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小河村,沿大理河向东转移,第二次到达青阳岔。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郑位三、李先念电,指示李先念遵照刘、邓七月三十一日电令,即日率赵基梅纵队东进,最好能于八月十日前到达郓城,一切能工作的干部均随同行动。
8月2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青阳岔出发,到达火石山。
8月3日 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五个纵队于八月一日西渡运河,进入鲁西南地区。本日,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告陈毅、粟裕、谭震林电:“待陈、唐、叶、陶五个纵队集结郓城地区时,该五纵统归你们指挥,就现有力量从内线钳制敌人”。
同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火石山出发,当晚到达横山县肖崖则村。
8月4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肖崖则村出发,到达子洲县巡检寺。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局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提出山东主力现在西边,请考虑粟裕带炮兵主力迅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陈、唐、叶、陶五个纵队,积极策应刘、邓作战。“刘、邓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于陈、唐、叶、陶五个纵队是否能起大作用。”
8月5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告陈毅、粟裕、谭震林电:“待陈、唐、叶、陶五个纵队渡过运河后,请令该五纵以有力部队沿运河西岸择要筑工固守,制止敌邱、欧[115]西渡”。
8月6日 关于刘、邓直下大别山可能遇到的情况及采取的对策,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告陈毅、粟裕、谭震林,陈赓、谢富治电,指出:“你们对于出动后敌之可能对策估计如何?我们觉得敌可能采取两种或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迅速组织进攻,使你们不能立足。但此种办法难于调动很多军队,估计可用于进攻者约十二个旅(或较多)左右,即七师、四十八师、十师、七十九师、三师、五十八师各两个旅。其中除桂系外,战力均不甚强。其出发地点不一,在短期内势必参差不齐。如我能于运动中歼灭其四五个旅,其攻势必受顿挫。我可取得休息机会,以利再战。敌此种办法的基本缺点是进攻兵力太少,我之回旋余地甚大,并有迫我渡江南进之危险(敌很怕此着)。第二种办法,宁可给我以立足机会,不急于尾我进攻。除上述十二个旅(或较多)外,并从山东抽调十几个旅,共二十几个旅,以一个月至两个月时间,先从长江、平汉两线完成部署,然后向西向北进攻。此种办法之基本缺点是给我以立足时间,且使山东攻势完全破坏,鲁西、豫东亦大部难保。即使集中二十几个旅,分两线多路进攻,我亦可能于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第三种办法,即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办法,既以十二个旅左右分数路迅速进攻,又从山东抽调十几个旅用于长江方面。你们必须同时准备对付这几种办法,而主要准备对付第一种办法,即用全副精神注意于运动中大批歼灭敌人,一切依靠打胜仗。”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陈毅、粟裕,华东局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同意陈毅、粟裕五日提出的由陈、粟率野战军直属机关和第六纵队去鲁西南指挥六个纵队作战,谭震林、黎玉、许世友组成东兵团[116],华东局去渤海[117]的建议。七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邓并告陈、粟电:“陈粟六纵全部必须从内线,即从你们的反对方向钳制敌人,才是最有力的钳制。你们不要希望他们出陇海线直接掩护”。“只要陈、粟六个纵队集中处于内线,一切有办法;如果分散南进,则全局不利。”此电实际上改变了七月二十三日要叶飞、陶勇率第一、第四纵队分兵渡江南下的计划。九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式通知刘、邓、陈、粟:“原定叶、陶去闽浙赣之任务,停止执行”。
同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并告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电:“目前整个形势对我有利,敌已分散,我已集中。敌机动兵力分置于鲁中、运东[118]、陇海(桂系等)三处,加以鲁西之敌新受巨创,士气不振。我则以一部钳制鲁中之敌,主力位于鲁西南。敌虽想从运河、陇海两线向鲁西南进攻,但估计短时间内尚不可能。敌目前既怕你们全力向东攻邱、欧,又怕你们全力向南攻陇海。在此情况下,你们全军可以安全休整十天内外,鼓励士气,整顿队势,以利争取新胜利。此次华东各部虽有几仗未打好,但完成了集中兵力、分散敌人之巨大任务,待陈、粟率野直及六纵到郓、巨,我军实力更厚,领导更强,对于争取新胜利极为有利。”由于蒋介石以八个整编师十八个旅约十四万人的兵力,分由菏泽、袁口、嘉祥等地对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分进合击,企图逼其处于郓城、鄄城之间狭小地区内,然后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坏黄河大堤,水淹刘邓军。根据这一新的情况,刘伯承、邓小平当机立断,决心提前结束休整,乘敌合击部署尚未完成之际,立即隐蔽突然南进,执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七日,刘、邓率主力四个纵队自郓城地区南下,经巨野、定陶之间跳出敌人的合围圈南进。
8月8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巡检寺,到达绥德县李家崖。
8月9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指出刘邓及山东两军于八月七日开始由郓城向豫皖苏及大别山前进。“为有力地协助刘、邓行动,我陈谢集团应提前于未灰[119]至未删[120]间渡河,首先控制潼洛段山区,再看形势决定下一步行动。”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电:“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十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邓,陈、粟电:“在敌主力东迫郓城西迫鄄城情况下,我在郓、巨作战已不适宜,即北撤亦来不及,只有南进才利机动,刘、邓决心完全正确。”
8月10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贺龙、习仲勋并告彭德怀电:“我刘邓大军已开始向大别山前进,陈谢集团未哿[121]前渡河进攻潼洛段。请令王世泰率警一、警三两军[122]迅速行动,直出长武、州[123],攻占泾河以南、渭河以北诸县,吸引暂二旅、新一旅等部,使不能东调。”
同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李家崖,到达绥德县黄家沟。
8月11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陈毅、粟裕、饶漱石电:“七月几仗虽减员较大,并未妨碍战略任务,目前整个形势是有利的。”“刘、邓南下,全局必有变动,鲁西南诸敌势必大部南去。陈、粟率六纵及野直进至聊城待机与宋、王[124]会合,可能开展鲁西南局面,并利于直接策应陈、唐、叶、陶。”“总的意图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本日,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北渡黄河,第六纵队和特种兵纵队跟进。
同日 刘邓野战军主力从民权至商丘间和虞城地区分三路越过陇海路,分别向大别山疾进。
8月12日 关于刘邓大军南进问题,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告陈毅、粟裕电,指出:“有三点请你们斟酌:(一)鉴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休息太少,疲劳太甚,减员太多,而那种性急有许多是不必要的。此次我军南进,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性急,力争少走路,多休息。情况紧张时应当走几天长的,但应跟着休息几天,恢复疲劳。(二)在目前几个星期内,必须避免打大仗,专打分散薄弱之敌,不打集中强大之敌,待我军习惯于无后方外线行动,养精蓄锐,又在有利于我之敌情、地形条件下,方可考虑打大仗。(三)不要希望短期内就能在大别山、豫西、皖西等地建立巩固根据地,这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只能是临时立足点。必须估计到我军要有很长时间(至少半年)在江河之间东西南北地区往来机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并在歼灭敌人几十个旅之后,方能建立巩固根据地。”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现敌大军向刘、邓追击,若你们于刘、邓出陇海线后半个月之久方能渡河完毕,则对刘、邓援助过于迟缓。又胡宗南主力正向榆林增援,三十六师两个旅本日到横山、榆林间,刘戡五个旅本日到石湾。彭、习亦甚盼你们早日渡河,变动局势。”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陈谢集团两个纵队和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共约八万余人,分两路先后在晋南、豫北交界处的垣曲、济源间及茅津渡以东地段南渡黄河,跨过陇海路挺进豫西。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电:“(一)我攻榆林未克,敌钟松[125]部明元日[126]可进榆林,刘戡五个旅可到麒麟镇以东。(二)我军即在榆林、米脂间休整待机,隔断刘、钟两部,吸引该敌,以利陈、谢行动。陈、谢定于未哿[127]渡河。(三)为防刘、董[128]进占绥德,我无定河、黄河间各后方机关,必须迅速移至黄河以东,望贺、习立即部署移动。”
8月13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复刘少奇电:“我们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将支电[129]所述方针提到土地会议上去讨论,我们认为你们提出的原则是正确的。”
同日 傍晚,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从黄家沟出发,渡过无定河,转移到绥德县延家岔。
8月14日 下午,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延家岔,转移到米脂县城郊井家坪。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李先念并告陈毅、粟裕电,指示李先念率赵基梅纵队到聊城以南、黄河北岸地区,接受陈、粟指挥,相机南进。
8月15日 下午,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井家坪出发,傍晚转移到米脂、佳县交界的陈家岔。
8月16日 上午,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陈家岔出发,夜晚转移到佳县以西十五公里的曹家庄。
8月17日 黎明,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曹家庄,中午到达佳县白龙庙村。经过暂短时间休息后,继续行军。十八日,冒雨抢渡五女河,傍晚到达佳县杨家园则,为山洪所阻,即在此宿营。
8月19日 上午,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杨家园则,中午到达佳县梁家岔。二十一时半电告彭德怀:“我们明二十日在梁家岔(梁家岔在柏树坞北三十里、槐树湾南十里)休息不动。”毛泽东与彭德怀之间随即架通电话。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陈毅、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认为陈、粟十五日提出关于陈唐兵团不宜急返内线的报告极为正确。并指出:“陈、唐、叶、陶必须克服部队中转回内线之情绪,学习刘、邓向外线英勇奋斗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在淮河以北、黄河以南广大区域行动,绝对不可有渡黄河北返或运河东返老根据地长期休整之思想。”
8月20日 寅时,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彭德怀电,完全同意他十九日提出的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十六师的作战计划。根据这一作战计划,西北野战军于本日拂晓对沙家店之敌发起攻击,激战至黄昏,歼灭三十六师主力六千余人,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开始转入内线反攻。
8月21日 关于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整个军事形势的转变,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中央工委和各战略区首长电,指出:“我全党全军应在目前数月内一致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整个军事形势的转变。申、酉、戌、亥四个月[130],将是敌我两军转变形势的关键,务望各同志齐心协力,争取胜利。”
