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韩子奇不待就座,在这些柜子前面浏览着,不禁脱口说:“亨特先生,您收藏了这么多中国东西,真是个‘中国通’啊!”

沙蒙。亨特站在他的背后,谦逊地说:“不敢当,我只是喜爱中国的艺术,还不能说‘通’,用中国的成语来说,是‘班门弄斧’!今天请韩先生光临,就是要向您请教的!”他走到桌子旁边,指着那件装在玻璃匣中的宝船,“这件大作,是我收藏的现代玉器中的珍品。先生匠心独运,以圆雕、楼空和浮雕结合的手法,成功地体现了《郑和航海图》的气势和意境,并且克服了玉雕的局限,吸收了绘画和木雕、砖雕、石刻的长处,集中了中国艺术的精髓。充分发挥了乾隆年间琢玉全盛时期的技巧和风格,这在当代的艺人之中,是不多见的!看来,我的五万大洋,您的四年心血,都非常值得啊!”

韩子奇心里暗暗吃惊。他没有想到蒲绶昌在计算工期时把两次的制作都合在一起了,凭空赚了五万巨款;也没有想到宝船得到沙蒙。亨特这么高的评价,而且这个人的确相当内行,把梁亦清和韩子奇心里虽有却又说不出的理论讲得头头是道!韩子奇不禁为梁亦清惋惜,脱口而出:“可惜,您的话,师傅已经听不到了!”

“什么?您的师傅不就是蒲绶昌先生吗?”沙蒙。亨特奇怪地问。

“不,您误会了,蒲绶昌只不过是我的老板,我的师傅是梁亦清!”

“啊,就是您的合作者?”

“不是合作,我的手艺,都是师傅手把手教的!”

“原来是这样!很遗憾我没有能在梁先生在世的时候见到他,但是能认识您,我也感到荣幸了!请问,您的师傅一共有几位徒弟?”

“就我一个。过去,‘玉器梁’是从不收外姓徒弟的。”

“那好极了,我相信,我们以后的合作将是令人愉快的!”

“跟您合作?”韩子奇并没有听懂这句话的确切含义。

沙蒙。亨特点点头,也不再解释,却转过身去,从柜子上取下一个锦盒,打开盒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小小的玉件儿:“这件东西,请韩先生过目。”

韩子奇接过来,捧在手中,仔细观看。这是个马蹄铁形的玉件儿,不知是什么器物,圆不合规,方不合矩,厚薄不匀,刀法简单,表面似乎没经过抛光。受过严格技艺训练的韩子奇当然看不上这样的活儿,而且奇怪沙蒙。亨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藏品,就笑了笑,把那东西送回去:“这是哪位高手做的?”

“您问我吗?”沙蒙。亨特诡秘地笑着说,“请不要考我,我无法回答!此人并没有像您那样刻上名字,而且已经死去了三千多年......”

韩子奇大吃一惊:“三千多年?”

沙蒙。亨特收敛了笑容:“您没有看出来吗?”

“没有。”韩子奇老老实实地承认,“您如果刚才不说,我还觉得这活儿做得太糙了呢!您怎么知道这是三干年前的东西?”

“这,我是从玉质、器形、纹饰和制作技巧这四个方面观察的。”沙蒙。亨特说,“据我所知,中国早在距今四千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玉制的兵器、工具和装饰品,当然,那时候的制作技艺还是很粗糙的;到了商周时代,除了玉刀、玉斧、玉铲、玉钺、玉戈、玉漳、玉璧、玉环、玉觽、玉簪、玉琮、玉璜......还有了单体器形的鱼、鸟、龟、兽面、人首珮等等玉件儿,造型已经比以前精细了。就说现在这一件儿吧,它是我所见到的最早的夔纹玉器,做工上,直道多,弯道少;粗线多,细线少;阴纹多,阳纹少,并且用的是双钩阴线;夔首部分的穿孔,外大里小,呈‘马蹄眼’形状。这些,都是商代的玉器特点......”

“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韩子奇听得呆了,望着这个还没有半个巴掌大的东西,没想到沙蒙。亨特能说出这么多名堂。

“这是玉块呀!”沙蒙。亨特拿起那件东西,放在自己的耳朵下面比划着说,“在制作的当时,是作为耳饰的,哈,这么大的耳环!大概古人也觉得它太重了些,秦汉以后就改作佩玉了。不过,我的这块仍然是耳环,因为它毫无疑问是商代的东西!”

