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31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话说在反击国民党军第1次“围剿”中,毛泽东从缴获的报纸上看到了杨开慧母子被捕的消息,心如刀绞。他知道杨开慧落入国民党的手中必然是凶多吉少。

原来在1930年10月初,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竟被国民党密探发现了。10月24日凌晨,杨开慧在家中被捕。凶残的国民党爪牙连保姆陈玉英和刚满8岁的毛岸英也不放过,将他俩同杨开慧一起押送到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旋即又转入长沙陆军监狱。押签上注明:最严重的政治犯,女共党杨开慧1名,附小孩1名,女工1名。

“杨开慧,毛泽东哪里去了?”

审讯官恶狠狠地逼问。

“不知道!”

“你们通过什么联系?”

“通过你们的报纸。”

“哪一家的报纸?”

“通过你们国民党的报纸,我知道他领导了秋收暴动;通过你们的报纸,我知道他上了井冈山;通过你们的报纸,我知道他指挥红军杀得湘赣军阀丢盔弃甲……”

对于眼前这位文静的女子,审讯官以为只要把刑具往她眼前一放,她就会乖乖地招供了。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貌似柔弱的女共产党员,竟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任你用尽各种酷刑,把她折磨得遍体鳞伤,逼她交出地下党员名单,交代和毛泽东联系的方法,可杨开慧就是不说,始终坚贞不屈。

六舅向明卿的妻子带着女儿向自冶,给杨开慧母子及孙嫂陈玉英送饭,她们带来了杨开慧喜欢吃的臭豆腐、酱牛肉。还带些钱给她,以备疏通关系之用。

杨开慧每次吃完饭,总是在碗底放一张纸条,写上狱中敌人拷问她的情况,向党组织透风捎信。有一次,她写道:“孙嫂坚强不屈,我信得过她。”还有一次,她在纸条上透露:敌人“拷问润之情况和地下党名单”;她坚不吐实,遭到毒打。

狡猾的审讯官见硬的不行,就改变策略。一天,他把杨开慧请到客厅坐下,假惺惺地说:

“只要你在报上发表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的启事,你就可以马上得到自由。”

杨开慧严词拒绝,她说:

“让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痴心妄想,要杀便杀,我绝不屈服!”

审讯官软硬兼施,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威逼利诱,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此时,地下党组织和亲属们都在紧张地设法营救杨开慧,许多知名人士也纷纷出面保释她。杨开慧60岁的老母向振熙和她的哥哥杨开智、嫂嫂李崇德曾先后到了南京、上海,他们在上海找到了蔡元培先生,蔡元培立即联络了几位社会名人联名打电报给何键,要求保释杨开慧。阴险狠毒的何键决定立即枪杀杨开慧,然后复电推说电报来迟。

杨开慧的六舅母严嘉托住在离监狱不远的堂兄向澍霖打听狱中动态。她还带着女儿探监送物,传递消息。杨开慧预感到敌人可能要对自己下毒手了,就对前来探监的六舅母等人叮嘱说:

“不要枉费精力了。请告诉亲人们,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屋里有块青布料子,给我做一套衣服,上路时穿。年少时,家父有训诫:我杨家死了人,不作俗人之举!”

杨开慧叫六舅母买块大镜子,再买些胭脂。六舅母感到有些诧异,因为杨开慧平素简朴,不爱打扮,更不涂脂抹粉。她没有想到杨开慧知道出狱无望,已经做好了决死的准备。六舅母含着泪水买来了镜子和胭脂。杨开慧说:

“六舅母,你不要难过,要坚强些!杀死我一个,还有后来人。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革命总有一天要胜利!”

杨开慧又嘱咐六舅母替她好好教育孩子,继承她的遗志。还叫六舅母转告她的母亲向振熙:

“不要难过,替我把3个孩子带大,教育他们继承母志。这样,我就可以瞑目了。”

最令杨开慧放心不下的是3个年幼的孩子。在狱中,她含泪吻着毛岸英,轻声说:

“孩子,我没有别的话要说,如果你将来见到爸爸,就说我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说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帮助他了,请他多多保重!孩子,记住,血债要用血来还!”

孙嫂哭着说:

“杨先生,你不能走啊,孩子舍不得你啊!”

杨开慧说:

“孙嫂,我的3个孩子都还小,他们是润之的亲骨肉,是革命的幼苗,我不能承担抚养的责任了。全托给你吧!等孩子们长大以后,你们会好的!”

临刑前,审讯官最后一次来劝降:

“杨开慧,你真的不愿意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吗?”

“无须多问,早就回答你们了!”

“你上有老母,下有孩子,年纪轻轻的,要为自己的将来着想。”

“这些事,我自己有主张,不用你们管。”

“你不怕死吗?”

