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瓦尔之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美以政治人物对辛瓦尔之死的反应。
内塔尼亚胡等以色列官员欢呼雀跃,举杯相庆,拜登说“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好日子”。不知道巴勒斯坦人算不算“全世界”中的一份子?
他们把辛瓦尔的死,当做一个盛大的、令人欣喜若狂的节日来庆祝。仿佛那个浑身弹孔、被埋在瓦砾之中的躯体不是一个人。
我不打算说谁是谁非的问题,只是感到在一个人被杀死之际,另一些人欢呼雀跃的画面,令人非常不适,非常震惊。要知道,这是国际政治,不是黑帮斗争。
老子说“战胜,以丧礼处之”。《论语》说“天下无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今天的所谓政治家,已经没有一丝一毫的“以丧礼处之”、“哀矜勿喜”的风度和悲悯。他们只是想着把对手除之而后快,不管用什么手段,一旦得逞,就欣喜若狂。
文艺理论中有“即时同情”之说,就是一个坏人当他走到末路,即将被杀之时,不能详细展现他被杀的过程,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坏,当下这个时刻观众仍然把他当做一个人,不希望看到他被残酷虐待的情境。
这就是为什么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坏人虐待好人,而很少看到好人虐待坏人。好人处决坏人,往往是一刀(枪)毙命。因为好人跟坏人毕竟不一样,坏人虐待好人说明他坏,如果好人以同样的手段虐待坏人,就把自己降低到坏人的水平,跟坏人差不多了。
不管辛瓦尔的政治态度、手段如何,哪怕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当他已经被残酷地击毙,作为一个政治家,都不应该欣喜若狂,举杯相庆,而应该感到悲哀和沉重。不然,与黑帮头子有什么区别?正限于悲痛中的交战的另一方,看到这样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苏莱曼尼、纳斯鲁纳、哈尼亚、辛瓦尔……这些抵抗运动的将领,一个接一个被杀死,美以一次又一次地欢呼庆祝,但仇恨却积淀得一层深似一层。有用吗?从他们对辛瓦尔之死的反应,我们看到美以政治家的麻木不仁,更看到他们的狭隘和愚蠢。
辛瓦尔临死之际扔向无人机的棍子,是这场战争最生动的象征。巴勒斯坦人只能以最原始的方式,来抵抗军事科技最发达的“文明国家”的侵略和屠杀。辛瓦尔的棍子,像极了秦朝末年农民的揭竿而起。
竹竿能够抵抗无人机吗?不能。但是,谁又说得准呢?当时军事科技天下第一的大秦帝国,不是转眼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了吗?
当今世界,已经没有大政治家,只有政客、市侩和流氓。
来源:北京千人行书院
本文初摘录于:2024-10-20,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10-2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115例男性宫颈癌患者、25例男性卵巢癌患者、46例男性产妇出血的例子……无法想象,上述表述竟都出现在医学论文中。网友“李大海说”向现代快报反映,他在知网检索发现,有30余... 2025-05-07
- 各位看官,我是学历史但从不执于历史的花鹿不花。董小姐的事儿终于等来了最新消息。5月1日,节假日的第一天,国家卫健委突然发布消息:已经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 2025-05-07
- 教育公平这条底线,谁碰谁就得付出代价前两天的文章不知道哪里写的超纲了,发布之后不到一小时就被删了....但还是想简单聊几句。首先一点,董女士事件真正刺痛大众的,是她从... 2025-05-05
-
董袭莹“博士速成”,屠呦呦“院士难封”,学术界“劣币驱逐良币”几时休?
董袭莹“博士速成”,屠呦呦“院士难封”,学术界“劣币驱逐良币”几时休?一边,是“博士速成”的董袭莹女士。一边,是“院士难封”的屠呦呦奶奶。两个人都去过大洋彼岸的美... 2025-05-05 - 协和“4+4”事件,不再需要复述太多。“4+4”成员的履历、背景、行为、争议早已在公共视野中反复被浏览。但真正让人情绪炸裂的,不是他们的学历、家庭,也并非违规操作,而是... 202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