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3/6页 | 下页

何鸣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和张闻天致电正在庐山与南京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林伯渠、博古,要他们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正抗议,并使之责令制造事端的广东军阀余汉谋交还何鸣部枪支。

7月2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全文如下:

一、卢沟桥事件正在扩大中。日本政府已开始了全国的战时动员。大批日军正由日本朝鲜满洲伪国输送来华,这是日寇直接武装占领华北的整个计划的开始,其首先目的是在直接占领平津。

二、29军将士对于日寇的进攻,到处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其最高将领宋哲元,张自忠等则在动摇中。他们企图以对日让步来保持他们在平津及冀察的地位。但他们的这种倾向将遭受29军将士及华北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三、在日寇进攻开始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从新开始大规模的酝酿与发动,到处发生着援助华北的行动,组织着各种救亡团体,全国人民一致主张坚决抗战,反对动摇妥协。许多国民革命军将领及国民党地方党部公开通电同情抗战,要求抗战。

四、南京政府与蒋介石氏对于此次事变表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在军事上亦已调动军队向河北晋绥边境集中增援并已下令全国准备应战。但是否已最后放弃暂时妥协的企图则尚属疑问。南京亲日派势力,采取隐秘的方式活动着。

五、国际上英法对中国虽表示某些同情的论调,但他们不赞成中国今天实行全国性的抗战,希望中日妥协。他们这种态度,客观上将有利于日本。美国还保持着静观态度。苏联正在严密注意事变的发展,加强远东的防卫与警戒。德意正在西班牙以新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响应日本。日本法西斯蒂有可能向苏联同时实行挑衅,以引起德意向苏联的进攻,以造成世界大战。

六、我们认为事变的发展有两种可能的前途,或者是事变发展为积极的抗战,以至发展到全国性的抗战,这是全国人民的要求,也是挽救平津与华北与全国免于沦亡的唯一出路。或者是由于冀察当局的让步,由于南京对于发动全国性抗战的迟疑及英法的态度而暂时求得妥协。但这种妥协对于中国完全不利,它只能把平津华北葬送给日寇作为以后继续侵略的有利阵地。

七、我们的总任务,是在争取第一个前途的实现,反对一切丧失任何中国领土主权的妥协。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武装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这一总任务下我们主张:

(甲)全国海陆空军总动员,实现对日抗战;(乙)全国人民总动员,立刻开放党禁,开放爱国运动,满足人民的迫切需要,实现大规模的组织民众与武装民众;(丙)全面地抵抗,不但要在军事上实行抵抗,而且必须根绝日寇在中国的一切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殊势力与汉奸亲日派;(丁)统一地积极地抵抗,立刻集中抗战的军事领导,建立各个战线上的统一指挥,决定采用攻势防御的战略方针,大规模的在日寇周围及后方发动抗日的游击战争,以配合主力军作战;(戊)建立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立刻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机构民主化,容纳各党各派的代表参加国民会议与政府,肃清一切亲日派汉奸分子,实现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

八、在全苏区必须扩大抗日救亡的宣传鼓动,进行援助抗战将士的运动,并号召全苏区人民与红军指战员准备立即抗战。红军立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准备立即向华北出动,执行对日直接作战的神圣任务。

中央书记处

7月22日晚,彭雪枫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拜会阎锡山。彭雪枫问:

“我红军即将入晋开赴抗日前线,阎主任准备如何指挥晋军协同作战?”

阎锡山说:

“此事我已反复考虑,拟用两个原则:1、事先商量。2、临时拟定计划布置,即时通报贵军,由贵军自行酌情行动。”

阎锡山说罢,也郑重其事地问彭雪枫说:

“将来平绥败退,平汉败退,甚至晋军败退,贵军是否南下?或采取适当战略?彭将军现在不必回答,请你将我的意见转告毛泽东先生及延安诸公考虑。”

第二天,彭雪枫将与阎锡山会晤的结果电告毛泽东,并报告说:阎锡山欲赠我军七九子弹、中正子弹各50万发,冲锋机关枪200支,并为驻晋办事处配备汽车。

7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抗大操坪上给学员们作报告,他说:

“只要不怕死的,都有上前线去的机会,你们准备看好了,哪一天命令来,哪一天就背着毯子走。延安不需要你们,不需要这么多的干部。我们欢送你们出去,到前方去也好,到后方去也好,把中国弄好起来,把日本赶出去,那时再欢迎你们回来。”

7月23日晚,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方法和前途》一文。他首先重述了抗战的正确方针,同时又指出:

“近月以来,平津之间的汉奸和亲日派分子积极活动,企图包围平津当局,适应日本的要求,动摇坚决抗战的方针,主张妥协退让。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这种妥协退让的方针如不迅速改变,将使平津和华北尽丧于敌人之手,而使全民族受到绝大的威胁,这是每个人都应十分注意的。”

接着,毛泽东提出了为着实现坚决抗战必须采用的正确办法,即“八大纲领”:1、全国军队的总动员。2、全国人民的总动员。3、改革政治机构。4、抗日的外交。5、宣布改良人民生活的纲领,并立即开始实行。6、国防教育。7、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8、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他分析了中国的“两个前途”:一个是实行坚决抗战的方针,采用“八大纲领”的办法,“就一定得一个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一个是实行妥协退让的方针,采用与“八大纲领”相反的办法,“就一定得一个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中国人民都做牛马奴隶的前途”。

此一时期,毛泽东还在做着另一件大事,就是在这7月间和后来的8月间,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教育全党,克服存在于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撰写出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他在每一次课后,都要组织学员们认真讨论,尔后还要补充、完善一下授课大纲。如是者多次反复,他对哲学基本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创造性发挥,为这门深奥的哲学理论通俗化、平民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这个《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最精彩的部分。他在《实践论》中写道: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

“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法,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对于唯物的唯理论和经验论而言,非指唯心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

且说在7月26日,周恩来、博古、林伯渠根据毛泽东7月20 日“蒋不让步,不再与之谈”的指示,离开庐山,返回延安。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