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东方直心 繁体
周恩来在正式宴会上,不只是谈酒,他还要端起酒杯频频向尼克松祝酒,向基辛格祝酒,向其它几张餐桌旁的几十名高级官员祝酒。清脆的碰杯声在餐厅里响个不停。可服务员们发现,周恩来说着干杯,他自己却只是用嘴唇轻轻地沾一下酒杯,礼貌地向对方点头致意。尼克松也发现了问题,他一次又一次将目光投向周恩来的酒杯,很礼貌地说道:
“我听说您的酒量很大。”
周恩来笑笑,说道:
“过去能喝。红军长征时,我曾经一次喝过25杯茅台。”
他把酒杯捏在手指间,注目着转动的酒杯,又补充了一句:
“那杯子比这个杯子大。”
尼克松露出吃惊的神色,疑惑地问:
“可是今天你没喝?”
周恩来点点头,说:
“年龄大了,医生限制我喝酒,不能超过2杯,最多3杯。”
尼克松说:
“我在书里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了生产茅台的茅台镇,把镇里的酒全部喝光了。”
周恩来目光里流动着对往昔的眷恋,深情地说:
“长征路上,茅台酒是被我们看做是包治百病的万应良药,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冒……”
尼克松举起酒杯,说:
“让我们为这个‘万应良药’干杯!”
“好!为‘万应良药’干杯。”
周恩来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在中美双方谈判的几天里,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参加,但他却始终掌握着谈判的进程,也过问着谈判的细节。
基辛格曾经说:“中国总理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向毛主席报告的,等于毛主席参加了会谈。”
吴旭君也说过:“这段时间里,周总理经常带着王海容、唐闻生一起频繁出入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住地,除了向主席汇报当天的情况外,还要磋商下次谈判的对策。那时,总理和主席一样睡得很少,可是总理仍然显得精神抖擞。我经常看到总理在前面大步流星地走着,王海容、唐闻生两人紧跟在他身后一路小跑。此情此景真使人感觉振奋。”
关于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美方在他们的初稿中按照国际惯例,含糊其辞地强调双方的共同点,用陈词滥调掩盖双方的分歧。毛泽东听了汇报后,指示周恩来说,联合公报中要明确写出双方的分歧,同时写出双方的共同点。
基辛格在听取了中方的意见后,说道:
“在美国总统历史性的访问结束之际,列举双方这么多的不同观点,这岂不等于告诉全世界,中美双方在吵架么?这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是难以接受的。”
周恩来说:
“你们的初稿是伪装观点一致,我们认为公报必须摆明双方根本性的分歧。众所周知,中美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际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20多年的隔阂不可能消失于一旦,如果在此情况下双方签署那种既不说真话、也不打算遵守的陈词滥调式的文件,那是不可取的。”
基辛格说:
“我们不回避双方的分歧,签公报又有什么意义?”
周恩来说:
“用漂亮的外交辞令掩盖分歧的典型公报,往往是‘放空炮’,是祸根。公开地摆明分歧,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通向未来的第一步。”
最后,基辛格不得不承认:“也许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可以解决我们的难题,这就是中方草案的奇妙之处。”
2月25日下午,在对中美联合公报草案的修改中,基辛格提出将草稿中“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最后一句,改为“人民要进步”。周恩来认为还是用原来的提法好,因为这一点讲的是中方立场。但是,他又考虑到,中国宪法里也有人类进步的说法,就在草稿里改过来了。他把草稿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说:
“还是恢复‘革命’这个词好。”
周恩来在谈判期间,陪同尼克松一行到了杭州,一边游览,一边谈判。其间,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几乎陷入了僵局。中方代表坚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美方代表坚持说:不能背弃老朋友,绝不能放弃对台湾的义务,决不能与台湾断交。
后来经过谈判,美方承认了中方的立场,但在措词上作了处理。
2月27日,也就是在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前一天,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对台湾问题的处理不满意,他提出了修改的要求。乔冠华向周恩来汇报说:
“他们内部不统一,又要我们作让步,我们已经作了很多让步了。他们美国人自己的矛盾,让他们自己消化吧。”
周恩来望着乔冠华说:
“冠华,公报的意义不仅仅在它的文字,而在于它背后无可估量的含义。你想一想,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你和我在今天都无法估量的。我们也不能放弃应该坚持的原则,这个事,要请示主席。”
周恩来当即拿起红色直通电话,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想了片刻,口气十分坚决地回答说:
“你可以告诉尼克松,除了台湾问题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之外,其它部分可以商量。”
周恩来问:
“主席还有别的指示吗?”
