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毒的灵魂之问

繁体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有两个华人博士毕业生,王宇歌与周叶斌。

王宇歌,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免疫学博士,微博名为“子陵在听歌”。

周叶斌,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遗传学博士,网名为“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秘密推进一项生物武器研究计划,美其名曰“Gain of function”,即病毒功能增强研究。

从2001年开始,美国便使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对各种杀伤力强的病毒进行改造,试图提高这些病毒的毒性和破坏性,并增强对人体、动物的传染性和传播性。例如,给某些致命病毒添加弗林蛋白酶位点,以增强其对人体的传染性。

关于病毒的灵魂之问

蓬佩奥曾公然宣称SARS和新冠病毒都是美国政府利用GOF研究制造的生物武器,新冠的泄漏只是一个意外事件,由于ACE2受体的人种分布差异,病毒对白种人和美国黑人威胁较小。

2024年11月,前美国CDC负责人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接受了一个采访,他认为新冠病毒是“作为美国生物国防计划的一部分而故意制造的,这是美国的一项秘密生物国防计划。他认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起源于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的一个实验室(巴里克实验室)。许多美国媒体都报道了这一专访。

关于病毒的灵魂之问

1907年,杰克•伦敦写下对中国70年后开始崛起的预言。他在书中认为,中国人太勤奋、太勤劳,要对抗未来势不可挡、主宰世界的中国,唯有依靠细菌战、生物战,用种族灭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关于杰克伦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往期文章:

《再看西方殖民掠夺的三板大斧:套路千千万,核心永不变》

《【深度】清朝的债,今天还在还:那十年与香港鲜为人知的历史,明白了歧视同胞的由来,却沉默地心疼》。

194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战争顾问局发布评估报告,建议美国政府研究和开发进攻性生物武器。

同年11月,罗斯福正式批准美国生物武器计划。1943年春,美国陆军生物战实验室在马里兰州的德里克堡建立。营地采取了精心设计的安全防护措施。1954年10月,美国国会批准人体医学试验项目,即所谓的“白色外套行动”。教友会为此派出了约2200名志愿者。上世纪五十年和六十年代,美国做过多次“模拟生化武器袭击”实验,以此来测试生化武器的传播性和美国对此的防御能力。注意,这些实验不是在实验室中进行,而是在纽约、旧金山等美国大城市内进行,实验对象是生活在这些城市里美国普通民众。

1977年,在美国参议院的生化武器实验听证会上,军方公布了过去这些年的实验记录。从披露的数据来看,从1949到1969年间,美国军方总共进行了239次露天的生物制剂实验。其中80次实验,美国军方使用了一些当时的研究人员认为无害的活细菌。至于其余实验,美国军方则使用了惰性化学物质来模拟细菌。

关于病毒的灵魂之问

2001年10月22日,《华尔街日报》刊发报道《微生物和模拟攻击:多年之前军方在美国城市喷洒细菌》。

关于病毒的灵魂之问

再后来,对于病毒的研究就发展到了“GOF”阶段。然而,世界很小,时至今日,研究“病毒功能增强”的圈子并不大,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个人。

近年来,上述二人在中文网络频频发声,尤其是针对新冠病毒进行高密度发言,基本上“统治”了中文网络,形成了一种压制性的声音,堪称“美国声音”的特别代表。但凡任何有关新冠的话题,众多中文媒体都会采访上述二位,以他们两位的声音为“标准”。这二位的观点简单来说,基本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新冠病毒温柔可亲,无甚危害。

而挂着“MIT和哈佛博士后”头衔的新加坡华裔曾昱嘉(Alina),声称自己的观点,代表着科学,是“至高无上的正确”;挂着“阿拉巴马生物学博士”头衔的王宇歌和周叶斌,也宣称自己的观点代表着科学,是“至高无上的正确”。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几个人会成为“意见领袖”,要统治中文网络的新冠话题?为什么大多数中文媒体要以他们几人的观点作为“标准”?为什么中文网络平台要力推他们的观点?为什么他们的神奇观点可以持续存在,而没有被辟谣?这是一个灵魂拷问,也是现象幕后的关键所在。

来源:昆羽继圣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