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的法师的尊称。
“三藏法师”含义与起源
“藏”有含藏之意,佛教经典合称为“大藏”或“藏经”。三藏分别指修多罗藏(经藏)、毗尼藏(律藏)、阿毗昙藏(论藏),通达此三藏并能以法为师、以法师人的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印度早有此称,后在中国专指通晓三藏并从事翻译经、律、论的高僧。
代表人物
鸠摩罗什
生平经历:出生于西域龟兹国,自幼聪慧,七岁随母出家,遍学小乘、大乘经典。后到长安,受后秦姚兴礼遇,在逍遥园和大寺组织译场,翻译大量佛经。
翻译成就:翻译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等经典,译文流畅优美,义理准确,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
玄奘
生平经历:唐代高僧,本名陈祎,10岁出家,因深感国内佛教义理混乱,于贞观元年西行求法,历经艰难到达印度,在那烂陀寺学习,后携带大量经论回国,受到唐太宗等的支持,在多所寺庙住持译经。
翻译成就:译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经论,共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还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佛教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宗派贡献:创立了唯识宗,与弟子窥基编纂的《成唯识论》成为唯识宗的主要论著,系统阐述了唯识宗的思想理论。
真谛
生平经历:南北朝时期来自印度的高僧,于梁武帝时来华,历经战乱,辗转多地,在广州等地译经传法。
翻译成就:翻译了《摄大乘论》《俱舍论》《大乘起信论》等经典,对中国佛教的教义传播和宗派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唯识思想的传播贡献巨大。
不空
生平经历:唐代密宗高僧,狮子国人,幼年出家,十四岁遇金刚智三藏,随其来中国。后奉金刚智遗命前往狮子国求法,回国后在长安等地从事译经、灌顶等活动,受到唐玄宗、肃宗、代宗等多位皇帝的尊崇。
翻译成就:译有《金刚顶经》等多部密宗经典,还译有显教经典如《仁王般若经》《密严经》等,其译述涵盖显密经教,共计一百一十部一百四十三卷。
来源:乐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