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煜 肿瘤内科医生,凤凰网特约专家
核心提要:
1. 9月初有家长爆料称,自家11个月大的婴儿口腔里有异物,于是在湘雅医院翦医生处就诊。医生初步诊断为疑似肿瘤,待查待排,处理意见为住院手术,手术费约3万。但家长又去了湖南省人民医院,结果发现这个“肿块”只是一个莲子壳。此事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2. 翦医生已在湘雅工作40余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口腔医学专家。事件发酵后,翦医生也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当时的诊断过程和判断依据,认为自己是在考虑到婴儿实际的情况下作出的判断,是符合情理的,也有医生和网友支持翦医生,甚至往患者身上泼脏水。
3. 然而,这份病历的书写首先就是有问题的。现病史撰写极其不认真,缺少多条必要信息,肿瘤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一个没写,病例描述和翦医生的自我声明也对不上。这样随意的病历书写和武断的手术决策只能看出医生诊疗时的漫不经心。
4. 那么病人应该如何选对医生?第一,权威专家的知名度并不一定和医术等同,因为现在医生的晋升和名气靠的并非临床水平,而是论文、科研等。第二,相比于知名专家来说,绝大多数疾病找一位认真负责的专业医生会更加靠谱、耐心和认真。第三,不要盲信权威专家的治疗意见,一定要多加核实。
长沙湘雅二院刘翔峰黑医害人失去肛门被查事件未熄,又爆出湘雅医院资深医生将莲子壳当成肿瘤事件,再度引燃争议,同时也将湘雅医院推上风暴口。
9月初,有家长发文指控,自已无意中发现11个月大的宝宝口腔里有异物,是一个黑色的肿块,看上去非常吓人,他搜索以后觉得和口腔癌很相似,于是赶紧送往湘雅医院,花费300多元,挂了湘雅医院特需专家翦医生的号。
爆料家长称,在8月31日当天看病的过程中,“这位知名专家态度冷漠,粗鲁地掰小孩的头部”,11个月大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一番检查之后,这名专家初步诊断疑似肿瘤,待查待排。处理意见是住院手术治疗,手术费约为3万。然而此时恰好医院没床位,孩子躲过了这一刀。
家长不放心,又去湖南省人民医院,医生逗得孩子开心地张开嘴巴之后,拿棉签一试探,莲子壳就掉了下来。
这名家长质疑,”平常的专家挂号费也就二、三十元,湘雅这位专家,挂号费得要302元,而且这位医师的态度和医德让家长很失望。医师检查完后开了一张手术单据,一个11个月大的婴儿,居然要‘全身麻醉’”。
此事很快登上热搜,对此,湘雅医院回应,已接到相关反映,会进行讨论研究,并给家属一个解释。
这名专家为何会“将莲子壳误诊为肿瘤”?是误诊还是患者“闹事”?
涉事医生回应:初步诊断结果为“待排查”,而非确诊
没有用探针处理是怕引发二次感染受伤?
涉及此事的医生是湘雅医院口腔专家翦新春医生,现任湘雅医院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据介绍,翦医生已经在湘雅医院工作40余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口腔医学专家。
据公开资料,这位被推上热搜的翦医生,一直致力于“咀嚼槟榔致口腔癌”的研究,曾因宣传“槟榔致癌”数次被威胁。
9月12日,“莲子壳误诊肿瘤事件”引发舆论风波后,翦医生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对当时的诊断过程、以及为何做住院处理的8点想法。
他认为“考虑到是一个11个月的婴儿,接诊时既要考虑诊断问题,又要考虑婴儿口腔粘膜不受继发性损伤的问题,所以做了以下考虑:
1
婴儿在没有自主支配行为意识的情况下,我只能用手轻轻捏着鼻子,让孩子张开嘴后进行检查;
2
口腔科的门诊检查应该用检查盘中的三件器械,即口镜、摄子,探针。在场的2位学生为我打开了盘子和其中的器械,但对这位婴儿我没用,当时的考虑是小孩无自主意识,锐器放入嘴内在小孩子动时探针会刺入口腔软组织内,选成继发损伤;另外,也没有用口镜,担心用力压下颌无牙的牙槽嵴的粘膜会造成出血,同时损伤牙槽嵴的粘膜;
3
当时想用探针插入高起物基底挠动的,怕粘膜损伤出血加上患者哭时两个因素而发生误吸,使患者得继发性肺炎,所以没有进行这种处理;
经过使用我所掌握的知识范围,给了初步诊断:1.肿块性质待查;2. 根据患者家属提供的病史,只有畸胎瘤待排比较接近病史和检查结果,所以做了这两个诊断,开了住院证。
医生撰写的病历有以下五处硬伤,逐项解析病历错误!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医生误诊事件?
