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5%

第十三章 伊犁戍边受倚重 商馆被焚议约难

新疆在乾隆以前,被称为西域。

西域在西汉初年小国林立,有三十六国的说法,大都受匈奴的控制。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才密切起来。汉朝痛击匈奴,威望在西域迅速提高,各国纷纷归附,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轮台一带)设西域都护,对西域正式开始行政管理。

乾隆年间,清朝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不仅西域各部归附,葱岭以西的浩罕、巴达克山、帕米尔、布哈尔、山克、塔什干等也都上表称臣。乾隆把这些地方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清廷下令在伊犁河北岸兴建了一座惠远城,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作为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是“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辖境范围东到哈密和巴里坤,西到葱岭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北到巴尔喀什湖和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南到昆仑山。将军以下在乌鲁木齐设都统一员,在伊犁、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喀什噶尔各设参赞大臣一员,号称四大镇,统辖全境驻军;同时,在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乌什、阿克苏、库车、和阗(今和田)、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喀喇沙尔(今焉耆)、吐鲁番、古城(今奇台)、巴里坤、哈密等城设办事大臣或领队大臣,统辖各级文武官员,管理本地军政要务。

伊犁将军驻地在伊犁河北岸的惠远城,也就是林则徐此次遣戍的终点。

邓廷桢陪林则徐同车进城,他向林则徐介绍,惠远城规模宏大,是全疆第一大城,墙高四丈四尺,周长一千六百七十四丈。城内商铺林立,百货云屯,市肆繁荣。城有四门,东门景仁、西门说泽、南门宣闿、北门来安,今天他们由景仁门入城。

入城后,由邓廷桢带着行李车前往南街林则徐的住处,林则徐则由将军府的戈什哈带路,前往报到。将军府在城北,背北面南,门口两尊石狮,俯卧雄视。戈什哈对林则徐说,伊犁将军地位尊崇,关内来的人见将军,无论文武,都要行叩拜礼,将军不叫起,则不能起。但将军特别吩咐,林公免叩拜。

林则徐进了将军府,伊犁将军布彦泰已迎到仪门,林则徐连忙拱手见礼:“布将军,林则徐前来报到。”说罢双手把公文呈上去。

布彦泰接过了,递给身边的文巡捕说:“林公,我不请你进府了,你先回去安排妥当,今天不必到府里来,隔天我请你做客。”

林则徐再次拱手:“劳烦将军派人迎接,林某感激不尽。”

布彦泰说:“林公不必客气,来日方长。”

林则徐出了将军府,伊犁参赞大臣的戈什哈早在门外等候,陪同林则徐前往。参赞大臣府离将军府不远,参赞文昌也是在仪门迎候,对林则徐说:“林公,今天我不留你,你刚到,先回去收拾一下。缺什么,到时候说一声。”又对戈什哈说,“你带林公到南街去。”

邓廷桢帮林则徐租定的住处在钟鼓楼南的南街,东边第二条巷——宽巷。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子,有土筑的院墙,邓廷桢正在指挥着卸车,见林则徐进门,问:“报上到了?”

林则徐说:“报上了。将军和参赞人都极好,收下公文,就让我先回来了。”

邓廷桢指指身边站着的一位着五品顶戴的官员,介绍说:“这位是西厅理事庆春航,林公的公馆就是庆理事给租定的。”

满人驻地一般设理事厅,负责协调军民关系,审理满人刑案。理事一般由满人担任。西厅理事庆春航名湘帆,四十有余,人很干练,连忙向林则徐拱手致礼。林则徐还礼:“我在嘉峪关收到嶰翁的信,说理事已经为我寻定住处,实在是感激不尽。”

庆湘帆说:“嶰翁找我说要为林公租处公馆,我就上心为林公寻觅,正巧我的属下在西关附近有店铺,这处地方住不着,我一问,就很痛快地答应了。他也是仰慕林公,一再说不要租金。”

林则徐说:“能够租到房屋已经很感激,怎么好不要租金?拜托春航与房东说好数额。”

庆湘帆说:“好,林公先住下,抽空我再与他说。林公先看下屋子,合不合适。”

林则徐说:“没什么不合适的,能容身就行。”

但进了房间,还真有些不合适,除了中间的一间,其他屋里都盘了又宽又大的土炕,占去了一多半的空间。林则徐所带书籍很多,总要有地方放;而且他是南方人,住不惯土炕,将来少不了要改造一番。但现在租金尚未说妥,暂且不提。

屋内已经裱糊一新,邓廷桢介绍,完全是由庆湘帆安排人代办。林则徐再表谢意。

庆湘帆告辞后,林则徐问邓廷桢,如果想看邸报,从哪里方便。邓廷桢说:“当然是将军府最方便。大约五十天左右京报可以,不过总要等三两天,将军看过后我们才好借阅,从参赞府也可借到。布将军、文参赞人都很好。”

邓廷桢介绍,将军布彦泰是老新疆,不到三十岁就到新疆任职。道光初年任伊犁领队大臣,乌什办事大臣,后来任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参赞大臣,中间病归回京一年多,康复后又出任伊犁参赞大臣、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道光二十年授伊犁将军。“布将军人极儒雅宽厚,办事也明练通达。不但邸报可从他那里借阅,信件也要请他用官封投递——也只能用将军府官封投递,别人的官封——无论是参赞还是领队大臣,就是总兵的官封,都不准出境。”

林则徐说:“还有这样规定?这又是为何?”

邓廷桢说:“不知道是何时传下来的规矩,反正一直如此,大约是便于事权归一。不但如此,从关内来的信还常常被驿站私自开拆检查,连封也不给你封。”

林则徐说:“这可真是岂有此理。”

邓廷桢说:“所以往这边寄信,最好也用官封,用西安将军的官封最好。”

当天的午饭,是参赞文昌送席。林则徐留邓廷桢一块在新寓吃饭,饭间谈起参赞文昌,林则徐说:“我看他精神头不太好,脸色也有些灰暗。”

邓廷桢说:“文参赞是月前从乌鲁木齐都统转任前来,原本就在病中,这一路颠簸,病情加重。”

林则徐说:“我看将军和参赞都是忠厚人。”

邓廷桢说:“是,尤其布将军,对我们这些戍人如此关照,为历任将军所无。尤其是对林公,他是十二分的佩服。我听他几次说过,你来了,要好好倚重。”

林则徐说:“我一个戍人,有什么好倚重的。”

吃过午饭,正在喝茶,从祥符河工上发配来的前东河总督文冲前来拜访。闲谈几句,就告辞了。邓廷桢笑笑说:“文河督对你在河工上独得王文恪赏识很有些吃醋,谈起来话里还有些酸溜溜的。”

林则徐说:“他主张放弃开封,我持反对意见,而且为文恪公采纳,别的都没什么。说起来,祥符决口真是天灾人祸都凑一块了。他这个河督,太大意了,如果早采纳南下厅的建议,对祥符段赶紧加固,也许就可免此大祸。”

邓廷桢告辞后,林则徐前往拜访四位领队大臣,转下来就是大半天。回到家,理事厅庆湘帆送来一桌席面,并且留下话,已经与房东定好,每月十两银子。林则徐打发三子林聪彝立即拿半年的租银送去。

从将军府转来几封信,其中西安镇总兵在信中谈到两江总督牛鉴已被革职锁拿进京,原因是有御史参奏镇江失守,不行救援,引兵退回金陵。林则徐对牛鉴印象不错,很为他被革职抱屈。当晚在写给郑夫人和长子林汝舟的信中说,“镜堂议和之请,既已准行,乃尚未办妥,忽又拿问,近事之反复不定如是,真难测度!若罪其失守,则同罪之人尚多,果将穷治耶?如因御史参出,即加之罪,似近来言路又太有权。”

次日上午,布彦泰和文昌又先后送来米、面、羊肉、猪肉、鸡鸭等。林则徐亲自去将军府拜谢,布彦泰在客厅里相见,说:“林公,你刚到,估计米面都不凑手,所以打发人送点过去,你又何必为此专门跑一趟?”