8月23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骑马由梁家岔到西北野战军指挥部住地佳县前东原村,向参加沙家店战役总结会的旅以上干部祝贺胜利,研究部署新的战役。毛泽东在会上说: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用我们湖南话来说,打了这一仗,就过坳了。又说:侧水侧敌[131]本是兵家所忌,而我们彭老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英勇奋战,在短短一天时间里,就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同日 下午,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梁家岔,转移到佳县朱官寨,在这里停留一个月。结束了转战陕北时期最艰难的阶段。
8月24日 致电陈毅、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及华东局:“粟裕同志巧酉电[132]意见极为正确。西兵团作战范围,规定为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望转示榘、唐、叶、陶及六、十两纵及炮纵坚决执行。”“现已有约二十个旅之敌军向刘、邓方面前进,鲁西南及豫皖苏边区较为空虚。你们必须在九、十两月内歼灭几部敌人,攻占多数薄弱城镇,逐步将此两区创造成有利战场及支援刘、邓之后方。若西兵团在九、十两月内不能达到上述目的,而使刘、邓在大别山站不住脚,甚或遭受不利,因而被迫北返,则于大局不利。”“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七月减员较多,无损大局。希望你们尽速赶至鲁西南,统一指挥西兵团各纵,配合当地地方兵团完成中央付给我华东军的伟大任务。我相信你们必能完成此种任务。”电报提出:“第二年作战基本任务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部分任务是在内线歼灭敌人,借以破坏国民党之计划(将战争引向解放区,破坏解放区,使不能持久),达到我们分散敌人,各个击破敌人,并使解放区不被破坏,使战争能够持久之目的。”
8月25日 致电饶漱石、黎玉并告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蒋介石似乎判断我主力必守胶东,企图以四五个师向胶东进攻,吸引我主力进入内线后,即在青岛、平度、掖县线建筑坚固工事加以封锁,以两个师左右守备该线,然后以三四个师向东攻击。彼似希望此计迅速成功,以便抽出两三个师用于他处。目前彼在临沂以北使用了二十个旅,与向大别山对付刘、邓之兵力约略相等,而在鲁西南对付陈、粟之兵力则甚薄弱,在陕北对付彭、习之兵力,自三十六师被歼后已甚感不足(仅有七个机动旅),在豫西对付我陈赓之兵力则完全没有。在此情况下,蒋介石必在胶东方面力求速决,以便抽兵。因此,我们完全同意你们以一部位于内线,以主力(二、七、九纵)位于外线,以利持久之方针。只要许、谭率三个纵队位于外线(诸城一带),寻机打一二个小胜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敌即不敢向胶东深入,胶东大部至少一部即可保全。”
8月26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并告彭德怀、习仲勋,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电,指出:“陈、谢渡河后,主力攻占新安、渑池、陕县、灵宝、阌乡[133],相机夺取潼关;以一部攻占宜阳、洛宁、卢氏、嵩县;另以一部攻占洛南、商县、商南,切断西荆[134]公路,迫使胡军一部向陕南布防。”并指出:“一个月内,胡军主力不可能到豫西,陈、谢应乘此时机放手发展。”三十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谢电,指出:“(一)西面空虚,攻取较易;洛阳附近敌所必争,不应使用主力。(二)速以四纵全力、三十八军及二十二旅抢占陕县、灵宝、阌乡、洛宁、卢氏,相机抢占洛南、商县、商南。秦纵[135]位于新孟洛地区,牵制洛阳之敌,以一部攻占宜阳、嵩县。(三)避开强固设防据点,专打守备薄弱据点,并力求运动战,求达机动迅速、广占敌区、多歼敌人之目的。”根据上述指示,陈、谢以主力向国民党军兵力空虚的豫陕边挺进,以一部活动于新安、孟津、洛阳地区,牵制洛阳之敌,以利于主力以后南出汉水或东出平汉路。
8月27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粟裕电:“敌大军向刘、邓追击,情况异常紧迫。目前几个星期内是重要关头,望你们率六纵、十纵、炮纵星夜兼程急进,不惜疲劳,不要休息,不要补充,立即南渡,统一指挥陈、唐、叶、陶”。二十八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粟电:“目前中心一环,是你们率六纵、十纵、炮纵迅速南渡,与陈、唐、叶、陶会合,在九、十月内打开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平汉以东、运河以西之广大局面,大量歼敌(打有把握之仗),并在渤海、冀南建立补给中心,则侵入胶东之敌必难持久。否则两头失塌,刘、邓亦难在南边立脚,则于大局不利。”二十九日晚,陈毅乘车前往撤至黄河以北的第十纵队进行动员。三十日,毛泽东致电陈、粟:“现在欧震、张淦、罗广文、张轸、王敬久、夏威[136]各部均向刘、邓压迫甚紧,刘、邓有不能在大别山立脚之势,务望严令陈、唐积极歼敌,你们立即渡河,并以全力贯注配合刘、邓。”三十一日,第六纵队和特种兵纵队日夜兼程赶到黄河北岸阳谷、寿张地区,陈毅、粟裕率六纵、十纵、特纵于九月三日南渡黄河,四日渡河完毕,五日在郓城地区与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会合。
同日 刘邓野战军全部渡过淮河,胜利地进入大别山地区,完成了千里跃进任务,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计划破产。
8月28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许世友、谭震林,陈赓、谢富治并告彭德怀、习仲勋,朱德、刘少奇(转聂荣臻、萧克),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林彪、罗荣桓电:“在目前情况下,给敌以歼灭与给敌以歼灭性打击,必须同时注重。给敌以歼灭是说将敌整旅整师干净全部地加以歼灭,不使漏网。执行这一方针,必须集中三倍或四倍于敌之兵力,以一部打敌正面,以另一部包围敌之两翼,而以主力或重要一部迂回敌之后方,即是说四面包围敌军,方能奏效。这是我军的基本方针,这是在敌军分散孤立、敌援兵不能迅速到达之条件下必须实行的正确方针。但在敌军分数路向我前进,每路相距不远,或分数路在我军前进方向施行防堵,每路亦相距不远之条件下,我军应当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针。这即是说,不要四面包围,只要两面或三面包围,而以我之全力用于敌之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不以全部歼灭敌军为目标,而以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为目标。这样做,可以减少我军伤亡,其被歼灭之部分可以补充我军,其被击溃之部分可以使其大量逃散,敌能收容者不过一部分,短期内亦难恢复战斗力。现在顾祝同系统尚有三十二至三十五个战略性野战机动旅,分散使用于胶东、鲁西南、皖西及河南,若我能依情分别采取上述两种方法,在短期内给其十个至十五个机动旅以歼灭及歼灭性打击,则局势可以迅速改变。”
同日 鉴于胡宗南军六个半旅于二十七日由米脂北七十里地区南撤,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电,指示他“率全军立即转至敌之先头(米脂、绥德之间或直出清涧),阻敌南进”。二十九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电:“请率全军以三天至四天急行军赶到石咀驿、九里山之线,夺取先机,制敌死命”。三十日,再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电:“敌已确定全军南撤,九十师可能以一部向东佯动吸引我军,以利其主力迅速向南。我军务宜摆脱当面之敌,以三天急行军先敌抢占绥、清[137]间一段,阻敌南进。然后以一部节节阻敌,主力大举沿公路南下(不要脱离公路),直指咸阳,制敌死命,有力地配合刘邓、陈谢。”据此,西北野战军以二纵队沿咸榆公路西侧追击,九月二日进至清涧以北之九里山、石咀驿一线阻击敌人;主力沿咸榆公路以东追击。
8月29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饶漱石、黎玉(转谭震林),陈毅、粟裕电:“华东局及九纵被迫留在胶东,震林率二、七两纵在诸城。这样,实际上比饶、黎、许率九纵到诸城或震林率二、七纵到胶东都要好些。这样,胶东有九纵、十三纵及广大地方部队,可以逐步形成有力的内线作战兵团,直接保卫胶东,可以采取于运动中半歼灭半击溃之作战方针(即对敌一个或二个旅,以歼灭其一部击溃一部为目标而部署战役作战,注意多打小胜仗)。震林在诸城应完全遵照饶、黎指示休整待机,在胶东外线直接配合内线,目前不要南下临沂或陇海。作战时应注意打小规模歼灭战,每次以歼敌一团一旅为目标,不打无把握之仗。”
同日 致电林彪、罗荣桓:“希望你们能于九月下旬开始作战,配合南线”。“新的作战,似宜以有力兵团进攻山海关、沈阳线上之敌,以另一有力兵团进攻中长线上之敌,以求分散敌人,各个击破,重点放在中长路或山沈路,由你们酌定。”据此,东北民主联军于九月下旬发起了大规模秋季攻势作战。
8月30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首长电:“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同志现在担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同志为副政委),不能兼顾军委工作,特以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代理军委总参谋长工作,副参谋长仍是叶剑英同志。”
9月1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指示强调:“到国民党区域作战争取胜利的关键:第一是在善于捕捉战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第二是在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站在我军方面。只要这两点做到了,我们就胜利了。”这个指示编入《毛泽东选集》。
9月2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并告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电:“攻占新安、渑池、宜阳、洛宁等地,歼敌四千余,甚慰”。“你们作战范围,包括黄河、渭水以南,汉水以北,平汉路以西,西安、汉中线以东广大地区。应使干部熟习这一地区地理、敌情、民情,准备以至少半年时间,在这一地区东西南北往来机动,大量歼灭敌人,才能建立根据地”。“作战原则,对敌守备薄弱之据点及城市则坚决攻取之,对敌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又环境许可之据点及城市则相机攻取之,对敌守备强固之据点及城市则避开之,着重点放在调动敌人打运动战及占领广大乡村,消灭反动武装,发动群众,必须准备经过一个困难时期,逐步建立根据地。”
9月3日 关于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应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致陈毅、粟裕电,指出:“刘、邓已实行无后方作战。陈、谢亦决心深入敌区,准备与后方隔断。你们的胶东、渤海都成了前线,决不可希望仍有过去一样的接济,对晋冀鲁豫亦不可要求过高过大。从你们自己起到全军一切将士,都应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人员、粮食、弹药、被服一切从敌军敌区取给。准备在连续作战之后缩编部队,准备打得剩下三千人、四千人一个旅,而战斗意志愈打愈强(彭副司令所部就是如此)。俘虏兵即俘即补,重炮不要带去,不要怕后方被敌切断,勇敢地向淮河以北、平汉以东进军。”
9月4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并告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电:“(一)据密息:二十七旅以一个团分散守备灵宝、阌乡及该地车站,主力驻华阴为预备队,陕南、豫西南各县似甚空虚。(二)你们应以四纵有力兵团位于阌乡以西,准备歼灭二十七旅主力之增援,以四纵主力分别同时包围陕[138]、灵、阌三城,相机攻占之。得手后,交三十八军守备,令其着重肃清三县地主武装(这是非常重要的)。四纵全部则分两路,一路取捷径出陕东南,相机攻取洛南、商县、商南、荆紫关诸城镇;一路出伏牛山,相机攻取卢氏、淅川、内乡三城。四纵于占领上述各地后,即应散开于各县乡村,攻破地主围寨,消灭地主武装。上述任务,争取于本月内完成。(三)秦纵以有力兵团位于洛阳以西,阻止洛敌西犯,其余南进,相机攻取嵩县、鲁山、南召诸城,并消灭各县地主武装。(四)应将占领县城与占领乡村、消灭敌正规军与消灭敌地主武装看得同等重要。全军都要有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的决心。”六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谢、韩电:“四纵主力西进,相机攻取陕、灵、阌三县以后再入陕东南及豫西南。”
9月6日 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为中共中央起草复中央工委五日来电。复电指出:“平分土地利益极多,办法简单,群众拥护,外界亦很难找出理由反对此种公平办法。中农大多数获得利益,少数分出部分土地,但同时得了其他利益(政治及一般经济利益)可以补偿。因此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大规模的森林及水利工程不能分配者由政府管理。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
