所知,纪登奎曾对几个九号院同事说到这件事,但从来没有正面解释过周恩来为什么哭。
从一般理解来说,周恩来掩面而泣的原因可能多种。可以理解为是为我们党多灾多难而哭,也可以理解为林彪的悲惨命运而哭,还可以理解为,周恩来因为林彪的死想到了自己的伤心事,等等。
在以后的闲谈中,纪登奎说到周恩来和林彪,依然不直接解释有关哭泣的事情,但是,我从他的话语之间可以听出,在纪登奎看来,周恩来与林彪的关系,并非一般文件表述得那样,或者说并不能简单地说周恩来如何同林彪集团斗争,相反,周恩来与林彪的关系相当好,尤其是在“文革”开始以后,周恩来与林彪有很多相互支持配合。
纪登奎多次提到:“林彪事件以后,周总理的处境更难了。”周恩来自己有时候也若明若暗地发出类似慨叹。我有时候胡乱猜想,莫非周恩来是想到林彪之后自己的处境会更难,所以才悲从中来,掩面而泣?
纪登奎还讲过向毛泽东汇报林彪专案的一件事。林彪事件后,纪登奎主持林彪专案组日常工作。有一天,周恩来、叶剑英和纪登奎一起向毛泽东汇报林彪专案。
纪登奎说:“主要是我向主席汇报,因为我是具体抓这个专案的,总理和叶帅主要是一起听,后边也讲讲。这次汇报,我主要汇报有关人员的审查情况,特别讲到林彪集团意图谋杀主席等情况。”
令纪登奎诧异的是,毛泽东听了纪登奎的汇报后,并没有就案情本身问什么,而是说:
“纪登奎啊纪登奎,你头上少了几根白头发。不像我、恩来、叶帅,老奸巨猾。”
纪登奎听了毛泽东的话,很是不解。汇报结束出来后,纪登奎问周恩来:“我刚才的汇报是否属实?”
周恩来说:“是!”
纪登奎又问:“主席信不信?”
周恩来说:“信!”
纪登奎再问:“那主席为什么说我少几根白头发?”
周恩来不再直接回答纪登奎的疑问,而是说了一句:“你刚来中央,还不适应高层政治生活。”
这句话含义并不清楚,但是确实意味深长。纪登奎听到这里,就不再问什么。
我当时问纪登奎:“您后来是否弄清楚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意思?”
纪登奎看我一眼,并不回答我。
二、谈华国锋
我从闲谈中得知,晚年纪登奎保持联系的高层领导人主要是李先念和华国锋。
文革期间,纪登奎与华国锋、李先念都是国务院副总理,若干年一起工作。纪登奎到九号院的时候,华国锋已经退出现职,李先念则是政治局常委和国家主席。
关于他们之间的个人往来,纪登奎很少正面说。一般都是在我们聊到某件事情,或者某个问题的时候,他才说到,前段时间见到谁谁,谁谁怎么说。我是从这些话语间知道他们有所来往。
华国锋与纪登奎是山西同乡,参加革命的资历也相当,但抗战时期他们似乎并无工作交集。华国锋进入国务院工作比纪登奎晚一年,进入政治局则比纪登奎晚四年。华国锋调来中央之后,曾经一段时间内接替纪登奎分管农业。
1976年1月周恩来去世后,华国锋、纪登奎、陈锡联三位副总理提请毛泽东确定一个人牵头处理国务院工作,他们三人做具体工作。
毛泽东说:就叫华国锋带个头,邓小平专管外事。
2月初,中共中央发出当年一号文件,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不久,纪登奎被确定为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华国锋调来北京是在1971年2月。当时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提名,同华国锋谈话,将华从湖南省调到国务院业务组任副组长,接替纪登奎负责财贸、农业、国务院值班室(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等工作。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一段时间里纪登奎不再分管财贸、农业和值班室,主要是为了有更多精力管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专案等党务系统的事情。
这年九月中旬,即“9.13”林彪事件爆发以后,纪登奎主要精力是负责林彪事件的调查处理。就分管农业而言,华国锋、陈永贵、纪登奎在工作中曾有交替或者交叉。
在与纪登奎闲谈中,我曾经说:“华国锋在位时搞个人崇拜,宣传英明领袖,到处挂像,还有歌曲,这个太不像话,连我们这些学生都觉得不合适。”
纪登奎说:
“你不懂,这个事情不是华国锋自己搞起来的,也不是他要搞起来的。是叶剑英搞起来的,他在会上做出一些宣传华国锋的部署,华国锋本人,还有我,都表示过不合适。
但是,叶帅说,这不是为了华国锋个人,这是从党的事业全局考虑。这样,我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当然,后来讨论华国锋辞职的那次政治局会上,叶帅也做了反思和检讨。他说他是领会了毛泽东临终时的意思,出于要辅佐华国锋的考虑。