林则徐说:“昨天只是向将军报了个到,今天理应登门拜访。”

布彦泰说:“也好,正好有事也和你说一下。林公的道德才能,那是尽人皆知,以后还要多多倚重。我和大家议了下,安排你掌管粮饷上的事。钱粮支发文案,年终造册报销,以及关涉户部、工部事件一切文稿,都由你来掌管。事情繁杂得很,有劳林公帮我拾起来。”

粮饷开支,这是很重的职守,而且向来被视为肥差,布彦泰以此相托,可见倚重之深。林则徐说:“将军,只怕我担不起如此重责。”

布彦泰说:“林公不必谦让,我知道你操守好,让你专管粮饷,我放心。你帮我督责他们尽职就是,具体事情不必劳驾,但奏疏文稿,非你莫属,早饭后我已经出奏了。”又盯着林则徐的脸看了一会儿说,“林公,我看你脸色有些潮红,是不是路上受了风寒,患了外感?”

林则徐说:“不瞒将军说,昨晚就没睡好,的确是有些外感。一路上都过来了,过天山的时候夜里就在车里睡,也没太要紧,进了城,反而虚弱了。我在河工上留下了鼻衄的毛病,一上火,就流鼻血。”

布彦泰说:“不光是你,冬天从关内过来的人,路上煨着炉子吃热食,积热于肺经,很容易上火。这里的天气,比关内冷得多,从关内来的人,总要好好静养些日子才能适应得了。这些天你先好好静养,有事我会打发人找你,没事你不必过来。”又吩咐文巡捕说,“你带着林公到四处走走,与大家认识认识。”

文巡捕带着林则徐从门政开始,一一向大家介绍。伊犁将军府有天下第一军府之称,共有三进院子。前院是将军府正堂,只有审理重要案件,举办重大典礼时才开门,东西两侧是左右营房,住的是将军府的警卫亲兵。

第二进正厅是将军日常办公的地方,与正厅相连有东西花厅,用于会客及宴请。东西厢房则是将军下属办公的地方。伊犁将军不同于内地将军只办防务,举凡外交、屯垦、商业等事务无不兼辖,其机构设置也与内地将军不同。内地将军府一般只设左右司和印务处,左司分掌兵、刑之事,右司分掌户、礼、工之事,印房分掌日常事务、印信及稿案等。伊犁将军内设印务处、粮饷处、驼马处、营务处等机构。三处一房,都在二进院的东西厢房中办公。林则徐掌管的粮饷处在东厢,有房三间,总办一名,帮办三名,还有一名笔帖式,专门管理文书档案。

第三进院子是将军内宅,非请莫入。

将军府的东跨院,是仆从下人住处,东北则是将军府花园,东南则是马号。

林则徐与大家见过面,回到住处不久,布彦泰又打发人送来膏药,说是治外感有奇效,是秘制。当天晚上林则徐遵医嘱贴了一帖,第二天醒来果然好了一些。上午,林则徐去拜访东西理事厅,又顺便到文冲住处拜访。文冲留林则徐在他住处吃午饭,把邓廷桢、东西两理事叫来同陪。

下午回到住处,儿子说上午布将军和文参赞都来访。布将军还送来了鼻烟和鼻烟壶,说是闻鼻烟能够治鼻衄,让林则徐试一下。

林则徐租的房子,房东叫伊舒亭,在旗营中管理制械的工匠——官名叫固山达,饷银很有限,在西关有一间店铺,经营蒙古杂货。出租房屋是他一项重要收入,原本说好每月十两银子,可他说什么也不要。林则徐只好吩咐儿子,以后每月都送些食物礼品,与租金大体相当。他亲自见过伊舒亭一次,除了表示感谢,还与他商量对房屋进行改造的事情——主要就是把炕拆掉,换成床,同时对厨房炉灶按关内形制进行改造。伊舒亭一口答应,并亲自带人帮忙改造。

林则徐的住处经过改造,比从前宽敞了不少,又添置了部分桌椅,天天前来拜访的客人很多,邓廷桢、文冲、四位领队大臣及东西理事厅理事是常客,布彦泰也常常来拜访,天天很热闹。众人都好下围棋,其中有位旗营的笔帖式棋艺颇精,让人四子,仍然无可匹敌。布彦泰也好下棋,听说消息后,次日就把下棋诸人约到将军府,一屋中设两局同乐。他棋艺比诸人略高,但比旗营笔帖式逊两子。邓廷桢不会下棋,只在一边看。众人以为林则徐也像邓廷桢一样,没想到林则徐是棋中高手,一出手,笔帖式根本不是对手。

布彦泰惊呼说:“林公,我以为你和嶰翁一样,闲暇只知道看书写字,没想到你是弈中高手。”

林则徐说:“实在谈不到高手。不知道此地好弈者众,不然我就带棋盘棋子来了。”

布彦泰说:“这有何难,我赠你两副就是。林公,你不能天天就是读书作字,每天弈棋一两局,也有利于休养。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嘛!”

林则徐说:“我最近终日萧闲,哪里是天天看书作字!一直咳嗽厉害,鼻衄又经常发作,夜间经常失眠。体气衰退,直如废物,看书不能及三十行,作字不能过二百。”

第二天,林则徐送棋谱给布彦泰,布彦泰则打发人送来两副围棋。

等林则徐休息几天,身体稍好,抽一个难得暖和天气,邓廷桢陪他逛逛伊犁城。伊犁城最高大的建筑就是城中心的钟鼓楼,就在林则徐住处往北不远。楼的基座是青砖砌成,内有十字形通道,外有四个拱门,正对四个城门。南拱门内右壁开有一小门,通楼梯,可直达基座平台。平台上建有木质彩楼三层,单檐飞拱,雕梁画栋。第一层木楼内置有钟一座,鼓一面,晨钟暮鼓,用以报时,城门也以钟鼓为号,按时启闭。

登上木楼第三层,整个惠远城尽收眼底。邓廷桢介绍,惠远城仿照关内传统方式建造,布局整齐划一,以钟鼓楼为中心,纵横四条大街直通东西南北四座大门,大街四周分布小巷四十八条。城内有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领队大臣衙署、绿营总兵公署、理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署等大小衙署一百余座。城内驻有满蒙旗兵六千余人,因为是携眷驻防,加上眷属,满蒙旗人两万余,再加各级官员、商人、匠人等,人口不下四万。城内还设有学校、社稷坛、先农坛、文昌宫、文昌阁等,商铺、酒店、车马店更不必说。西门外单独建有贸易厅四十余间,专供蒙古商人贸易以及骡马交易。