9月11日 关于陈粟野战军沙土集战役[139]胜利后的任务,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陈毅、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饶漱石、黎玉,陈赓、谢富治及彭德怀电。电报指出: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在“郓城沙土集歼灭五十七师全部之大胜利,对于整个南线战局之发展有极大意义,特向西兵团全军将士致庆贺慰问之忱”。“在目前几个月内,你们人员补充主要靠俘虏,应采即俘即补方针,弹药补充主要靠取之于敌。应注意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同时严整军纪,争取群众,你们就一定能完成在黄河、淮河、运河、平汉之间创造巩固根据地,协助刘邓、陈谢创造鄂豫皖与鄂豫陕两大根据地,协助饶、黎、谭保卫山东根据地,协助苏中、苏北恢复根据地之伟大任务。你们处在上述四大根据地之中间地带,你们的胜利有重大战略意义。”
同日 修改新华社社论稿《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加写两段话:“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灰心丧志,慌乱动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贪污腐化,愈陷愈深,互相埋怨,见死不救,这就是整个匪军营垒的现状。再打一年两年,蒋介石匪帮就离全军覆灭不远了。”“打倒蒋介石才有和平,打倒蒋介石才有饭吃,打倒蒋介石才有民主,打倒蒋介石才有独立,已经是中国人民的常识了。”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电:“目前几个月内,你们作战似应避开桂系主力七师、四十八师,集中注意歼灭中央系及滇军。因七师较强,不易俘缴,四十八师情况不明,似和七师相差不远,而中央系各部及滇军五十八师则在运动中易于歼俘。”据此,刘邓军于本月在商城、光山地区,同滇军整编第五十八师连续打了三仗,把敌人机动兵力吸引到大别山北麓,保障第三、第六纵队向皖西、鄂东地区展开。
9月13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粟裕电:“必须注意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对五军、七十五师暂时不打很对。对俘虏应采取即俘即补方针。俘获后有数天训练,开一个翻身会(吐苦水),即可补入部队。彭习野战军全靠俘虏补充,即用此种方法,而战斗力很好。用此种方法,只要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均有俘获,即能保持兵员的经常状态。”
9月14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电,指出:陈、谢已克灵宝、阌乡、卢氏,现正以三个旅攻陕县,三个旅向西急进,直迫潼关。鲁崇义的整编三十师主力现被我王新亭部阻困于临汾,难于西撤。西安、潼关线空虚。拟令陈、谢攻克陕县后率五个旅向渭南、华阴攻进,以秦基伟三个旅及三十八军一部留豫西活动。“在此种情况下,我军似宜扭住刘、董于大小劳山以北、永坪以南地区,协助陈、谢得手,削弱刘、董,使其恐慌动摇,进退维谷,至时机成熟时,各个歼灭之,或与陈、谢直接会合于渭水以北根本解决之。”
同日 西北野战军开始在岔口、关庄一带追歼胡宗南军,经过三天战斗,给了南撤的胡宗南军以重大杀伤。十九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电:“三天战斗给了敌人以相当削弱,迟滞了敌人南进,特别是认识了敌人士气衰落,我军士气大增,不怕这个敌人,对于我军向渭北出击争取胜利,大有利益。”
同日 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开始。
9月15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粟裕并告华东局电:“现在的中心问题是打胜仗,只要再打两三个沙土集这样的胜仗,不但能调动胶东敌军,而且能保障你们及刘、邓的后方通路。只要前面打胜仗,敌即无法断我后路。但我军在一个时间内,必须要有一往无前不要后路的决心。”陈、粟决定,留第十纵队和晋冀鲁豫第十一纵队于鲁西南牵制邱清泉部,陈粟野战军主力及李先念率领的刚由豫北南渡准备转用于大别山的第十二纵队,于九月二十六日分五路横越陇海线,南下豫皖苏地区。十月十三日,中共中央军委又决定增调两广纵队从渤海区至鲁西南。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饶漱石、黎玉、谭震林并告各首长电,通报各战区的作战情况。电文如下:“目前情况:(一)我军在大别山、豫西、鲁西南、豫皖边区及陕北,业已完成战略展开任务。(二)我刘邓军已在豫东南、鄂东、皖西占领十多县及广大乡村,威震大江南北。该区群众很好,粮食已可吃新谷,地方工作已在布置,现在准备歼灭敌主力之作战。在该区周围之敌共二十三个旅,其中机动兵力约十二个旅左右,近又有抽整十师二个旅去郑州消息。(三)我陈粟西兵团已集中鲁西南,并已歼灭五十七师,奠定了该军扩大根据地至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并在该区内继续歼敌之有利地位。该区敌只有十五个旅左右,其机动兵力不过五个旅左右。(四)我陈谢兵团已占豫西九县(宜阳近被敌占),除歼灭大量保安部队外,并歼灭胡宗南七十六师之新一旅、三十六师一个独立团,又歼灭洛阳李铁军[140]部整十五师六十四旅一个团,击溃两个团。现该区除陕县尚未攻克外,淅川、南召以北,洛阳、临汝、鲁山以西,均为我占。现渭水、黄河以南,汉水以北,平汉以西甚为空虚,利于我军放手发展。(五)陕北我已收复佳县、米脂、吴堡、子洲、镇川、横山、靖边、保安、吴旗、安定、固临诸城镇。彭率野战军已进至青化砭、延川之线以南地区,胡军主力七个旅又二个团则在该线以北被我阻击,无法迅速南撤。我军待完成歼敌一部之任务后,准备不久即打到外线去。(六)目前只有胶东方面敌尚维持十五个旅左右的攻势,该区尚有一个时期是困难的。但估计只要陈粟、刘邓、陈谢三方面再打几个胜仗,中原及长江发生更大震动之后,胶东敌军将被迫大批南撤。只要我军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每战均能歼敌一部(不论多少),就能改变该区形势。”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并告彭德怀及刘伯承、邓小平电:“你们在陕州[141]作战完毕后,不论得手或不得手,休整数日,留三十八军一个师于陕、灵、阌地区。你们亲率四纵全部及三十八军一个师,携带数天粮食,于商州、潼关之间自择道路(避开坚固据点),进入渭华[142]以南、商洛[143]以北地区,然后相机攻占临潼、渭南、华阴、华县、潼关、蓝田、洛南诸城。如你们能于本月下旬进入上述地区,并开始作战,则甚为有利。那时,我彭副司令所部及王世泰两个旅,当可钳制胡军主力,并可能向洛川一带前进,配合你们作战。”
9月16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电:“你们全军冬衣准备,不要将重点放在由后方按时供给上面,而要放在自己筹办上面,你们如能努力收集棉花布匹,每人做一件薄棉衣,或做一件棉背心,就能穿到十二月、一月,那时后方冬服可能接济上来。”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并告贺龙、习仲勋电:(一)“目前一个月内是重要关节,望鼓励全军将士英勇奋斗,配合陈、谢完成重要任务。”(二)“请令王震[144]率两个旅立即向延安以南开进,占领大小劳山、甘泉之线,节节阻敌南退。”(三)“主力六个旅即于现地休息三天、四天,至多五天,解释行动方针,约于二十二日左右向南急进。全军(六个旅)直迫宜川,相机攻取该城;然后向南相机攻取韩城、合阳、澄城、蒲城、白水、平民、朝邑[145]、大荔诸城。争取于十五天至二十天内完成上述任务。”九月十七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电:执行上述任务的时间可按情况推迟,“总以歼灭或迟滞敌军,协助陈、谢渭华作战为原则”。据此,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于二十三日攻克大小劳山,阻敌南进。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陈毅、粟裕,饶漱石、黎玉、许世友、谭震林电,指出:“我们认为震林所率二、七两纵,目前不宜离开滨海”,“一可钳制八十三师、二十八师、四十五师等部;二可策应胶东内线。大约坚持一个月至多两个月,局势就会变化。如二、七纵出鲁南或苏北,则八十三师、二十八师等部必跟去,亦不见得容易歼灭,对于胶东则减少直接配合作用”。
9月17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西北局并告彭德怀和陈赓、谢富治、韩钧电,指出陈谢韩兵团已将豫西之敌大部扫清,“请西北局选派大批地方工作干部,给以一星期训练,送往彭副司令处,随军至渭北,转往陕南交汪锋指挥,发展陕南根据地。”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电:“在十五天至二十天内,胡军主力尚不能向你们攻击。你们必须很好利用这十五至二十天时间,打开陕东及陕南局面,这是有决定重要性的。如不能在陕东、陕南建立根据地,则将妨碍你们在豫西及鄂西北建立根据地。”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电:“提议王世泰部编为第四纵队,辖两个旅,参加野战军作战,使该部正规化。”随后,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组成,王世泰任司令员。
9月18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电:“请令秦基伟主力(两个旅)由伊阳向东,相机攻占临汝,然后由临汝向东南,以一个旅相机攻占郏县、襄城、宝丰、叶县,威胁许昌,吸引整三师及一二四旅向该方向救援。该旅即留在上述各县,与救援之敌周旋。以另一个旅相机攻取鲁山、南召县城后,迅即转至卢氏、嵩县、伊阳、鲁山、南召、内乡六县交界,即伏牛山地区纵横二百里内外,展开乡村工作,剿灭民团、土匪,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创造该纵后方。必须使该纵干部明了,该纵后方不是新安、渑池,而是伏牛山,用全力在伏牛山建立根据地,是为至要。”本日,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谢、韩电,庆祝攻克陕县的胜利。
9月19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晋察冀中央局并告中央工委及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电:“根据中央工委建议,为着加强晋察冀工作之目的,决定派彭真同志以中央政治局委员资格帮助与指导晋察冀工作。”
同日 致电杨尚昆,请将中共中央九月一日指示[146]叫师哲[147]译交阿洛夫转斯大林。
9月20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电,同意以教导旅、新四旅编为第六纵队。
9月21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朱官寨,到达佳县张家崖窑。二十三日,迁移到佳县神泉堡。
9月23日 关于打李铁军部的部署,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并告徐向前、滕代远、薄一波(转王新亭[148]),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彭德怀电。电文如下:“因西潼线[149]已到及数日内可到之敌共有十个半旅,难于得手;汉水流域无敌正规军,可留待一个月后去占;郑洛[150]区李铁军部六个旅较弱,故改变部署如下:(一)于二十六日前以三十八军一部开文底,逼近潼关佯动,迷惑敌人。(二)刘[151]旅附三十八军一部,除留小部控制卢氏剿匪外,立即西进,相机攻占洛南、商县、商南、山阳诸县,肃清反动,发动群众,援助陕南游击队。(三)三十八军主力位于陕、灵、阌三县剿匪。(四)你们率主力四个旅,协同秦纵向[152]旅,于二十六日开始荫蔽东进,突然包围六十四旅及武庭麟师部(可能在磁涧),相机歼灭之,收复新安。(五)在打六四旅期间,秦纵主力可继续休整。(六)歼灭六十四旅后,协同秦纵歼击李铁军主力,并相机攻占郑洛以南、平汉以西十余县。(七)准备一个月时间,完成上述任务,然后留秦纵位于上述地区,四纵向汉水流域。”二十五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谢、韩电:“你们南渡后第一个月作战成绩很好,歼敌二万余,控制渑、陕、灵、阌、宁、卢六县。原定第二步打西潼线上之敌,第三步出汉水、豫西南,因西潼敌已先我集中兵力,把握较少,故改变计划,东打李铁军,并相机占领郑洛以南、平汉以西若干县。包括作战与休息在内,估计大约须一个月左右时间。如此举成功,不但对你们有利,对陈粟、刘邓亦有利。”“在你们打李铁军期间,彭副司令所部留在陕北内线,完成歼敌、整训、补充等项任务,时间约一个月左右,然后打出去,第一步向渭北,第二步向陇南,与你们相呼应。但你们及任何其他战略单位之作战,均是独立性的,各按自己情况独立部署行动,不要依赖任何方面之直接配合。”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并贺龙、习仲勋电:“(一)决定你军主力(六个旅)在内线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完成歼敌、休整、补充三项任务,然后打出去。望按此部署一切,主要是筹粮一万五千大担。(二)王震两个旅相机攻占劳山、甘泉等地,阻敌数天后即可先出渭北。”二十四日,西北野战军决定先在陕北执行内线作战任务,十月一日全歼延川、延长守敌。
9月24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朱德、刘少奇并告聂荣臻、萧克、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电:“此次大清河战役[153],歼敌一部,虽未获大胜,战斗精神极好,伤亡较多并不要紧。休整若干天,按照该区具体条件部署新作战,只要有胜利,无论大小,都是好的。一切按自己条件独立部署作战或休整,不要顾虑东北或别区配合问题。”