9月12日,在翦医生写出的这8点声明详细解释了当时的诊断过程后,事情向另外一面开始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与网友发表意见,指出翦医生诊疗完全无错且合理,还有医生继续故意地把脏水泼向患儿父母。
他们指出按照病历中的记录,患儿父母描述的特别像肿瘤,因此都是患儿父母责任:蓄意诱导医生犯错。这太违背常识了,这是恶意误导民众,今天我来分析一下这份病历,客观上说,这不是一份合格的病历。
普通民众可能看不出来,但这病历写得很有问题。一个300块的特需专家号,写出这种病历,某种程度上,真的比不上50块钱的普通号水平。就从这一点,我就不相信翦医生完全做到了他说的8点声明,因为从病历书写都可以看出诊疗过程的漫不经心和随意。
现病史撰写极其不认真。
现病史就是极其简单的描述,非常不认真,医学生的水平都不止于此。正常的要求是现病史需要尽量准确的描述病情,既然是45天前患儿口腔肿物被父母发现,那必须描述当时发现的状态、肿物的大小和外观颜色,这是最最起码的要求,属于关键信息,因为可以和患儿最新的状态做对比,可以协助判断性质。
这么关键的信息,医生没问也没写。这病变最新的1cm,既然描述在逐渐增大,那45天前就肯定更小,都不算肿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不写?
另外,既然45天了,必然要问这段时间去过哪些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现病史完全没有记录。
我告诉各位,哪怕是个普通号,上述关键信息必须写。可不光是翦医生,临床上还有些专家写病历写的那叫一个随意和简洁,如果都列出来看看,都会觉得可笑。
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一个都没写,全是空白。
按照医院的病历书写规则,即使都没有,也必须写无,医生需要遵守最起码的原则,但就是空白。
注意,怀疑婴幼儿肿瘤一定是要问患儿父母的肿瘤家族史的,并且如实记录,病历中也完全没有。以顶级专家的水准,应该想到这一点。
门诊病历描述和医生的自我声明就对不上。
门诊病历中写的是“扪及硬”,用手指去碰肿物才叫扪。而医生的8点声明中,就改成了操作过程中使用棉签探查,严谨地说,这完全是两码事。
医生的直接手术的决策有些武断,临床上遇见可疑肿物诊断时,通常是先无创、后有创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和范围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再顶级的专家,发现患者有上腭肿物怀疑肿瘤,即使不能做CT,也不能告诉患者需要直接手术切除,因为还有核磁,还有经口腔的超声。这例病人,做了这两个检查就能诊断明确,为什么不考虑?
尤其是核磁,甚至是强烈建议做,又没有辐射。因为专家肉眼看肿物也就是外观,他不知道肿物的深度有多少,侵及的范围有多广,万一真是恶性肿瘤侵犯的深度很广,术中切除不完全了,患儿是不是可能遭受二次伤害。
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通过检验检查来评估肿瘤的范围、性质、有无淋巴结转移,最好还有病理,才制定下一步的治疗策略,确定需要手术才手术,外观看一眼就直接决定,是不是武断?结果还看错了,明确的误诊,这逃得掉么?至少后续有其他医生仔细检查诊断明确了,不是么?
术前病理其实也很重要,万一是个淋巴瘤,需要药物治疗不用手术的,直接手术不是白挨一刀。顶级专家应该见多识广,考虑地更周全,武断地直接手术是否涉及诊疗失当?
这就是一位权威专家看病人后的病历书写水准,我觉得写得不合格,需要批评,诸位同行应该没有意见吧,有意见可以提。
实在不行,把患儿的就诊影像调出来,看看医生的诊治花了多长时间,这可是300元的特需专家门诊,理应仔细认真地问诊、书写病历和检查。
最后,我想说的是,医生错了就是错了,不周到就是不周到,勇于承认错误不行么?医生如果是误诊了,病历也确实写得不好,以后就应该吸取教训,用心对待每个病人,认真写每份病历。
还有,按照某些医生的理解,病历记录错了,一定是患者方的责任,绝不是医生的问题,我就想问凭什么?所有的东西要尊重事实,不能听任何一方单方面述说。病历写错的、漏写的、描述不清的,甚至把失去双腿的患者写成步入病房的病历,都存在。
如果医生写错病历,然后把责任推到患者方,就可以逃脱责任,那医生是不是太好当了?有的医生甚至可以故意写错或写得不准确,将来出了问题,反正都可以把责任推给患者,这不胡扯么?只要医生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患者说谎,就不能随意怀疑并且把责任推给患者,有违基本职业道德。我们的道德是认真仔细地诊治患者,有错误要及时更改,不是一出错就拼命拿着放大镜找患者方的错误。
病人如何选对医院,找对医生?