韩子奇出神地望着那只小小的“玉块”,他又看到了那条在心中滚滚流淌的长河,四年来,他一直在苦苦地追寻它的源头!他崇敬地伸出手去,再次接过制作粗糙但历史悠久的“玉块”,长河的浪花在撞击着他的心,他猜想着,三千年前的祖先是怎样用简陋的工具凿开这条源远流长的玉河......“亨特先生,您能告诉我,我们玉器行第一代祖师爷是谁吗?”他又提出了这个在心中萦绕了四年的问题。四年前,师傅梁亦清没能回答他;他也曾经想请教“博雅”宅的老先生,可惜老先生去世得太早了!

“第一代祖师爷?”沙蒙。亨特遗憾地叹了口气,“这就很难说了,中国的历史实在太长了,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又太少了,尤其是民间艺术家!明代以后,像陆子冈、刘谂、贺四、李文甫等等都还可以查考;明代以前,最著名的好像就是丘处机了,那也只是金、元时代。如果再仔细追溯上去,那么,还可以找到一点蛛丝马迹。根据中国的史书记载,秦始皇帝在得到价值连城的和氏壁之后,曾经命丞相李斯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然后命王人公孙寿镌刻成‘传国玉玺’。又有:始皇二年,骞消国献给秦国一名叫裂裔的画工,这个人也擅长琢玉,曾经为始皇用白玉雕了两只虎,连毛皮都刻画得十分逼真。这位裂裔和公孙寿就是我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琢玉艺人了,但显然他们还不是祖师爷!”

沙蒙。亨特没有能够解答他的问题。但是,这已经足可以让他惊叹了:“亨特先生,您有这么深的学问!”他本来想说:您简直是个外国的“玉魔”,但没好意思说出口,担心那个“魔”字让亨特产生误解。

“不,我只是一知半解,”沙蒙。亨特耸耸肩,又有些奇怪地问,“韩先生,您的师傅没有对您讲过这些吗?”

韩子奇脸红了,不是因为沙蒙。亨特伤了他和师傅的面子,而是惭愧自己的无知。作为一个中国的琢玉艺人,竟然不如一个外国商人更懂得中国的玉器,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耻辱!

沙蒙。亨特看出了他的愧意,却并没有加以嘲笑,感叹道:“创造历史的人,应该懂得历史!韩先生,请原谅我说一句也许不大恭敬的话:在我的收藏当中,任何一件的价值都要远远超过您所做的宝船,因为它们代表着历史,而历史本身就是无价珍宝!”

韩子奇亲手制作的宝船,刚才还被沙蒙。亨特捧入云霄,而现在却又一落千丈,韩子奇像随着他在长河大浪中颠簸起伏,他并不感到受了侮辱,只是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他多么愿意跳出雕虫小技的局限,遨游于那浩浩荡荡的激流!他默默地在那一排百宝格柜子前徘徊,双眼闪烁着如饥似渴的光辉。

沙蒙。亨特跟在他的身后,兴致勃勃地和他一同观赏,十分乐意为他担任这次“航行”的向导:“......商代的双钩线,是琢玉工艺史上的一大成就;周代以后,曲线增多,工艺和造型不断改进,精细程度超过以往,日趋美观;到了春秋战国,已开始使用解玉砂,工具也进一步发展、定型,从开片、做花到上光都有了层次,可惜我这里没有这一时期的实物;这一件是汉代的东西,汉代的大件玉雕,琢工比较粗糙,但小件很细腻,您看这只玉带钩,造型小巧灵活,刀法简洁有力,就是所谓的‘汉八刀’;旁边的这件是唐代的,缠枝花卉图案明显地受到佛教影响,典型的唐代风格;宋元时代的东西,可惜我这里没有,那时的作品也是小件多,大件少,像读山大玉海是绝无仅有的了;这件青玉镂雕洗子是明万历年间的东西,您看,壶底有‘子网’二字,毫无疑问是陆子网大师的作品了。陆子冈所处的时代,高手如云,佳作如林,但那时的东西也有一些微瑕,往往在最后的碾磨阶段求形不求工,未臻完美;清代的琢玉技艺又推向新的高峰,出现了分色巧做和镂空、半浮雕种种琢法,您的宝船正是这种风格的体现。但我手头的这几件清代的东西都不是最好的,我是把您的宝船作为继承清代风格的典型作品收藏的,您这样的技艺,在北京我还没有看到第二个啊!”

