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文|明憨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云:“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这么说,过分吗?不过分。为什么说我不想吃,甚至发火,是嗔;不知道是好吃还是难吃,边吃边打妄想,就是痴。

与人共事,对比自己强的人,就生嫉妒;对比自己弱的人,就生骄慢;面对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就要争个高低。

在寺里做事,法师表扬一下吧,就傲慢,觉得自己了不起;法师指出自己的问题,就生气,觉得不公平。

做梦也是这样,做个美梦,起来后高兴得要命。梦里和人打架,醒了还生气。

憨师说(34)

图 | 锦呈

如此等等。

我们每天的晚课都要诵《普贤菩萨行愿品》里的这四句话:“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无始以来,人们由贪嗔痴烦恼引起、身口意所造的各种恶业,产生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到今天,依然如故,人内心光明的那一面很难展现出来,内心烦恼重重,三业浑浊。

所以说,我们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为什么说修行就在当下?

修行,就是要对治我们的烦恼,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

修行不一定在禅堂里,不一定在寺院里,不一定非要看多少书。

我们的生命,由一个个当下组成,困扰我们的也是当下的烦恼。由此,修行应该落实在每一个当下,落实在每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中,落实在每一个烦恼生起的地方。离开当下,修行将成为空中楼阁。

如何落实呢?

净慧长老归纳过四句话:“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句话是我们修行的总纲。

佛法三藏十二部,都是对治我们各种烦恼的法门,归纳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学。八万四千烦恼,归纳起来就是贪嗔痴。身口意所有造作,善业、恶业、无记业。修行,就是要通过戒定慧三学,降伏贪嗔痴三毒,逐渐把染污的身语意三业转变为清净的三业。

当然,修行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平时我们都是顺着自己的习气走,觉得自己有个性,实际上是在不断强化我执与烦恼。修行,是向自我开战,逆流而上,难度可想而知。

但只要牢记净慧老和尚总结的这四句话,修行就抓住了重点,掌握了要领,就会少走弯路。在在处处,每一个当下,这四句话能提得起来,以此照顾好自己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则每个当下都在“道”上,每个问题都是道场,戒定慧的力量就会逐步增强,身语意三业就会越来越纯净。

——2020年3月明憨大和尚随缘开示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小李飞刀
小李飞刀
古龙
立即阅读
毛泽东文集(六)
毛泽东文集(六)
毛泽东
立即阅读
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时代
(美国)傅高义
立即阅读
中篇小说精选
中篇小说精选
刘醒龙等
立即阅读
飘(英)
飘(英)
玛格丽特·米切尔特
立即阅读
飞狐外传
飞狐外传
金庸
立即阅读
研读学习
研读学习
研读毛主席
立即阅读
毛泽东传(上)
毛泽东传(上)
中央文献研究室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