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鲁迅形象,尊重历史本真
繁体新闻背景: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的鲁迅纪念馆有一面鲁迅手里夹着香烟的网红打卡墙,被游客投诉。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认为这幅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认为墙画中的行为会误导青少年,并在8月22日将此事投诉到了浙里办,建议将鲁迅抽烟换成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
守护鲁迅形象,尊重历史本真
近日,绍兴鲁迅纪念馆中鲁迅手持香烟的墙画引发争议 。有游客认为此墙画会误导青少年,建议将其改为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 。然而,这种观点实难苟同,我们应守护鲁迅的真实形象,尊重历史本真。
鲁迅抽烟的形象,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不应被轻易改变。鲁迅生活的年代,抽烟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抽烟的习惯,这是当时的文化场景之一。抽烟于鲁迅而言,可能是思考时的放松方式,也可能是创作灵感的催化剂。从众多鲁迅的老照片及相关文献记载中,我们都能看到他抽烟的场景,这一形象早已和他的文字、思想融为一体,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形象的一种象征,是历史赋予鲁迅的独特印记。若因所谓“误导青少年”就改变这一形象,便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会让鲁迅形象变得不完整,也会使我们失去了解那段历史真实面貌的一个窗口。
将鲁迅抽烟的墙画视为“误导青少年”,是一种过度解读和因噎废食的做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的确需要正确引导,但我们不能将他们保护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鲁迅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以笔为剑,刺痛社会弊病,为中国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引导青少年关注鲁迅的精神内核,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批判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而不是纠结于他是否抽烟这一生活习惯。正如我们不会因李白好酒就否定他的诗歌成就,也不应因鲁迅抽烟而质疑他的伟大。相反,让青少年了解鲁迅抽烟这一事实,能让他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鲁迅,从而更亲近历史,更愿意去探寻鲁迅的精神世界。
保护鲁迅的真实形象,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鲁迅精神。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而真实的形象是精神传承的载体之一。当我们看到鲁迅抽烟的形象时,能联想到他在烟雾缭绕中深思熟虑,挥笔写下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的场景,这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和精神。若随意改变鲁迅的形象,可能会使鲁迅精神的传承变得刻板、生硬,甚至导致文化内涵被稀释 。我们应尊重鲁迅的全部,包括他的生活习惯,让他以真实的面貌示人,这样才能让鲁迅精神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激励更多人奋勇前行。
当然,我们也理解投诉者的初衷是出于对青少年的关爱和对公共场所禁烟的重视 。但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改变鲁迅的形象,而在于加强引导和教育 。相关部门和文化机构可以借此机会,围绕这幅墙画,组织更多主题活动,深入解读鲁迅所承载的精神内涵 。同时,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明白鲁迅抽烟是特定时代的个人习惯,而他的思想和作品才是我们应重点学习和传承的瑰宝。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其形象具有公共属性和精神象征意义 。我们既要尊重历史,守护鲁迅的真实形象,也要注重引导,让青少年正确认识鲁迅精神 。唯有如此,才能让鲁迅精神代代相传,让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更加繁荣昌盛。
来源:海阔天空
本文初摘录于:2025-08-25,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