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原总编辑胡锡进先生,经常对时事发表精锐评价,本站特转载。先看图片了解事情原委,再领会胡先生要旨。
杜鹃花落
李佳前
一场遭遇战,猝不及防。半个多月的搜索,终于,返城不远的一个偏僻山坳里,发现了仇人的踪迹。
山坳里就几户零星的破落人家,早没有人烟的气息。有的只是满山的灌木,还有那连片的杜鹃花,嫣红的花朵,褐色的枝桠,一眼望去,看不到地面,连片的杜鹃花铺将开来,没有惊艳的感觉。终让人感觉是萧条的晚秋,一片落花满地的烂泥塘。
二三十名左右的共军,在灌木间跳跃,却没有分散逃窜,围成一圈,边还击边撤退,奔向山坳左边小山坡。岗田大佐知道,他们跑不了了。重重包围已经形成,留给他们的只是投降,只是死亡。
岗田眼光充满了血丝,但满腔的愤怒仍支撑他,像一只狂躁的狮子一样,不停地指挥着队伍围攻。所有的士兵,前冲,前冲。儿子,终于可以给你报仇了!想起儿子来,岗田心中阵阵隐痛。帝国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从来不干预军事的宝贝儿子,只为到这里看老父亲一眼,在武装护送的军车中竟被劫了,还是一帮破衣烂衫的土八路干的。
抢了我的儿子,还要去城里破坏?想到儿子凶多吉少。复仇充溢着岗田的心胸,一定要拿这小股军人祭旗!
包围圈越来越小。敌人被围在山坳边的小山包上,轻重机枪的绞杀中,六O迫机炮的轰炸下,毫无屏障可依的小山包,差不多削成了平地,小树枝四处乱飞。一炮过去,漫天的黄土,夹杂着树枝树叶,还有零星的杜鹃花,飘荡荡在血色里,空气中透着血腥味,像是有人在洒向空中的花瓣祭礼。
抵抗的枪声越来越少,突然间,山顶有人拿着好像是拿白色的布晃了一下,然后就突然被按了下去,反抗的枪声又响了起来,敌人内讧了!顽固不化,谁要你们投降,我要你们死,岗田疯狂地嘶喊着,"冲!冲!"
目标越来越进,士兵们催促投隆的喊声也越来越大。终于,山顶已经几乎消失了所有的声音,士兵们一面打着冷枪,一边慢慢向中央靠近。
终于,慢慢地,一根树枝又伸了出来,挑着一件白白的,与战场烟土环境很不相符的衬衫,所有人停下枪声,静静看着那场景.身子好泄了劲儿,马上就会倒坐到地上的感觉。
不成样的坡顶,又一声枪声,树枝断了,衬衫飘悠悠向山边落去,枪声来自距离树枝不远的地方,岗田的神经又一次激昂起来,"炮呢?炮呢?给我轰!"
最后一片尘烟中,随着烟云落尽,一切寂静得可怕,所有人好像失去了知觉。只有岗田在喃喃自语:"儿子,他们把你弄到哪儿了……杀光他们……爸累了,仇报了,回家……"
所有人跟着岗田,拖着疲惫的身体,小心翼翼地走到树枝的旁边,拉开血肉模糊的一袭袭灰军装。下面,竟还藏着一身洁净的日本样式青年装,唯独少了洁白的衬衣,袒露出青年健壮的胸膛,那张白皙清秀的脸上,嘴边淌着殷殷鲜血。
儿啊!老岗田一口鲜血喷出,像一滩泥,委软到了地上,鲜血喷在了那个青年身上,绽放开来,像嫣红的杜鹃花,慢慢地散开,飘零,融在了泥土中…..