打倒四人帮以后,有一段是我在分管宣传工作,但很快就调整了分工,不让我分管宣传了。”
当时,我有些将信将疑。但是,后来也看到听到一些别的渠道的信息,特别是看了邓力群回忆录中所谈的政治局会议情况,才觉得纪登奎所言不虚。
纪登奎很少正面评价华国锋,从言谈中流露出,他认为,华国锋决定抓“四人帮”显示了魄力和胆量,令人刮目相看,但是,接下来的许多事情没有处理好,整体来看领导能力不行,特别是重要关口缺乏担当。在纪登奎看来,华国锋很快就下台是顺理成章的。
三、谈胡耀邦
1987年,中国政坛最大的事情是中共总书记胡耀邦辞职。这个春天,我随同纪登奎外出调研,有更多机会听纪登奎议论当时政局,特别是听他与一些高级干部一起议论政局,其中的焦点话题是关于胡耀邦。
关于胡耀邦,纪登奎有一些直接评论。
有资料显示,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耀邦尖锐批评过纪登奎等人。在纪登奎辞去政治局委员之后,胡耀邦曾经在批评华国锋的时候,也间接指责了纪登奎。
1980年11月19日,在讨论关于华国锋问题的政治局会议上,胡耀邦讲了这样一段话:
“我赞成这么一个说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或者至少一年,国锋同志主要依靠汪东兴同志、纪登奎同志、吴德同志、苏振华同志,再加两个人,一个李鑫同志,一个郭玉峰。掌握了两个东西:一个是舆论工具,主要是汪东兴同志和李鑫同志,可能开始还有吴德同志;另一个是人事工具,主要是汪东兴同志、纪登奎同志和吴德同志。这么两个小班子,神气十足,盛气凌人。用这么几个人做工作,他们自己又很神秘,包办一切,明天要发表什么东西,连宣传口的负责人耿飚同志也不知道。这种工作方法,是典型的粉碎四人帮以前的那个方法”(戴煌著《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三联书店2013年4月第一版第43页)。
从胡耀邦的这段话来看,纪登奎曾紧紧追随华国锋,或者说华国锋曾密切依靠纪登奎,而且时间上“至少一年”。但是,后来为什么不再“依靠”了,原因似乎不清楚。
纪登奎说到,在他辞去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之后,大概是1982年前后,也就是来九号院当“研究员”之前,胡耀邦曾经找他谈话,主要是谈工作安排问题。
“耀邦找我谈话,问我是否愿意去河南工作。我对耀邦说,河南是我的老地方,建国以后长期在那里工作,各种关系比较复杂,回去工作不方便。所以,我不想去河南。这件事情后来就算了”。纪登奎又说:“我还对耀邦说,当年我与你谈你的工作安排,想让你去西北工作,你不是也说那里有些复杂的历史原因,你表示不愿意去吗。”
纪登奎说,1973年,毛泽东让他找胡耀邦谈话,准备安排胡耀邦到甘肃担任省委第一书记,但是胡耀邦拒绝了,说自己不适合去西北,是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在那里有一些是是非非。
纪登奎说:“耀邦当了总书记以后,事情轮转回来。当年是我找耀邦,谈耀邦的工作安排,现在是耀邦找我,谈我的工作安排。我们又说到当年的这件事。耀邦表示,他当时不愿意接受到甘肃工作,是因为对当时政治形势已看破,不想出来工作,就找了历史因素做理由。”
纪登奎说起与胡耀邦的这次谈话,议论到:“当年耀邦不愿意到甘肃,很可能是出于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判断,出来也很难工作。但是,原因也可能更复杂,不排除他认为甘肃省委书记的职位安排不够重用。”
谈到胡耀邦辞职后人们的议论,纪登奎说:“现在,下边都对耀邦评价很高,但问题是,越是下面说他好话的人多,耀邦的处境就会越困难。如果真要帮耀邦的忙,现在就不要为他说那么多好话,特别是在中央。”
纪登奎还叮嘱我说:“你们在外边议论耀邦的事情,要注意,不可乱说。”
因为是闲聊,我并不认为这个事情很严肃,就对他说:“我这样的小人物,说什么都是白说,怎样议论都无所谓,没有什么影响的。”
他呵呵一笑。
四、谈赵紫阳
赵紫阳是河南滑县人,纪登奎是山西武乡人,但抗战时期都属于冀鲁豫根据地。
赵紫阳比纪登奎大四岁。抗战后期,他们曾经同在第一地委工作,赵紫阳是地委书记,纪登奎是民运部长。
赵紫阳夫妇和纪登奎夫妇都是非常好的朋友。1949年大军南下,赵紫阳去了广东,纪登奎留在河南。
