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文革”期间毛泽东为何对邓小平总是留有余地?

1955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解放军代表合影。前排右起:邓小平、彭德怀、陈云、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一直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由于史料欠缺, “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研究进展不大。近年来,随着 《邓小平年谱》 《毛泽东年谱》的先后出齐,研究 “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有了较为完整的一手史料基础。详细比对和梳理 《毛泽东年谱》和 《邓小平年谱》记载的关于毛泽东 “文革”期间对邓小平的评价可知,其与以往坊间流传的说法存在较大差异。梳理分析这些评价,对于理解把握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历史人物间的关系,认识 “文革”变局,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不仅政治强而且会打仗

“文革”期间,毛泽东不仅认为邓小平政治上强,而且认为邓小平懂军事,会打仗。不少人熟知毛泽东对邓小平政治强、人才难得的评价,却很少注意关于邓小平会打仗的评价。

“文革”期间,毛泽东说邓小平政治强,发生在1974年12月23日至27日之间。当时,毛泽东听取周恩来、王洪文关于筹备四届全国人大工作的汇报。听取汇报时,毛泽东当场写下了“人才难”三个字和一个“强”字,并说“小平同志政治强,人才难得。开二中全会补他为常委、副主席,并担任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三个职务”。这一评价,在2013年出版的《毛泽东年谱》中仅记录一次。

“文革”期间,毛泽东曾经六次评价邓小平的军事才能,称他懂军事,会打仗。

第一次是1966年5月5日,毛泽东在上海会见由谢胡率领的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时,讲了邓小平。毛泽东说:“他是一个懂军事的,你看他人这么小,可是打南京是他统率的。打南京是两个野战军,差不多一百万军队。接着打上海,打浙江,打杭州,打江西,打福建,然后他们第二野战军向西占领四川、云南、贵州。这三个省差不多有一亿人口。”

第二次是1971年9月10日下午,毛泽东在谈到党的历史问题时说:邓小平不同于刘少奇,要有区别。百万雄师过大江,当时有个前委,主要还是邓小平起作用的。

第三次是1972年8月14日,毛泽东再次指出:“他(指邓小平)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

第四次是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指出:“打起仗来呢,此人还是一个好人啊!”“此人”就指邓小平。

第五次是1974年10月6日晚,毛泽东在武昌东湖客舍会见加蓬总统邦戈时,指着参加会见的邓小平说“他会打仗呢”。

第六次是1975年4月18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会见金日成时说:“我今年八十二了,快不行了。我不谈政治,由他来跟你谈了,此人叫邓小平,他会打仗,还会反修正主义。红卫兵整他,现在无事了。那个时候打倒了好几年,现在又起来了,我们要他!”

至今,学界依然有人认为邓小平不会打仗,只晓得战争动员、做些政治工作。这一看法确实值得商榷。打仗是总体战,不仅仅包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冲锋陷阵,而且要前方后方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后勤运输、政治动员、协调各方等都是作战的重要环节。在军队里设置政治委员,既是解放军的鲜明特点,也是打赢战争的需要。拿衡量会打仗的标准来说,有人认为会打仗的标准只是在战场上打得赢。有人则认为会打仗的标准是能否有军事战略、军事思想。总体上看,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解放战争期间显示出的军事才能,足以表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可以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了解比现在很多专家对邓小平的了解要深得多,广得多。

“文革”期间毛泽东为何对邓小平总是留有余地?

1975年,毛泽东会见金日成

对邓小平“要保”

“文革”期间,从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来看,毛泽东尽管认为邓小平有问题,但在处理有关邓小平的问题时常留有余地,并明确表态要保邓小平。

1967年,毛泽东谈话时就有五次涉及保护邓小平的意图。

第一次是1月17日,毛泽东在同外宾谈话中表示:下次党的代表大会,刘、邓是不是能选上中央委员?我的意见还是应该选上。

第二次是在7月18日,毛泽东在武汉同周恩来等人谈话时说,明年春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接着召开九大,把老同志都解脱出来,许多老同志都要当代表,当中央委员,并列举了邓小平、乌兰夫、贺龙等人的名字。8月以后,邓小平实际上处于被软禁的状态。