9月25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等前往中央警卫团驻地阎家峁看望新入伍的几百名战士,勉励他们要好好学习军事、政治、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月26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电:“(一)打六十四旅行动时间,由你们自己决定,总以确保胜利为原则。(二)宜阳之敌,可能向新安增援,你们要准备打援敌,应令秦纵参加此次作战。(三)应以一部向潼关方向之敌佯动,迷惑该敌(直至现时止,西安方面均认你们必打西潼线,甚为恐慌),以利主力荫蔽东进,突然包围六十四旅而歼击之。”据此,陈谢集团以一部在豫陕边地区活动迷惑关中敌人,主力于本日隐蔽东进,十月二日在铁门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五师师部及第六十四旅大部,李铁军第五兵团主力逃回洛阳。陈谢集团在豫陕边地区转战月余,共歼敌三万三千余人,解放县城十二座,建立了三个军分区。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徐向前、滕代远、薄一波转王宏坤、张际春并告陈赓、谢富治、韩钧电,指出徐、滕、薄二十四日提出的“以彭、罗[154]监视临汾之敌,集中八纵两个旅夺取运城,再北上相机夺取临汾,并打阎敌”的计划甚好,望坚决执行。据此,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等部于十月七日开始围攻运城,历经一个月,歼援敌三千七百余人。由于胡宗南部的整编第三十六师北渡黄河增援,对运城的进攻暂停。
9月30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陈毅、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一)你们分两路前进方针很好。至少一个月内专打分散薄弱之敌,发动群众,了解情况,然后看情形再集中相当兵力,打有把握有准备的较大规模的仗,半个月时间太短。(二)士榘所部第一步相机攻占尉氏、洧川、鄢陵、扶沟;第二步应向南相机攻占商水、项城、沈丘、临泉、上蔡、汝南、新蔡,在该地区建立根据地,与刘、邓衔接。(三)你们则在夏邑、永城、宿县、亳县、涡阳、蒙城、怀远、凤台、阜阳、太和地区建立根据地。(四)你们与士榘所部暂时分开建立根据地,将来看情形,各留一个纵队在当地发展根据地,集中三个纵队打较大规模的仗。如此方可迫使敌人分得很散,造成好打之条件。(五)各纵辗转活动,破击三条铁路,歼灭分散之敌,极为重要。”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电,指出王世泰部已占白水,王震部日内可到白水附近,“该两部应会合一起,即以白水为枢纽向四周发展,建立渭北根据地”。
10月2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电:“两延[155]得手后,我军似宜迅即以主力打清涧,以一部打瓦市,以期同时歼灭两地之敌,使绥德之敌无法逃跑。然后两路北进,歼灭绥德之敌”。本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电:“清、瓦两处可先打一处,再打一处,不必同时打”。根据上述精神,西北野战军于六日集中兵力首先进攻清涧之敌,十一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部及一个旅,师长廖昂被俘。延(延长、延川)清(清涧)战役共歼胡宗南军八千余人。
10月3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陈赓、谢富治、韩钧并告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电,对陈谢集团歼灭第六十四旅大部,收复新安甚慰,认为他们上月二十九日电提出的如宜阳敌好打则全力歼灭宜阳之敌,否则将主力进至洛阳西南伊、洛两河之间,佯攻洛阳,分别歼灭各路回窜之敌的意图是好的,望依情况临机决定。并指出:“总以于一个月内各个歼灭李铁军诸旅,并攻占洛阳、郑州之线以南,鲁山、叶县之线以北,平汉以西诸县为目标。”
同日 关于陈粟野战军进入豫皖苏地区开展工作问题,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电报指出:“你们兵力业已展开于广大地区,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从事歼灭境内小股敌军、民团、土匪、保甲,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每县拨出一个营的架子(干部)及一个连的兵力,建立各县武装基干。各纵主力则在自己辖境内往来机动作战,包括破击铁路在内。你们五个纵队范围,不但包括陇海以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淮河以北,而且可以一部渡淮南进,直达寿县、合肥、巢县之线以东,长江以北地区,与刘邓区域、苏中、苏北完全衔接。如一个月至两个月时间不够,还可酌量延长。使敌主力置于无用之地,疲于奔命,而我则于短期内歼灭了敌之爪牙,建立了我之根据地,为不久将来集中兵力作战打下基础。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据此,陈粟野战军以纵队为单位分别消灭保安团队,派遣大批干部发动与组织群众,至本月底,攻克县城二十四座,歼敌一万余人,在沙河以南、淮河以北建立了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三个专署和军分区。李先念率领的第十二纵队于十一月初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归刘邓野战军建制。
10月4日 关于大别山地区的作战方针,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告陈毅、粟裕电。电报指出:“为着(一)分散大敌,使敌主力疲于奔命;(二)歼灭小敌,使我获得歼灭敌正规军一旅两旅、一团两团之多数机会,广泛歼灭民团、保甲;(三)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四)解决物资,目前主要是冬衣等项目的,请考虑你们手中集中的九个旅,分出三个旅越路西进,相机攻占孝感、云梦、应城、安陆、京山、天门、钟祥、随、枣[156]诸县。你们手中集中六个旅,仍有每战歼灭弱敌两个旅、强敌一个旅之能力。目前向西南,相机攻占麻城、黄安、黄陂、礼山、广水、花园诸地,并相机控制铁路一段。尔后则可向东方或向东北方机动。而桐柏山地区,则留待赵、王[157]两纵去经营。陈谢十个旅分散五个旅于豫西、陕南十余县,打民团、土匪、保甲及一团一营之正规军,集中五个旅打中等规模之仗,甚有效力。陈、粟目前情况,则宜以纵队以旅为单位分散歼敌,过一时期后,再集中六至七个旅往来机动,打中等规模之仗。此种办法可制敌死命。”据此,刘邓野战军主力分两路向鄂东、皖西展开后,于本月八日至十日,先后在皖西张家店和鄂东黄陂之柳子港、李家集等地歼敌一部,打破了敌人跟踪与合围的企图,接着连克广济、望江等县城,直逼长江,扩大了活动地区。
10月8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华东局转许世友、谭震林及各纵队电,庆祝他们收复掖县及歼灭敌人数部的重大胜利[158],并指出:“自从你们转入反攻后,我军业已无例外地全面转入反攻。敌人已没有任何一处再能进攻。我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共四十八个旅约四十万人,业已在长江、黄河间立住脚跟;西北我军不久即将向敌区进攻;东北我军攻势有很大发展。整个形势于我有利。希望你们在华东局正确领导之下,继续争取胜利。”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电:“你们手里只有七个旅,不要再分散。现在不要出平汉及平汉以西。陈、谢环境很好,不须你们配合。你们按照自己情况,逐步克服困难,争取胜利。无把握的仗不要打。”
同日 写信给毛岸英,指出:“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10月9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中央工委,晋察冀中央局电:“(一)土地法大纲业已修改完毕,决于明(十)日发表。(二)从报上登载至传达到乡村,当在半个月以后,似不至影响种麦。如中央局认为可能发生影响,可以推迟若干天发表。至于按照土地法实行分配土地,应在你们土地会议决定实行步骤全部布置完毕以后,方才开始。”
10月10日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本日公布,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这个宣言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称,第一次以宣言形式郑重向中外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这个宣言编入《毛泽东选集》。
同日 中共中央公布经毛泽东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完全同意这个土地法大纲,并予以公布。希望各地民主政府、各地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及其委员会,对于这个建议加以讨论及采纳,并订出适合于当地情况的具体办法,展开及贯彻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完成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同日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本日发布。训令指出:“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出入。现在统一规定,重行颁布。望即以此为准,深入教育,严格执行。”这个训令编入《毛泽东选集》。
同日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发至各级军政首长。训令指出:“现在,我们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六十七条。你们接到后,应即发给全军指挥员、战斗员,逐条讲解牢记,认真实行。同时,在你们所到之处,你们应当将这些口号,向全国人民,向蒋党蒋军被欺骗被胁从的人们,普遍地书写、张贴、印发、宣讲,务使他们完全了解,万众一心,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
10月11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各首长电,通报西北战场的情况与经验:“西北我军在彭副司令指挥之下,包括三个地方旅在内,总共只有十个旅,每旅大者五千余人,小者三千余人,全军共计四万余人。边区人口一百五十万,三分之一左右沦于敌占,一切县城及大部乡村均曾被敌侵占,现仍有十一城在敌手。本年荒旱,近数月粮食极端困难。七个月作战未补解放区新兵,补的都是俘虏,即俘即补。七个月中没有作过一次超过两星期的正式整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作战中。然而我军战斗意志极其坚强,士气极其高涨,装备火力大大增强,人员因有俘虏补充,亦比三月开始作战时略有增加。利用边区地方广大,人民拥护,七个月内击破了胡宗南中央系步骑二十四个旅及杂牌十个旅的攻势,被我歼灭及受歼灭性打击者达十一个旅,加上敌人拖疲饿瘦,使我转入了反攻。人民虽受敌人摧残搜括的灾难,却极大地提高了觉悟。我军虽在数量上少于敌人几倍,但在战斗力上优于敌人,尤其是在精神上压倒敌人。敌人极怕我们,我们不怕敌人。目前,我军主力准备再在内线一个短时期,即打到敌后去。估计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即可歼灭胡军大部,并夺取西北许多地方。这一经验,望各首长转知所属,加以研究,对于若干干部似乎认为一定要有定期大休整,要有两三千人一个团的充实的大部队,要有大批民夫、大车随军使用,要有充分的后方粮弹供给,才能打大胜仗,稍有疲劳减员即叫苦连天的思想,转变为一切取给于敌,不靠后方接济,大大减少民夫、大车,节省粮弹,提倡不怕伤亡,连续战斗,善于利用两个战役或战斗之间的空隙进行短时休整(七天、十天或半月),善于捕捉战机,经常保持旺盛士气,多打胜仗,每战确保胜利,一切从打胜仗中解决问题的思想。这后一种思想,必须在各军巩固地建立起来,特别是关内各军必须如此。即使有后方接济,亦决不可存依赖之心,必须将重点放在依靠前线,依靠野战军从前线自己解决问题,不但西北有此经验,各区自己亦必有这种经验,务望总结起来,加深部队教训,争取大反攻胜利。”
10月12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并转各纵队各旅电,庆祝他们在张家店、歧亭、李家集等处歼敌两个旅的胜利。并指出:“自你们进到鄂豫皖边区并立住脚跟,配合陈、粟在淮河以北,陈、谢在豫西、陕南,彭、张在西北,许、谭在山东,我军已完成了南线第二年作战的战略展开,并打了许多胜仗,迫使南线诸敌分散应付,处于被动,创造了我军在今后大量歼敌的条件。尚望各同志在刘、邓正确领导下,继续努力,团结全党全军,克服困难,完成伟大战略任务。”
10月13日 复电林彪,同意他十二日来电提出的在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中,准备攻击吉林同时打援的计划,并指出:“关内除李宗仁系统可能抽调少数出关外,各战场蒋军均感兵力不敷应用,很难抽援东北。”“你们攻克吉林后,应将主攻方向转至北宁、平绥两线,沈阳、锦州间,锦州、山海关间,山海关、天津间,天津、北平间,北平、张家口间,均为很好作战地区。依据关内各战场经验,在敌尚有能力举行大规模进攻时期,因敌高度集中前进,我集中的大军很难求得运动战机会。在现时敌已被迫分散于黄河、长江间六七个战场上,采取战略守势时期,我集中大军更难求得运动战。但如我兵力不太大,则尚有许多运动战机会,且可大量歼灭分散守备之敌。故目前南线各军的野战机动兵团,大体都是以五个旅至十个旅的兵力组成之,其余则以纵队以旅为单位分散作战。你们今后野战兵团之组成,除若干特别情况外(例如目前打吉林,将来打锦州或他处),亦应注意此种经验。”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彭德怀并告贺龙、习仲勋电,同意彭德怀于本日提出的集中六个旅北上打榆林、神木的作战计划,并指出:“行动时间,须待刘戡南下到达延安附近时,我军开始北进为有利。如刘戡在现地徘徊,则似宜先打宜川引其南退,然后打榆神。”据此,西北野战军于本月下旬发动了第二次攻打榆林战役。
