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16%

纨扇桃花细字明,黑头江令见须惊。琼枝玉树根长在,触著东风会却生。

【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路过南京,有感于秦淮河畔发生的史事传说,所抒发的对于王朝衰亡原因的感慨。

前两句使用了两个典故,构成全诗的第一层次。为了弄清两个典故间的内在联系,有必要对其内容作一扼要陈述。

清康熙时剧作家孔尚任,根据南明弘光朝政权灭亡的史实,作《桃花扇》传奇。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揭露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政治的腐败,突出描写了李香君为忠贞爱情和幸福生活的理想,而对阮大铖、马士英等权奸的反抗。她因拒绝权贵田仰的迫娶而以首触壁,血溅与侯方域定情的诗扇,杨文聪将血迹点染,画成桃花。首句中“纨扇桃花”就是《桃花扇》的代称。

黑头江令,指江总。他历仕梁、陈、隋三朝,在梁时,曾遇侯景之乱,流寓会稽,时尚少年,所以杜甫有“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句。又因其陈时官至尚书令,故称“黑头江令”。他不持政务,日与一帮侍臣陪陈后主及妃嫔于金陵宫中游宴后庭,荒嬉无度,长于制作诗风浮滑的五、七言艳诗以取悦后主。

这样,看似互不关连的典故,被有机地贯穿起来,其涵义也就呼之欲出了。“黑头江令”之流的行径,与《桃花扇》的某些情节,是何等的相似:昏淫的君王,无视半壁江山的沦丧,只在“无有声色之奉”时才发愁,魏忠贤的余孽们却在“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无所不为,即使在亡国开溜前,念念不忘的竟还是“一队娇娆,十车细软”,与之成为鲜明对照的,却是一名被侮辱的歌妓,她不为利诱,嫉恶如仇,敢于斥骂具有“丞相之尊”的权奸,甚至不惜“碎首淋漓”,血染桃花。这一切,如果让当年的黑头江令读到,想必他也会感到自愧弗如吧!这时,我们似乎可以听见作者的“画外之音”:那些在清廷中取悦邀宠的当今“江总”们,你们又该作何感想呢?作者在看似柔和的引典用字中暗含的讽喻之意,至此初露锋芒。

后两句,作者转而通过“玉树” 的意象塑造,以“树”喻情,生发议论。琼枝玉树,在此指《玉树后庭花》 (南朝艳曲名),大抵描写贵妃美姬的容色,有“璧玉夜夜满,琼树朝朝新”等句,极受陈后主青睐,终日持之与妃嫔相乐,不问朝事。后来“玉树后庭花”就被用作荒淫亡国的典故。如“一朝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李白 《月夜金陵怀古》);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包传《再过金陵》) 等。这类诗句多从歌、曲的角度直喻亡国之事,至《桃花扇·骂筵》,李香君斥马士英: “出身希宠贵,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已将其从“曲”转化成物象。至本诗,艺术构思更为生动,作者将其转化为极须长在的视觉意象,再运用风吹花发的联想,以此暗喻清朝靡侈误国的根子并未清除,在权奸煽动下有可能再度萌发,并重蹈陈后主覆辙。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旧典都被翻出了新意。在那文网森严的年代,作者用“以情附物,以物动情”的比兴技巧,曲折地道出了对乾隆“十年王朝” 的“盛世危言”,而这一预言,又终被此后历届帝王的“一蟹不如一蟹”,清朝渐趋衰亡的事实所验证。

本篇三句用了典故,却无堆砌之嫌,相反,作者借此表达了小诗通常所难以包容的丰富的内涵,将人、事、物三方面的形象组织在一起,看似繁乱无章,实则理丝有序,显示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所用典故又都与 “秦淮”题名相扣。作者用 “蓄愤以斥言,环譬以托讽”(《文心雕龙·比兴》) 的手法来“补察时政”,从而避免了论史诗容易产生的抽象说理、一泻无余的毛病,富于含蓄,蕴藉的“味外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言: “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此诗足可当之。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彷徨
彷徨
鲁迅
立即阅读
飘(英)
飘(英)
玛格丽特·米切尔特
立即阅读
帝国飘摇
帝国飘摇
当年明月
立即阅读
尔雅
尔雅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
聂济峰等
立即阅读
华人必备知识
华人必备知识
立即阅读
易经
易经
立即阅读
鸳鸯刀
鸳鸯刀
金庸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