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0%

元和四年,成德节度使(领恒、冀、深、赵四州)

王士真死,长子王承宗自为留后(河北三镇相沿以嫡长为副大使,父死便称留后),待朝廷任命后,正式称节度使。唐宪宗想革除藩镇世袭制,准备用兵,这当 然是合理的。但他不顾群臣“自古无中贵人为兵马统帅者”(《旧唐书·宦官传》)的反对,任用自己最宠幸的宦官吐突承璀为统帅,结果威令不振,士无斗志。各 道统兵将校受宦官指挥深以为羞耻,不肯齐心竭力,战势完全陷于被动,号为“骁将”的神策大将郦定进被叛军所杀,诗中“恒州阵斩郦定进”云云即指此。整个战 事损失惨重,期年无功。第二年,唐宪宗迫不得已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吐突班师而返,仍为禁军中尉。段平仲等极论吐突承璀轻谋弊赋,请斩之以谢天下,宪 宗只降其为军器使,旋又因罪出令监淮南军,但不久又诏回京师,官复原职。唐朝自玄宗后期始,宦官的势力慢慢滋长,元和之际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唐宪宗在位 十五年,始终宠信宦官,最终身死阉竖之手。当时有识之士,诸如白居易、独孤郁、李绛等朝臣,对宦官弄权的危害,都看得清楚,屡有书谏。诗人卢仝则以独特的 艺术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忧惧和警告,并且不幸而言中:“人养虎,被虎啮;天媚蟆,被蟆瞎。”卢诗可以说因月食而发,联及“恒州兵事”。但是,正像能用“月 食”的天文现象来包容本诗的全部内容一样,也不能用“恒州兵事”的历史事实来直解本诗的丰富内蕴。即不能囿于“本事”。

卢诗有云:“岁星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娄生,覆尸无衣巾”。董者董贤,西汉哀帝幸臣;秦者秦宫,东汉将军梁冀之嬖奴,皆以善媚取宠,显赫一时。 黔娄生者,春秋时齐国高士,因为不求仕进,死时穷得连遮体的衾被都没有。诗人把董秦和黔娄生的际遇作鲜明的对比,用意是深远的,使人想到诸葛亮《出师表》 上的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总之,我们可以说卢仝的这首诗,乃是借虾蟆食月的神话讽刺宦官弄权, “讥切”所至,切中中唐政治之弊。

全诗可以分作五段。第一段和第四段描述了诗人所看到的日全食过程。第一段从“有物吞食来”到“当天一搭如煤炲”,描写月食的初亏、食既和食甚。

皎洁的月光消失了:“平地埋寒灰”(《尔雅·释名》:

“月死为灰。”灰,晦也)。原本“火龙珠”似的月球,被某种怪物吞食了,整个天地象煤炭一般漆黑。第四段,描写月食的生光、复圆:“ 初露半个璧,渐吐满轮魄。”这两段诗,描述了日食的全过程及其自然景象,层次清楚明白,形象生动,既有环境刻画,又有气氛烘托,更注重诗人感受的表现,如 “磨踪灭迹须臾间,便似万古不可开”之类。一切都是以诗人主体的艺术感觉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据天文学的有关记载,整个月全食的过程,从初亏到复圆往往需要两三个小时,最长的近四小时之久。

其间从既食(月亮最后一点光芒被地球本影遮挡的瞬间,即全食开始)到生光(月亮光芒重新露出的瞬间),所需时间通常达一个半小时多。这是一段“空黑”,作者便腾出笔墨来洋洋洒洒地写了两段文字:

“玉川子洒下”,“玉川子又洒下”;情感强烈,议论妙生。这便是全诗的第二、第三段。

我们注意到,第一段写月亮被“有物吞食”,但此“物”是什么作者没有说明,这是一个伏笔,悬念。第二段即以“念此日月者”领起下文,对“月食”的三种 说法作了考察。第一种为阴阳家的说法,从今日天文学角度看有一定道理,但作者不取,因为这同诗人把日月比作天眼的基本艺术构思相抵触。第二种说法因老子的 理论而生:“吾恐天似人,好色则丧明”。然而现在幸非春时,“万物不娇荣”,“花枯无女艳”,这个疑虑可以排除。诗人取第三说法:“食月虾蟆精”。《史 记·龟蓍传》即云:“日为德而君于天,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俗称癞蛤蟆)。”月宫蟾蜍(即虾蟆)更是家喻户晓的古老传说。诗人强调的不是虾蟆食月本 身,而是一个更为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此痴騃(愚昧无知)阿谁生?”作者认定它原是小小虫豸,其“化成”有一个发展的历史。当其初生之际,虽有“二帝悬四目”而不能为祸;既长,虽有尧 天十日为患,却不能为民解愁。当食不食,何其痴騃,而今不当食,却食天之眼以养其逆命,又何其“奸非”!诗人最后说:“ 安得上帝请汝刘(刘,刑也)!”盼望将食月的丑类绳之以法,这使人想到段平仲等人请斩吐突以谢天下。

如果说第二段是向食月的虾蟆请刑问罪,那末第三段则是对整个天官刑法不修提出了严厉的谴责,从根本上说这是虾蟆得以养成为患的更深刻背景。在古人看 来,天、地、人是相通的,天上的星像和地理分野、国家制度以至人世兴亡治乱都有一种神秘的关联,天文和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司马迁的《史记》有《天官书》, “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司马贞“索引”)。天官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等名目,国家制度和朝廷职官的设置是与之相应的,所谓“众星列布,体 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位,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张守节“正义”)。

第三段正是在这种天文观念的基础上作艺术构思和想象的,诗以“告诉帝皇天”领起全段,对刑政失修、奸非为乱提出指责,表达了自己惩除凶顽、整顿纲纪的强烈主张。这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解读。