毛泽东停顿了一会儿,又严厉地说:
“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
于是,基辛格和乔冠华在刘庄宾馆又开了一次夜车。凌晨2点,一个吸收了罗杰斯的专家们的一部分意见的草案,再次提交给双方首脑。尼克松赞扬这个公报是负责任的,他对周恩来说:
“对这样的会谈,如果我们也像通常那样做,那将是不负责任的。”
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为《上海公报》。全文如下: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自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陪同总统的有尼克松夫人、美国国务卿威廉·罗杰斯、总统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国官员。
尼克松总统于2月21日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访问中,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就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双方关心的其它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此外,国务卿威廉·罗杰斯和外交部长姬鹏飞也以同样精神进行了会谈。
尼克松总统及其一行访问了北京,参观了文化、工业和农业项目,还访问了杭州和上海,在那里继续同中国领导人进行讨论,并参观了类似的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导人经过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接触之后,理在有机会坦率地互相介绍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对此,双方认为是有益的。他们回顾了经历着重大变化和巨大动荡的国际形势,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和态度。
中国方面声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欺负弱国。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一切外国军队都应撤回本国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越南、老挝、柬埔寨3国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坚决支持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7点建议以及在今年2月对其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说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联合声明;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1971年4月12日提出的朝鲜和平统一的8点方案和取消“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主张;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对外扩张,坚决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愿望;坚决主张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联合国关于印巴问题的决议,立即把自己的军队全部撤回到本国境内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停火线的各自一方,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争取自决权的斗争。
美国方面声明:为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需要对缓和当前的紧张局势和消除冲突的基本原因作出努力。美国将致力于建立公正而稳定的和平。这种和平是公正的,因为它满足各国人民和各国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愿望。这种和平是稳定的,因为它消除外来侵略的危险。美国支持全世界各国人民在没有外来压力和干预的情况下取得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美国相信,改善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以便减少由于事故、错误估计或误会而引起的对峙的危险,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的努力。各国应该互相尊重并愿进行和平竞赛,让行动作出最后判断。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美国强调:应该允许印度支那各国人民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命运;美国一贯的首要目标是谈判解决;越南共和国和美国在1972年1月27日提出的8点建议提供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在谈判得不到解决时,美国预计在符合印度支那每个国家自决这一目标的情况下从这个地区最终撤出所有美国军队。美国将保持其与大韩民国的密切联系和对它的支持;美国将支持大韩民国为谋求在朝鲜半岛缓和紧张局势和增加联系的努力。美国最高度地珍视同日本的友好关系,并将继续发展现存的紧密纽带。按照1971年12月21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美国赞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停火继续下去,并把全部军事力量撤至本国境内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停火线的各自一方;美国支持南亚各国人民和平地、不受军事威胁地建设自己的未来的权利,而不使这个地区成为大国竞争的目标。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考虑到国际关系的上述这些原则,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 “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 “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他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他们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双方希望,这次访问的成果将为两国关系开辟新的前景。双方相信,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
尼克松总统、尼克松夫人及美方一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给予他们有礼貌的款待,表示感谢。
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在美国国内和世界上都产生了巨大反响。它标志着中美两国25年的敌对状态的结束,从此,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后来,尼克松评价毛泽东说:“毛泽东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的一位出类拔萃的人。他不仅是一个完全献身的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
周恩来送走尼克松一行后,从上海乘飞机回北京。在飞机上,有记者问他:
“总理,外电评论,这次是你导演的杰作。”
周恩来十分严肃地说:
“不,不能那么说。这是主席的英明,主席的功劳。”
回到北京,周恩来当即驱车赶往中南海,到丰泽园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穿着睡衣,躺在木板床上。周恩来走到床边问道:
“主席,你困么?”
“不困,你说吧。”
“尼克松很高兴地走了。他说这一周改变了世界。”
“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
毛泽东伸手拿起一支雪茄,秘书给他点上火,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将烟雾喷出来,说:
“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着海洋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周恩来说:
“尼克松临走时还一再表示,希望在美国与我们再次相会。他们国务院提出了一个邀请我们访美的名单。”
毛泽东说:
“那青天白日旗不落,我们怎么去?公报是发表了,路还长着哪!我和你,怕都看不到那一天啦。”
欲知中美关系后来发展如何?请继续往下看。
东方翁曰:本章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尼克松访华始末,其中,毛泽东大病初愈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的细节,是这一事件的重中之重。这些文字真实地再现了那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很值得读者反复玩味的。否则,你就不可能理解一个“说话有些困难”的老人怎么能使高傲的美国总统在他面前行九十度的鞠躬礼,更不可能理解老人在65分钟的会谈中开创了一个世界历史上的新格局。蒋介石对美搞的是“夫人外交”,还有人想搞“夫妻外交”,的确让白宫的汉子们过足了大男子主义瘾。两相比较,说是天差地别,应该不算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