韩子奇仿佛从一个长长的梦中清醒过来,无限感慨地说:“惭愧,惭愧!在祖先的遗物面前,我觉得自己还刚刚开始学徒啊!亨特先生,您从哪里学到了这么深的学问?”

“从中国!”沙蒙。亨特谦逊地说,“中国的文物,中国的艺人,中国的商人,中国的学者,都是我的老师!韩先生一定知道北京有一位‘玉魔’吧?”

“您是说‘博雅’宅的老先生?”韩子奇被唤起了无限怀念之情,原来沙蒙。亨特也是这样崇拜“玉魔”啊!“他是您的老师?”

“是的,”沙蒙。亨特十分景仰地说,“老先生在世的时候,我曾经拜访过他几次,他的学识,他的谈吐,他的收藏,都像大海,我在他面前只不过是一粒尘沙!可惜,老先生过于珍爱他的收藏,许多东西都不肯拿出来见客,更不要说转让了!直到他去世之后,我才想方设法、几经周折买到了他的几样东西,您刚才已经看到了。这,就得感谢我的另一位老师了......”

“他是谁?”韩子奇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谁是继老先生之后的另一位“玉魔”。

“蒲绶昌!”沙蒙。亨特微微一笑,“您的老板。”

“他?”韩子奇疑惑地望着沙蒙。亨特,“他并没有学过琢玉啊!”

“中国有句老话:久病成医。蒲绶昌先生见得太多了,这是最好的学习、研究。一件玉器拿在手里,他不借助任何仪器,仅仅用肉眼观看、用手抚摸,就能断代和鉴别真伪。他看玉,从造型、纹饰、技法、玉色、玉质许多方面着眼,并已把握每个时期比较稳定的风格特征,断代很少失误。有些常常被人忽视的细微之处,他决不放过,比如战国的蟠螭纹,有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就是在双线细眉上面有一道阴刻线,若隐若现,如果看得粗心就容易忽略。蒲先生的眼力,恐怕琢玉多年的老艺人也未必能比啊!”

“哦......怪不得!”韩子奇对蒲缓昌也叹服了,“可是,在汇远斋里,我很少听到他的这些谈论,也很少见到柜上有古物啊!”

沙蒙。亨特笑了:“货卖识家,蒲老板最重要的买卖并不是在门市上做的!比如这件商代玉块,”他转过身去,又走到摆在柜子中的那块“马蹄铁”形的玉器前面,“就是在他家里买到的,而他,又是从‘博雅’宅的子孙手中以极低的价格买来的,当时一共有三件......”

“三件?您都买下来了?”

“很遗憾,没有。当时有几位美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朋友,都慕名去看那三块玉块。蒲老板旁征博引,证明是商代玉块无疑,我和朋友们一致同意他的推断,并且估价每件五万元,三件嘛,就是十五万了......”

“十五万?”韩子奇听到这个数目,忍不住惊叫起来。

沙蒙。亨特却不动声色地接着说:“当时,我们好几个人都想从蒲老板手中把东西买下来,可谁也没料到蒲老板说,他只卖其中一件......”

“剩下那两件呢?他自个儿留着?”

“不,毁掉!他当时就抓起了两件,‘啪!’摔在地上,变成了碎片!”

“啊!”韩子奇仿佛心脏被人摘下来摔裂了,“为什么?”

“为了钱!”沙蒙。亨特从肺腑中发出了一声叹息,说,“他毁掉了那两件,剩下的这一件就成了无与伦比的珍宝,身价立时猛涨,最后我以五十万的高价买到了手!”

韩子奇惊得张着嘴,半天都没出声儿。蒲绶昌那张高深莫测的脸浮现在他的面前,那张脸,是那么的可敬、可怕而又可恨!

