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编者按:毛远新,别名李实,是毛泽东弟弟毛泽民和中共地下党员朱旦华之子。作为毛泽东最亲近和信任的人之一,在文革时期被任命为政治局联络员而经常向外传递毛泽东的指示,怀仁堂事变后被中共中央宣布保护审查,文革结束后被正式判刑入狱,后于1989年保外就医,1993年刑满释放。

毛泽东同毛远新的三次谈话

毛远新在毛泽东遗体前

以前我(毛泽东,下同)当过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又是中央委员,也做过国民党的部长,但我到农村和农民在一起时,深感农民知道东西很多,知识很丰富,我不如他们,应向他们学习。你(毛远新,下同)至少不是中央委员吧?你怎么能比农民知识多呢?回去告诉你们政委,就说是我说的,今后每年到农村去一次,这样大有好处!

你就是不懂得辩证法,不懂一分为二,以前把自己看得了不得,现在又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都是不对的。

对犯错误的人要鼓励,当犯错误的人知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你就要提出他的优点,事实上,他的优点还是很多的,对犯错误的同志,要洗温水澡,热了受不了,冷了也受不了,温水最合适,对犯错误的青年,不要开除,开除是害了他,对立面也弄没有了,溥仪、康泽这样的人也改造过来了,青年人有些是党员,有些是团员,还改造不过来?开除太简单化。

你在学校里是不是左派?看到一个文件表扬了你,有人捧你并不是好事,像你那样的青年人要多挨些骂,骂少了不好,什么事都是这样逼出来的。我写《实践论》、《矛盾论》,就是逼出来的,如果现在让我写,我就写不出来。

什么叫先进?先进就是做落后人的工作,对周围的人要分析,我到哪里都想打听,都想交朋友,你们青年人要学辩证法,学会用辩证法分析问题。比如我吧,我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我懂得辩证法,会用辩证法分析问题,不明白的问题用辩证法一分析就明白了,要好好学会用辩证法,这个作用很大。

-------------以上谈话时间为一九六四年二月,文革前夕。

主席:这半年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提高?

远新:我自己也糊里糊涂,说不上有进步,有,也只是表面的。

主席:我看还有进步。你现在对问题的看法不是那样简单了,你看过“九评”没有?接班人的五个条件看了没有?

远新:看过了。(接着把“九评”上所讲的接班人五条件的主要内容讲了一下)

主席:讲是讲到了,懂不懂?这五条是互相联系的,第一条是理论,也是方向;第二条是目的,到底为谁服务,这是主要的,这一条学好了什么都好办;三、四、五条是方法问题。要团结多数人,要搞民主集中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要有自我批评,要谦虚谨慎,这不都是方法吗?

(主席在讲到接班人的第一条时说,你要学马列主义,还是修正主义)

远新:我当然要学马列主义。

主席:那可不一定,谁知道你学什么,什么是马列主义,你知道吗?

远新:马列主义就是要搞阶级斗争,搞革命。

主席:马列主义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革命,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无产阶级打倒资本家,农民推翻地主,然后建立工农联合政权,并且把它巩固下去。现在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到底谁打倒谁还不一定,苏联还不是赫鲁晓夫当政,资产阶级当政。我们也有资产阶级把持政权,有的生产队、工厂、县委、地委、省委都有他们的人。有的公安厅付厅长也是他们的人。文化部是谁领导的?电影、戏剧都是为他们服务的,不是为多数人服务的!你说是谁领导的?学习马列主义就是学习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到处都有,你们学院就有。你们学院出了个反革命知道不知道?他写了十几本反动日记,天天在骂我们,这还不是反革命分子?你们不是感觉不到阶级斗争吗?你们旁边不是就有吗?没有反革命还要什么革命?(远新汇报说,在工厂实习听到一些工厂五反运动情况,受到教育很大)哪里都有反革命,工厂怎么没有?国民党的中将,少将,县党部书记长都混进去了,不管他改变什么面貌,现在就是要把他们清查出来。什么地方都有阶级斗争,都有反革命分子。陈东平不是睡在你的身边吗?你们学校揭发的几个材料厂我都看了,你与反革命睡在一起还不知道?

(主席接着问学院的政治思想工作如何,毛远新同志讲了自己的看法,并说开会、讲课形式上轰轰烈烈的,解决实际问题不多。)

主席:全国都大学解放军,你们是解放军,为什么不学?学院有政治部吗?那是干什么的?有政治教育吗?(毛远新说明了政治教育情况)都是上课、讨论有什么用处?应当到实际中去学。你们就是思想第一没有落实。你们一点实际知识也没有,讲那些东西能听懂?

(主席特别提倡在大风大浪中游泳,并让远新天天坚持去)

主席:你敢不敢到浪里去游泳?(在北戴河游泳)

远新:敢。(立即就游出去了。)

主席:(远新回来后)还敢去吗?(远新又游出去了。)

远新:(回来后)这次差点没回来。

主席:水你已经认识它,已治服它了,这很好。你会骑马吗?(远新答:不会)当兵不会骑马不应该(主席叫远新去学骑马,主席也经常练习骑马,还叫秘书、工作人员也去学)。

主席:你会打枪吗?

