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8月5日,辽宁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净网-2025”专项行动,依法严打网络谣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赌博等突出网络违法犯罪情况。截至目前,已侦破案件61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03人,查扣涉案资金1.2亿元。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等违法犯罪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公安机关坚持打治一体,同步进行网站平台综合治理与普法宣传教育。其中,铁岭公安机关侦破一起网络谣言案件,网民衣某为博眼球制作虚假视频,将打架事件编造为“杀人案件”散播,现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该案同步在辽宁网警公众号公开辟谣。公安机关对侦破的网络暴力案件,关停违法违规账号4个,对侦破的网络谣言案件,通过政务新媒体等方式公开辟谣11次,广泛覆盖受众。

按照“打源头、摧平台、断链条”思路,全省公安机关建立群众举报、网络巡查、警企合作等多渠道线索收集机制,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黑客犯罪。今年以来,累计查获被盗公民个人信息5000余万条。沈阳公安机关侦破汤某某等人利用公共场所计算机窃取平台账号信息,用于发布电诈、赌博引流视频的案件。大连公安机关侦破陈某等人非法改装机顶盒,盗看有线电视节目的案件,为相关企业挽回大量经济损失。

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网络黑灰产等违法犯罪严重败坏社会风气,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全省公安机关深挖严打境外源头和境内黑灰产业链条,今年以来已侦破系列相关案件。丹东公安机关侦破张某某等人充当赌博网站客服,诱导网民下载赌博软件,进行网络赌博的案件,捣毁犯罪窝点5个。鞍山公安机关侦破一起通过“发红包”换积分返利实施诈骗的黑灰产案件,打掉涉诈黑灰产团伙3个,破获全国各地电信诈骗关联案件115起。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持续强化打击力度、合成作战与网络犯罪研究,不断提升案件侦破效能,全力遏制网络违法犯罪滋生蔓延。网络空间的清朗与安全离不开社会各界共同守护,公安机关呼吁广大群众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创造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

网络谣言有这些特点

一是紧跟热点,指向性强。不法分子常紧跟社会热点、突发事件,通过无中生有蹭热点、夸大其词带节奏,且谣言指向性明显,可能对特定群体、行业造成冲击,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

二是动机趋利,流量至上。多数网络谣言犯罪是为了攫取经济利益,获取更多流量、涨粉等。例如一些人通过制造谣言吸引眼球,以增加账号关注度和流量,进而实现商业变现。

三是形式多样,真伪难辨。有些造谣者使用AI技术对真实信息篡改,生成逼真的图片、音视频,或利用时间和地域上的信息差,张冠李戴,让公众真伪难辨,颠覆了“有图有真相”的常规认知,加上未经核实的转发,进一步扩大了谣言危害。

如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公安机关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提升信息保护意识,强化账户安全防护。大家在日常上网时,要采取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防护措施,及时修补系统漏洞;对账户要设置复杂密码,最好为字母、数字、符号组合,不同平台密码尽量不重复,且定期更换。

二是规范网络行为习惯,谨慎保护个人信息。不向他人出租、出借身份证、银行卡;对于不明网站、APP或者陌生链接,建议大家不随意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个人敏感信息;不随意点击未知链接、邮箱附件,不下载非官方渠道软件;在使用不常用的公共WiFi时,尽量不登录网银账号、网购账号,谨防信息泄露。

三是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积极举报网络违法犯罪。广大网民特别是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严格履行法定义务,不随意泄露他人隐私、个人信息,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被非法使用线索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我们也向社会郑重承诺,全省公安机关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相关犯罪,切实守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转自: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记者:黄岩

来源:辽宁日报


本文初摘录于:2025-08-06,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