转眼已过一月,腊月十四日,林则徐到伊犁后第三次给郑夫人及林汝舟写家信,先记述了最近收发家信情况,又谈了到伊犁月余的情况——

我到此已月余,诸尚如常,房屋略加修补,添置椅桌床铺,现在已齐备。房东不收房租,前已送以四物,俟年下仍各礼相送,大约与租钱相仿。彝官、枢官先在凉州所做大毛袍,伊俱舍不得穿。此地地气虽寒,而不出门去,在家中亦不甚觉。且今年天气,据各人云,比往年暖得多,并有数日穿不住大毛时候。烧煤甚便宜,每斤不及二文,然好歹迥殊,宁可多出价钱买好的,且必须先在空院中烧透,然后装火盆送入屋内,乃无烟气臭味。日前彝、枢两儿各病两日,皆因煤熏之故,现在枢官不要烧煤,实亦不冷也。

我自前月下旬至今,咳嗽颇多,鼻红又复常发,夜间多不能寐、心颇担虚,所以常手喜乐之事,以娱心目。此间多好围棋之人,时时请我去看,我亦请来寓,轮流做东一次,只作壁上观,自己总不动手,恐费心也。同乡有南台邓姓者,为烟案牵连到此,其人却不吃烟,胖而且壮。据云在家累世行医,现于伊犁行道,请之者颇多,昨服伊所开天王补心丹加减之方,一连数剂,觉夜间稍能成寐,只可照此服去,总要鼻红不来乃放心耳。

如何往伊犁寄物品,林则徐在信中专门谈到——

前信所云西安城内之恒盛顺丝线店、日兴福杂货店可以汇银,兹既不用汇银,而寄物却须觅一妥处。查恒盛顺之丝线店在乌鲁木齐开有一间,其在伊犁亦有买卖字号,曰恒盛兴,在北关外,因相距数里,尚未往晤。闻其东家姓袁,即在长安县前住,我们如欲寄物,应往一拜。闻渠正、二月发出关外之货,以后随时皆有。我们托带之物,须汇齐装一个板箱(或小箱),用牛皮包好(鲜皮包之使干),若不结实,即恐长途散开,且带物之人,不免弄手脚也。又须许以送到伊犁,给钱苦干,写明为要(伊犁定例:写一两银者给钱七百五十文,凡买物及赏人皆如是。其钱与关内无异,非如南路用普尔钱也)。

伊犁及红庙(乌鲁木齐别称)买卖人无非陕甘来的,但我们与彼不甚接洽,昨见有永顺公字号绸缎布匹海菜店,据云已开七十年,亦长安县东北乡人,袁姓,但彼无西安城内之店,不能寄物;又有余庆公字号较大,在伊犁北关外,系渭南谢姓所开(已六十年),亦不好托。又闻临潼县人买卖极多,或托刘先生一问,如其由临潼发货,我们寄物由县交付,自更可靠(凡西安发货,多送至泾阳上车,到凉州一停顿,到红庙又一停顿,然后到伊犁)。寄食物以江鳐柱、油鱼、大鲍鱼、乌鱼蛋为上,用物以折扇(漆添骨圆头)为要,纸张酌带,如有摹本天青缎,此地所重(南京买较好),能寄些为妙。将军、参赞年节均不便空过也。

林则徐昨天从京报上看到,扬威将军、靖逆将军都获死刑。他憎恨两人无能软弱,但对朝廷翻云覆雨也颇多感慨,“昨见京报,扬威、靖逆及参赞均拟大辟,是牛镜堂、余紫松亦必一律,即使不勾,亦甚危矣。由此观之,雪窖冰堂,亦不幸之幸耳。近事翻来覆去,真是不可捉摸,于大局徒然有损无益也。”

这些消息已经是两个月前的事了。伊犁信息迟滞,是林则徐的一大烦恼,因此在信中叮嘱家人,要及时通报消息,“此间京报,须遇回折之便,由驿带到,大约以两月为度,而将军、参赞看毕送来,则又隔数日矣。凡寓中所阅京报,仍照前信所言,酌摘几条大略(即上谕亦不必全抄),遇便封入信中寄来。盖迟速详略,往往不同。”

林则徐写完信正要封口,又收到伊犁领队大臣转来的信件,信封已被拆开,内容已被人偷看。林则徐很生气,又无可奈何,只好在家信中叮嘱,一定要固封好,“正欲封信,又由花领队处送到刘鉴泉来信,附列十月二十九日所寄第十二号家信,计行四十三日(鉴来信系十一月初二发),可谓快速,唯封内业已全拆,无不显露矣。其拆破之处,不知果是沿驿所拆,抑或是送到花处混拆偷看,反赖沿途先破,此皆不可知之事。我们嗣后寄信,必须加用钉封,盖有钉封,则外封即使割开,亦不能将内信取出矣。”

次日,林则徐带着几封信去将军府。将军府的人与林则徐已经很熟,不必禀报将军,加官封尽快发出就是了。

林则徐去见布彦泰。布彦泰说:“林公来得正好,你不来我还要打发人去请你呢。”

林则徐问:“将军有何吩咐?”

布彦泰递过一份廷寄,说:“你先看看再说。”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军机大臣奉上谕:

天津为京畿藩卫,前曾降旨将巴里坤总兵裁撤,移置天津,交兵部详查具奏。兹据该部奏称,嘉峪关外设立两镇,一为巴里坤,一为伊犁,而巴里坤尤为扼要,该处总兵未便裁撤。唯伊犁镇总兵与伊犁将军驻扎相离甚近,且绿营将备向归将军统辖,可由该将军就近稽查等语。着照所议,即将伊犁镇总兵裁撤,移置天津。其旧有之官弁,着兵部酌裁十分之二三,详细核议具奏。至伊犁屯田兵丁,应归何员专辖兼辖之处,并着陕甘总督、伊犁将军、参赞大臣会同妥议章程,奏明办理。

林则徐惊讶地问:“怎么,朝廷要裁撤伊犁总兵?”

布彦泰说:“是啊,不知是何人出此馊主意!”