首先,第一个层次指责四像二十八宿失职。东方苍龙七宿“月蚀不救援”;南方朱雀(火鸟)七宿“毒虫(虾蟆)头上吃却月,不啄杀”;西方白虎(攫虎)七 宿偷吃祭品,对虾蟆食月的逆行“似见不见”,孰视无睹;北方玄龟(寒龟)七宿:“藏头入壳”、“蛇筋束紧”,真是“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些尸位素餐,贪 婪胆小的高官显要,诗人以“地上虮虱臣”的身分,提出了激愤的质问,对他们表示了高度的轻蔑和深刻的诅咒。比如一向被人视为神物的玄龟,在诗人看来,除了 肉可以和鳖一样一饱口福之外,死壳连做占卜的龟板都不够格!

接着第二个层次,对五星(他们与日、月合称七曜或七政),又一一作了谴责和评判。《晋书·天文志》说:“岁星(木星)以德,熒熒惑(火星)以礼,镇星 (土星)有福,太白(金星)兵强,辰星(水星)阴阳和。”但它们都违反了自己的本性、天职,或主德不仁,或执法不中,或乖性为祸,甚至主宰法律,一手遮 天。虽有“太白真将军”,但在天已“失一眼”的情势下、英雄无用武之地,“ 项骨脆甚春蔓菁”,号为骁将的郦定进,头颅被人割青草似的砍将下来。语言凝练、形象而有深意,将天文人事弥合无间,虚实相生,酿造了一种独特、离奇的艺术 意境。

总之,天官全混乱了,诗歌进入第三个层次。诗人提出:“ 如今宜,三台文昌宫,作上天纲纪。”三台、文昌皆星名。《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而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史记·天官书》索引:

“文昌宫为天府”、“文昌精所聚,昌者扬天纪。”即,这是一个文臣荟萃、立法司政的机关。法立而令行,诗人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计划,即整顿体制, 削减冗员,除了“二十八宿”、“北斗”之外,他如“弧矢”、“天狼”、“牵牛”(痴牛)、“织女”(騃女)、“蚩尤”、“天鼓”、“枉矢”、“天狗”之属 (《汉书·天文志》:“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应尽行“拂除”,归併月光。诗人说,这种大胆的举动,似乎曾经有过,但不 彻底,半途而废了,以至有今日月食之殃。这大约是诗人有感于宪宗对吐突的纵容姑息。诗人认为,要张扬纲纪,不立刑法,不除弊诛奸,那就是纸上谈兵。在这个 问题上若软弱与徘徊,将有“郭公”之亡的悲哀,“善善又恶恶,郭公所以亡。”“郭公”典出有二。其一是《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公羊穀梁二传皆谓古“失地之 君”,然其事语焉不详;而左氏又无传。宋人刘敞、孙觉以“郭公”为“郭亡”之误,谓指僖公二年晋借道于虞以灭郭的事。其二见《乐府广题·邯郸郭公歌》,其 序有“北齐后主高纬,雅好傀儡,谓之郭公,时人戏为《郭公歌》,及将败,果营邯郸,高、郭声相近..尽如歌言”云云。总之,郭公之亡,亡国之亡;或轻信他 人,或身似傀儡,都是君主立国兴邦的祸害。

“善善”,善其所善;“恶恶”,恶其所恶。“又”字于诗意不可解,疑当作“不”,意思是说善其所善,而不恶其所恶,即主德而不主刑,那就是懦弱的仁慈,会有奸狂为逆的灭国之祸害。

全诗的第五段,以设问作答的方式,说明了《月蚀诗》的创作意图。自古以来,人们有重日食而忽略月食的思想,认为两者相较,月食不是大的灾祸。《汉书· 五行志》引《诗传》云:“月食非常也,比之日食犹常也,日食则不臧(善、福)矣。”所以《春秋》有日食而无月食的记载。诗人批判了墨守陈规的疑惑,反对把 大唐和衰周作简单比附,表示了自己对唐帝国的肯定和信心,希望最高统治者以月食为警诫,刑德并举、政治清明。诗的结尾说:“顺天完两目,照下万方土,更不 瞽(目盲),万万古。”与开篇相应,结构严密完整。

至于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我们仅仅指出两点,其一是散文化的写法。全诗融记述、描写、抒情、议论(第二、三、五段甚至有议论色彩太强的弊病)为一体,句式三、四、五、七言兼用,且杂以文言、口语;写法开阔、自如,但层次井然有序,章法可观。

其二是风格诡异险怪。全诗虽然表现了“谗邪蔽明”、“登天无航”这个自楚辞以来普遍的思想感情,但其具体构思和形象塑造却是独创新奇的,这里不是楚辞 的华丽、高昂、哀怨,而是一种充满愤恨和奇气的诡异、险怪和咄咄之势。两者都体现了韩派诗歌的共同特色。诗有难读处,也有可读性(这正与当时“元、白体” 的通俗不同),是一首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代表性的政治讽刺诗。长诗短说,攻难于坚,在懂得了历史背景和有关天文知识的基础上,此中妙处,读者当有更多体悟。

有所思

卢仝

当时我醉美人家,

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

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

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

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

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

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

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

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

忽到窗前疑是君。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史书选辑
史书选辑
中国历史
无人生还
无人生还
阿加莎·克里斯蒂
习风观火
习风观火
子夫
汉书
汉书
班固
且介亭杂文末编
且介亭杂文末编
第二十条军规(英汉)
第二十条军规(英汉)
海勒
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
金庸
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添加书签

当前位置: 0px

我的读书书签

书签添加成功,务必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