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文革时期报刊上的领袖像绝大部分是P上去的!

繁体

你能想象吗?文革时期报刊上的领袖像绝大部分是P上去的!

上面这幅《人民画报》刊登的解放军战士《学毛选》图片,解放军战士的神情非常好,表情凝重,不像摆拍的样子。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幅照片穿帮了。为了表示无限忠于伟大领袖,对伟大领袖的无比崇敬无比热爱,出版人员在正面P上了一幅领袖像。

何以见得这幅领袖像是P上去的呢?放大了看,其实桌子旁是有一张椅子的,P图的人,也没看清那是啥东西,居然将领袖像P在了椅子上了。另外,解放军战士是坐在那儿学习的,领袖像怎么可能悬挂这么低呢!如果这位解放军站起来,这伟人像显然就只能到人的腰部!谁会把画挂得这样低呢?!另外,房间的照明是煤油灯,伟人的图片应该在阴暗里面,这在当时,这就是对最高领袖的大不敬,而这幅领袖像,却像自带光源似的明晰,很像现在的灯箱广告。最为神奇的是,这幅伟人像大小正合适。如果伟人像大了,伟人像是不能裁剪的,要想将伟人像整体放在这张图片里,只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缩小解放军战士,但如果这样做,这幅新闻图片就没了视觉冲击力。第二个就是缩小伟人像。编辑人员选择了第二种方法。虽然在逻辑上讲不通,画面吃不住推敲,但为了“三忠于”,也只能这样了。

当然了,六十年代末,还没有电脑,更没有photoshop,怎么能叫P图呢?是的,那时这样的制作,不叫P图,而是叫“制版”!当时编辑部里有专人干这个活,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投来的图片稿件上,增加上伟人的照片或者“最高指示”,然后在平时收集的图片资料中,将伟人头像剪下来贴在计划发表的新闻图片上,然后制版印刷。

你能想象吗?文革时期报刊上的领袖像绝大部分是P上去的!

不要说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这样的国家级媒体,地方媒体也照样需要如法炮制,否则,照片上没有领袖像、最高指示,编辑部一念之差就很有可能将这些“站位不高”的图片pass 掉了。为了增强投稿命中率,有些记者就不麻烦出版社批图了,自己在洗刷照片时,就将领袖像或“最高指示”“最新指示”进行暗箱处理上去。不麻烦出版社编辑,自然命中率就高。昔日的黑龙江新闻摄影记者李振盛回忆,他当年的办公桌玻璃台板下面,压着翻拍的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毛主席照片备用。凡是拍回来的新闻图片上,领袖像不大清楚的、集会大场面领袖像太少的、远景中的领袖像显得太小的、群众举的领袖像只见背面木板不见正脸的,都必须修改,找出适合的毛主席像剪贴上去,哪怕是大会场中,从群众背后朝前拍的大会场,贴正脸领袖像的方向不对头、看着别扭,都没有关系,只要突出领袖,保证都会顺利过关。李振盛找到了投稿“秘笈”,使得他的新闻图片的刊登率总比别人高。

下面这些图片里的伟人像、主席语录以及标语,几乎全是“制版”出来的。在新闻图片里,这样做,其实就是造假,在业内是不允许的,但在那个特殊年代,也是一个实属无奈的操作。在一个正常的国度里,还是要尊重史实,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否则,日后被人指认、诟病,信誉的大厦就会轰然坍塌。

来源:吴风起浪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