据布彦泰介绍,伊犁总兵最早设于乾隆二十五年,以后陆续调拨绿营三千人,一千八百名屯田,一千二百名当差,随时操演,设屯田镇总兵一名,专理屯田及兵丁操防。伊犁镇总兵之设,对巩固西北边防、安定边疆,作用不可小觑。

“林公,自从国朝入主中原,定都燕京,削平准部,兼定回部,开新疆、立军府,西则新疆,北则蒙古,都成为天朝的屏障,由西而北而东,朝廷设伊犁将军、科布多参赞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黑龙江将军、三姓(今伊兰县)副都统,东西相望,形势联络,屏障北疆,而其中伊犁地位尤其重要。”讲起西北形势,布彦泰如数家珍,“伊犁孤悬关外数千里,一旦有变,不但援兵缓不济急,军粮更是转运极难。因此朝廷将伊犁建为天下第一军镇,以惠远城为中心,在附近建有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春、塔尔奇八城,统称为‘伊犁九城’,驻军则有满洲、蒙古八旗,有绿营屯兵,有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等兵,共有一万两千人,大约是新疆兵丁的一半。”布彦泰喝口茶,继续说,“绿营屯兵,作用更为特别。为什么?林公知道,满蒙骑兵,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营都是善于骑射,而不事耕种。不能耕种,军粮便成问题。绿营的屯兵,且垦且屯,且战且耕,为解决军粮问题贡献极大。朝廷现在要裁撤伊犁绿营,这怎么行?这是一不可撤。”

林则徐点头赞同。

布彦泰说:“这二不可撤,则是形势不稳。我自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起,数次进疆,大部分时间都在新疆任职,张格尔叛乱,其兄玉素叛乱,以及前几年的和卓变乱,我都参与平定剿办,新疆的情况我十分清楚,近年来表面平静,但张格尔及和卓势力并不甘心,与浩罕相勾结,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朝廷此时裁撤伊犁镇总兵,是拆了西墙补东墙,于天津海防未必有益,于伊犁却必定有害。”

林则徐赞同说:“我同意将军的意见,坚决不能裁撤!之所以不能裁,除了将军所说两条理由,还有英逆和俄罗斯觊觎我新疆,不能不防。前年我初到广州,就组织人翻译西人新闻纸和书籍,有好几篇文章都说到俄罗斯和英吉利对我新疆的觊觎。俄罗斯与我接壤,尤其要加倍提防。他们一路南下,已经吞并了不少小国,将来必定要觊觎新疆版图。英夷极其可恨,不但扰我东南沿海,对我西北、藏南陆地也有野心。”

布彦泰说:“这一点我是闻所未闻,请林公细说其详。”

林则徐说:“英国人早就占据了印度,可是他们贪心不足,由印度一路北上,要与俄罗斯争雄。他们向北扩张,除了吞并与我国接壤的西路诸小国外,势必觊觎我西藏、南疆。北有狼,南有虎,此时加固藩篱还来不及,怎么能够裁撤镇兵,自毁门户?”

布彦泰连连点头说:“我找林公来办这件事,是找对人了。林公,这件事就拜托给你和嶰翁了,你们两人和文参赞、福总镇一起商议,尽快起草折稿。”

林则徐说:“好,最迟几日内交稿?”

布彦泰说:“当然是越快越好,四日内完稿如何?腊月二十就要封印了,总要在封印前复奏。”

林则徐说:“好,一定误不了将军复奏。”

其实,无论参赞还是总兵,必定不愿裁撤,这可想而知。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裁撤的理由,不必长篇大论,但必须能够理直气壮。

接下来几天,林则徐与邓廷桢先登门与参赞文昌商议,文昌身体很不好,在卧室会见两人,喘得厉害,上气不接下气。看完了廷寄,说:“林公、嶰翁,我的意见很明确,伊犁防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如果因为裁撤绿营,引来不测之祸,谁担得起?”

两人见文昌身体如此,不便多谈,说几句好好调摄静养的客气话就告辞了。

第二天伊犁镇总兵福珠洪阿得到消息,也来见林则徐。他的意思,除了伊犁边防紧要,不可裁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绿营屯田兵是携眷屯垦,这些人已经在伊犁安家,安土重迁,要把他们迁到天津去,拖家带口,他们首先不乐意。屯田的兵迁到天津,对天津防务几无益处;而在伊犁,每年可增数千石军粮,意义却极为重大。

林则徐把福珠洪阿的意思记下来,说:“福总戎的意见很重要,我一定禀明将军。”

这时候邓廷桢来了,说:“好得很,福总戎也在,相请不如相遇,今天是坡公生日,我邀大家到敝处小聚如何?”

满人诗词功夫了了,何况福珠洪阿是武员,“坡公”是谁一头雾水。林则徐说:“坡公就是苏轼,嶰翁无非借此题目大家小聚而已。”

福珠洪阿说:“小聚倒是求之不得,承情之致。可是吟诗作赋这一套我弄不来,你们可不要赶鸭子上架,让我出丑。”

邓廷桢说:“放心好了,能赋诗的赋诗,能喝酒的喝酒,不强求。”

然后商议都约什么人。布将军当然要约,文参赞不知今天身体如何?能出席最好,四位领队大臣,再加此间三人,正好九人。对,还有前东河总督文冲,凑整十数。明天就要封篆了,由邓廷桢执笔,写一个请帖,一是贺封篆,二是邀请到“双砚斋”小聚,打发人分头送出。

下午三点多,众人陆续赶到邓廷桢住处。人齐了,先议公事。关于反对裁撤伊犁镇总兵的奏折已经拿出了草稿,先请布彦泰看。奏折先简述了奉旨“就近稽查”情况,再简述伊犁镇总兵设置历史,及所发挥的作用,继而列明反对裁撤的理由。奏稿说,“近来卡外夷情与从前迥不相同,设遇裁官减弁,更必妄生揣测,散播谣言,似与镇静边防大有关系。该镇兵丁以耕种糊口,俱各安土重迁,势难骤予裁移。”接下来,列出了五条不可裁的理由,结论是“奴才思考再三,实不敢迁就目前,致贻后患”。但天津防务要紧,伊犁镇总兵不宜移驻天津,那又该移哪一镇呢?奏稿建议将西安镇总兵移驻天津,因为西安并非边关,近年形势亦平稳,移防天津,于天津大有裨益,于西安却无妨碍。

布彦泰十分满意,称赞说:“林公文笔真是了得!简明妥当之极,一字不易,照此出奏。”

邓廷桢从西关牲口市上买了一只野羊,专门请了清真师父前来烤制。烤羊做菜的同时,众人吟诗赋词,以庆“坡公”生日。苏东坡一生多次遭贬谪,受尽了挫折和困苦。尤其在海南的时候,连房子也租不到。邓廷桢、林则徐和文冲都是戍臣,但在伊犁所受的礼遇,真是史所未有。三人感慨颇深,各有诗赋。邓廷桢作百字令一阕、古诗一首,文冲赋诗一首。林则徐作七古长诗一首,为自己在伊犁所受的礼遇感到幸运,设想如果苏轼贬谪到伊犁,一定会很高兴,诗的最后写道——

公神肯来古伊丽,白鹿可跨青牛骑。

冰岭之冰雪山雪,照公堂堂出峨媚。

长松尘洗鹤意远,真有番乐来龟兹。

试开紫裘腰笛临风吹,使公空中一笑掀髯髭。

众人兴致很高,一直到二鼓才散。

腊月二十一早晨,就听到将军府传来炮声,是将军拜发奏折。本日起机关“封篆”,也就是把印封起来,不再办公事,钦天监择定的开印之日则在正月二十一。官员们迎来了一个月的“年假”。接下来的就完全是过年的气氛了,从将军、参赞、总兵、四领队大臣以及邓廷桢、文冲等,都赠送过年礼品,当然林则徐也要回赠。布彦泰则数次邀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到将军府吃饭。腊月二十八,东门外喇嘛庙的僧人们打扮成神佛,跳舞为乐,名曰跳布札(布札是藏语恶鬼的意思),也叫打鬼、跳神,自将军以下都前往观看。林则徐带着两个儿子前往,到午饭时才回。

爆竹声中,千门万户换旧符。过年嘛,孩子们欢天喜地,可是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总有些畏惧和伤感。尤其是林则徐,回首近年来的情形,真是感慨万千。道光十九年的除夕,奉命南下禁烟,正乘船出鄱阳湖,是在船上过的,当时他圣眷正隆,举国瞩目;道光二十年的除夕,他是在广州城里过的,虎门销烟,举国欢腾,但中英战争的脚步正在逼近,除夕夜他还正在筹划如何对付英夷;道光二十一年的除夕,他已被免职,奉旨配合琦善协办夷务,琦善一味求和,他则在筹划自己招募水勇抗敌;去年除夕,则在祥符工地,与老相国王鼎抢堵决口。今年的除夕,却已是在万里之外的伊犁惠远城!