第三次是在9月20日,毛泽东指出:邓小平恐怕要保。第一他打过一些仗,第二他不是国民党的人,第三他没有“黑修养”。可不可以选他当中央委员?你们讨论一下。九大谁可当选中央委员,邓小平是一个标兵。

第四次是在11月7日,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转发陈永贵谈话的通知稿时,删去通知稿中“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面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的名字。

第五次是在11月9日,审阅中共中央《关于今冬明春农村基层文化大革命的指示》稿,删去“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面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的名字。

1968年,毛泽东也有五次表示要保护邓小平。

第一次是在5月20日晚上,毛泽东在同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谈话时指出:“邓小平,你们总要打倒,又没有拿出多少材料来,你们总想打倒他,我就不想。他是犯了错误的,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嘛。”据《邓小平年谱》记载,这年5月上中旬,邓小平专案组成立。当时康生讲话时说,邓小平的历史问题一直没搞清楚。此后,让邓小平写历史自传,专案组也开始彻查邓小平。

第二次是在6月30日下午,毛泽东在同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和其他负责人谈话时说:“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要一犯错误就不得了。人家犯错误就要打倒,你自己就不犯错误?对邓小平,我的观点还是同以前一样。有人说他与敌人有勾结,我就不相信。你们那样怕邓小平,可见这人厉害。你们应该到群众里面去,现在到时候了,要到群众中去,不要当老爷。”这一记载和《邓小平年谱》相同。6月,邓小平专案组提交的报告表示没有查到邓小平被捕、叛变、通敌等重大问题的线索。周恩来在阅专案组的报告时,就邓的入党问题,在报告上批示:“邓小平是在留法勤工俭学时入团、转党的,我和李富春、蔡畅同志均知道此事。”

第三次是10月12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召集林彪及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开会。毛泽东说:“一小撮”该不该垮?这个问题是存在的。老干部整得多了。有些干部今后可能工作的,错误是有,但做点小工作还是可以的。邓小平可以做点工作。

第四次是在10月13日下午,毛泽东在主持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开幕会议时说:“邓小平这个人,我总是替他说一点话,就是鉴于他在抗日战争跟解放战争中间都是打了敌人的,又没有查出他的别的历史问题来。”

第五次是在10月31日,毛泽东专门谈道:邓小平,大家要开除他,我对这一点还有一点保留。我觉得这个人,总要使他跟刘少奇有点区别,事实上是有些区别。我这个人的思想恐怕有点保守,不合你们的口味,替邓小平讲几句好话。

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在参加陈毅追悼会时说:邓小平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一记载同《周恩来年谱》 《邓小平年谱》一致。据《邓小平年谱》记载,毛泽东把邓小平与刘伯承放在一起谈,并说邓小平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场的周恩来当即示意陈毅的亲属把毛泽东的意思传出去。

1976年1月,当邓小平写信给毛泽东提请“解除我担负的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责任”时,毛泽东对前来汇报情况的毛远新说:“小平工作问题以后再议。我意可以减少工作,但不脱离工作,即不应一棍子打死。”

毛泽东在“文革”期间,为何对邓小平总是留有余地?主要原因在于毛泽东觉得邓小平是不可多得的治国理政的人才。1974年10月20日,毛泽东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就曾说“法国派好”,意指邓小平青年时代曾在法国勤工俭学,而且毛泽东比较认同邓小平的革命经历。1975年5月,在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时说邓小平“是毛派的代表”。6月7日,又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7月1日,会见外国客人时还说“邓小平是个好人”。邓小平主持1975年整顿的效果也给毛泽东带来了直观的感受。而邓小平相对于周恩来、叶剑英来说,身体健康,这对于当时中央领导层来说绝对利好。1975年9月24日,毛泽东就曾说:“我们现在有领导危机。总理身体不好,一年开过四次刀,危险。康生身体也不好,叶剑英身体也不好,第四是我。我八十二了!只有他(指邓小平)算一个壮丁。”

正是有这几方面的原因,在江青1976年4月6日建议开除邓小平的党籍时,毛泽东并没有表态。4月8日,在听了汪东兴的汇报后,毛泽东指示汪东兴将邓小平转移到安全地方。

此外,毛泽东对于江青等人搞在一起不太满意,觉得“四人帮”在政治上不强。这从“文革”期间毛泽东对他们的评价和批评能够看得出来。

“文革”期间毛泽东为何对邓小平总是留有余地?