远新:有四年没摸了。

主席:现在民兵打枪打得很好,你们解放军还没打过枪,哪有当兵不会打枪的。

有一次游泳天气较冷,水里比较暖和,毛远新上来后,觉得有点冷,就说:“还是水里舒服”,主席瞪了远新一眼“你就喜欢舒服,怕艰苦。”

主席在讲到接班人第二条时说:你就知道为自己着想,考虑的都是自己的问题。你父亲在敌人面前坚毅不屈,丝毫不动摇,就是因为他为多数服务。要是你还不是双膝跪下乞求饶命了。我们家很多都是让国民党、美帝国主义杀死的,你是吃蜜糖长大的,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苦。你将来不当右派,当个中间派我就满足了,你没有吃过苦嘛,怎么能当上左派?(毛远新说:我还有点希望吧?)有希望,好,超过我的标准就更好。

主席在讲到接班人的第三条时说:你们开会是怎样开的?你当班长是怎么当的?人家提意见你能接受吗?提错了受得了吗?如果受不了那怎么团结人?你就喜欢人家捧你,嘴里多吃点蜜糖,耳里听的赞歌,这是最危险的,你就喜欢这个。

主席在讲到接班人第四条时说:你是否与群众合得来,是否只和干部子女在一起,而看不起别人?要让人家说话,不要一个人说了算。

主席在讲到接班人第五条时说:你现在有了进步,有点自我批评了,但还刚刚开始,不要认为什么都行了。

以后主席又谈到学院的工作,你们学校最根本的是四个第一不落实,你不是讲要学习马列主义吗?你们是怎么个学法?只听讲课能学到多少东西?最主要的是要到实际中去学习。(毛远新说:工科学院与文科学院不一样,没有安排那么多时间去接触社会)不对,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你们学院应该到农村去搞四清,从干部到学员全部都去。对于你不仅要参加五个月的四清,而且要到工厂搞上半年五反,你对社会一点也不了解嘛!不搞四清你不了解农民,不搞五反你不了解工人,这样一个政治教育完成了,你才算毕业,不然军工让你毕业,我是不承认的。阶级斗争都不知道,你怎么能算大学毕业生呢?你毕业了,我还要给你安排这一课,你们学院就是思想工作不落实,这么多反革命,你没感觉?陈东平在你身边你就不知道,(毛远新说:陈东平是在家休学收听敌人广播变坏的。)听敌人广播就那么相信?你听了没有?敌人连饭吃都没有,他的话你能相信?卫立煌就是在香港作生意赔了本才回来的。卫立煌这样的人人家都看不起,难道能看得起他(指陈东平)。什么是四个第一?(远新讲了一遍)知道了为什么抓不住活思想?听说你们学院政治干部很多,就是不抓基层,当然思想也抓不住。学梡当然有成绩,出了毛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军工才办了十年,军队办技术学校我们也没有经验,好像二七年我们打仗一样,开始不会打,老打败仗,后来就学会了。

主席又问:你们学校的教学改革的情况怎么样?

远新:过去就是分数概念,学习搞的不主动。

主席:你能认识就好,这也不能怪你,整个教育制度就是那样,公开号召去争取那个全优,那样会把你限止死了的。你姐姐也吃过这个亏。北大有个学生,平时不记笔记,考试时也是三分半到四分,可是毕业论文水平最高,人家就把那套看透了,学习也主动了。就有那样一些人把分数看透了,大胆主动的去学。你们的教学就是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教员应该把他的讲课底稿印发给你们,怕什么,应当让教员去研究。讲稿也对学生保密?到了讲堂上才让学生抄,把学生限止死了。我过去在抗大讲课就是把讲稿发给学员,我只讲三十分钟,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提出问题,教员再答疑。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主要是自己钻研问题,讲的那么多干什么?过去公开号召大家争全优,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不一定就全优,中国历史上凡是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反倒连举人都考不取的人有真才实学。唐朝最伟大的两个诗人连举人也没考取。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去培养、训练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不要跟在教员后面跑,受约束。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教员就那么多本事。离开了讲稿什么也不行,为什么不把讲稿发给你们,与你们一起研究问题?高年级学生提出问题教员能回答百分之五十,其他就说不知道,和学员一起商量,就是不错的。不要装着样子去吓唬人。反对注入式教学法,就连资产阶级都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只要不把学生当打击对象就好了。教改的关键是教员。(有一次毛远新动员毛主席去看科学成就展览,主席说,现在忙,不能去看,看详细了没有时间,走马观花又没意思。接着,主席说:你怎么对这个感兴趣,对马列主义不感兴趣,不然,平时怎么很少听你问起这方面的问题来。)