这几年的际遇,真如做梦一般,想也想不到。自己后悔吗?回想三年来的经历,哪一步是自己走错了?没有!如果让自己重新抉择,林则徐无奈地发现,仍然不会改变。当初圣眷正隆,派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自己并非没有看到前途的凶险,甚至预料到将可能粉身碎骨,但不除烟毒,国家将无御敌之兵、筹饷之银,因而毅然受命南下;后来英夷一再挑衅,自己坚决不肯屈服,一力主战,即使今天,他仍然认为局势坏就坏在战和不定,一味求和上……

布彦泰打发人送来冻鱼一篓、牛羊肉各一大挂,同时还送来邸报。有则人事更调消息引起林则徐关注。“以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广州将军,命江苏按察使黄恩彤、四等侍卫咸龄随往办理事件。”伊里布到广东办理什么事件?上谕没有明说,必有廷寄密授予机宜。不过林则徐推测,肯定是办理南京和约的后续事宜。

除夕守岁,邓廷桢作岁暮抒怀四首,打发儿子送来,请林则徐和诗。林则徐和诗四首,其中第三首最能反映他此时的心情:

流光代谢岁应徂,天亦无心判菀枯。

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

新缘幡胜如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弧。

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

南京和约割地赔款,林则徐一想及此心就被戳中,一跳一跳地疼。中英签订城下之盟,是不是真的能够换来海疆安宁,谁也不敢保证,而朝廷上下,却看不出任何卧薪尝胆的迹象!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军撤出长江水道。道光帝急于尽快了断,派伊里布前往广州“办理饷税及一切通商事宜”,并派江苏按察使黄恩彤、四等侍卫咸龄做他的助手,随同前往。

伊里布希望仆人张喜跟他同往广东,张喜已经伤透了心,说大事已了,现在只求回家,享太平之福、骨肉之乐。“中堂何不急流勇退,何必再投苦海。”他反过来劝伊里布说,“英夷犬羊之性,极难对付;而广州人本就憎恨英夷,如今又许给英夷诸多好处,必会争执不断,偏向外人则国人憎恨,偏向国人则英夷不依,广州议抚,难于金陵十倍,中堂夹在中间,不好做人。”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个人毁誉只有置之度外,何况上谕已颁,我不去又能如何?”伊里布说,“这次南京议抚,咱们两人总算不虚此行,活江浙亿万生灵,保全甚大,积德不小,这是我与你二人之力,你我之子孙,将来俱必昌大。和议已经办到目前地步,如果没人办下去,则前功尽弃。”

张喜说:“中堂前番在浙江也是为了浙江百姓而抚夷,结果被遣发张家口,我也坐了数月的号子。大人不怕有一天朝廷再翻脸,秋后算南京议抚之罪?”

伊里布说:“凡事只要做得对,不必定要人知,人虽不知,自有天知,千秋万世,史家自有公论。”

张喜说:“最不可靠的就是史家,翻云覆雨,都是史家所为。”

无论伊里布怎么劝,张喜都不为所动,于是他给张喜一千两银子,主仆二人南辕北辙,分道扬镳——张喜北上回天津老家,伊里布抱病南下广州。

道光下给耆英和伊里布的上谕说,“所有办理饷税及一切通商事宜,着耆英通盘筹划,与伊里布详细商酌,务臻妥善,以便伊里布到粤后逐款定议,俾得日久相安,无滋流弊。”

这也就是说,到广州后与英国人怎么谈,耆英说了算,伊里布只是执行。耆英对伊里布说:“具体条款,你也都参与议抚了,不必再一一详议。你只记牢一条,洋务只可粗枝大叶去画,不必细针密缕去缝,关键是尽快把英人安抚住,不能再起争执。如今鼓浪屿和舟山还在他们手中,再起争执,这两处收不收得回又将两说。”

伊里布满口答应:“好,我记下了。”

伊里布抱病南下,还在路上,就接到两广总督祈贡发来的消息,广州人把英国商馆一把火给烧了!

事情还得从璞鼎查率军返回广州说起。他一回到广州,英商们听说协议已经签订,个个扬眉吐气。从前英国“大班”在广州都不许坐轿子,现在普通商人只要肯出钱,都可以坐一顶轿子出入商馆;与内地人交易,英商十分强势,价格谈不拢扔下钱掠物就走;过去夷人不准进城,不准将夷妇带进商馆,如今英商携妻带女大摇大摆到商馆外购物、品尝美食;更过分的是英国水手公然挎着娼妓逛街,遇到平民竟然像官员一样喝令回避,慢了挥鞭就打……广州百姓早就忍无可忍,无奈官府一再发文弹压,也就一忍再忍。

有一位叫陈亚九的广州人,在商馆外卖水果。十一月初六,英国商馆一位黑人仆役从陈亚九摊上拿了两个橙子,却不给钱,转身就走。陈亚九拉住他的衣服不放,被黑人用刀划伤手背。附近商户、行人纷纷斥责黑人,黑人自知理亏,避入英国商馆,并关上大门。众人追呼拥至,围住商馆,黑人在楼顶上向人群抛掷砖块。后来番禺、南海两县衙役赶来,将众人驱散。

事情本来已经算结束,陈亚九也自认倒霉。但吃晚饭的时候,有一个叫苏亚炳的认为英人欺人太甚,招呼十几人一同拥进商馆。当时商馆里正在装修,英国人和中国工匠一看来人气势汹汹,吓得从后门逃走。苏亚炳等人见地上有工匠煲茶炉火,就将燃烧的木柴丢到地上堆积的碎木刨花中。楼内起火,黑人仆役带枪前来扑救,双方动起手来,两名黑人被砍死,苏亚炳和其他两人被黑人开枪打死。听说有人被打死,百姓纷纷拥来,把商馆围了个水泄不通。商馆区大多是两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一旦着火,彼此延烧,扑救很难。自乾隆朝以来,十三行商馆区已经发生过三场大火,每一次都损失惨重。官府闻讯,调集救火水车,但被百姓阻住去路;前来救火的兵丁衙役也被乱飞的石块打回。结果,英国商馆四间房屋被烧毁。

