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0%

生平简介

太上隐者,生平不详。

答 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

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太上隐者诗鉴赏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概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传说中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 ,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 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像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极有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 ”的山中 ,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 ”。这里当含有双重意思 :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 ,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 “山僧不解数甲子 ,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 不知今是何世之意 ,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束 。到此,“太上隐者”的形象完 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 ,有余味难 。”(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 ,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 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使人产生“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史书选辑
史书选辑
中国历史
无人生还
无人生还
阿加莎·克里斯蒂
习风观火
习风观火
子夫
汉书
汉书
班固
且介亭杂文末编
且介亭杂文末编
第二十条军规(英汉)
第二十条军规(英汉)
海勒
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
金庸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添加书签

当前位置: 0px

我的读书书签

书签添加成功,务必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