主席又问毛远新平时看什么报,主席说:要看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战士写的文章,实际活泼,又能说明问题。合二而一的讨论你看了吗?(毛远新说:很少看,看不懂)是嘛,你看看这份报纸,(主席递给一份中国青年报),你看工人是怎样分析的,团的干部是怎么分析的,他们分析的很好。主席又说:你们政治课主要是讲课,光讲课能学到多少东西?最主要的是到实际中去学习。你为什么对专业感兴趣,对马列主义不感兴趣?研究历史不接合现实不行,研究近代史不去搞村史、家史就等于放屁!研究古代史要结合现实,也离不开挖掘,考古,尧、舜、禹有没有?我就是不信,你没有实际材料证明嘛!商有乌龟壳证明可以相信。钻到古书堆中去学,越学越没有知识了。

-------------以上谈话时间为一九六四年八月,文革前夕。

在谈到军事工程学院先搞二、三年,然后搞二年半工半读并结合预分时,毛主席说:

理工科还要有自己的语言,六年中先搞三年试试看,不一定急于搞二年。尖端科学搞三年,要有针对性也许行。三年不够,将来再补一点。有针对性才能少而精,有针对性才能一般和特殊相结合。六年搞成三年,这样做以后,步骤稳妥,方向对头。

新事物,干它几年,不断总结经验才行。

理工科有它的特殊性,有它自己的语言,要读一点书。但是也有共性,光读书不行。黄埔军校就读半年,毕业后当一年兵,出了不少人材,改成陆军大学以后(没有记下读几年),结果出来尽打败仗,做我们的俘虏。

理工科我是不懂的,医科我多少懂一点。你要听眼科大夫说话,神乎其神,但人总有一个整体。

科学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但讲课不能都按照发展顺序来讲,学历史主要学习近代史,现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三千多年,要是到一万年该怎么讲呢?

尖端理论包括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有的基础理论中要去掉通过实践证明没有用的和不合理的部分。

讲原子物理只讲坂田模型就可以了,不必要从丹麦学派波尔理论开始。你们这样学十年也毕不了业。坂田都用辩证法,你们为什么不用?人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医学讲心理学,讲神经系统那些抽象的东西,我看不对,应该先讲解剖学。数学本来是从物理模型中抽出来的,现在就不会把数学联系到物理模型来讲,反而把它进一步抽象化了。

-------------以上谈话时间为一九六六年二月十八日,文革前夕。

1975年春节过后,毛泽东的身体状况越来越恶化,根本无法外出活动或主持会议听取汇报。他决定选择一个自己与中央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重要角色,当然非毛远新莫属。从此,毛远新成了发布“最高指示”的代言人。而比这更为显赫的是,举凡包括中央政治局在内的所有需要反映到毛泽东那儿的事情,均由毛远新代为传达,他在毛的面前怎样汇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毛泽东的决策。问题是享有这一殊荣的毛远新,其政治立场一头歪在江青的一边,完全受到了江青的指使。江青及其“四人帮”利用毛远新特殊的地位,对复出后领导全面整顿的邓小平进行一再的打击。

注释

1951年9月,朱旦华带着毛远新到北京参加国妇联工作会议,朱旦华和毛泽东提及毛远新在北京读书的问题。毛泽东询问过毛远新后,欣然同意,江青也表示赞同。毛远新在毛泽东身边一呆就是9年,毛泽东给其取了个外号“小豆豆”。

1964年暑假,毛远新和毛泽东呆在一起,两人经常谈话,毛远新把谈话录写出书《谈话纪要》,高中教育部把其书出版成为《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开始进行,毛远新回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且组织了“红色造反团”,不久,他又组织了更大规模的“黑龙江红色造反革命委员会”。1967年5月,毛泽东和毛远新在北京谈话,红卫兵旋即出版《毛主席与侄子毛远新的谈话》。

1968年5月14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江青扶助其担任了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区政委。此时,毛远新和江青在家中时,毛远新喊江青做“妈妈”,江青喊毛远新“小豆子”。

1973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中,毛远新配合江青以“张铁生交白卷事件”向周恩来发难,获得江青的深度赏识,毛远新封张铁生为“反潮流英雄”,并且开门办学朝阳农学院,创造出“朝农经验”,被誉为“全国教育革命的先进典型”。

1975年2月4日凌晨,李伯秋和毛远新在听取辽宁省省委办公厅主任尹灿贞的情况汇报后,毛远新果断做出决定:“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地震预报。”辽宁省省委做出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 当日19点36分,海城地区爆发7.3级强烈地震,由于发布消息及时,海城伤亡人数为:伤一万余人,死一千三百余人,损失较小,挽救了10多万人的生命。

1975年2月26日,辽宁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审批张志新案,毛远新最后说:“在服刑期间,这么嚣张,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多活一天多搞一天反革命活动,杀了算了。”因此他被认为是杀害张志新的主犯之一。

1976年清明节,北京爆发四五天安门事件,毛远新对毛泽东作报告:“邓小平是天安门事件的总后台”,由于多种因素,毛泽东决定撤销邓小平一切职务:“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9月9日,毛泽东去世,江青要毛远新留在北京。9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上,叶剑英、李先念等人主张要毛远新回辽宁,江青、张春桥等人主张毛远新留北京,理由是“只有他熟悉毛主席临终前说的话”,双方争吵不休。后来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来源:半个历史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