广州百姓皆认为这把火烧得好,视放火者为英雄好汉。官府前后拿了十余人,但顾虑到民情,不敢轻易定罪。璞鼎查要两广总督交出凶手,祈贡以群体事件,无从查找凶手,且激起民变,恐怕无法收拾回复璞鼎查。而且广东藩台、臬台联合发出告示,拒绝查拿“凶犯”,“余等在此居官一日,即一日不能出卖本城人民。”

接到祈贡咨文的当晚,伊里布正溯赣江而上。广州不但百姓与英人对立,就是官府也如此强硬,要想不起争执,谈何容易?他辗转反侧,整夜不能入眠。

过了南雄州,伍绍荣以南京受到关照为由,带着商行的客船前来迎接。伍绍荣的船倒没带别的东西,全是吃食,并带了专门做燕菜的厨师,每天都做一两道菜,或者燕窝,或者海参,或者鱼翅,做法顿顿不重样。一路上每到一处码头,伍绍荣的厨师把他的拿手菜端上去,就两三个菜,并不招摇,却是真正的锦上添花,让伊里布颇有面子。伍绍荣知道官员都不愿明目张胆和他这种人交往,因此他基本不露面,这也让伊里布很满意,觉得伍绍荣办事极靠谱。

到了佛山镇,伍绍荣向伊里布告辞,因为明天督抚司道都会派人沿途迎接,他再陪着不合适了。伊里布说:“绍荣,你打南雄州码头就开始陪,二三百里,你一句相求的话也没开口。你心里想什么我明白,你放心好了,我会尽力设法,保留行商。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到底能办到什么程度,我不敢给你瞎保证。”

英国商人对通过行商进行贸易十分不满,与琦善谈判起,英方就一再提出取消行商制度。南京条约没有明文约定,但璞鼎查却明确表示,他本人及英商都希望取消行商,接下来的谈判,难免还要旧话重提。

伊里布明确表示支持保留行商,伍绍荣很激动,连忙磕头说:“谢钦差大人赏行商一碗饭吃。”

伊里布说:“快起来快起来。进了广州城,我就可以找你打探夷情,交往就方便多了,有什么话那时候再说。”

第二天一早,开船前往广州,瓜埠口、茉莉沙、五叉口、大通窖、花地,一路上司、道、府、县、营、将纷纷来见。到天字号码头接官厅,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海关道全部在此相迎。进了城,伊里布一行直奔广州将军府,这里自然也成了钦差行辕。

下午伊里布约两广总督祈贡前来。祈贡当两广总督一年多,备受煎熬,早已倦怠,先后已请两次病假。靖逆将军在时,一切禀命行事;靖逆将军回京后,便把一切事情推给巡抚梁宝常。英国商馆失火后,璞鼎查又是逼拿凶犯,又是要求赔偿,祈总督一概推托等钦差到任后再议。

伊里布请祈贡前来,当然是商议英国商馆的事情。他很客气,一副请教的语气:“祈制台,如今英夷商馆被火,我听说英夷张口要五十万元,您是什么意思。”

祈贡说:“没钱,不给。”

伊里布说:“不给,璞鼎查那里怎么应付?”

“这我还没想过。”祈贡说,“这不是等着钦差大人前来拿主意嘛。”

这话简直像是赌气了。伊里布被堵了个跟头,说:“我到广东来,是办理饷税及通商事宜,这烧了商馆,应当由地方上来办理吧?”

“通商事宜与商馆被烧,一回事。总要与英夷交涉,没法分开来办。”祈贡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要与璞鼎查商讨税则,势必要议及商馆被烧一事,所以要等钦差大人到后商量。”

伊里布说:“既然是商量,那你总要有个章程。”

祈贡连忙拱手说:“实在惭愧得很,我真是毫无章程。”

伊里布气不打一处来:“祈制台,总督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你这总督也太……”他想说“窝囊”,但给祈贡留着面子,没说出口。

祈贡倒是不在乎,说:“正是,我这个总督,是真正地尸位素餐。我身体也不好,已经请了两次假,我马上就递辞呈,请朝廷另请高明。”

伊里布气得瞪着两眼,说不出话来。

祈贡说:“伊大人,千万不要动怒,我不是冲着您来的,我的病辞折昨天已经起草了,的确是病骨支离,实在不安于位。”

祈贡告辞,伊里布愤愤然久久不能平复。晚饭前巡抚梁宝常亲自带着燕菜席前来,对伊里布说:“本来在抚署略备薄席,为星使大人接风洗尘,但虑及大人舟车劳顿,实在不忍再劳移驾,带几个菜过来,不成敬意。”

伊里布说:“感激不尽。”

说起办理此次英夷商馆被火,梁宝常颇为祈贡弥缝,他说:“星使大人且息怒,祈制台因身体久病,的确倦于政务,不过此次事件的处理还算妥当,至少目前英夷不敢再嚣张。”

据梁宝常说,自从林则徐离开广州后,广州官方一直采取抚夷的办法,一让再让。但英夷却日益嚣张,尤其是南京议和后,英商的骄横实在太过分。这次商馆被烧,是英夷开枪在先,如果处理不当,一味袒护英夷,官府则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有这么严重?”伊里布有些疑问。

“毫不夸张。”梁宝常说,“广州百姓有种看法,如果官府都能够像林制台主政广东时一样对英夷强硬,英夷就不会如此嚣张,所以一受到英夷的气,就恨官府太软弱。”

“这哪里是强硬就能解决的问题!”伊里布说,“我在浙江、江苏都与英夷打过交道,我们与英夷打仗根本无取胜的可能!广州百姓与英夷打交道最早,最应该明白彼此的差距。就是林少穆主政广东,也不免被人攻城略地,如此道理还不好明白?”

“百姓不这样认为。”梁宝常说,“三元里百姓与英夷打了一仗,天时地利人和,这一仗实在是巧合取胜,但百姓却相信,只要打下去就一定能够胜利。镇江之战传到广州,广州百姓一个普遍的想法就是,如果都像镇江一样,英夷区区万把人,能奈我何?”

伊里布说:“镇江之战我再清楚不过,那也只能算例外,大清军队能像镇江八旗的十不及一。”

“是,实情的确如此。可是广州百姓民气刚烈,不同别处。”梁宝常说,“所以在广东为官,比他处更难。抚夷难,抚民更难。祈总督虽然倦于政事,但在处理商馆被火一事上,还是稳妥的。”

据梁宝常说,祈贡没有一味弹压百姓,而是复文璞鼎查,毫不客气地让他约束英人,收敛锋芒,结果璞鼎查竟然听进去了。“祈制台的那篇复文,真是可抵百万雄兵。”

