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扫地亦是修心":日常家务中的禅修课》
缘起:从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到"扫地去"
唐代赵州从谂禅师以一句"吃茶去"接引无数求法者,道出"平常心是道"的真谛。其实,禅门中早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之说,将修行融入行住坐卧的每个细节。今天,就让我们从最平常的扫地开始,学习将烦恼尘劳转化为智慧资粮的修行。
一、扫地中的佛法:尘垢内外一如
扫地与"拂尘修行"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憍陈那尊者因观尘性而悟道:"尘质摇动,虚空寂然"。我们在扫地时,何尝不是在修习"外拂尘垢,内净心田"的功夫?
禅寺的启示
古代禅林中,扫地是重要的修行功课。百丈怀海禅师立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规,将劳作与修行完美结合。扫地时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是觉知的训练。
二、实修指南:从"扫地僧"到"生活禅师"
第一步:准备工作(1分钟)
双手轻握扫帚,如执如意
双脚平行,与肩同宽,感受大地的支撑
做三次深呼吸,从忙碌模式切换到修行模式
第二步:正念扫地(15-20分钟)
身念处——觉知动作:
观照扫帚与地面接触的"沙沙"声
感受手臂摆动时肌肉的收缩与放松
注意腰部转动时的每个细微感觉
保持节奏均匀,不急不缓
受念处——觉知感受:
觉察到"好累"的念头生起时,只是知道,不抗拒
感受到"想快点结束"的急躁时,回归呼吸
体会到"这里扫干净了"的满足时,安然享受
心念处——觉知心念:
"这个角落太难扫了"→ 知道"厌恶心生起了"
"我扫得比别人干净"→ 知道"慢心生起了"
"什么时候才能扫完"→ 知道"散乱心在活动"
法念处——觉知法理:
看见尘埃聚散,思惟"诸行无常"
发现刚扫净处又落新尘,体会"烦恼习气"
观想扫除内心贪嗔痴尘垢,实践"自净其意"
第三步:圆满回向(2分钟)
将扫地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
祈愿大家都能扫除心中尘垢
合掌感恩扫帚、空间和这次修行机会
三、现代应用:将"扫地禅"智慧融入生活
在职场上:
处理邮件如扫地——一件件完成,不急不躁
整理文件如除尘——分门别类,各归其位
面对难题如扫顽垢——耐心应对,不急求成
在家庭中:
厨房清洁如拂拭心镜——油污如烦恼,需要温柔而坚定地化解
整理衣柜如梳理心绪——舍离执著,轻装前行
照料花草如培养善根——日日灌溉,静待花开
人际交往中:
清除"成见"的积尘——用新鲜眼光看待每个人
扫除"怨憎"的垃圾——宽恕别人,解放自己
整理"贪爱"的杂物——知足常乐,心自安然
四、更深层的扫地——扫除心地尘垢
《六祖坛经》云:"世人性本清净......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朗。"我们扫地的实修,正是:
扫"贪"尘——对顺境过份贪著
除"嗔"垢——对逆境强烈排斥
去"痴"秽——对境界不明真相
禅生活小结
当我们将扫地视为修行,寻常家务便成为庄严的佛事。手中扫的是地,心中净的是心。在这看似简单的动作中,我们修习着专注、耐心与智慧,实践着"道在平常"的深意。
愿我们在洒扫应对中体会禅心,在举手投足间修养圣道。让每一个扫地的当下,都成为回归自性清净的修行。
今日功课:
请选择家中一个角落,用15分钟实践"正念扫地"。完成后,感受内心的清明与安宁,并在留言区分享您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