10月15日 关于再次筹划南渡长江问题,致电陈毅、粟裕:“战局可能发展得快,六个月内(十月至三月),你们各纵在河淮之间作战,另准备以原淮南独立旅恢复淮南。六个月后(约在明年四月),你们须准备以一个或两个纵队出皖浙赣(不是闽浙赣)边区。”
10月17日 从神泉堡出发,过佳芦河,到达佳县县城,进行调查研究。当晚,在住处召集县领导干部谈话,了解当地土改情况,嘱咐大家要依靠群众,把工作做好。次日晨,接见出席县委召开的区委书记和区长联席会议的同志。为县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10月18日 中午,到达谭家坪,参观峪口纸厂。该厂生产马兰纸,毛泽东详细了解纸的生产情况。
10月20日 关于豫西、陕南作战部署问题,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电,指示他们休整完毕后:(一)“拟以一个旅破平汉路。因许昌以北敌力较大,应直向许昌、武胜关段及武胜关以南机动破袭,吸引十师向南,然后转破许昌以北。”(二)“一个旅位于新、宜、伊、嵩[159]剿匪、分财、分田,与卢氏打通并监视洛敌。”(三)“主力五个旅,第一步分数路同时出动,相机攻占陇海以南,平汉以西,方城、南召、舞阳一线以北诸县,歼灭民团、保甲、土匪及小股敌军,发动群众分地主粮食、财物。第二步看形势集结兵力,歼击由洛、郑、漯、许[160]可能向我前进之敌,但遇五师[161]主力则避开之,遇三师、十师等部则各个歼灭之。如洛、郑、漯、许之敌取守势,则延长第一步作战方案之时间。”
同日 关于组织野战机动兵团打中等规模之仗的部署,致电陈毅、粟裕,指出:“你们全军除休整者外,酉戌两月[162]均依现态势分散作战及工作。亥月[163]初起,集中六个至九个旅组成一个头等野战机动兵团,打中等规模之仗,其余仍分散作战及工作。明年一月以后,看形势再组成一个至二个各包含四个至六个旅的二等三等野战机动兵团,其余仍分散作战及工作。”
10月21日 来到白云山脚下的南河底村。第二天(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上午到白云山看庙会,参观白云观时询问寺院人员的生活情况。在参观寺院的建筑、雕塑、塑像等古迹后,毛泽东说:“这些东西,都是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保存,不要把它毁坏了。”随后,又看佳县群众剧团演出的山西梆子,并为剧团题词“与时并进”。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电:“(一)刘、邓巧[164]电提议,十一月二十日左右三军举行大破平汉路战役,使三区打通,使敌分割支解,以利分别歼击,我们认为极为必要,且有胜利把握。但不知陈、粟方面时间上来得及否,是否能集中九个旅打较大之歼灭战?(二)请你们考虑下列方案:(甲)照刘、邓巧电,三军同时破平汉;(乙)刘邓、陈谢两军为主,陈粟一部(在沙河以南者)为辅,担任破平汉,时间推迟至十二月上旬举行,陈粟主力则于十一月下旬举行大破陇海战役,断徐、郑交通并吸引五军东援,以利平汉得手。以上两案何者为宜?(三)陈、谢本月底休整完毕,十一月初开始攻击嵩山区及以南各县,准备十二月上旬协同刘、邓破平汉。”
10月23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杨得志、杨成武、耿飚[165]并告各首长电:“你们领导野战军在保定以南歼灭敌第三军主力,俘虏军长罗历戎,创晋察冀歼灭战新纪录[166],极为欣慰,特向你们及全军指战员致庆贺之忱。”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聂荣臻、萧克、刘澜涛、黄敬、罗瑞卿并告朱德、刘少奇,杨得志、杨成武电,批准他们二十二日提出的关于乘胜夺取石家庄的建议,并指出:“清风店大歼灭战胜利,对于你区战斗作风之进一步转变有巨大意义。目前如北面敌南下,则歼灭其一部,北面敌停顿,则我军应于现地休息十天左右,整顿队势,恢复疲劳,侦察石门,完成打石门之一切准备。然后,不但集中主力九个旅,而且要集中几个地方旅,以攻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将重点放在打援上面。”据此,晋察冀野战军经过充分准备后,十一月六日对石家庄发起攻击,十二日解放河北省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十三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杨得志、杨成武、耿飚电:“庆祝晋察冀我军攻克石家庄歼灭二万余人之大胜利。”“尚望团结全军继续寻机歼敌,争取冬季作战之大胜利。”
10月24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陈毅、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电:“(一)陈、粟决定提早集中主力大破陇海路,孤立徐州,甚好。惟集中兵力时,各新占区域应留下适当兵力,继续分散工作;破路时间以十一月上旬开始为好。(二)陈、谢日内开始东进,攻占平汉以西各县,十二月初协同刘、邓大破平汉路。那时,陈、粟陇海战役应已完毕,并获得短时休息,亦可协同破平汉路。(三)精密研究破路技术(东北铁路大翻身办法又快又彻底,你们应采用),很好地组织破路战役,求达彻底破路与大量歼敌两项目的,但不打无把握之仗。”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主力于十一月八日向陇海路兰封(今属兰考)至郝寨段及津浦路徐州以南段展开破击战,至十一月十七日共破坏铁路一百五十余公里,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余人,攻克萧县、砀山、民权等县城九座,车站十七个,威逼徐州,沟通豫皖苏和鲁西南的联系,迫敌调动十五个旅应援以推迟白崇禧围攻大别山的时间。
10月27日 修改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反对刘航琛[167]一类反动计划的指示稿,加写一条:“我们在政治上要孤立自由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右翼)和在经济上保护他们,二者似乎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在蒋介石打倒以后,因为自由资产阶级特别是其右翼的政治倾向是反对我们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政治上打击他们,使他们从群众中孤立起来,即是使群众从自由资产阶级的影响下解放出来。但这并不是把他们当作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一样立即打倒他们,那时,还将有他们的代表参加政府,以便使群众从经验中认识他们特别是右翼的反动性,而一步一步地抛弃他们。在经济上,则将在长时间内容许他们存在,并使他们的经济在政府法令许可下有一个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利经济之恢复与发展。对于在平分土地后生长出来的新富农,也是如此。在这个问题上的过左性急是错误的。”同时,就修改和发出这一指示致信周恩来:“指示电很好,很有必要。惟须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将对自由资产阶级的政策问题完全弄清楚,预防过左倾向发生。这一倾向,在历史上是发生过的。此电当作普遍指示,发往各地。”
10月29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电,庆祝在高山铺地区歼灭敌四十师及八十二旅之大胜利。高山铺战役是刘邓野战军进入大别山后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本月,刘邓主力沿长江北岸展开,乘虚接连解放舒城、庐江、桐城、潜山、广济、英山、望江等城和江岸重镇武穴。蒋介石以为刘邓军即将渡江,急令整编第四十师和八十二旅经浠水向广济兼程前进,十月二十六日进入刘、邓预设在蕲春的高山铺的袋形阵地被围。二十七日刘邓主力发起总攻,全歼国民党军一万二千余人。十一月正式成立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
同日 上午,离开南河底村。下午,到达佳县城关吕家坪。
10月31日 上午,回到神泉堡。
同日 致电刘少奇:“朱总到杨、杨[168]处帮助整训一时期很好,但杨、杨举行石门或他处作战时,请劝朱总回工委,不要亲临最前线。”
11月2日 致电彭德怀、张宗逊,指示他们置有力部队于榆林城北,准备打邓宝珊[169]所率绥远援兵。本日晚八时,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张电:“邓宝珊东[170]晚八时抵扎萨克,据称援兵陆续赶到。你们除以主力攻城外,必须以有力兵团准备打邓援兵,务不使入城。”四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张电:“你们应将重心放在打援方面,只要援敌歼灭榆城可从容解决。”五日,再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张电:“如十个团打邓、八个团攻城确有把握,并于灰日[171]以前取得打邓、攻城两项胜利,则可照你们原定计划执行不变;否则应改变计划,停止攻城,集中全力先打邓再打马[172],然后攻城。”西北野战军在两次攻城未克、敌援军逼近榆林的情况下,根据上述指示,于十二日改变原来计划,除以一部兵力继续包围榆林外,主力西移打援,至十五日,在元大滩等地歼灭援敌四千余人,敌主力绕道进入榆林。
11月3日 修改新华社时评稿《蒋介石解散民盟[173]》,加写一段话:“民盟方面现在应该得到教训:任何对美国侵略者及蒋介石统治集团(或其中的某些派别)的幻想,都是无益于自己与人民的,应当清除这种幻想,而坚决地站到真正的人民民主革命方面来,中间的道路是没有的。如果民盟能够这样做,则民盟之被蒋介石宣布为非法并不能损害民盟,却反而给了民盟以走向较之过去更为光明的道路的可能性。”
11月4日 关于胡宗南企图打通陇海路及我之对策问题,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电,指出:“胡宗南利用我陕北主力攻榆林时间,将第一师两个旅、三十六师一个半旅调至潼关,协同三十师、六十五师进攻豫西,目的在恢复陇海交通。在此情况下,我十二旅及十七师应停止西进,位于卢氏地区监视六十五师,掩护四、九两纵现在向东尔后向南之作战;五十五师及查[174]旅一个团位于现地,监视西面诸敌。你们应准备陕、灵、阌、渑、洛诸城全部失去,而只坚持乡村,黄河南北交通暂时断绝。待你们在东面及南面打开局面,并寻机歼灭李铁军兵团一部或数部之后,在胡军已分散在陇海线之后,即可找到歼灭胡军重占陇海之机会。”本月八日起,陈谢集团以“牵牛战术”调动、分散并疲惫敌人,以两个旅展开于南阳以西地区,以两个旅展开于方城、舞阳、泌阳地区,以三个旅展开于洛阳东南地区,以陕南部队加强在豫陕边活动。豫西的国民党军被迫退守南阳、洛阳和平汉路。陈谢集团乘机放手歼灭保安团队,大力开展地方工作,至本月底解放十几个县城,建立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和军区,八个专署和军分区,完成了战略展开。
11月5日 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结束,作战历时五十天,歼灭国民党军六万九千余人,攻克通化、赤峰、宽甸、本溪、叶柏寿、朝阳、黑山、安东等十五座城市,切断了长春至四平的铁路线,控制了东北大部铁路,迫使敌军收缩于仅占东北面积百分之十五的中长路和北宁路的几个孤立城市内,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同时,调动了关内国民党军五个师到东北,有力地配合了华北作战。
11月6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致电斯大林:“我们代表正在为独立民主而战斗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热烈庆祝伟大十月革命的三十周年,庆祝世界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先驱——苏联日益强盛,庆祝中苏两大民族的伟大战斗友谊日益增进。”
同日 修改新华社社论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加写一段话:“中国人民现在正在进行伟大的革命战争,其目的是打倒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这个战争业已取得伟大的胜利,必将继续胜利,直到打倒一切敌人,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当此庆祝十月革命三十年的日子,中国人民应当相信,我们苦难的日子是完全能够度过的,什么困难也能克服,获有美国帝国主义援助的蒋介石反动集团,我们完全有把握将其彻底打倒。我们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帝国主义的国家与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我们自己组成的力量打倒我们的敌人。中国民族是一个能战斗的民族,俄罗斯人在十月革命以来所创造的战胜帝国主义与国内反动派的伟绩,中国人亦能创造出来。今后数年的时间,必能证明这一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已是燎原的时候了。”
11月13日 致电林彪并告朱德、刘少奇,东北局:“望东北局用全力加强军事工业之建设,以支援全国作战为目标。”
11月14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从神泉堡出发,当天到达阎家峁。
11月16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张宗逊电,指出:“在十八师向榆林靠拢情况下,我军宜乘虚进攻三边。该地只有几个保安团,较易解决,并吸引十八师回援,歼其一部。该地为十八师准备的粮食必不少,吃的问题可能解决。”据此,西北野战军令由黄龙山区北上的第四纵队,经安定向三边挺进,至二十九日连克宁条梁、安边堡等地。
11月17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并中央工委,晋察冀军区并告林彪及东北局电:“(一)同意移至晋县,休整三个礼拜,然后配合东北作战。(二)东北本月下旬开始新战役,若你们能于下月中旬开始新战役,则可起有力配合作用。(三)你们应准备于结冰期间四个月内(十二月至三月),进行几个战役,争取切断平津、平保及可能时平张等铁路,夺取铁路及其附近可能夺取之城市、据点,歼灭在这些铁路、城市、据点及其附近之可能歼灭的敌人,准备和东北我军直接配合作战。”电报还指出:“迭获胜利后,干部骄傲轻敌之心理必然会发生,你们应严格防止之,首先是领导者自己应防止此种心理之发生。”