1973年,邓小平在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旧居

公开表示喜欢邓小平这个人

“文革”后期,毛泽东在公开场合两次表示他比较喜欢邓小平这个人。与“文革”初期的保护邓小平、区分刘少奇和邓小平相比,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更加直接。

1973年2月22日,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的通知,从江西回到北京。其间,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周恩来的积极努力下,邓小平逐步参加了国务院、军队等方面的领导工作。

8月28日晚,中共十大选举出中央委员会,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会由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九人组成。

12月12日晚7时至8时,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周恩来、王洪文谈话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讲话。毛泽东说:我和剑英同志请邓小平同志参加军委,当委员。是不是当政治局委员,以后开二中全会追认。你(指邓小平)呢,我是喜欢你这个人的,咱们中间也有矛盾啊,十个指头有九个没有矛盾,就是一个指头有矛盾。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喜欢邓小平。

为让邓小平复出后顺利开展工作,毛泽东做了不少铺垫和宣传。1973年12月14日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部分政治局成员谈话。谈到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毛泽东说:“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一个秘书长吧,你(指邓小平)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

12月15日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部分政治局成员和北京、沈阳、济南、武汉军区负责人参加。毛泽东向大家介绍邓小平说:我们现在请了一位总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他是办事比较果断。他一生大概是三七开。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地改一改吧。不做工作,就不会犯错误,一做工作,总要犯错误的,不做工作本身也是一个错误。

毛泽东第二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喜欢邓小平是在1973年12月21日下午。当时,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接见参加中共中央军委会议的全体成员。接见开始时,毛泽东同邓小平等人一一握手。“这位同志(指朱德)跟我们一起几十年了,我跟你,四十多年了,这位同志(指邓小平)也是。邓小平现在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了。他呢,我喜欢他,有些人有点怕他。”

1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遵照毛主席的提议,中央决定:邓小平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待十届二中全会开会时请予追认;邓小平同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军委领导工作。此通知下达到县团级党委,并传达到党内外群众。

从“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来看,毛泽东比较器重邓小平,不想把邓小平彻底打倒。尤其是林彪事件之后,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身体状况不佳,毛泽东对邓小平更加倚重。

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大刀阔斧进行整顿,党和国家的面貌迅速好转,也佐证了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但应该指出,1976年4月毛泽东让邓小平再次脱离政坛,不仅仅是因为他俩对“文革”的评价存在分歧,还有两个因素值得考虑:一是毛泽东在“文革”期间处于一言九鼎的位置,既没有外在力量制约,也没有内在制度的刚性约束,个人专断比较突出;二是毛泽东在“文革”后期治国理政,主要靠开会、批示或让人“传话”,这一非制度化、非理性化的治理方式,容易使得决策信息遗漏进而导致决策失误。

综上所述,“文革”期间,毛泽东关于邓小平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评价邓小平不仅政治强,而且会打仗;二是对邓小平“要保”;三是公开表示喜欢邓小平这个人。这是毛泽东“文革”期间一直保护邓小平、器重邓小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了解两位历史伟人间关系的重要基础。

来源:《党史博览》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阿加莎·克莉丝蒂
立即阅读
古董局中局
古董局中局
马伯庸
立即阅读
毛泽东年谱(一)
毛泽东年谱(一)
立即阅读
抗美援朝纪实
抗美援朝纪实
亚丘
立即阅读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
王永彬
立即阅读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中国古典名著
立即阅读
指环王(英)
指环王(英)
瑞尔·托尔金
立即阅读
武则天正传
武则天正传
林语堂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