梁宝常把复文带来了,交给伊里布看。复文开始,简述事情原委,接下来讲明利害——

广州百姓,一时数万云集,万众一心,非同小可。本部堂岂不惊愕异常?百姓与英国有何仇恨,过激至此?我地方虽有兵勇可资弹压,然猝遇奇变,亦当分別细辨,不致鲁莽用事,更不可处置过迫,否则本部堂与领事都将有担待不起之忧。若领事确知匪徒所在,必欲尽数拿获,即使带兵来省,擒置重典,本部堂为安靖边疆起见,亦各从其便。唯是两国交兵,商民受害,不独英国为然,即如上年焚我庐店,掠我资财,我国又将向谁索赔?赔补之说,谅亦英国商民所不敢出诸其口者也。刻下和议初定,边省诸臣,皆膺重罪。伊大人来粵无期,本部堂亦为百姓指摘,黜陟莫保。领事揣人情、度时势,静候章程为便。如必骄兵恣肆,胜败正未可逆料耳。况我皇上素得民心,而又将相迭出不少奇人,彼一时、此一时也。领事自识经权,无为自误,并嗣后务须严禁商民,勿再挟妇恣行,藉横激变。所有舢舨船只,除搬货外,不得无故游弋内河,否则本部堂唯知约束吾民而已,至于匪徒数万伏发,断不独任其咎。

在伊里布看来,文章倒是义正词严,可是,麻烦事都推给自己了。璞鼎查肯就犯,未必是被这篇文章吓倒,而是等着与他这钦差大臣交涉,这可是件大麻烦。

“我南下时奉旨,定议和款,日久相安,无滋流弊。广州民气如此浮躁,如何能够日久相安?”伊里布说,“广东大吏,不宜一再迁就百姓,徒增烦恼。”

梁宝常说:“不迁就没有办法。前任广州太守刘冰怀,因为办理交涉,并出文弹压,被视为汉奸,到南海县主持童生试,结果被童生罢考,他的轿子也被一把火烧掉,后来只能革职了事。”

伊里布听了心惊肉跳,真没想到广州民风是如此彪悍。

吃过晚饭,伊里布与黄恩彤、咸龄商议。黄恩彤说:“梁抚台和祈制台两人是一个鼻孔出气,我看情形未必像他说的那样严重。广州富甲天下,原因就在于通商,在于通夷,我不相信广州人一边在通商中得到好处,一边会如此憎恶夷人,大人不妨再听听别人的意思。”

伊里布说:“对对对,来人,即刻请商总伍绍荣来见。”

很快,伍绍荣来了。他说:“广州人对夷商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商人和数万靠码头吃饭的人,包括广州大吏,是愿与夷人和睦相处的。普通百姓本是无所谓的态度,可是经不住一帮读书人华夷之辩的挑拨,总觉得自己高人家一等,视之为蛮夷。等林大人主政广东,提出了‘以民制夷’的想法,结果广州民情日益浮躁,到了官府不可控的地步。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朝廷已经明谕抚夷,广州却是麻烦不断。当然,这也与英人骄纵蛮横有关。但这其中,恕我直言,林大人‘以民制夷’起了很坏的作用,明明是可以坐下来谈谈的事情,偏偏在广东办起来就难于登天,这大概也是皇上要贬他去新疆的原因。”

伊里布说:“林少穆的是非不必去议,现在最急于处理的就是商馆被火案。璞领事要求赔款,要求交凶。祈制台倒是义正词严予以回绝,却把矛盾推给了我。一面是干柴烈火的民情,一面是得理不饶人的璞领事,到底该怎么办?”

伍绍荣说:“以小商看来,交凶是不可能,法不责众,成千上万人围在那里,哪个是凶?而且,广州民情如此,谁交凶,谁就引火烧身。能办的,就是拿银子买平安。”

“我听说英国人张口要三十万元?”提到银子,伊里布就犯愁。

伍绍荣说:“有这种说法。不过,漫天要价,终归还是坐地还钱。”

伊里布愁眉不展:“就是拦腰砍,也要十五六万元。这也是一笔巨款。”

伍绍荣说:“英国人到底要多少银子,只能谈谈才有把握。”

伊里布说:“绍荣,到时候拿银子买平安,少不得你得带个头。”

伍绍荣说:“好,我随时听大人招呼。”

伍绍荣告辞后,黄恩彤说:“看来伍商总对林少穆主政广东颇有微词。‘以民制夷’的确带来很大麻烦,动辄中外冲突,遗患无穷。广州的官员,应该引导百姓认识到,对外通商,并非只对夷人有好处,我们货物得以出口,生产货物的百姓获利,贩运出口的商人赚钱,海关又能增加税收,何乐而不为?”

伊里布说:“石琴,你说的是大实话,可是这话也只能关在屋里说说。朝野还都以天朝上国自居,把通商当成朝贡,认为是天朝施恩于外夷而准许通商,你现在说通商是彼此有利的事情,立即会被千夫所指,目为汉奸!”

黄恩彤说:“谢大人提醒,我从前也拘于华夷之辨,自从跟随大人办理南京和约,与英人交往多了,才有此见解。想想英人无论国势还是海陆军,都比我们强若干,我们还视之为蛮夷,不是很可笑吗?”

伊里布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且不去管。我身体大不如从前,和英人交涉的事,你和咸侍卫要多劳驾了。”

当晚商定,次日黄恩彤先到海关去,了解下中外通商的情形,为税则谈判做准备。

伍绍荣出了钦差行辕,直奔河南伍家花园去见伍秉鉴。伍秉鉴病了已经半年,入冬后已经很少下床。伍绍荣是个孝子,见到老父亲,只报告喜讯,哄他高兴:“爹,今天钦差又召见我了,他对我很看重。现在他遇到一个难题,英国人索要商馆被火赔偿。如果英国人胃口不是太大,十万八万能打发,我打算帮钦差大人一把。”

伍秉鉴叹了口气说:“这几年我们一直帮钦差,帮官家,可是我们还是没落好。”

“现在比从前好多了,朝廷已经和英国人签订和约,五口通商,没人再骂咱是汉奸。如果咱是汉奸,那将来苏渐闽粤岂不到处是汉奸?您老推开心好了。”伍绍荣说,“我帮钦差了掉这个难题,当然咱也要讨点好处。钦差大人已经答应,要设法保留行商。”

“保留行商还有什么用?”伍秉鉴却不乐观,“南京和约已经准许夷商随便与商人交易,有没有行商对咱已经无利可言。”

伍绍荣说:“这话不假,可是,咱们行商失去的是垄断经营权,实际还有协助海关征收关税的差委,条约并未涉及。如果咱们还能协助海关负责征缴关税,那咱们手里还有尚方宝剑,不愁夷商不就范。”

伍秉鉴说:“你不是说关税已经议定了吗?”

伍绍荣说:“爹你听错了,我从钦差大人那里打听到,条约只是规定海关税由双方议定后,在五口统一实行。可是,税则标准如何,怎么征缴,都要由钦差大人与英国人议定,伊钦差就是来办这件事。如果议定将来征缴仍由行商协助,爹你想,咱们行商比普通商人是不是仍然大占优势?”