同日 致电晋察冀中央局转杨之华[175]:“你们妇委五人联名于申宥[176]发给中央的电报,中央已于酉鱼[177]复电,同意你们提出的今后妇女工作方针。现再将该两电转发各中央局、分局参考,以引起他们对妇女工作更多的注意。”
11月18日 复信吴玉章[178]:“宪草尚未至发表时期,内容亦宜从长斟酌,以工农民主专政为基本原则,详情由王、谢[179]二同志面达。”
同日 复信张曙时[180]:“法律工作是中央新设领导工作的一个部门,兄及诸同志努力从事于此,不算‘闲居’。将来时局开展,出到外面工作,自属必要。目前则在激烈战争中,年老的人出去,似乎尚非其时。法律本于人情,收集各解放区实际材料,确是必要的。”
同日 复信陈瑾昆:“国内外大势观察正确,不会有第二个方向,进度亦快,不会稽延不决,诚如尊论。惟我们宁可作从长打算,估计到一切可能的困难,以自力更生精神,准备付以较长时间,似属有益。兄及诸同志对于宪草惨淡经营,不胜佩慰。惟发表时机尚未成熟,内容亦宜从长斟酌,以工农民主专政为基本原则(即拙著《新民主主义论》及《论联合政府》中所指之基本原则),详由王、谢二同志面达。”
11月19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陈毅、粟裕并告各首长电:“庆祝你们破击陇海路之大胜利[181]。”
11月20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阎家峁,到达佳县乌龙铺。
11月21日 上午,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乌龙铺出发,当日到达米脂县申家。
11月22日 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申家出发,下午到达米脂县杨家沟。在杨家沟住四个月。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王震,王新亭并彭德怀、张宗逊,徐向前、滕代远、薄一波,贺龙、习仲勋告陈赓、谢富治电:“各电均悉。(一)攻运[182]未克,打援又未全歼,在指战员中引起一时情绪不好,是很自然的,但我军精神很好,一二次仗未打好并不要紧,只要你们虚心研究经验,许多胜仗就在后头,望将此意向指战员解释。(二)同意二、八两纵择地休整一时期,然后找阎锡山打几仗;然后两纵同出渭北,协同西北主力歼灭胡宗南,有力地配合陈、谢。(三)在你们休整及打阎期间,注意编组新的地方军,并带领一同训练与作战,几个月后代替八纵在晋南的任务。”
11月28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电:“十二月你们应以配合刘、邓破击平汉路及歼灭土顽为中心,明年一月起准备打胡宗南。最近你们歼灭很多土顽,有大的战略意义。”
同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彭德怀、张宗逊并告贺龙、习仲勋电:“依大局看,以放弃北线计划,集结训练一个月,配合陈、谢打胡为有利。但如十二月能确有把握攻克榆城,亦可考虑第三次攻榆。”西北野战军鉴于敌人主力进入榆林,决定放弃攻打榆林,转入整军。
同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粟裕(陈毅已去中央工委)并告晋冀鲁豫中央局,华东局,中原局及张云逸、邓子恢电,指出:“在划定给你们之区域内(黄河以南,运河以西,平汉及淮南铁路以东,长江及淮河以北,以淮南铁路及淮河为你们与刘、邓之分界),以今年九月初至明年八月底之一年时间,做到完成土改、消灭敌人两大任务,将此两大任务明确告之各级一切干部,并领导他们与刘邓、陈谢两军比赛,有步骤地完成任务,不要落在友军之后。”鉴于十一月二十七日白崇禧在九江设立指挥所,以十五个整编师又三个旅的兵力开始对大别山区的围攻,毛泽东在这个电报中说:“在明年八月以前不准备派主力部队渡江,各部均要在现地安心工作与作战。”
11月下旬 修改中共中央关于重发《怎样分析阶级》等两个文件的指示稿,在第四条“此两项文件原是一九三三年为纠正在阶级分析问题上的过左观点而制定者”一句后面,加写一段话:“那时,凡在土地斗争尚未深入的地方,发生右倾观点,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深入土地斗争;凡在土地斗争已经深入的地方,则发生‘左’倾观点,给许多中农甚至贫农胡乱戴上地主富农等项帽子,损害群众利益。以上两类错误均须纠正,而这两个文件则主要是为纠正‘左’倾错误而发。目前正当各解放区开展与深入土地斗争之时,土地会议之召集,土地法大纲之颁布,给了右倾观点以严重打击,这是完全必须的。但随着斗争之深入,‘左’倾现象势将发生。此项文件发至各地,决不应成为妨碍群众斗争的借口,而应在放手发动农民群众彻底平分土地的坚决斗争中,适当地纠正业已发生与业已妨碍群众利益的过左行动,以利团结雇农、贫农,坚决保护中农(这是确定不移的政策),正确地执行土地法大纲,消灭封建半封建制度。”
12月4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徐向前、滕代远、薄一波电:“(一)同意你们打运城。(二)王震纵队应位于黄河北岸要点,确实保证河南敌不能北渡,方有把握;否则敌必增援,攻运仍无把握。(三)彭张主力本月休整,下月上旬向渭北出动,王震纵队须于该时西渡勿误。”据此,晋冀鲁豫野战军王新亭第八纵队和进入晋南地区的西北野战军王震第二纵队,于本月十七日再度发起对运城的围攻,至二十八日攻克运城,歼灭守敌七千余人。
同日 关于刘邓全军明年的任务,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电,指出:“(一)你们全军(除陈、谢)明年八月以前在长江以北作战,完成创造大别山、桐柏山及江汉区根据地,并与陈谢、陈粟两区联成一片之任务。明年八月以后,为着进一步分散敌力,便于歼灭之目的,依当时长江以北任务完成之程度,决定派主力或一部渡江,创造湘鄂赣边区根据地。(二)为着准备执行上述计划,请考虑目前开始派少数地方工作人员或少数游击支队南渡,求得生根。请清查张体学[183]旧部中是否尚有熟悉鄂南情形的人,足以派去负此责任(张体学本人暂时不去)。到明年夏季,则准备派一个较大的游击支队南渡。以上均为先遣部队。此种人员及部队须加以训练然后派去。”
12月7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并告彭真、聂荣臻、萧克、黄敬,中央工委电,同意杨、罗、杨、耿六日提出的下一步准备集中力量向平保段出击,以削弱敌人,孤立保定,配合东北人民解放军作战的报告,并指出:“下一步作战方针,以歼灭敌人为原则,至于何时在何地打及如何打法统由你们依情况决定。东北方面冬季作战本月中旬可打响,你们二十日以后开始打甚为适宜。”
12月8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并告粟裕电:“因为敌人向大别山进攻,刘、邓已停止破平汉计划,这是对的。请陈、谢考虑是否仍有单独破击许信段[184]铁路之必要,如陈、谢以五个旅破该段,第一可使该路暂时切断,第二可将李铁军调至东边,以利下一步向西行动,但是否可行望按实情决定。”九日,又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粟裕并告刘、邓,陈、谢电:“如无重大不便,粟部以攻击平汉郑许段[185]以配合陈、谢攻击许信段为宜,郑许战役结束后再打开封,并彻底平毁陇海郑州兰封段似亦方便”;“如粟定于十三日攻郑许段,则陈、谢攻许信段时间可与粟同时举行,亦可提早几天举行。”据上述指示,在粟裕统一指挥下,陈粟、陈谢两军于本月十三日发起平汉、陇海路破击战。
12月9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目前时期,华野仍以打中等规模之仗为有利。如敌集中强有力兵团向你们攻击,仍宜避开,别求机动。”
12月15日 东北民主联军冬季攻势开始。
12月20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粟裕,陈赓、谢富治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一)粟皓[186]电悉。刘、邓行军忙碌,电台难于联络。(二)刘、邓将敌主力吸引至西面后,我主力乘隙向东,此举甚为适当,破坏了白崇禧[187]驱我向西、向北计划。(三)完全同意粟皓丑[188]意见,粟及陈、谢两部长期配合刘、邓行动,直到粉碎敌人对大别山之进攻为止。(四)配合方法,除八、十及十一纵照粟电转至民权,相机歼灭吴化文[189]及新二十一旅,攻占商丘,再东向破击津浦外,主力三、四、六、一等四个纵队,提议由粟亲率南下与陈、谢会合,并归粟统一指挥,沿平汉向南直迫武汉,沿途节节破路,攻克一切可能攻克之城镇、车站,歼灭一切孤立分散之敌军。尔后看情况,或与刘、邓配合夹击大别山之敌,或回师向北打各分散之敌。现白崇禧主力纷纷东进尾随刘、邓,留武汉附近者仅川军五十六师两个旅,留信阳、武汉之间者仅八十五师及二十师及九师之第九旅共五个旅,在泌阳、桐柏、南阳间者仅三师两个旅。你们南进时,遇敌分散则歼灭之,遇敌集中固守则绕过之。如此行动,可保证粉碎敌人进攻大别山之计划,又可全部破坏平汉路。是否可行,有何困难,你们另有何种更有效之方法,盼告。”邓小平接此电后,致电中央军委,要求陈粟、陈谢对大别山支援不宜急躁,要立足于长远考虑,“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在三个月内,陈粟、陈谢能大量歼敌,江汉、桐柏及豫陕鄂区、淮河以北地区能深入工作,对全局则极为有利。”中央军委同意这一建议。至本月底,陈粟、陈谢向南打到确山地区,与刘邓大军一部会合,结束平汉、陇海破击战。这次作战,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兵团部、整编第三师和四个旅共四万余人,攻克许昌、漯河、驻马店、民权等城镇五十余座,破路四百余公里,迫使国民党军从大别山区抽调十三个旅北援平汉路,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主力在大别山地区的反围攻斗争。
12月21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粟裕、陈赓、谢富治电:“庆祝你们两军配合行动破击平汉、陇海两路之大胜利。”
同日 在米脂县杨家沟向平剧院讲话,提出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讲话指出:接受旧的艺术,要创造新的艺术。旧的艺术是有缺点的,尤其它的来源,我叫它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历史并不是那些英雄宰相创造的,而是那些劳动者农民创造的。比如孔明一出来,神气十足,压倒一切,似乎世界就是他们的,农民不过是跑龙套。然而世界上百分之九十是工人、农民。我们住的房子,都是他们的手盖的,但是旧剧却把他们形容成小丑。土豪劣绅连个柱子都搬不动。当然也有些剧本是好的,如《打渔杀家》之类。有些你们可以改造它,用自己的创造力掌握了这门技术,从政治上来个进步,就可能写些新的。希望你们大大创造,将来夺取大城市后更多地改造旧戏,把那些旧的接受过来,去领导他们。
12月23日 关于东北民主联军举行冬季攻势,复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告东北局,中央工委:“十二日电[190]早已收到,兹复如下:(一)结冰期内,你们集中全力在山海关、辽河地区作战是完全正确的,你们明年建军计划也是正确的。(二)现时到解冰尚有三个多月,在此期内,如果我军只在许多战斗之间进行若干短时间的休息补充,而不进行大休整,待解冰以后再进行大休整,则估计可能利用冰期歼灭大量敌人,可能将沈阳、铁岭、抚顺、本溪、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等几个大据点之间的中小据点、广大乡村及锦州以西、以北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归于我手。只要办到这一点,尔后就只剩下打大据点的问题了。(三)不论冬季作战胜利大小,解冰以后,你们可将冀热辽的两个纵队派至冀东作战,而以主力在满洲打大据点。(四)你们两个纵队派至冀东,配合晋察冀全力在明年春夏两季,不但占领北宁路津榆段的大部,而且可能在张家口、天津间打开一个至两个缺口,使东北、华北开始打通联系,经东北输送炮弹、炸药至华中、中原与西北,此种任务极为重要。”
12月25日—28日 在米脂县杨家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
12月25日 向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提交《目前形势与任务》[191]的书面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报告总结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经验,提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总结了土地改革的经验,阐明了土地改革的方针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提出了“为了坚决地彻底地实行土地改革,巩固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必须整编党的队伍”;规定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提出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三大经济纲领。会议的决定指出:“这个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这个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在会议上,就敌我形势、统一战线、英美苏关系等问题发表讲话。关于敌我形势,他说:政治方面,人心动向变了,蒋介石被孤立起来,群众站在我们方面。这个问题在长时期没有解决。十年内战时期我们孤立,抗战时期蒋介石逐渐失掉人心,我们逐渐得到人心,但仍未根本解决。直到抗战胜利以后这一两年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军事方面,蒋介石转入防御,我们转入进攻。以前讲反攻,不完全妥当,以后都讲进攻。经济方面,蒋介石的情形到了今年已经很严重,我们现在也困难,特别是山东、陕北两处,但我们的困难可以解决。根本上是我们有土地改革,蒋介石没有,并且我们主力打出去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走上了轨道。土地法公布是一件大事,以前中间派劝我们发公债券向地主购买土地,现在我们搞平分土地,他们也赞成了。晋冀鲁豫与东北在这方面工作做得最好,东北在短期内建立了很大的军队,就是主要得力于土地改革。革命已经进到了高潮,将来还会更高。高潮主要表现在战争的胜利。战争需要是不间断的,不让蒋介石得到休息、整训、补充。关于统一战线,他说:其原则是孤立敌人而不是孤立自己。北伐时期,本来不孤立,但脱离了农民,脱离了军队,因为右倾而孤立了。内战时期,主要的特点是“左”,在城市中不但被孤立,而且后来立也立不住了。农村中赤白对立,对中小资产阶级的过左政策,片面的工人利益,把工商业很快搞垮。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损伤了一部分中农。当然,我们在农村中还是有群众的,不能说在农村中完全孤立。总之,内战时期的结果没有孤立蒋介石,而是孤立了我们自己。在抗战时期,我们孤立了蒋介石(要在抗战以后再孤立他就来不及),又团结又斗争,坚决与他的反人民政策作斗争,这是反右。但是,如果只有斗争而不与蒋介石合作,不停止没收土地改取减租减息、“三三制”等政策,则群众不能了解我们。抗日时期实行这些政策是完全必要的,吸引一些绅士到政府中来是完全必要的,将来在西安、太原、上海等地这样做还是需要的。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所规定的对蒋方人员的不同政策也是完全必要的。劳资两利,公私两利,这就不“左”不右。对学生、知识分子不要犯冒险政策,延安审干是一个宝贵的教训。关于英、美、苏关系,他说:有两种提法,一种是英、美、苏或者妥协或者破裂,另一种是在若干问题(包括某些重大问题)上早一点妥协或者迟一点妥协,我看应该是第二种提法。妥协也不是在一切国际问题上妥协,这是不可能的。总的趋势是要与苏联大做生意。但不是大国妥协就要影响中国在国内妥协,各国人民的方针是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斗争。
