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魏王豹后,刘邦随即临幸了他的妻子薄姬,周勃:她挽救了大汉
如果在古代,你身为一个诸侯王,有人告诉你:“您妻子的儿子将来会成为天子。”的时候,你会不会因此相信,自己有“天命”在身。
而历史上,还真就有这么一件事情发生,当初魏王豹就相信了相面者的一番话语,他心想:“我妻子的儿子会成为天子,那不就是说明天命在我吗?”
可是魏王豹没有想到的是,他想要的“天命”的确在妻子所生的孩子身上,但和自己却没有任何关系。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代国太后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因为基层治理的瘫痪,从而衍生出了暴政,使得秦朝奋六世之余烈的努力,在短短的14年后彻底消亡。
当时原本六国的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在当初魏国的地区中,魏王豹凭借着手中的力量拥兵自立,自称魏王。就在此时,身为宗室之后的薄家知道,想要重新使薄家恢复往日的荣光,必须要攀附上魏王这样的人。
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的女儿薄姬送到了魏王宫,魏王豹看着薄姬的面容顿时心生喜爱,有人曾经给薄姬相面,说她的儿子有“天子气”,魏王豹听后非常开心,因为薄姬是自己的女人,那么薄姬的儿子有天子气,那么不就是在说我将来要贵为天子了吗?然而事实却给魏王豹浇了一盆冷水,当时正是楚汉争霸之际,魏王败在了刘邦的手下,而尚未生育的薄姬,也被刘邦一并带走。
刘邦将薄姬带走之后,不知道怎的,就忘记了这回事,从来有没有宠幸过薄姬,薄姬自己也只能在闲暇之际和管夫人、赵子儿两个好姐妹谈心。
这两人都是刘邦的宠妃,她们在看到薄姬如此凄冷的遭遇后,心中很是同情,于是就在刘邦面前提起了薄姬的名字。这时候,刘邦才想起了这件事。在管夫人和赵子儿的帮助之下,不久后,薄姬就怀有身孕,并且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为刘恒。
随着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加上称帝之后国事的繁忙,自那以后,薄姬几乎没有再得到过刘邦的宠爱,以至于吕后都对她没有任何的嫉妒之情。在刘邦驾崩之后,吕后将刘邦生前所有宠爱的妃子都一一处理,戚夫人甚至还被残忍的做成了人彘,然而在面对薄姬的时候,吕后并没有难为她,而是将其赶出皇宫,跟随自己的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国”就藩。
薄姬虽然没有得到刘邦的宠爱,却也因祸得福在刘邦驾崩之后没有被吕后清算,反而和自己的儿子一起,来到了封地享受荣华富贵,还成为了代国的太后。然而,尽管如此自己的儿子刘恒已经成为了诸侯王,可是这和当年相面人所说的“天子气”似乎还差上许多,不过很快,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了刘恒的面前。
大汉的救星——百世帝王之师
薄姬为人非常的低调,她不仅因为自己的低调和忍辱负重,保住了自己母子的性命,逃过了吕后的制裁,也为后来刘恒成为皇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刘恒在刘邦的诸子中排行老四,为人忠孝仁爱,非常具有贤君之范。当时孝惠皇帝因为吕后逼迫其观看人彘,被吓的一病不起,不久之后便驾崩了。吕后为了扶植自己吕家的势力,完全不顾白马之盟的誓言,掀起了诸吕之乱。等到吕后去世,陈平、周勃和齐王刘襄一同举事,和当初的刘姓诸王一起将吕家的势力连根拔起。
由于吕后当时扶植的许多傀儡皇帝,都是来历不明的孩子,所以在清除了吕家势力之后,陈平和周勃在挑选合适的皇位继承者的问题上犯了难。
当时齐王刘襄在外举事,出兵出力,在平定诸吕的事情上,刘襄无疑是贡献最大的那一个,可是陈平周勃,因为吕后的先例,使得他们非常看重外戚是否有强大的势力,而刘襄的母亲一家,和吕家的情况类似,所以使得陈平周勃将刘襄排除在外。
此时,有人突然想到了在代国当代王的刘恒,陈平周勃两人又打听了一下其母亲薄姬的来历,发现这个薄姬不仅为人十分低调,并且娘家几乎没有什么势力可言,所以大家就将这个仁厚的刘恒推上了帝位。
这时候的刘恒还是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在收到周勃陈平请他登基称帝的文书之后,并没有旁人想象的那般高兴,他明显考虑的更多,此时的汉朝大权都在这两人的手中,他们不仅疯狂的屠戮吕家之人,还将那个吕后扶植的傀儡皇帝一同处理。
在刘恒的眼中,陈平和周勃两人就是时刻威胁着自己帝位的隐患,于是他表现的非常谦让,经过不断的推辞之后,刘恒才终于答应进京登基。他在位时期,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百姓们安居乐业,刘恒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继续采取恢复元气,与民休息的国策,无为而治的大环境下,汉朝的国力迅速发展着。