《杜鹃花落》引起很多人的愤怒,这种愤怒是朴素的,有道理的。这篇小小说完全以一名侵华日军指挥官为视角,对八路军的评价是日本式的,而且让人觉得那名日军大佐心疼儿子,要为儿子报仇,人性挺正常的呀。即使作者有探索新写法的用意,他的这种写法也无法被普通读者理解,因而多数人都会产生这篇小小说“美化日军”很不舒服的强烈感受。
作者是河南汤阴县一中学的校长,教英语出身,并非专业作家,而且小小说就是网上消费品,文学价值很低,老胡理解不了这位作者为何要写这篇小小说。如果他是想搞创作探索,这种探索按理说也不应该由他这种非专业人士去做,因为即使有这个心,他显然也没有能力驾驭如此敏感的创作角度,他根本没有金刚钻揽这个瓷器活。
以一个日军大佐为小说的叙事视角,产生的感受必然是作者在与那个大佐共情,除非作者有高超的水平,能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些让读者能够心领神会其用意的几个关键笔触,然而能够在小说里起这种作用的文字似乎看不到。
老胡是无法确定这名作者真实用意的。至于成都新都区将这个小小说列为初三语文测试试卷文章,就更难理解了。即使这篇小小说有一些表层文字之下的意涵,我很难相信初三的学生能够理解那些意涵,所以把它列入初三语文测试试卷,我相信它所产生的大部分效果会是消极的。所以很多网友质疑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选上去,这样的质疑是合理的。
现在成都新都区正在就此事展开调查,我希望,无论是对那名已被免职校长的调查还是对成都新都区考试试卷的调查,都要坚持客观性,一方面看实际效果,一方面也要听涉事人员的陈述。因为按常理说,在当前中国教育和互联网大的生态之下,很难设想有普通中学校长以及考试出题人会非常恶意并且如此尖锐地挑衅社会强大共识,这样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他们图的是什么呢?干坏事总得有个动机吧?所以调查人员要听他们的申辩,我还主张把他们的申辩公之于众,供网友们兼听。
我看到有人指出,说这篇小小说取了日军大佐的视角,形成作者与日军大佐共情的强烈印象,但是小说里面的基本情节并没有侮辱八路军。这篇小小说讲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名日军大佐的儿子从日本来华看他,被八路军在武装护送的军车中“截了”,大佐为给儿子复仇,围住一小股遭遇的八路军猛打,但没想到儿子就在那些八路军中间,他等于亲手指挥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就像那篇文章里写的,虽然都是大佐的视角和情感,但是小说里描述的八路军士兵们很守纪律,没有慌乱逃跑,而是且战斗且退到一个小山包上。八路军战士没有一人投降,全部战死,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一直保护那名日本青年。中间八路军的阵地上有人举起白衬衫示意投降,大佐以为是八路军内讧了,但最后证明举白衬衫的是他的儿子。而且八路军没有拿他的儿子做人质,提条件,并且在最后一刻也在日军的炮火中保护他。
所以说,故事情节确实没有侮辱八路军,但是所有叙述是通过日军大佐的眼睛和情感表述的。怎么看故事情节与表达情感之间的矛盾?我觉得互联网肯定会选择情感的角度,大多数人也会被情感带着走,但是作为文学创作的小说是否可以有这样的矛盾呢?这需要很专业的鉴定和评判。
老胡个人主张,网友们的感受必须得到尊重,因为创作与阅读是交流互动的过程,如果出现了一种压倒性的感受,这种感受就绝不会是无缘无故和虚妄的。但是我同时主张,要给专业鉴定留下空间,给依法据理处理这件事同样留下空间。我们决不允许颠倒基本是非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要听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们的意见:这样从头到尾以一名侵华日军大佐为视角,是否是允许的。如果它从根本上就是错的,那么这样的错误该如何定性?中学把这篇文章拿到初三学生的面前,又应该如何定性?
图片来自网络,作者胡锡进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中国人的名字每当看到高渐离、霍去病、辛弃疾、东方朔、王羲之、张九龄、柳如是这些别出心裁、古雅动听的名字,总是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若再对比现代人的名字,就会发出“...
- 震撼!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秘诀,养生防病延年的秘密!通过遵循《黄帝内经》中的十二经络流注规律,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养生之道,从而...
- 1992年7月中旬,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与副外长徐敦信、张庭延等一行七人前往平壤。为了保密,钱其琛等人没有乘民航班机,坐的是空军专机。抵达平壤后,中国代表团顺...
-
“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25年前的今天,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5月7日,在赴贝尔格莱德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 一个月前,山东青岛发生一起惨案,外卖员被小区保安活活捅死。整个过程只有一分钟时间,一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没了。54岁的保安,32岁的外卖员,到底是怎样的仇怨,让两个差着...
-
杀人犯被当成人民英雄编入教科书,18年后真相大白,被判无期徒刑
相信大家在小学课本中会看到过很多英雄的英勇事迹,从而萌生出一股敬意,在这些英雄当中却有一个是假冒的,他就是刘学保,他阻止了一场爆炸案,被当成了英雄。直到18年后才揭... -
近日,美国的腐败,再次刷新了世人的三观。5月16日,美国在以色列阿什杜德港(Ashdod)耗时两个月组装的临时码头终于“竣工”,声称将用于从海路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至于运...
-
流传千年的划拳辞令,“五魁首”和“六六六”,究竟是什么意思?
“五魁首”和“八匹马”,这种在我们行划拳酒令中非常熟悉的词语,其实也蕴藏着古人向往美好生活的寓意。喝酒这个事情,如果独饮,难免有些闷气和无聊,所以,对饮以及“众乐... - 1990年10月2日9时4分,国庆期间的广州白云机场依旧紧张忙碌着,此时,原本由厦门飞往广州的8301号航班遭遇劫机后迫降白云机场,可就在迫降过程中,先后3架客机被撞毁,128名乘...
-
前浙江省电力局副局长竟是间谍,向美日出卖情报,批捕时怒喊:我是美国人
前浙江省电力局副局长,放弃“铁饭碗”举家移民美国,究竟为何?十年后,他又频繁来往于大陆和香港,如蜘蛛吐丝般建构起庞大的网络,又是为何?方复明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