12月29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林彪、罗荣桓电:“庆祝你们攻克彰武,歼敌一个师的胜利。”
本年 作《五律·张冠道中》:“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又作《五律·喜闻捷报》:“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
[1] 台枣,指山东台儿庄、枣庄。
[2] 吴玉章,当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张曙时,当时任中共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
[3] 金、鱼、城、单、丰、沛,指山东金乡、鱼台、城武(今成武)、单县、丰县、沛县。
[4] 1947年1月,北满军区部队冒零下40度严寒,越过冰封的松花江南下,一部包围其塔木(在吉林县北),主力歼灭九台、德惠来援之敌两个团及保安团队一部。
[5] 指辽东军区部队1946年12月18日起在本溪、抚顺、桓仁地区转战十多天,攻克据点二十余处,歼灭国民党军三千余人。
[6] 顾祝同,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1947年3月又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总司令。
[7] 张治中,当时任国民党政府主席西北行辕主任兼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
[8] 晋绥军区第3纵队独立第2旅、独立第4旅于1947年1月17日攻克山西孝义。
[9] 灵、霍,指山西灵石、霍县。
[10] 欧震,当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19军军长。这时指挥8个整编师为主要突击集团,准备向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进犯。
[11] 方先觉,当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88师师长。
[12] 刘汝珍,当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68师师长。
[13] 指邱清泉任军长的国民党军第5军。
[14] 薛、顾,指薛岳、顾祝同。
[15] 董必武,当时任中共驻南京办事处主任,并负责中共驻上海办事处工作。王炳南,当时在中共驻南京办事处负责外事工作。
[16] 指蒋介石1947年1月16日提出的重新恢复谈判的4项条件:(一)国民政府愿意派一个代表团到延安去或是邀请共产党派一个代表团到南京来,或同意在任何双方可以接受的地点举行圆桌会议;(二)政府与共产党方面应立即颁布停战命令,并商讨该命令的实施问题;(三)政府愿意根据三人小组会议的原则,重新讨论有关整编军队与恢复交通的实际的计划;(四)政府表示愿意对于发生争执的地区的政治管辖问题与共产党方面立即达成一项协议。
[17] 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恢复谈判的两项条件:(一)废除违反政协决议召开的国民大会制定的宪法;(二)恢复1946年1月13日停战生效时的军事位置。
[18] 黄敬,当时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常委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47年3月又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第三副书记兼晋察冀军区第四副政治委员。
[19] 侯如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保安第五总队总队长。
[20] 王新亭,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太岳军区司令员。
[21] 王、彭、罗,指王震、彭绍辉、罗贵波。
[22] 指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
[23] 郯马,指山东郯城、马头镇。
[24] 许世友,当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王建安,当时任鲁中军区司令员。194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华东军区报告,同意以胶东、鲁中两军区部队组织胶济野战军(许世友任司令员,王建安任政治委员)。后胶济野战军又以原王建安、许世友两军区部队分别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第9纵队。
[25] 陈毅、粟裕、谭震林1947年2月5(微)日未时致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提出的第三个方案是:以第2纵队进攻连云港的白塔埠,以1个纵队伪装华野主力在临沂地区与敌纠缠,主力则兼程北上,彻底解决山东北线敌人,进击胶济线。
[26] 郝鹏举,原任汪精卫伪军淮海省保安司令。抗战胜利后该部被收编为国民党军第6路军,任总司令。1946年1月在台儿庄率部起义,改编为华中民主联军,任总司令。1947年1月率所部投敌,被收编为国民党军第42集团军,任总司令。2月6日,该部在连云港白塔埠地区被华东野战军歼灭大部,郝被俘。
[27] 东北民主联军二保临江作战,于1947年2月上旬在通化以北高丽城子歼灭国民党军四千余人,并攻克三源浦要点,迫使国民党军停止了对临江的再次进攻。
[28] 据斯特朗在《我为什么七十二岁来到中国》中回忆:“在我离开延安之前的那天晚上,我被邀请去向毛泽东主席告别。”“那天我接到周恩来的邀请,要我到杨家岭的礼堂去看戏。”“戏演完了以后,周恩来带着我进入山边一个窑洞,那里已经摆好一张桌子和一些椅子,还有茶和花生。我在那里最后一次和毛主席谈话。他肯定我不能随同共产党一起到山里去,并说,我已经知道了外界需要知道的关于他们所有地区的情况,我应该带着这些情况走向世界。‘当我们再同外界取得联系时’,——他认为这需要‘大约两年’——我可以再回来。他说,我特别应该把这些情况带到美国去。”
[29] 吴绍周,当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85师师长。
[30] 欧、王,指欧震任军长的国民党军整编第19军和王敬久任军长的国民党军整编第27军。
[31] 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2月下旬第二次越过松花江,向敌出击,歼灭九台以北城子街守敌一个多团,歼敌援军一千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南满保卫临江的战斗。
[32] 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2月27日、28日分别通知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的办事处,限3月5日前撤离全部人员。
[33] 曾镜冰,当时任中共闽浙赣区委员会书记。这时曾镜冰自延安抵达上海,准备返回闽浙赣地区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斗争。
[34] 指河南滑县道口镇至博爱县清华镇的铁路。
[35] 寅齐,即3月8日。
[36] 董钊,当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1军军长。
[37] 刘戡,当时任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军长。
[38] 宥,即26日。
[39] 贺、李,指贺龙、李井泉。
[40] 董、叶,指董必武、叶剑英。
[41] 指陕西延长、延川。
[42] 指杨得志任司令员的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
[43] 韩钧,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
[44] 五师文汪部,即豫鄂陕军区司令员文建武、政治委员汪锋率领的部队。该部系中原突围出来的中原军区第2纵队一部和河南军区部队合编组成。因中原军区是由原新四军第5师等部组成,这里仍沿用旧称。
[45] 郑、李,指郑位三、李先念。
[46] 程子华,当时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黄永胜,当时任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47] 东总,指东北民主联军总部。
[48] 指董钊任军长的国民党军郑州绥靖公署第一战区整编第1军。
[49] 指彭德怀、习仲勋1947年4月27(感)日酉时向毛泽东的报告。报告说:董钊、刘戡两军27日15时进抵瓦窑堡,有犯绥德模样,我野战军本日隐蔽于瓦窑堡东南及西南,围歼蟠龙之敌。
[50] 吉奉,指吉林市到沈阳(旧称奉天)段铁路。
[51] 安奉,指安东(今丹东)到沈阳(旧称奉天)段铁路。
[52] 四梅,指四平到梅河口段铁路。
[53] 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主力,于1947年4月中旬向新泰、蒙阴一线发起全线进攻。华东野战军于4月24日集中3个纵队向敌左翼侧出击,26日攻克泰安,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2师主力二万四千余人,活捉师长杨文泉。
[54] 巳东,即6月1日。
[55] 陈毅、粟裕1947年5月3日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提出鲁中敌人集中,不好打,准备分兵第1、第6两纵队进入鲁南敌后,第7纵队进入苏北敌后,以扯散敌人重点进攻的兵力。
[56] 辰支,即5月4日。
[57] 巳东,即6月1日。
[58] 巳灰,即6月10日。
[59] 谭,指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
[60] 指东北民主联军举行的夏季攻势作战,这次攻势作战于1947年5月13日开始至7月1日结束,共歼国民党军八万二千余人。
[61] 辰有,即5月25日。
[62] 李仙洲,原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2绥靖区副司令官,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中被俘。
[63] 寅世,即3月31日。
[64] 卯宥,即4月26日。
[65] 辰冬,即5月2日。
[66] 辰微,即5月5日。
[67] 徐向前,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
[68] 内蒙古自治政府于1947年5月1日正式成立,乌兰夫(云泽)当选自治政府主席。
[69] 在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5月13日发动的夏季攻势作战中,18日在怀德以南歼灭四平方向来援的国民党军第71军的第88师全部和第91师主力。
[70] 苏鲁军,指当时在山东、苏北、苏中地区作战的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
[71] 蔡畅,当时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兼东北局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
[72] 老黄河以南、新黄河以北各区,主要指鲁西南和豫皖苏两地区。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淹没豫东、皖北、苏北44个县,使黄河改道入淮河,从花园口至淮河这一段黄河,称“新黄河”。“老黄河”,指的是花园口以下至入海处,从此成为平陆。1947年3月15日,国民党在花园口抛石堵口复故,使黄河水又流入老黄河,企图以此阻止刘邓大军渡河南下并将山东解放区分割成南北两块,割断刘邓、陈粟两军的联系。
[73] 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74] 陇东作战,后称陇东、三边战役,指西北野战部队主力1947年5月29日自安塞西进,为收复环县、定边、安边、靖边的作战。
[75] 林伯渠,当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王维舟,当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76] 马明方,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