纪登奎说到赵紫阳一件事。文革结束后不久,赵紫阳调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当时,国务院决定从四川调出一批粮食和化肥,但是,调入省领导给国务院报告说,这批粮食和化肥被四川扣下了,调不出来,要求国务院尽快协调解决。
于是,纪登奎亲自打电话给赵紫阳,要求四川放行。
赵紫阳在电话中说:“我到北京开会,你们都笑话我,说四川穷得大姑娘没有裤子穿。现在,我要把这些粮食和化肥扣下来,用于提高四川百姓的生活。”
纪登奎默许了赵紫阳的做法。
纪登奎还提到,1976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候,赵紫阳受到邓小平牵连,处境困难,他曾施以援手。赵紫阳担任国务院总理以后,两家还有来往。
纪登奎说到,就在赵紫阳上任总书记不久,赵紫阳夫人还到纪登奎家里看望。
纪登奎说:“紫阳现在是总书记了,出来不方便,让夫人来看望我们两口子。”至于赵紫阳夫人在他们家里谈了些什么,纪登奎未置一词。
有一天,我陪纪登奎去看望一位担任省委副书记的老战友,他们聊了几乎一上午。开始,他们谈到了胡耀邦辞职,随后,又谈到解放战争时期与赵紫阳一起工作的事情。他们谈了不少他们年轻时候的生活轶事,后来居然仔细回忆起赵紫阳当时恋爱结婚的情况,说到赵紫阳南下广东后他们的联系。
离开这位老战友的家,在回来的车上,纪登奎还专门叮嘱我:“刚才我们说了很多紫阳的事情,你不要在外边对别人说。”
来源:人文博览、作者不详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本文转自:伊媚情感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庙是什么?答案是白马寺。这座寺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在中国以及东南亚佛教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你是否知道,...
-
今天我们通过一组珍贵的历史照片,回到当年镇反(镇压反革命)的现场,看看历史的坎坷、唏嘘与沧桑。注:本篇图文只为满足历史爱好者猎奇的需求,不蕴含任何政治意义。倒在血...
-
历史上,犹太人得到了四次影响控制世界的机会。前三次,都带来了杀身之祸。每次控制世界的机会,犹太人几乎都惨遭灭种。犹太人其实是一个非常幸运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恰好...
- 红军时期的陈赓1932年,通过地下党,鲁迅在上海寓所两次秘密会见来上海治疗腿伤的红军著名将领陈赓,听取陈赓介绍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的战斗情况,并让陈赓画了一张《鄂豫皖...
-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长寿同时又最具活力的文字。汉字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处世智慧,是良师益友,也是精神家园。早在1994...
- 2023年岁末,一部韩国电影《首尔之春》引发热议。本剧是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一系列韩国的真实政治事件改编而成。《首尔之春》的主角虽是由黄政民饰演的全斗焕,但被...
-
甘肃汉人流民武装集团首领董福祥,剿灭西北伊斯兰叛乱,名震华夏!
同治元年,陕西的回民繁殖的人口越来越多,反叛力量也在加强,于是想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的念头开始萌生。一些回民首领如白彦虎、马化龙等暗中发动回民,“传帖杀人”。... - 1996年海峡危机爆发时,令人想不到的是台方早已得到准确的情报,因此已备好相关措施。↑刘连昆(1933.1--1999.8),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1947年参军,后勤学院毕业,少将↑刘...
-
全世界最聪明的犹太人,竟然因为这三个原因,被西方厌恶了2000年。而犹太人在融入西方这一点上,也从未松懈过;如今他们已经完全接受西方的一切,但仍然得不到欧洲人的接纳。...
-
抗美援朝时,战犯吴绍周提出2条妙计对付美军,毛主席:提前特赦。
1959年12月,功德林内的战犯们迎来了第一次特赦,包括王耀武、杜聿明、陈长捷、杨伯涛、郑庭笈、邱行湘、宋希濂、曾扩情、周振强、卢浚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