伍秉鉴点头说:“不错,如果如此,行商则还算半官家身份,将来与一般商家竞争,还是有光可占的。这样说,花点银子也是值得的。”

伍绍荣说:“我看伊钦差办事极为稳妥,这件事不宜张扬,这笔银子我看只有咱自己出了。”

伍秉鉴说:“现在你当家,你觉得花得值,就办去吧。再说,这两年,咱已经捐出去了几百万两,也不在乎这十万八万的。”顿了顿,又说,“花银子多少倒在其次,关键心里没底。在中国经商,永远逃不出官家的手掌心。去年美国旗昌洋行的朋友劝我,干脆到美国去经商。在美国,商人地位比官员还高,你只要缴了税,官家什么麻烦也不找你。他还说,以咱的实力和本事,在美国不出数年,就成为数一数二的巨商。我现在想出去,身体也由不得我了。”说罢叹气,十分伤感。

伍绍荣劝慰说:“他那是哄咱高兴,真到了美国,举目无亲,要与人家竞争,人家还拿咱当朋友?这件事您老就不要再烦恼了。再说,五口通商了,将来咱到上海、福州、宁波等地都去开分号,就是没有行商身份,咱一样能够大施拳脚。”

伍秉鉴说:“我老了,没了你们的闯劲。伍家数代积攒的家业,全靠你来打理了。”

伍秉鉴今年以来,不但身体不好,心气也完全泄了。

伍绍荣说:“爹你放心好了,伍家的生意,差不了的。”

次日一早,黄恩彤到海关去了解情况。璞鼎查则派人送来照会,希望与钦差面谈。伊里布以身体不适为由,约定数日后双方各派代表面议。

黄恩彤用了两天的时间,基本摸清了海关税课定额、陋规以及行商抽提行用实数。他向伊里布提出了改定税则的办法:一是撤掉行商,将抽提行用及海关各项陋规,一并裁正归公,这样岁入可增加两倍;二是保留行商,将出入大宗货物,如茶叶、湖丝、棉花、洋布之类,逐件加增,冷僻货物,如钟表、洋锻、玻璃之类,逐件议减,海关税收同样也可增加。

伊里布说:“第一个办法,撤掉行商,裁正归公,最为便捷,但陋规本就未摆上桌面,以多少为度?将来夷商难免有所借口,留下隐患。我建议采取第二个办法,酌留行商,减冷货而增大宗,税从货出,简单明了,可由我操纵。”

黄恩彤说:“酌留行商,恐怕英人不答应。他们在广州时就已经提出来,必须裁撤。”

伊里布说:“南京和约中并未载入裁撤行商之说,只议定将来英商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酌留行商,并不是夷商必须与之贸易,而是便于将来协助海关办理税项。”

主意已定,伊里布与璞鼎查约定腊月二十四日双方派代表在黄埔见面。

黄恩彤不愿独担责任,与咸龄带着商总伍绍荣及通事、仆从于腊月二十四赶到黄埔。英方派出的是中国通罗伯聘和璞鼎查的秘书麻恭。

英方提出先要谈商馆被烧的赔偿及追凶。赔偿果然是狮子大张口,要五十万元;凶手则至少要交出十人。

中方则强调,商馆是自己失火,中方没有责任。英国人则强调,中国暴民不允水车赴救,否则不至损失如此之大。中方则反问,广州百姓为什么不允水车赴救?是因为商馆人员开枪伤人,引发民愤。双方互不让步,一天没有议出结果。

当天晚上伊里布派人送来刚刚收到的上谕,要求办理商馆失火一事,“细心秉公妥为办理,总当使该夷输服,不至有所借口。尤不可屈抑士民,使内地民心因而解体,方为妥善。”

咸龄问黄恩彤:“上谕一面要该夷输服,又不要屈抑士民,两面光的事情,怎么办得成?”

黄恩彤说:“上谕的要求,向来是要求两面光,当然办不到。其实,上谕的要点,关键在‘不至有所借口’。也就是想办法先把英夷敷衍好了,不要让他们再生事端。”

咸龄问:“英国人开口五十万元,就是拦腰砍,也要二三十万,比原来预计还要多;他们非要交凶,看来也不肯松口。”

黄恩彤说:“伍商总的意思,大约愿出银子买平安。不妨叫他来商议。”

伍绍荣的座船就在旁边,很快过来了。“银子肯定要出一点,但不能任凭他们漫天要价。明天大人们还价,只肯答应五万元,如果在十万元内办下来,这笔银子我来想办法。至于交凶,是无论如何没法交的,但可以答应他们,将严厉约束广州绅民。”

十万元内,如何能够办下来?以空口白话应付英国人,能不能答应更难说。

伍绍荣说:“其实英国人最关注的是关税。我今天听美国人说,各国惯例,海关税则是不用商议的,由朝廷自己定多少就是多少,各国前来经商的必须遵守。”

黄恩彤说:“有这样的事?那咱们想定多少就是多少?”

伍绍荣说:“我听说是这样的。明天大人们告诉罗伯聘,就说如果他们不愿议定税则,那就由我们自己定好了,看他说什么。也许他们会在商馆的事情上让步。”

第二天上午继续谈,很不顺,罗伯聘的意思,赔偿不能少于三十万,凶犯人数可以商量,但必须有人受到惩罚。快吃午饭时,黄恩彤想起伍绍荣说的办法,有用没用,拿出来试试。他说:“伊钦差奉命前来是商议南京和约的细则,最主要的就是海关税则。如果贵方不愿就海关税则商议,那由我海关自行制定,请户部核准发布好了。我听说,各国都是这样办理。”

罗伯聘眼睛一瞪,很惊讶的表情,但很快恢复了平静,说:“海关税则秉公议定是载入条约的,贵国如果失信,则一切后果自负。”

黄恩彤说:“中国人最重践诺,是贵国不愿商议。”

麻恭打圆场说:“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下午再议如何?”

吃过午饭,罗伯聘把麻恭叫到他的舱中,说:“中国人怎么会知道关税自主的消息?这实在是一件大麻烦,如果中国人送给我们的这项权利在你我手上失去,将无法向爵士交代!”

麻恭说:“看情形,他们也只是听说。反正已经写入条约,拿这一条来恐吓,他们会乖乖就范的。”

罗伯聘说:“千万不能大意。必须尽快商议海关税则,不能在商馆赔偿上纠缠了。”

下午双方依然争执了一个小时。最后英国人让步:赔偿为八万元,凶手不再要求交出多少人,但中国官府必须严厉约束广东绅民。同时约定,正月初五在黄埔商定税则。

办出这样一个结果,伊里布松了一口气,说:“办得不错,咱们终于可以放心过年了。你们和伍商总谈一下,尽快把银子给英国人。反正早晚要给,不如早给,过了年见面好说话。还有,虽然不必交凶了,但广州民气实在太过浮躁,不能由着他们来。年前年后,是最容易出乱子的时候,必须出个告示,把道理讲讲清楚。广州人口口声声御侮,御侮固然是忠,可是,上谕已颁,不宜再启边衅,那他们再闹事就是抗旨不遵,抗旨就不能算忠;广州人又口口声声同仇敌忔,同仇敌忔当然是义,可是,现在已经议和,开衅生事就不能为义。石琴,你文笔好,就照这个意思起个告示,由钦差行辕和祈制台联衔发出去。”

黄恩彤说:“好,现在封印了,也只能由两位大人联衔发布了。”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鲁迅的故事
鲁迅的故事
立即阅读
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
秦始皇—大秦帝国启示录
陈舜臣
立即阅读
七种武器
七种武器
古龙
立即阅读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陈继儒
chan
立即阅读
鲁迅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
鲁迅
立即阅读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
立即阅读
罗杰疑案
罗杰疑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立即阅读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许仲琳
立即阅读