[77] 晋察冀野战军于1947年6月12日至15日举行青沧战役,解放了青县、沧县,歼灭国民党军九千五百余人,配合了东北战场的作战。
[78] 指陕西靖边、安边(1949年并入定边)、定边。
[79] 指晋冀鲁豫中央局1947年6月16日通报中列举的一些地方在扩兵、支前等项工作中,造成群众负担过重的情形。
[80] 曲翼,指山西曲沃、翼城。
[81] 延甘富,指陕西延安、甘泉、富县。
[82] 邹、滕、临、枣,指山东邹县、滕县、临城(今薛城)、枣庄。
[83] 临蒙段,指山东临沂至蒙阴段公路。
[84] 刘亚楼,当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85] 兖、泗,指山东兖州、泗水。
[86] 午号,即7月20日。
[87] 午有,即7月25日。
[88] 石门,即河北石家庄。
[89] 叶、陶,指叶飞、陶勇,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4纵队司令员。
[90] 陈、唐,指陈士榘、唐亮。
[91] 路西、湖东,这里指津浦铁路以西,东平湖、南阳湖、昭阳湖以东地区。
[92] 南线,这里指华东、晋冀鲁豫、西北(包括晋南、榆林、宁夏,不包括兰州以西)诸战场。
[93] 北线,这里指东北、晋察冀、晋绥诸战场。
[94] 曹福林,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第4绥靖区副司令官兼整编第55师师长。
[95] 峄、枣,指山东峄县、枣庄。
[96] 邹、滕、临、韩,指山东邹县、滕县、临城(今薛城)、韩庄。
[97] 黄百韬,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整编第25师师长。
[98] 潼洛郑段,指陇海铁路潼关、洛阳、郑州段。
[99] 指赵基梅任司令员、由原中原军区部队编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
[100] 指秦基伟任司令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
[101] 孔汪,指孔从周、汪锋,当时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所辖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军长、政治委员。
[102] 未皓,即8月19日。
[103] 指归华东野战军建制和指挥的两广纵队。
[104] 康生,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时在河北平山县参加全国土地会议。
[105] 彭、贺、习、马、贾,指彭德怀、贺龙、习仲勋、马明方、贾拓夫(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
[106] 西北野战军1947年7月30日向榆林开进,8月6日开始攻击。8月11日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增援榆林进抵横山以北地区。8月12日彭德怀决定撤围,榆林虽未打下,但诱敌北过无定河,给陈谢集团渡过黄河、南进豫西,造成了有利形势。
[107] 梗,即23日。
[108] 未哿,即8月20日。
[109] 未鱼,即8月6日。
[110] 未删,即8月15日。
[111] 未齐,即8月8日。
[112] 指张才千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人林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的中原游击纵队所辖第1、第4支队。该两部于1947年6月到达豫皖苏解放区,整训后编为中原独立旅。
[113] 午东,即7月1日。
[114] 午俭,即7月28日。
[115] 邱、欧,指邱清泉、欧震。
[116] 东兵团(东线兵团),亦称内线兵团,以后称为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由华东野战军第2、第7、第9纵队及新组建的第13纵队组成,许世友为司令员,谭震林兼政治委员。与此同时,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直属机关和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纵队、特种兵纵队,及配属华野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称西兵团(西线兵团),也称外线兵团。
[117] 指山东渤海地区。该区在胶济线西段以北,津浦线北段以东,渤海湾和潍河以西,天津和塘沽以南。中共中央华东局后来移至渤海地区的惠民县。
[118] 指运河以东。
[119] 未灰,即8月10日。
[120] 未删,即8月15日。
[121] 未哿,即8月20日。
[122] 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警备第1旅、警备第3旅。
[123] 州,今陕西彬县。
[124] 宋,指宋时轮,当时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王,指王秉璋,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
[125] 钟松,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整编第29军第36师师长。
[126] 元日,即13日。
[127] 未哿,即8月20日。
[128] 刘、董,指刘峙、董钊。
[129] 支电,即1947年8月4日电。刘少奇于7月17日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首先由各地代表汇报情况。8月4日,各地汇报即将结束,转入讨论,刘少奇将要讨论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向中央作了汇报。
[130] 即九、十、十一、十二4个月。
[131] 侧水侧敌,指沙家店战役的战场,北面是沙漠,东面是黄河,西面、南面是无定河和国民党军,回旋余地狭小。
[132] 粟裕1947年8月18(巧)日酉时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判断敌有大部随刘邓南去可能。为更有力地支援刘邓,建议将西兵团作战地域扩展到陇海路以南。不仅可拖住一部敌人不能南去,且可迫使鲁中、胶济线之敌抽一部西来,以减轻鲁中及胶济线我军负担。
[133] 阌乡,1954年9月并入河南灵宝县(今灵宝市)。
[134] 西荆,指陕西西安至荆紫关。
[135] 秦纵,指秦基伟任司令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当时受陈谢集团指挥。
[136] 欧震,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3兵团第3纵队司令。罗广文,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整编第10师师长。张轸,当时任国民党政府主席武汉行辕前进指挥所主任。王敬久,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2兵团司令官。夏威,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8绥靖区司令官。
[137] 绥、清,指陕西绥德、清涧。
[138] 陕,指河南陕县。
[139] 1947年9月7日至9日,陈粟野战军西兵团将国民党军整编第57师全部九千五百余人歼灭于山东菏泽以东、郓城西南的沙土集地区,俘虏该师师长段霖茂,策应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行动和东兵团的胶东保卫战。
[140] 李铁军,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第5兵团司令官。
[141] 陕州,河南陕县的旧称。
[142] 渭华,指陕西渭南、华阴。
[143] 商洛,指陕西商县、洛南。
[144] 王震,当时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45] 陕西平民县1950年并朝邑县,朝邑县1958年并入大荔县。
[146] 指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
[147] 师哲,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
[148] 王新亭,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49] 西潼线,指陇海铁路西安至潼关段。
[150] 郑洛,指河南郑州、洛阳。
[151] 刘,指刘金轩。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第4纵队第12旅旅长。
[152] 向,指向守志。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第9纵队第26旅旅长。
[153] 晋察冀野战军于1947年9月2日至12日举行大清河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五千余人。
[154] 彭、罗,指彭绍辉、罗贵波,当时分别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吕梁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
[155] 两延,指陕西延川、延长,1947年10月1日为西北野战军收复。
[156] 随、枣,指湖北随县(今随州)、枣阳。
[157] 赵,指赵基梅,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王,指王宏坤,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
[158] 华东野战军东兵团自1947年10月2日进行胶河战役,至10月10日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二千余人,收复掖县。从此,东兵团转入反攻。
[159] 新、宜、伊、嵩,指河南新安、宜阳、伊川、嵩县。
[160] 洛、郑、漯、许,指河南洛阳、郑州、漯河、许昌。
[161] 指国民党军整编第5师(原第5军),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
[162] 酉戌两月,即10月、11月。
[163] 亥月,即12月。
[164] 巧,即18日。
[165] 耿飚,当时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
[166] 晋察冀野战军于1947年10月11日至22日取得清风店战役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第3军主力一万七千余人。
[167] 刘航琛,当时被聘为国民党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提出组织和平统一大同盟以为美蒋的缓兵之计。
[168] 杨、杨,指杨得志、杨成武。
[169] 邓宝珊,当时任国民党军晋陕绥边区总部总司令。
[170] 东,即1日。
[171] 灰日,即10日。
[172] 马,指马鸿逵,当时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政府主席西北行辕副主任。
[173] 1947年10月27日,国民党政府宣布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11月6日,民主同盟总部被迫发表解散公告。
[174] 查,指查玉升,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第4纵队第22旅旅长。
[175] 杨之华,当时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
[176] 申宥,即9月26日。
[177] 酉鱼,即10月6日。
[178] 吴玉章,当时任中国解放区战犯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179] 王,指王明,当时任中共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谢,指谢觉哉,当时任中共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
[180] 张曙时,当时任中共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
[181] 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自1947年11月8日至17日进行陇海路破击战,攻克县城9座、车站17个,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一千余人,破坏铁路一百五十余公里,威逼徐州,沟通豫皖苏与鲁西南的联系,迫敌调动15个旅应援,其中包括准备用于大别山的8个旅,推迟了国民党军围攻大别山的时间。
[182] 运,指山西运城。
[183] 张体学,当时任鄂豫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中原突围时任鄂东军区代理司令员。
[184] 许信段,指平汉铁路许昌至信阳段。
[185] 郑许段,指平汉铁路郑州至许昌段。
[186] 皓,即19日。
[187] 白崇禧,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部长。
[188] 皓丑,即19日丑时。
[189] 吴化文,当时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2兵团第84师师长。
[190] 指林彪、罗荣桓、刘亚楼1947年12月12日关于举行东北冬季攻势作战和1948年建军计划致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12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冬季攻势作战开始。
[191] 公开发表时,题目改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