沙蒙。亨特冷静地观察着韩子奇,等着刚才那番话的反应。他相信,金钱对任何人都会有强烈的诱惑力,当一个人被这种诱惑力所驱使时,聪明才智和计谋胆识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韩子奇呆呆地站在陈列着稀世珍宝的柜子面前,躁动不安地攥着两只被汗水浸湿的手。

沙蒙。亨特认为他等待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他盯着韩子奇的脸,一双淡蓝色的眼睛闪闪发光:“韩先生!您没有想到,被蒲绶昌先生打碎的那两块玉块还可以复原吗?”

“复原?碎玉怎么能复原?”韩子奇根本没有想到,也根本不相信有这个可能。

“怎么不能?通过您的手!”沙蒙。亨特激动地指着他。

“我的手?”韩子奇茫然地伸开那双汗湿的手。

“照现存的这件仿制,做得一模一样!”沙蒙。亨特终于点出了他的目的,“这样,对我,对您,都是一件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韩先生,我之所以选中您作为我的合作者,除了您的非凡技艺足以胜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发现您和蒲绶昌先生并不是一条心!我说得对吗?朋友!”

韩子奇的心中,像海面上风暴骤起,浪花冲天!许多往事重现在眼前,他想一吐为快,但又忍住了,平静地说:“亨特先生,谢谢您把我当成朋友,过去的事儿只能让它过去了!至于您刚才提出的要求,请您原谅,我现在还做不到,您再等我两年,只需要两年!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您知、我知,咱们后会有期!”

他们在六国饭店整整谈了三个小时,把吃饭都忘了。直到侍者来告诉已经是午饭时间,沙蒙。亨特才抱歉地拍着额头说:“Sorry,韩先生,我是请您来吃午饭的......请吧!”

“谢谢,亨特先生,我们还有比吃饭更重要的事啊!”韩子奇婉言谢绝了这一邀请,只收下了沙蒙。亨特赠送的一盒奶油大蛋糕,给蒲绶昌带回去。不是清真糕点,韩子奇是不会吃的。

两年之后,在汇远斋忙里忙外、既做活儿又照应买卖的韩子奇突然向蒲绶昌提出:原来为做宝船而约定的三年期限已满,宝船早已交活儿,他该走了。

蒲绶昌大吃一惊,阴沉着脸说:“什么?走?你......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当初梁亦清对你那么好,他一死,你翻脸不认账,就急着投靠我;我瞅着你可怜,才收留了你,没想到,到头来你又对我来这一套?我真后悔当初瞎了眼,没看清你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人,得讲良心啊,这三年里头,我没有亏待你吧?想走就走?不知道汇远斋的规矩吗:”只许东辞伙,不许伙辞东‘!“

韩子奇却出人意外地平静,一双清澈的眼睛望着蒲绶昌说:“师傅,您对我的恩典,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三年的饭钱,我用宝船、用三年干的活儿还清了;我本来就是只答应为您做一件宝船,求您给我一碗饭吃,并没有卖给您终身为奴啊!您要留我,也行,可有两条:第一,您把宝船拿出来,指出我哪儿做得有差错;第二,您把咱们的师徒契约拿出来,重订还是再续日子,都可以商量。我以后的月薪多少,您也说个数!”

蒲绶昌被他问得无言以对。宝船,早已在沙蒙。亨特之手,钱货两清,不能自己再闹反复;至于师徒契约,根本没有!蒲绶昌这个精明盖世的商人怎么偏偏留下了这样的疏漏?唉,利令智昏,三年前,他完全被贪心给弄糊涂了!现在,眼看着韩子奇要讹他,要像正规出师的学徒那样理直气壮地领一份月薪,哼,你配吗?一个半拉子臭匠人,买卖行里的事儿你还一窍不通呢!

“滚!”蒲绶昌大吼一声,了却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旧账,断绝了这一段莫名其妙的“师徒”情谊,“韩子奇,你做得太过分了,天不能容你!”

韩子奇出了汇远斋,大步流星地扬长而去。

现在,他又成了一个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的人,但是却觉得像腰缠万贯那样踏实,他已经不是六年前的流浪儿了,也不是三年前的小艺徒了,他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勇气走自己的路了。

他没有钱雇洋车,徒步从琉璃厂往东,进延寿寺街再往东拐,沿着过去走过的路,直奔一个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地方,那里,有他日夜牵挂的师娘和两个师妹!三年来,他虽然得不到机会去看望她们,却时时刻刻把她们记在心里!现在,他又回来了......