这几点很重要!
面对层出不穷的医生误诊事件,那么作为一个患者,我们应当怎么办?
作为一个资深的肿瘤内科医生,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权威专家的知名度并不和医术等同。
患者需要的是临床能力优秀的医生,内科水平高或者手术做得好的临床医生。但现在医生的晋升和名气,看的不是临床诊疗患者的水平,靠的都是论文、基金课题,科研好的医生升职速度远高于临床能力优秀的医生,前者也更容易知名。因此,有些民众感叹,现在医院专家的头衔越来越多,越来越权威,但自己看病却越来越不放心,就是因为头衔和临床能力并不是一回事。
▎图/湘雅二院副主任医师刘翔峰已被免职,并被认定有重大违法行为,目前正在接受调查,刘恐被终生禁业
绝大多数疾病,找一位认真负责的专业医生通常要比权威专家更靠谱。莲子壳误诊肿瘤事件就是一个先例。很多患者盲信医生越权威越好,但并不是这样。认真负责的专业医生能够处理绝大部分问题,其实有很多手术水平优秀的、专攻临床的外科医生,虽然名气不大,但操作甚至可能比权威专家更好。真实的情况是,很多知名专家非常繁忙,实际花在患者的诊疗时间其实会更少,而医学最需要的是操作规范、仔细认真地诊治和照顾患者,有些大专家反而做不到。
我的建议是,患者就诊建议找认真负责、按照权威指南治疗的专业医生,比权威专家甚至更可信。比如术后化疗方案,你在普通医院按照指南标准接受的治疗,一定比有些权威专家瞎改的治疗方案靠谱。
不要盲信权威专家的推荐治疗意见。
许多知名专家其实和普通医生一样,也会出错,越不认真越容易出错,甚至出错了也不会承认。同样也会利益驱动,会让患者过度甚至错误治疗,这已经有不少先例。所以,看病找医生是门学问,找临床水平优秀的、认真负责的医生,真心比找名气大的医生更好。再提一句,无论碰见什么医生,当碰见昂贵自费的诊疗方案时,一定要核实,别被不良医生坑害。
本文初摘录于:2022-09-14,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2-09-14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0日发布《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白皮书。全文如下: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2025年4月... 2025-05-01
-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日,我委关注到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某被举报所引发的相关舆情。我委已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 2025-05-01
-
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员工:低于8小时需说明
近日,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其中低于8小时需要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的要被约谈,甚至劝退。“小米查工时”相关话题在小红书等平台引发讨... 2025-04-24 -
“心机商标”乱象调查:“120W”充电器,“120W”为商标名称实际功率12W
“120W”充电器,“120W”为商标名称实际功率12W“心机商标”乱象调查“买了‘去屑三分钟奇迹洗发水’,用后发现去屑效果一般,根本没有奇迹可言。找商家理论,对方说这款洗发... 2025-04-24 -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通过谈判手段结束俄乌战争,美方已经向乌方提交了一份和平协议,其中包括美国承认克里米亚为俄罗斯领土。但是乌方拒绝接受这一条款,美国方面十分不满。据美... 2025-04-24
-
胡锡进:钢结构的大桥发生火灾,把桥“烧断了”,超乎普通人想象
北京顺义潮白河大桥周三着火并坍塌,事故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是个万幸。事故从发现到处理应当说很及时也很准确。钢结构的大桥居然能发生严重火灾,并且把桥“烧断了”,这... 2025-04-24 - 近日,武汉市民台女士(化名)因脑膜瘤术后双目失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遭遇纠纷。其购买的两份中国人寿保险中重大疾病险获赔3万元但15万元保额的防癌险遭拒赔理由是“不符合... 2025-04-23
-
游客大理古城买瓜起争执:170克苹果手机放上电子秤,显示0.34千克
近日,四川游客李先生在云南大理古城流动摊贩处买完西瓜,出于好奇用自己的苹果15手机(标重170克)验证对方的电子秤,竟称出“0.34千克”的重量,这让他感到很诧异。之后李先... 2025-04-23 -
2.26亿元!税务部门查处MCN机构重大虚开发票偷税骗补案件
国家税务总局今天(21日)公布一起网络主播管理机构伙同不法中介虚开、偷税、骗补重大案件。经查,广东惠州高赋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通过设立空壳企业虚开发票1196份,价税合计2... 2025-04-23 - 【文/观察者网 邵昀】从大举削减联邦科研经费、以“打击校园反犹太主义”为由威胁冻结高校资金,到无故剥夺留学生签证,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三板斧”令科研界风声鹤唳。据美国... 202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