刘恒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将权力从周勃陈平手中收回,并且还屡次防御匈奴的入侵,他能够忍让,使得汉朝没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前和匈奴开战,为孙子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儿子刘启失手砸死了吴王刘濞的太子之时,他能够尽力的安抚吴王,使他没有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举兵造反。
在镇压诸侯王叛乱的时候,他借助胜利的余威,将最大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又趁着齐王病逝之际,将齐王的六个儿子通通封王,使强大的齐国一分为六。为日后汉景帝刘启评定七国之乱,孙子汉武帝刘彻颁布推恩令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刘恒一生都非常勤勉,他非常的爱惜国力,从来不奢侈浪费,大汉在他的治理之下,进入了著名的文景之治时代。
汉文帝刘恒在自己驾崩之前曾这样说过:“生老病死是自然之数,谁也无法避免。自己生前没有什么恩德给予百姓,我住着先帝的宫殿都害怕会让他蒙羞,我死后就不要再大张旗鼓的下葬了。”
就这样,一代贤君就此驾崩于长安未央宫中,后世帝王都为汉文帝为榜样,汉文帝刘恒也因此被称为“百世帝王之师”。
信源:《“文景之治”后面的两个女人》——中国知网 作者:周树生
来源:通政司知事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砚台是古人须臾不可离的文房用具,产生了许多名砚及记载名砚的砚谱。《西清砚谱》是清代乾隆年间记录宫廷藏砚的一本书,其中有多方苏轼砚台...
-
100多年前,李鸿章大胆预言: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日本!
来源:胡侃文史1895年,李鸿章拿着刚刚签订的《马关条约》,老泪纵横地站在了慈禧面前,这个老人为国家付出了他所有的尊严,却只换来慈禧一句“难为你了”。李鸿章泪流满面地... - 1969年,九大报告起草幕后及其他编者按:1969年2月份,九大开始筹备。2月2日,周恩来向毛泽东报送《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关于九大准备工作的通知》草案,内容包括:代表产生办法...
- 壹罗斯柴尔德家族堪称世界金钱市场的主宰者,其影响力几乎渗透至其他所有领域。实际上,他们拥有以整个南意大利地区财政收入作为抵押的资产,欧洲各国的君主与政府官员皆对其...
-
这起案件是党中央心中的一根刺,也是最重视的一件悬案。1931 年,临时党中央的活动经费,120 两黄金在上海离奇丢失!负责转运黄金的一共有 7 名交通员,其中的 7 号交通...
-
李勣(徐懋功)的“皇家家事论”影响深远, 后世被范祖禹、王夫之等大加批判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又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单名勣,在唐代的统一战争及之后对边疆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开国元老。历史上的李勣是一个武将,而... -
前言多数人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都是从影视剧中得到了,这也是一种普遍情况,把戏剧当成了历史,实际的清朝并非如此。就拿乾隆皇帝来说,在电视剧里都给整成什么了?花花公子、...
- 作者:牧云小仙女 来源:知乎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在外混得再好、再风光,只要回到农村老家,就得按规矩来。在父母、长辈和亲戚邻居面前...
-
转自河南卫视微信公众号虽然我们对古诗词很熟悉,但由于古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即使是相同的词语或诗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却大相径庭。今天,一起来看看吧~1.“红颜”可以指男...
-
郭沫若让溥仪给他当助理,溥仪淡淡说5个字,郭沫若瞬间无地自容
说起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他的一生经历其实也挺令人唏嘘的,纵观他的一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别人利用的对象。无论是他少不更事时的复辟还是后来出走满洲,上天仿佛在故意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