奇珍斋琢玉坊已经改成了茶水店,端着一摞碗的玉儿正要招呼这位急匆匆赶来的客人,韩子奇伸手抓住了她的胳膊,激动地叫了一声:“玉儿,师妹!你长高了......”

玉儿惊喜地望着他,“啊?奇哥哥!”一声催人泪下的呼唤,把一摞碗全扔了,摔碎了!

姐姐壁儿手里提着茶壶,闻声从里边出来,猛然看见韩子奇,她的两眼就忍不住冒火:“你来干什么?我们不认得你!”

两串热泪从韩子奇的眼中滚落下来,他深情地望着这印留着无数记忆的旧居,望着像仇人似的壁儿,说:“我回来了,永远也不走了,这儿是我的家啊!”

“哼,你的家?这儿没你的地儿!你算什么东西?是我们家的‘堵施蛮’,是蒲绶昌的狗!奇珍斋毁就毁在你们手里!”壁儿杏眼圆睁,发出愤怒的呐喊,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弱女子显示了震慑须眉的血性,“你睁眼瞅瞅,梁家还没死绝呢,仇,还没报呢!”

韩子奇的心中仿佛巨浪冲腾!“师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就是为这个走的,也是为这个回来的!现在,我要把奇珍斋的字号重新打起来,要让世人知道:梁老板的家业没垮,他还有女儿呢,还有徒弟呢!”

壁儿愣愣地看着这个变得无法理解的韩子奇。不,他没变,他还是当初的奇哥哥,是她的奇哥哥又回来了!一瞬间,她突然明白了师兄三年前离开奇珍斋的古怪举动,明白了他这三年的苦心!喜悦和愧疚同时猛烈地撞击着少女的心,热泪夺眶而出:“奇......奇珍斋,我们的奇珍斋,还有这一天啊!”

“当然有!”韩子奇那宽阔的胸膛剧烈地起伏,那里边跳动着一颗怀有远大抱负的心。他夺过壁儿手里的茶壶,扔在一边儿,“别卖茶了,以后的奇珍斋也不开琢玉作坊了,咱要做像汇远斋那样的大买卖,跟姓蒲的比试比试!”

壁儿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颜,三年来那种无依无靠的空落落的感觉烟消云散了,韩子奇的男子汉气魄,使她看到了足以托付一切的力量。她没想到师兄的心胸竟然有这么大!“师兄,可咱们......没有钱啊!”

“不要紧,钱是人挣的!我有趁钱的朋友先帮咱们一把,转眼就能见利,我不是还有两只手嘛!”韩子奇伸出一双大手,攥起拳头,骨节儿“格嘣格嘣”地响,他相信这双手可以创造一切,能够摘下来天上的星星、月亮!

壁儿动情地抚摸着师兄的手,啊,这双粗糙瘦硬的琢玉人的手,多像父亲的手,却又比父亲的手更有力量!突然,一股羞涩感烧红了她的面颊,这是一双男人的手啊,师兄毕竟不是父亲,也不是哥哥!她缩回了自己的手,喃喃地说:“师兄,你不能光顾了我们,往后,你自个儿也得......成家啊!”

“我?”韩子奇觉得这话说得真奇怪,“奇珍斋就是我的家啊!”

“奇哥哥!”壁儿轻轻地叫了一声,心中的激情使她不能自己,扑在韩子奇的肩上,“奇哥哥,我帮着你干!你......你娶了我吧!”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指环王(英)
网摘版
指环王(英)
瑞尔·托尔金
立即阅读
毛泽东大传
网摘版
毛泽东大传
东方直心
立即阅读
野草
网摘版
野草
鲁迅
立即阅读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网摘版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权延赤
立即阅读
远大前程
网摘版
远大前程
(孤星血泪)狄更斯
立即阅读
初刻拍案惊奇
网摘版
初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
立即阅读
故事新编
网摘版
故事新编
鲁迅
立即阅读
水经注
网摘版
水经注
郦道元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