杨开慧义无反顾地回答:

“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1930年11月14日,何键命令他的特务营4连2排执行枪杀杨开慧的任务。

早饭以后,4连值星官亦是监斩官之一的晏国务吹哨子集合队伍,并说:

“今天办人,办的是共犯要人,大家要特别注意警戒。”

士兵荷枪实弹分两列面对面,站立在清乡司令部的“法堂”里,形成了两三尺宽的一条人巷。尽头的大堂中央摆了一张长方桌,上面有一箭形的“标子”,白色的纸上写着“枪决女共犯杨开慧一名”10个大字。

罗国林、姚楚忠、黄正榜等四五人押来了杨开慧。杨开慧面不改色地穿过“人巷”,走到执法处长李琼的面前。李琼向杨开慧宣读了所谓的“罪状”,站在一旁的黄正榜将“标子”插到杨开慧的后颈衣服里。所谓的宣判过程,不到5分钟。

行刑队伍从清乡司令部出来,由北正街到南正街,然后在学院街口的马路上停留了片刻。特务兵搞来了一辆黄包车,将杨开慧架到车上坐下,爬到天心阁,绕到浏阳门外,向识字岭刑场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号兵谭青云和唐冬初,后面是晏国务和清乡司令部的监斩官钟吕潜,他们骑着大黄马,杀气腾腾,后边是坐在黄包车上的杨开慧,在她的身后,是两列全副武装的士兵。经过近一小时的示众,行刑队伍出了浏阳门,到了识字岭,杨开慧从容步下黄包车,径直走向一处较高的坟堆。9个月前,她的堂弟杨开明就牺牲在这同一个刑场上。

晏国务一声令下,尾随杨开慧的刽子手帅保云抬起了罪恶的驳壳枪,朝杨开慧的背心“砰、砰”就是两枪,杨开慧应声扑倒在地,转脸瞪了帅保云一眼,帅保云将驳壳枪插到腰里,转身离去。

和杨开慧一起就义的还有6名难友。

中午,行刑的人刚刚吃了饭,卫兵向晏国务报告“上边来了通知,上午打的那个女人没死!”晏国务当即命令副班长姚楚忠:“你去补枪!”姚楚忠带了两个士兵,提着驳壳枪直奔识字岭。只见杨开慧匍匐在荒草地上,两只手深深地抠进了泥土里,枯草上浸透了一大片血迹,血还在流……姚楚忠朝着杨开慧便举起了驳壳枪……

解放后,最终杀死杨开慧的刽子手姚楚忠一直隐藏了下来。1970年初,姚楚忠在岳阳市华容县建新农场劳动改造时,将他杀害杨开慧的情形坦白了出来。1974年7月,姚楚忠被醴陵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杀人罪判处死刑并被立即执行。

年仅29岁的杨开慧牺牲后,她的六舅母委托堂兄向澍霖前往识字岭,帮助杨家亲友杨秀生一起连夜把杨开慧烈士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在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

毛岸英和孙嫂陈玉英出狱后,由杨开慧的六舅母接到平江老家,换上了整洁的衣服,休养了好几天,然后送到了板仓外婆向振熙家。

不久,毛泽东就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了杨开慧遇难的噩耗。那一天,他没有吃晚饭,而且,悲恸万分的他彻夜失眠了。杨开慧那温柔贤淑的面容,纯洁善良的微笑,深邃而总是含着期待之情的眼睛,清晰地活跃在他的面前。在那严酷的斗争中,在那冷冰冰的世界里,她总是给予毛泽东脱去甲胄、获得宁静温馨、放松身心的机会。她生育了3个小孩,却不曾拖累他一丝一毫。她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不曾提过哪怕是一件小小的要求。毛泽东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她生前曾向自己提过什么要求,就是在她怀孕反应最厉害的时候,呕吐得满眼是泪,可一旦和毛泽东的目光相接,她便会露出一种羞怯甜美的笑,从不曾叫苦,甚至不曾说一句想吃什么东西的话。在家庭中,她是贤妻良母;在革命活动中,她是忠诚勇敢的战士。直到牺牲,她不曾有一点动摇,一点委屈,就那么安静坦然地走上了刑场。

一大颗泪珠在毛泽东的眼角颤动。他为一种负疚的心所折磨,他对自己的家庭和过去怀有愧疚之心。他甚至朝他的第二个妻子贺子珍发了一通无名之火。两年前,他为各种传言所惑,不明实情,就与贺子珍结婚了。杨开慧之死,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夫人。

毛泽东很快便给妻兄杨开智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他还寄去了银元30元(据钱希钧在1981年1月说:“毛主席寄30元钱作开慧安葬费一事,可能有误。当时,毛主席是没有钱的,红军非常穷。”),嘱咐为杨开慧修墓立碑,上刻:

“毛母杨开慧墓  男 岸英  岸青  岸龙 刻  民国十九年冬立”

另据2014年4月10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称:“毛泽东词《蝶恋花·向板仓》手稿揭秘”,并在编者按中说,近日《党史文苑》发表了李虹的文章,披露毛泽东填写的《蝶恋花·向板仓》词,是用毛笔行草书写在10行信笺纸上,纸张陈旧,尺寸约为285mm×198mm。这首词尘封至今已83年。整首词凄婉悲愤,读之极易使人潸然泪下,同时又易使人同仇敌忾。“摘编如下”:

蝶恋花·向板仓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

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

毛泽东 1930年寒冬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等
立即阅读
罪与罚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立即阅读
七种武器
七种武器
古龙
立即阅读
底牌
底牌
阿加莎·克里斯蒂
立即阅读
李自成传
李自成传
姚雪垠
立即阅读
鹿鼎记
鹿鼎记
金庸
立即阅读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权延赤
立即阅读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语录
毛泽东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